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程船舶制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20&run=13

青岛工程船舶制造始于20世纪初。最早制造工程船舶的是青岛船坞工艺厂 (今青
岛北海船厂) ,曾制造过破冰船、挖泥船、浮船坞等。1903年11月,该厂在青岛大港五
号码头开工建造16000吨钢质浮船坞,于1905年10月12日建成交付使用,造价600余万元。
浮船坞长125米、外宽39米、内宽30米、深13米,大中型船舶可进坞修理。浮船坞是德
国人按照当时东亚沿海航行中最大船舶设计的, 由紧密相连的5个部分组成,所有机器
均用电力操作,坞内设有电动水泵10座,8个水舱,每个水舱有电动水门1座,坞首设有两
台电动起重机,每台能起吊20吨重之物。该浮船坞构造当时堪称先进,只需要30人操作
就能浮起在坞船只,当时被称为亚洲第一大浮船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
乘机进攻青岛,德军战败前于同年11月3日把浮船坞沉于海底,1915年9月被日军打捞出
水,1916年7月4日被日本侵略军用“富士”号军舰劫运到日本佐世堡军港。1942年,青
岛工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 先后建成排水量500吨钢质吸泥船“金刚”号
和300吨“千早”号钢质破冰船。1949年1月,该厂建造成排水量200吨、功率206千瓦、
航速9海里钢质拖轮1艘。
建国后,青岛市工程船舶制造经过了缓慢的发展过程。50~70年代后期,仅能制造
浮码头、 浮船坞、电焊船、拖轮、抛锚船等小型工程船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青岛市已开始制造大中型工程船舶, 其品种有中型拖轮、挖泥船、浮吊船、大型钻井
平台等,其中钻井平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青岛港务局修船厂(今青岛北海船厂)1952年开始钢质工程船舶制造,至1959年,先
后为山东省海运局设计建造成205吨和165吨钢质浮码头以及排水量562吨钢质拖轮各1
艘。1959年12月, 海军301工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建成200吨钢质浮码头
和水泥浮码头各2艘。
1963~1968年, 青岛船舶修理厂(今青岛北海船厂)为青岛港务局等单位设计建造
成275吨和65吨、245吨钢质浮码头各1艘。1964年, 青岛造船厂首次建造100千瓦钢质
拖轮成功后,至1981年先后建造成100千瓦、304千瓦、882千瓦、1323千瓦、1440千瓦
等型号的内河及近海钢质拖轮71艘,其中304千瓦钢质拖轮51艘。该厂还制造各种钢质
挖泥船34艘以及小型浮船坞等船舶。1968年11月至1969年7月,交通部红星船舶修造厂
(今青岛北海船厂) 为中国援建刚果(布)小型木船制造厂建造160吨钢质浮码头和20立
方米钢质施工组合机动泥驳船各1艘,为该厂建国后第一批出口船舶。
1970年6月28日, 该厂建造成功第一艘排水量197吨294千瓦拖轮,并交付使用。该
轮经过拖航试验,达到设计要求。该厂在取得建造第一艘拖轮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
技术性能进行改进,后批量生产,至1982年共建造该型号钢质拖轮68艘。该厂还为青岛
港务局建造成1200吨、115吨钢质浮码头各1艘,200吨钢质浮码头2艘以及150吨电焊船
等。1975~1987年, 青岛渔轮修造厂先后建造成功率15千瓦木质潜水船和功率59千瓦
木质电焊船各1艘,以及小型木质浮码头和钢质浮码头各2艘。
1980~1987年, 青岛北海船厂先后为青岛港务局、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连云港港
务局、大连港务局、中国南极考察队等设计建造成200吨、115吨、250吨、40吨、420
吨、110吨钢质浮码头各2艘,63吨浮吊船5艘,150吨承压舟1艘。1980年后,青岛东风船
厂先后为山东省水利局、济南河务局、黑龙江省等建造成15吨挖泥船、60立方米链斗
挖泥船和每小时80立方米冲吸式挖泥船和绞吸式挖泥船、40立方米挖泥船、15立方米
电动挖泥船以及45吨浮吊船、住宿船、抛锚船等钢质工程船数十艘, 其中80立方米冲
吸式钢质挖泥船为主导产品。同期, 该厂还制造成功率99千瓦、136千瓦、180千瓦、
294千瓦等型号钢质拖轮数十艘。1980年2月至1990年7月,青岛灵山船厂先后为青岛港
务局、青岛海运局、山东省水利厅、青岛燃料公司、鱼台水利局等单位建造成钢质浮
码头、挖泥船、潜水船、拖轮等共17艘。1988年9月,青岛北海船厂建成极浅海步行式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胜利二”号。该平台长72米、宽42.50米,外体甲板高12.60米,内
体甲板高10.80米,总重5082吨,建造周期为2年。该平台是由胜利油田和上海交通大学
为开发中国黄河入海口附近、渤海湾沿岸方圆87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和浅海地区
所蕴藏的丰富石油资源而特殊设计,由青岛北海船厂负责施工设计建造的,在国内外尚
属首创。平台采用全横骨式结构, 双体型式,船体由互相分离的内体和外体组成,外体
为框形结构, 内体与普通座底式钻井平台类似,在拖航、沉浮、座底等工况下,内外体
由机械锁紧装置连结,脱离锁紧装置内外体借助于液压步行机械系统,实现交替升降和
移动的步行动作,可到达预定作业位置,步行步长9米,步行速度每小时60米,能在水深7
米以内各类陆上钻井设备和海上钻井平台所不能进入的浅海或滩涂地带钻探打井, 打
井深度为4500米, 自持能力20天,定员70人。该平台的建造成功,标志着中国平台建造
技术又有新的突破, 引起世界造船业的关注。该平台经调试、验收,达到设计要求,交
付使用情况优良。1989年, 该平台被国家评为“部优”产品。1990年, 中国邮电部以
“胜利二”号钻井平台全貌,颁发了面值20分特种邮票一枚。1987~1989年,青岛造船
厂先后为胜利油田建造成1470千瓦钢质浅海多用途拖轮、 735千瓦超浅海工作船、
2200千瓦浅海拖曳供应船各1艘。 该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大功率喷水推进和大功率可控
硅整流电力推进技术,填补了国内浅吃水船舶的空白,为浅海石油开发做出贡献。1470
千瓦拖轮荣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山东省经委优质产品奖。1988年, 青岛灵山船厂
为交通部一航局航务二公司建造成载重800吨、起重能力25吨自装自卸货驳船1艘, 该
船型在中国尚属首创。1989年,该厂建造成40立方米钢质混凝土搅拌机船,可用于港口
建设和桥梁灌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