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173&run=13

青岛解放后, 只生产电炉钢和转炉钢,专业厂家多生产钢锭,机械铸造厂家多生产
钢水,浇制铸件。
电炉钢 青岛解放后,四方机厂很快恢复了5吨和1.5吨电弧炉的炼钢生产,冶炼钢
水浇铸工件,使1949年青岛市电炉钢产量达到31吨,1950年达700吨。以后,每年都以成
倍的数量增长, 到1957年钢产量达到17671吨,占山东省产钢量的82.96%。1949~1957
年,全市只有四方机车厂一家生产电炉钢。
1958~1960年期间, 在“大炼钢铁”的影响下,电炉钢迅速上升,有条件的机械铸
造企业相继建立电炉。青岛汽轮机厂建起了1.5吨电弧炉一座, 四方机厂5吨电弧炉扩
容为8吨。1958年6月30日四方机车车辆厂试炼成功发电机矽钢。1959年青岛铸造机械
厂建成1.5吨电弧炉一座, 四方机厂的8吨电炉和汽轮机厂的1.5吨电炉扩容为10吨和3
吨。1960年电炉钢产量达3.30万吨。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
方针后,机械铸造企业的电炉钢产量调整,降到1.26万吨,1963年降到最低点0.73万吨。
从1964年又开始回升, 达到1.12万吨。直到1969年,电炉钢产量基本保持在1.5万吨以
下。1971年突破2万吨,1979年突破3万吨,1984年突破4万吨,1990年达到5.31万吨。
青岛钢厂在1967年建成一个50公斤小电炉,冶炼合金钢,铸造轧机导板、钢管穿孔
顶头和冷拔内外模等。1970年建起一座1.5吨电炉, 试用转炉喷溅钢渣炼钢,由于经济
效益不佳,停止试炼。后以生产钢水浇铸工件为主,并生产部分普碳钢、电机硅钢、变
压器硅钢、16Mn等钢种的钢锭。1973年,1.5吨电炉改为3吨,配用2700千伏安变压器一
台、10吨吊车一台。1979年电炉钢产量达到6274吨,1980年产量达到6113吨。1981年9
月又增建5吨电炉一座,设计生产能力年产钢3万吨,当年使青钢电炉钢产量突破1万吨,
1984年达2.02万吨,1990年年产2.8万吨,接近设计能力,占全市电炉钢产量的52.85%。
1982年以前青钢电炉钢主要生产普碳钢,1982年以后,为增加企业效益,改以生产硅钢、
锰钢、 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 低合金结构钢以及铸钢。 1984年试炼成功
12MnCuCr焊接结构用耐候钢, 1986年试炼成H08Mn2Si焊接用结构钢。1988年开始生产
特殊性能高合金铸钢。青钢生产的电炉钢钢锭主要轧制薄钢板和螺纹钢、圆钢、角钢
等小型型材以及优质线材等钢材产品。据青钢统计,其吨钢电耗由1981年的938千瓦小
时, 到1986年降为694千瓦小时,单位产钢量(吨钢)的冶炼时间由每吨0.47小时降为每
吨0.297小时。1984年青钢在5吨电炉上安装了可控硅交流双电机调节器, 自动控制电
极升降, 节约了人力和电极。1989年进一步将电极自动升降系统更新为WKSO型微机调
节器,使电弧炉的关键设备实现了自动控制调节,并将炉壳直径由3370毫米扩大到3500
毫米,容量也扩大到8吨、10吨。但因电力限制,电炉钢年产量只有2.2162万吨。
转炉钢 青岛市自1921年开始用2吨酸性转炉熔炼钢水浇铸机械零件,但产量不高,
到40年代就弃置不用。解放初,四方机厂将日伪时期弃置的贝氏麦炼钢炉进行修复,试
炼钢水成功, 用来浇铸了潍河光明桥座,以后弃置。1958年开始,转炉钢在青岛市成为
工业产品。青岛市一方面筹建中大型钢厂,一方面发动各行各业兴建炒钢炉、小转炉、
小平炉、坩埚炉等多种土炼钢炉。虽然生产出了钢, 但质量很差,多数不能用,浪费了
不少人力物力。青岛市在大炼钢铁中共建起6吨侧吹转炉4座, 3吨侧吹转炉3座,1.5吨
