第四节 化妆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7&rec=20&run=13

青岛日用化妆品的生产起步于1935年,当时惠成化工厂、惠降号、化美号都有少
量化妆品的生产。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国外化妆品大批输入青岛,使青岛刚
刚起步的化妆品生产受到摧残,厂家纷纷倒闭。
青岛解放后,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业户相继开业,1950年前后,青岛就有近30多个
个体业户开始化妆用品的生产,但多是分散、小规模、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其化妆品
产品是润面油、雪花膏、香脂、香粉等。其产量少、质量也不高。市场上大量的化妆
品主要来自外省市。
1955年,青岛生产日用化工产品的个体业户,组成市南、市北两个日用化妆品合
作组。1956年,合作组转为合作社,增加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规模逐步
扩大。1962年,青岛市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将市南化
妆品生产合作社改称青岛市第一日用化妆品生产合作社,市北化妆品生产合作社改称
青岛市第二日用化妆品生产合作社,整顿调整后,两个合作社的产品数量、品种和质
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产销基本平衡。1963年,两个合作社合并,称青岛市日用化妆品
生产合作社, 时有职工137人,主要生产润面油、雪花膏等日用化妆品。1966年,生
产合作社改名为青岛日用化工厂。“文化大革命”时期,产品产量和品种基本维持在
原有的水平。“文化大革命”后,化妆品生产得到发展。1979年,青岛生产的“马”
牌润面油,获山东省一轻工业厅名牌产品奖。1980年,青岛市贯彻国家工业调整的指
示精神,以市南第一文教用品厂(该厂组建于1958年,时为街道生产组,后几经合并,
于1966年称名为青岛市市南第一文教用品厂) 为基础,并进青岛日化研究所,组成青
岛日用化工二厂,开始专业生产日用化妆品。当时主要生产设备有300厘升化料罐2个,
500厘升化料罐1个。 有职工284人,固定资产46.57万元,流动资金41.08万元。主要
从事生产“大众” 、“向阳”、“凤凰”、“丰收”、“如意”、“红心”6个品牌
的雪花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青岛日用化工二厂逐步由生产型过渡到生产经营型,
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不断研制开发出新产品。1981年12月,青岛市第一轻工业局
汽车修配厂并入青岛日用化工二厂,并随之带进职工21人。1982年,青岛日用化工厂
将“马”牌润面油的生产移交给青岛日用化工二厂。1984年,青岛日用化工二厂生产
的“吉祥”牌雪花膏、“马”牌润面油,获山东省一轻工业厅优良产品奖,“如意”
润肤霜、磷质营养霜、“凤冠”牌护发素等10种产品获山东省和青岛市优秀产品称号。
1985年1月, 青岛日用化工二厂适应市场形势,改称青岛日宝化妆品公司,并与
山东省内其他地市9个厂家签定了联营合同。年末,该公司有职工400人,固定资产原
值436万元,流动资金871万元,年产各种化妆品512吨,创工业总产值560万元,实现
利润48.55万元。
青岛化妆用品生产所需的原料,分别来自山东省一轻工业厅的调拨及青岛肥皂厂、
青岛化工站、河北东鹿石化厂、天津第三石化厂、无锡合成化工厂、大连油脂化学厂、
上海鉴臣香精厂等单位。产品1980年开始由青岛中百站包销,后只能包销部分产品,
大部分产品由公司自找市场销售。产品除在山东省各地销售外,还销往上海、江苏、
河南、东北等省、市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