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钢丝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182&run=13

青岛的钢丝绳生产始于50年代。当时的生产厂家是两个手工生产合作社(组) :青
岛钢丝绳生产组, 职工51人,有手工制绳机15台;青岛铁丝网生产合作社,职工52人,以
生产铁丝网为主,兼生产钢丝绳,有制绳机3台,制绳合股机1台、缕子车2台。两社(组)
均属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管辖,以手工摇轮合绳,露天作业,产量低、无质量保证。
1958年6月1日, 以钢丝、铁丝为主要原料的青岛市钢丝绳生产组、青岛市第四文
教用品生产合作社、青岛市钢丝网生产合作社、青岛市电镀生产合作社、青岛市五金
制钉组联合成立青岛市新华钢丝厂,厂址设在广昌路17号,职工280人,全部设备及流动
资产共63.27万元。以手工制钢丝绳为主, 兼产书钉等小商品。主要生产原料钢丝,依
靠天津钢厂钢丝绳分厂的小把线和不合格品。该厂设备破旧、简陋, 除少量产品可机
器制作外, 绝大部分靠露天手工操作,共有手工股绳机28台,日产钢丝绳9吨。当时,为
了发展生产,增加了22寸拉丝机4台、10寸和8寸拉丝机10台、筐兰式捻股机和成绳机7
台。1958年,该厂共完成产品1173吨,其中钢丝绳910吨、钢铰线263吨,实现产值263万
元, 税金13.04万元,利润29.78万元。当时,该厂是山东省唯一生产钢丝绳的企业。为
适应工农业发展的需要, 扩大该厂生产能力,解决山东省内钢丝绳的自给问题,山东省
冶金工业厅责成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投资500万元, 并负责设计施工,建设一个中等规
模的、年产万吨钢丝绳的专业化工厂。
1959年春,新厂在楼山后破土动工。同年6月1日该厂易名为青岛钢丝绳厂,企业性
质由大集体转为全民所有制。到年底, 热处理车间、拉丝车间、钢丝绳车间及配套的
变电室、锅炉房全部建成。1961年,全部设备安装完毕,并相继投产,有热处理马弗炉4
座、拉丝机102台、筐兰式股绳机14台。开始由于工人技术不熟练, 当时仅能生产1.0
毫米以上的粗规格钢丝和长度为300米、结构为6×19—18.5毫米为主的钢丝绳, 只控
制直径和捻距,供不太重要的工程使用,无质量保证书。1959年生产钢丝绳1318吨、钢
铰线1091吨。1960年生产钢丝绳1342吨、钢铰线488吨。1961年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结
束了手工生产钢丝绳露天作业的历史。当年钢丝绳产量达到2343吨。
1961年,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对生产实行定额管理,
设立跟班调度, 按卡片组织生产。同时制订了“热处理、酸洗、拉丝、钢丝绳”各工
序的工艺操作规程, 设三班质量检查员对钢丝绳逐捆逐条进行物理性能试验。1961年
开始,旧式拉丝机初步淘汰,经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结合小组攻关,拉丝工序,
酸洗、模具、串水、润滑等技术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1963年已能生产直径0.4毫米
的细规格钢丝。制绳钢丝产量、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为钢丝绳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1961年,该厂职工自制一台简易管式合股机,比筐兰式合股机提高工效3.5倍。
1962年又制作了同样设备5台,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1963年钢丝绳的生产和检验均
按冶金部标准进行,生产直径6.2~24.5毫米的各种规格的钢丝绳,年产量达到2464吨,
质量合格率达到99.35%,产品用户也从原来的以林业为主,扩大到矿山、机械、港口、
橡胶等行业。
1965年, 第一代地轴转爪型离合式拉丝机全部淘汰, 改用抱簧式单卷筒拉丝机。
1964年又购进一台24×6筐兰式成绳机, 解决了钢丝绳长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该厂职
工安装了麻芯机10台,结束了长期使用不合格麻芯的局面。同年,该厂研制成功电解磨
模机, 提高工效10倍。1965年自制30寸拉丝机6台,克服了粗拉工序不配套的矛盾。钢
丝绳车间试制成功了预变形器,开始生产不松散钢丝绳,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在全国7
个重点厂家评比中名列第一。 1966年购买和自制了G400×12、G200×6、G200×12捻
股机共4台, 使钢丝绳设备配置趋向合理。 同年还投产一条镀锌生产线, 可生产直径
12.5毫米、直径15.5毫米的镀锌钢丝绳。还试验成功了瓦林吞式和西鲁式线接触钢丝
绳。1967年,钢丝绳产量达3816吨,是1964年的2倍多。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968~1976年钢丝绳生产出现了大起大落的不正常
局面。 全厂职工克服种种干扰, 推动钢丝绳生产在徘徊中艰难前进。 1970年自制了
G300×6、G300×12两种捻股机。到1971年, 第二代拉丝机全部淘汰,改用转速快、质
量高的连续式拉丝机和水箱拉丝机。1972年, 试验成功了圆股压三角股钢丝绳。1974
年热处理马弗炉由烧煤改为重油,减少了污染和工人劳动强度。1975年,制订较为完善
包括11个工序的第三套工艺操作规程,开始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1976年,钢丝绳产量
达到6217吨。在此期间, 该厂生产的6×19毫米、6×37毫米等规格的钢丝绳曾出口阿
尔巴尼亚、朝鲜和越南等国家。
1977~1981年,钢丝绳车间先后增加G300×6、G300×18、SG600×6、6GJ—200、
12GJ—200、18GJ—200股绳机13台, 全部淘汰了落后的筐兰式捻股机和简易合股机。
1988年10月, 钢丝绳车间又新增SG600×6、SG400×6、GJ200×12股绳机共4台。1985
年新增热处理马弗炉一座。1985年,钢丝绳产量达到1万吨。1986年从联邦德国、意大
利引进拉丝、捻制、热处理—电镀合金铜钢帘线(轮胎钢丝绳) 设备33台(套) , 投资
2532万元, 设计能力为年产1000吨。1987年11月5日,安装完毕并投入试产。为提高粗
规格钢丝绳质量, 1989年、1990年增置2台先进的LT—9/550重型水箱拉丝机。为扩大
粗拉工序的生产能力,解除第一道工序对整个生产的制约,1989年11月与即墨铸锻机械
厂签订加工形式的生产联营协议,将钢丝的粗拉拔大部分转移到该厂。至1990年末,钢
丝绳生产能力达到15000吨, 钢丝绳有40多个规格,钢帘线20多个规格及各种规格的钢
丝绳索具。1990年钢丝绳产量达9887吨。
该厂生产的“巨力”牌光面钢丝绳198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名牌产品。该厂利用
引进设备生产的钢帘线, 1988年通过省部级鉴定,产品填补山东省内空白,质量达到了
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同年12月,该厂的182吨钢丝绳、700吨钢铰线出口美国,创汇
4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