侧吹转炉30座, 0.2吨转炉28座。这些小型转炉使青岛市1959年的钢产量增加到16.68
万吨,1960年增加到29.14万吨,成为1958~1963年间的顶峰。在此期间,第二钢铁厂建
有1吨空气侧吹转炉10座,设计能力4万吨/年;第三钢铁厂建有1.5吨侧吹转炉2座,设计
能力2万吨/年, 6吨侧吹转炉4座,设计能力20万吨/年;第四钢铁厂建有1吨转炉6座,设
计能力2.4万吨/年;第五钢铁厂建有转炉17座;第六钢铁厂建有1.5吨空气侧吹转炉6座;
第七钢铁厂建有土转炉5座;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建起6吨空气侧吹转炉4座,3吨空气侧
吹转炉1座;青岛橡胶二厂建有3吨酸性空气侧吹转炉2座;纺织机械厂建有1.5吨空气侧
吹转炉2座;青岛生建机械厂建有1.2吨空气侧吹转炉2座;青岛自行车厂建有0.5吨空气
侧吹转炉2座,在1958年大炼钢铁中成为全国有名的“红旗炉”;民丰机械厂建有0.2吨
空气侧吹转炉2座; 青岛第一钢铁厂还建起6吨单向喷煤粉小平炉1座。 1961年在贯彻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 青岛市将6吨以下的小转炉全部淘汰,全市只保
留了青岛第三钢铁厂的4座6吨侧吹转炉。
青岛第三钢铁厂的1.5吨转炉是青岛农具厂于1958年8月建立的, 是一所砖木结构
的小型转炉车间, 1958年12月归属青岛第三钢铁厂,1959年1月投入生产,设计能力2万
吨/年,生产4~6英寸上小下大普碳镇静钢钢锭。1959年产钢7834吨,1960年产钢10069
吨,1961年5月停产下马,共产钢17903吨。
青钢6吨侧吹碱性涡鼓型转炉于1959年3月开工建设,7月份建成长144米、宽18米,
吊车轨面标高9米的钢筋混凝土主厂房一跨,安装20吨化铁炉3座、地坑式6吨侧吹涡鼓
型转炉4座,配有50/10吨桥式起重机2台、20/5吨桥式起重机2台、15/3吨桥式起重机1
台、300立方米/分钟鼓风机6台、200立方米/分钟鼓风机4台,转炉配以U型管式热风窑
两座,后改为辐射式。第一组转炉于同年10月13日投产,炼出第一炉钢水。初建的车间,
由于设备不配套,人员技术生疏,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生产极不正常,1959年仅生产
2744吨。第二组两座炉子于1960年4月投产, 以冶炼普通碳素镇静钢为主,当年产钢量
达到3.59万吨。1962年开始生产开口镇静钢和沸腾钢,浇注上小下大钢锭。6吨转炉从
1959年10月投产到1962年生产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 产量上不去,消耗大,亏损严重。
1963年, 通过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提高了职工技术水平,工艺设备进行了填
平补齐,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试炼出了16Mn、20B、10MnSiCu、65Mn2Si、65Mn等新
钢种,1964年产量达到7.28万吨,占山东省钢产量的78.03%。1966年达13.31万吨,为地
坑式6吨转炉最高水平。
1966~1967年, 青钢6吨转炉车间完成了高架厂房技术改造,新建90×18(米)、吊
车轨道标高14米的高架厂房, 安装50/10吨、30/5吨、20/5吨桥式起重机各1台。4座6
吨侧吹空气转炉迁入高架厂房, 由地坑式改为高架式,原厂房改为铸锭跨,摆脱了地坑
式转炉炉坑渗水爆炸的威胁和繁重的炉坑清渣劳动, 生产场地和工艺流程都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 解决了化铁、炼钢、浇注、修砌包都挤于一跨内、生产现场拥挤混乱的现
