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汽车修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39&run=13

青岛汽车修理业始于1922年,英国商人卫耳在中山路160号开办了“和记汽车公司”。
1928年英国商人列德里在曲阜路15号开办“汇昌洋行”, 专门从事汽车修理。到1935
年, 相继出现了“大美修理汽车厂”、“德风修理汽车厂”、“青岛修理汽车厂”等
六七家民营小厂。人员最多的20人, 资本最多1万元。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驻胶济
地区部队后勤署在青岛四沧区海岸路10号创办“胶济自动车修理厂”, 专门修理驻军
汽车, 有技术人员及工人60余人,为当时青岛市唯一正规的汽车修理工厂。至1948年,
青岛市汽车修理企业已发展到42家,但仅能修修补补或生产少量的汽车零配件。
建国后, 1953~1957年, 青岛市的汽车修理及配件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
1956年公私合营后,经过调整改造,多数修理厂家都逐步转向汽车配件的专业化生产。
只有交通运输部门仍保留部分专业汽车修理厂。
1952年6月,海军青岛基地后勤部汽车修理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4406厂)成立。建
厂初有职工40余人,设备6台,专门从事军用汽车修理。后经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该厂
已成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专业汽车修理企业。1990年末, 该厂有职工685人,其中工程
技术人员32人, 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58万元,工业总产值1440万元,利润总额147万元。
1953~1988年, 累计修理汽车11369标准台,汽车修理最高产量为1985年,年修车668标
准台。1984年,BJ212吉普车维修工程被海军后勤部授予海军优质维修工程。
1956年私营大美修理汽车厂(今青岛客车修配厂) 实行公私合营后,改称青岛汽车
修理厂,修车业务不断扩大,职工陆续增加到300人。1959~1963年,该厂经数次改组与
拆并, 除维修汽车外,先后生产过3.5马力汽油机、汽车配件、三轮车、小鲁青汽油车
等。3.5马力汽油机, 年产量2000台。1963年4月,该厂改称青岛客车修配厂,承修全市
的客车(当时仅有轿车、吉普车, 全市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总共200余辆)。1969年,
该厂停止客车修理, 转产CA—10汽车发动机,为青岛汽车制造厂配套。1978年,又恢复
汽车修理,兼产工程装载机。1963~1990年,该厂累计完成汽车大修919辆、中修20辆、
小修9890辆。
1958~198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各区、县的工交系统又陆续建成一批小型的
汽车维修企业,以适应全市各行业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之急需。据1980年统计,新增的
区县属专业汽车修理厂有: 山东外贸运输公司汽车大修厂、青岛市市级机关汽车修配
厂、台东区汽车修理一厂、沧口区汽车修理厂、四方区汽车修理厂、胶南县汽车修理
厂、即墨县汽车大修厂、莱西县汽车制修厂等8家。产值都在40万元以上。
1958年,青岛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四方区联社创办杭州路汽车修配厂,专事汽车修
理。1965年7月更名为青岛四方汽车修理厂, 划归四方区工业局领导。1975年,该厂分
立为青岛四方汽车修理厂和青岛汽车配件二厂两个独立的企业后,修车能力逐年增强。
1989年改称青岛第二进口汽车修配厂, 成为南京汽车制造厂和意大利进口的依维柯汽
车特约维修中心,是青岛市主要汽车修理厂家之一。1980~1989年,该厂累计完成汽车
大修1267辆、中修1800辆、小修25255辆。
1973年, 青岛市财政局车辆修配厂成立,1976年改名为青岛市机关车辆修理厂,专
门维修市级机关交通用车。1980年,更名为青岛市市级机关汽车修配厂。
“六五”至“七五”计划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青岛民用运输
车辆大幅度增加。1990年末,青岛市的民用汽车已由1979年的9134辆增加到42446辆。
全市共有乡以上独立核算的专业修车厂38个,工业总产值5982万元,利润总额501万元,
职工总数34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0人,固定资产原值27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