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纺织器材产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71&run=13

木管 日本人曾我武平于1943年在青岛兴建木管工场, 开始生产木管及纺织木质
零件, 每月可产木管10万支。1946年3月归并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后,是年生产木
管39万支。1947年1月木管工场独立,年产木管104万支。1949年生产不景气,仅年产木
管15万支。
青岛解放后,国营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部分试制木管配件。50年代后,青岛纺织器
材厂派人去南方收购原漆, 使木管油漆达到完全自制自烘,木管质量亦逐年提高,品种
逐步扩大。1954年年产木管317万只,是解放前夕的21倍。1956年开始供应缅甸纺织厂,
以后又向柬埔寨、泰国、圭亚那、赞比亚、巴基斯坦和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1958年4月,青岛纺织器材厂生产的木管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二名。1960年年产木
管1309万只,创该厂历史最高水平。1972年该产品移交济宁分厂。
木梭 1946年, 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成立木梭工场。1947年11月木梭工场和
木管工场合并成立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梭管厂,是年年产木梭10万支。1949年仅产1万支。
1952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建起木梭配件车间,是年生产木梭4万只。1954年开始向外
地配套供应木梭,产品很快占据全国大半个市场。1958年木梭年产达16.5万只,并在全
国木梭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58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研究压缩木梭,1962年2月
经青岛市纺织局组织试用鉴定, 普遍反映压缩木梭耐磨、 断裂起刺少、 消耗量低。
1964年在全国推广, 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1965年,压缩木梭出口,在香港引起
轰动。随后, 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相继前来定货。1969年青岛纺织器材
厂年产木梭76万只,创历史最高水平。1971年1月产品移交济宁分厂生产。
棉织钢筘 1959年7月,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试制棉织钢筘,年产1.4万片。1962年
成立试验小组,改进工艺,把原材料45钢改用60钢,使钢片增强了硬度和弹性,延长了使
用寿命。采用扁模拔丝和氯丁胶粘接新工艺, 使筘片弹性强、光洁度高。1982年荣获
国家银质奖。1988年年产12.99万片。1987年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生产线,1988年生
产新型钢筘1073片/2178.913米。
钢丝综 1960年青岛纺织器材厂正式生产钢丝综,年产428万支。1964年将原材料
45钢改为60钢, 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将钢丝成型焊头两机合并为联合运转,增加热处
理工序, 洗综用纯碱代替氯化钾,产量、质量不断提高。1985年底,钢综生产设备已有
两条合丝炉生产线、一套离水器洗综机和49台钢综成型焊头联合机。1988年年产钢丝
综4亿支。
钢丝圈 1958年9月, 青岛纺织器材厂试制钢丝圈。这是中国第一批精纺钢丝圈,
当年生产8366盒,填补了国内纺织器材产品的一项空白,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钢丝圈的
局面,为全国精纺钢丝圈生产做出了贡献。
1975年以后,青岛纺织器材厂先后试制出开天窗6903钢丝圈、瓦楞截面FU、W321、
772、781型高速钢丝圈, 弯弓截面BR、RSS型钢丝圈等。其中772型钢丝圈运转平稳、
重心低、散热性能好,在全国占领先地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新型钢丝
圈畅销国内20个省、市,并从1979年开始出口。1988年年产97000盒。
金属针布 1948年10月, 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购买日本人吉岛金井工厂的针
布制造设备, 建针布工场,生产弹性钢丝针布等产品。解放后,青岛纺织机械厂因所用
底布、钢丝等均依靠进口,受帝国主义封锁,被迫停止生产。1954年转给上海远东针布
厂生产。
1957年, 青岛纺织机械厂开始试制金属针布,解决了各道工序的技术问题,取得成
功,为高产梳棉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当年生产105套。
1963年山东省纺织局决定, 由青岛纺织器材厂试制金属针布,并拨给试制费1.5万
元。从1967年开始试制,至1971年只生产7套针布。1978年4月开始改进工艺和设备,同
时扩大刺条和罗拉锯条针布生产。产品包括JT—49、JT—38、JT—66、JT—67、JT—
21等多种规格金属针布。
1983年青岛纺织机械厂从瑞典ABK公司、 瑞士GRAF公司引进金属针布制造设备、
技术, 使金属针布制造实现连续化、自动化。青岛纺织机械厂还组织力量对引进设备
进行消化吸收,复制出多套流水线,并形成生产能力。其中JT6671A型金属针布,1987年
12月被山东省经委评为省优产品。
1987年, 青岛纺织器材厂试制针布生产线,生产出JT—66A、JT—67A针布,1988年
小批量生产155套/14.31吨。
塑料纱管 1964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试用玻璃钢制造纱管,两年后用手工做出
样品。1967年,纺织工业部、山东省科委正式下达生产玻璃钢纱管任务。1968年2月制
出样品,先后在青岛第一、第六棉纺织厂试用,颇有成效。
1970年初青岛纺织器材厂试制复合塑料纱管,以玻璃钢为骨架,表面涂合成树脂与
塑料合用,一次压铸成型的新产品,使原生产的20道工序减少为14道工序。其特点是在
机上跳管少、好拔管、断头少、无静电、不烫手、不易变形等,适宜高速纺纱。
1974年下半年,青岛纺织器材厂改复合塑料纱管为ABS塑料纱管,工艺进一步简化,
采用异型绞刀加工,制做纱管一次成型模,解决了纱管加工中的老大难问题,获得成功,
并在全国推广。1988年,该厂调整产品结构,将塑料纱管转给联营厂——即墨镇李家西
城西村塑料分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