象。 1970年转炉钢产量达到17.47万吨。1966年试炼了H08焊条钢、7号农用钢、电机
硅钢以及16Mn、 44Mn2Si、25MnSi、20Mn2B等低合金钢。1967年试炼了16Mn加稀土低
合金钢、变压器硅钢。
1970年试炼了50Mn枪管钢、12MnP稀土海水用钢等。1970~1971年, 青钢先后将3
座20吨化铁炉改造为25吨化铁炉, 并安装了热交换器,将入炉风温提高到200~300℃,
提高了化铁炉熔化率, 适应了转炉的生产速度。1971年转炉钢达到21.10万吨,超过设
计水平。1975~1976年间,改造了原料场。在生铁料场上安装了龙门吊,采用电磁吸盘,
化铁炉料盅装铁实现了机械化,淘汰了人搬小车推的落后上料方式。同时,实现了上焦
机械化。1977年钢产量达到23.30万吨。
青钢从70年代初开始筹建氧气转炉炼钢。 1978年10月14日第一台3200立方米/小
时制氧机建成投产后, 转炉炼钢开始由空气炼钢向氧气炼钢过渡,同年12月,1号、2号
两座转炉改为氧气侧吹转炉。1979年10月第二台320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投产后,3号、
4号空气侧吹转炉在1982~1983年间相继改为氧气侧吹转炉。 侧吹氧气转炉提高了钢
产量,1980年达到34.32万吨,创该厂侧吹转炉年产量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为生产新钢
种提供了良好的冶炼条件。1978年11~12月, 试炼了35MnSi低合金高强度钢, 1982~
1983年试炼了12Mn、65Mn、12CrMnCu(NbV)等新钢种。
1982~1986年间, 青钢为消除转炉烟尘污染,对炼钢转炉进行了改造,在不停产的
前提下, 完成了转炉改造和烟尘治理工程。1984年4月,新建两座50吨/小时化铁炉,取
代了3座25吨/小时化铁炉。 1985年初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2座15吨氧气顶吹转炉
以及与其相匹的“双湿”、“双文”除尘系统, 形成年产30万吨钢的设计能力。1985
年5月,两座转炉正式投产。
1986年5月16日, 3号氧气转炉投产,实现了“三吹二”的合理工艺,形成了年产45
万吨钢的生产能力。1986年达到38.19万吨,1987年达41.75万吨,1988年超过设计能力,
达到45.58万吨。氧气转炉炼钢产生的烟尘,经两级文氏管全湿法除尘系统进行净化处
理后排放,烟尘排放标准达到国家要求。
为了增加转炉入炉料废钢比,降低入炉焦比,充分利用化铁炉余热资源,消除污染,
保护环境, 青钢在1985年提出《70t/h化铁炉热风除尘技术改造项目》。1987年,青钢
和日本东棉株式会社联合设计热风化铁炉工程。日方负责设计了化铁炉抽烟箱、燃烧
室、燃烧监测装置、液化气点火装置、助燃空气系统、换热器及部分通风管道, 青钢
设计了化铁炉热风除尘系统、换热器后的余热锅炉和除尘系统以及照明自动控制等。
引进了日本的热交换器、自动控制器、各种特殊钢阀门、喷水装置及不锈钢波纹管等
关键件。1988年10月开工,到1989年8月竣工,工程总投资2730万元。11月2日点火进行
热负荷试车, 1990年4月22日交付生产使用,获得熔化率70吨/小时、废钢比40~50%、
热风温度540℃的熔炼指标, 基本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1990年5月21日,2号化铁炉也
动工改造为70吨/小时热风化铁炉, 同年11月9日竣工投产。 1989年转炉钢年产量达
50.21万吨。1990年试炼了BL2、BL3等新钢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