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柴油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80&run=13

青岛市制造生产柴油机已有50余年的历史。1930年前后, 青岛复记铁工厂应社会
之需,率先试制出柴油机。继复记之后,又有钺发、长顺等几家民营铁工厂也相继试制
生产。他们大都是作坊式生产,设备与制造工艺落后,仅能制造少量小功率简易低速柴
油机。1948年,长顺铁工厂每月生产3.6千瓦和14.7千瓦柴油机5台;复记铁工厂每季生
产11千瓦柴油机2台,5.8千瓦柴油机4台。
青岛解放后, 内燃机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国营实业消火器材厂(今青岛
内燃机厂) 试制成功1140型8.8千瓦柴油机。同年,青岛联成修船厂(今青岛造船厂)设
计制造出1110型18千瓦、3110型55千瓦船用柴油机。1959年, 青岛内燃机厂开始投产
4110型29千瓦柴油机。1962年, 青岛汽轮机厂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转产84千瓦船用柴油
机。至1963年, 两年共生产了31台/2620千瓦。1963年,青岛造船厂试制成功58千瓦低
速船用柴油机。
1970~1975年,随着拖拉机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柴油机的生产转向集中为拖拉机和
汽车配套。1970年,青岛内燃机厂试制成功95系列295型17千瓦柴油机,并大批量投产,
为泰山—25型拖拉机配套。至1982年,累计生产9788台/17.26万千瓦。1976~1980年,
该厂曾先后试制成功6200Z型551千瓦、6130Z型88千瓦柴油机,但未投产。
80年代初,由于农村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型拖拉机的需求量急骤上升。为
适应市场需要,青岛内燃机厂从1982年开始转产195型8.8千瓦柴油机,为泰山—12型小
四轮拖拉机配套, 1983年这项产品已成为该厂的主导产品,1987年被评为部优质产品,
并形成年产2万台的生产能力。
1982年青岛发动机厂研制成功LJ6102Q—1型103千瓦柴油发动机, 作为5吨中型载
重汽车的配套动力。1985年5月,该产品在交通部举办的交通工业产品展览会上获金质
奖章。1986年该产品产量达到253台/2.6万千瓦。
1985年末, 青岛市的柴油机制造业已形成包括设计、主机制造及配件生产的完整
体系,产品产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青岛内燃机厂、青岛发动机厂两家专业主机厂,
年生产能力达2万余台、20万千瓦。两厂共有职工2299人, 固定资产原值2187万元,拥
有金属切削机床393台,锻压设备18台,利润总额244万元。1985年,生产柴油机19128台
/18万千瓦。
80年代后期,汽车(柴油车)和拖拉机在国内市场出现滞销,柴油机的产量大幅度下
降。1988~1989年,为柴油汽车和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LJ6102Q—1型、195型柴油机相
继停产。青岛内燃机厂于1988年后研制并投产R175型4.4千瓦、R185型5.8千瓦柴油机,
为农用水泵配套。1990年,年产量达到7192台/3.44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