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紧固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166&run=13

青岛最早生产标准紧固件的企业是1935年开业的中国制链厂,以制造铆钉、螺钉、
螺母、链条为主。1939年日商建立的铃木铁工厂,转产铁路道钉和螺钉。日本投降后,
该厂于1947年拍卖给私人经营, 改名为建国铆钉螺钉制造厂。青岛解放前机器制造业
长期处在修配阶段, 整机制造很少,标准紧固件行业始终未能得到发展。据1949年8月
的调查统计: 青岛市机器铁工业制钉业有10家民营工厂,职工57人,月产螺丝铆钉74.5
吨。
建国后,机器制造部门对标准紧固件的要求与日俱增,推动着标准紧固件行业的迅
速发展。1950年为支援农业生产,山东省组织机械制造厂大批生产解放式水车,省工业
厅在安排水车生产计划的同时,扶持青岛建国铆钉螺钉制造厂专产水车用螺钉、螺栓、
螺母等紧固件。1955~1956年, 先后有11家私营小厂并入该厂,生产规模扩大,1956年
改名为青岛建国铆钉厂。
1958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了第一批紧固件国家标准后,青岛建国铆钉厂自制了3台双
击自动冷镦机、4台搓丝板, 开始按国家标准制造精制螺钉、螺母,逐步用单机自动化
生产来代替笨重落后的手工操作。产量由1956年的800多吨增到1958年的1570吨,1960
年又增加到2100吨,三年产量增加了近两倍。
1961年,公私合营青岛建国铆钉厂改为青岛标准件厂,1962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
1967年, 该厂在山东平阴县建立分厂,1972年建成后与青岛标准件厂脱钩。1961年,青
岛台东八路五金厂开始生产垫圈、螺栓,1964年转向专业生产标准紧固件,改名为青岛
标准件六厂。1965年,标准紧固件产量达到3102万件。至1966年,全市专业生产标准紧
固件的企业已发展到5家,年产标准紧固件1.14亿件,比1963年增加了10倍。同年,青岛
市重工业局成立标准件公司,统管全市13家标准件生产厂。
1969年青岛标准件六厂与青岛冷拔厂合并, 改名为青岛标准件二厂。1972年又并
入青岛标准件三厂、标准件七厂、标准件工模具厂、汽车配件三厂, 工厂规模迅速扩
大,职工人数从1971年的328人增至1162人,产值从174万元增加到393万元,成为山东省
规模最大的标准件厂。青岛标准件厂大力开发新产品, 陆续投产盖型母、蝶型母、槽
型母、厚螺母、带孔螺栓、锥销等一批新产品。1979年, 全市机械工业系统年产标准
紧固件3.48亿件,比1966年增加了两倍。
80年代,青岛市标准件行业通过企业整顿,推行现代化管理,加强了技术改造,生产
能力、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技术装备陈旧落后, 标准紧固件生产厂家均以生
产低强度初级产品为主, 产品多为农机行业各主机厂配套。青岛标准件厂在“七五”
计划期间主要生产M6~16六角螺栓、M5~20六角螺母。该厂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尽
早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1987年末研制成功M8~12、8.8级高强度螺栓,并批量投产。
同时该厂还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开发生产了美制(ANSI)、英制(BS)、德制(DIN)标准
的各种螺栓、螺母。产品除为国内各行业主机配套外, 还远销东南亚、香港、欧美等
国家和地区, 1990年出口109万件。1986年,青岛标准件二厂从日本引进具有80年代国
际水平的PF—550S零件冷成型机。该设备可优质、高效加工各种异型零件, 为整机产
品提供配套。至80年代末, 青岛市标准紧固件专业生产厂已发展到5家,生产40多个品
种500多种规格的标准紧固件。1984~1987年, 年产量均超过6亿件,有3个产品获山东
省和机电部优质产品称号。
1990年末,青岛市生产紧固件的企业共有7家,即青岛标准件厂、青岛标准件二厂、
青岛标准件三厂、胶州市标准件厂、青岛钟表仪器修配一厂、胶州自行车配件厂、青
岛南泉机械厂,其中全民企业1家、集体企业6家。全部职工216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36人) ,工业总产值2798万元,利润总额-27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551万元。同年,
机械工业系统所属的青岛标准件厂、青岛标准件二厂、青岛标准件三厂共生产标准紧
固件21486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