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载货汽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33&run=13

1958年4月,青岛汽车修配厂(今青岛专用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丰收”牌三轮汽
车,全年生产12辆,成为全市第一个专业汽车制造厂,从此开创了青岛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9年, 该厂又试制出了“丰收”QD130四轮载货汽车,“丰收”QD175、QD350型摩托
车等。
1968年, 青岛第二测试仪器厂改建成青岛汽车制造厂,专业从事载货汽车生产,当
年试制工农牌三轮汽车8辆、北京130型汽车1辆。1969年4月, 该厂研制成功第一代产
品——QD69型4吨载货汽车,当年生产11辆。
1958年,即墨机械制造厂研制出3吨载货汽车1辆。1965年,交通局青岛客车修配厂
试制成功鲁青四轮小货车,1966年投产,至1969年,共生产24辆。1966年,青岛车辆厂曾
试制成功三轮车32辆、四轮车2辆。1971~1972年, 青岛标准件二厂曾生产载货汽车3
辆。1972~1973年,青岛汽车配件厂曾生产载货汽车1辆、吉普车5辆。1973~1975年,
青岛压铸厂插装北京212型吉普车26辆。1979年, 青岛第二汽车制配厂生产QD130型载
货汽车141辆,但都未形成商品生产。
70年代,载货汽车生产开始进入专业化生产的轨道。1971~1978年,国家计委和山
东省累计投资240万元对青岛汽车制造厂进行扩建。 该厂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
业的精神, 自制3200吨油压机、变速箱盖加工镗床、变速箱壳平面铣床、凸轮轴加工
铣床、冷铆机、清洗干燥机等专用设备, 建成前桥、车架、驾驶室、电泳涂漆等加工
流水线及后桥装配、改装车装配、载货车装配等自动或半自动生产线, 使汽车生产能
力大幅度提高, 品种不断更新。QD69型汽车投产第二年,产量就达到了120辆。至1975
年, 已累计生产1488辆。1975年,开始生产QD—140型4吨载货汽车。1976年,在海南举
行的全国第四次国产汽车质量检查试验中,该厂的产品顺利通过了5万公里可靠性、耐
久性试验。同年, 试制成功解放型4吨柴油载货汽车,为在全国推广中型柴油汽车起了
先导作用。1976~1978年, QD69型和QD—140型汽车相继停产。1979年,开始成批生产
CA—10B老解放型汽车。其中以QD—145型柴油载货汽车为代表产品, 生产老解放型车
作为过渡产品,为生产QD—141型新型解放汽车打下基础。1980年,面临国内汽油短缺,
汽油车出现滞销的苗头, 该厂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全部转产柴油车。1981年,该厂与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 签订协议,将“一汽”生产的汽油车改装为
柴油车。1981~1987年, 共改装10个品种计14289辆,产品畅销全国。1982年加入中国
解放汽车联营公司, 成为中国载货汽车定点生产厂和“一汽”中型货车新产品批量试
制及试生产的基地。同时,该厂强化企业管理,改进工艺,完善检测系统,建立起质量保
证体系,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势态。1985年后,逐步转向QD—141型汽车的生产,成为该
厂的第二代产品。1986年,试制成功CA/QD—141(JF—93)型汽车,成为该厂的载重汽车
第三代产品,质量达到国际70年代初水平。“七五”计划期间,该厂从德国引进三条汽
车内饰件生产线和5100吨压机设备为主组成的车架冲压生产线已经投产, 并正在开发
新的换代产品——CA1111K2P型6吨平头柴油车。该产品系“一汽”在引进日本三菱汽
车公司FK驾驶室技术基础上研制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
1990年末, 青岛汽车制造厂职工总数221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6人。厂区占地
面积235138平方米,建筑面积65633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760万元,年产载货汽车2163
辆,工业总产值8165万元,利润总额5万元。1968~1990年,已累计生产20多个品种载货
汽车47817辆(包括改装一汽柴油车14289辆) 。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000辆,成为山
东省中型载货汽车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