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轴 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6&rec=156&run=13

青岛轴承制造业以1947年民营合中铁工厂开业为开端。该厂开业初, 曾用进口钢
球和外协圈套坯料加工组装成504、505两种规格的单列向心球轴承。但由于设备技术
等原因,产量很低,年产不足4000套。
1949~1957年, 随着国内机器制造业日渐发展,工业轴承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民营
立成铁工厂、德敬钢球厂、德成炉铁工厂又先后投产钢球与轴承, 轴承品种主要有滚
珠和滚针两种普通型号轴承及车用轴承, 但都未形成专业生产。1956年合中铁工厂实
现公私合营后,生产不断发展,1957年立成铁工厂并入,当年生产轴承9.3万套。
1958~1978年, 轴承行业经过改组与调整,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产品产量及品种
不断增加。1958年合中铁工厂改名为青岛轴承厂后,国家投资改造扩建,至1963年已达
到年产30万套轴承的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增加到42种,除单列向心球轴承外,又开发了
推力球轴承、双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等,精度均为普通级。1962年,该厂为满足轴承
配套需要又添置设备,开始试制5/16″、3/8″渗碳钢球,1963年批量投产,精度为Ⅲ级,
年产量200万粒。1964年,青岛市重工业局根据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和专业化生产的要
求,决定该厂停产轴承,转产钢球,改名为青岛钢球厂。1965年该厂实现了全面转产,并
开始承担军用微形钢球的试制。从此, 产品不断更新,产量稳定增长。至1978年,钢球
品种已增加到82个,产量达到1.8亿粒,产值461万元。1966年,青岛轴承生产合作社(其
前身为1958年9月创建的青岛农具机械厂)试制成功工业用8205、8206两种推力球轴承,
当年生产2525套。1967年改名青岛轴承厂后,进行设备更新和扩建,逐步形成工业轴承
生产能力。1969年, 204、205两种型号的向心球轴承投产,产量达到了11万套,为该厂
发展成为轴承专业生产厂奠定了基础。1970年, 山东省机械工业厅确定该厂以滚针轴
承为产品发展方向。1971年正式投产滚针轴承,1973年滚针轴承品种增加到10个,滚针
规格达到35个。1980年轴承品种增加到70多种,年产轴承能力达到60万套,产品开始打
入国际市场,成为初具规模的轴承专业生产厂。
1979~1986年, 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各企业都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轴承
生产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逐步转向高精度产品。青岛钢球厂1980年钢球产量达
到3.6亿粒,比1978年翻了一番。1983年后,又相继研制成功0.5毫米铍青铜球、3/16″
无氧铜球、YG8合金球、黄铜球、奥氏体球、玛瑙球、宝石球等新品种,并迅速组织批
量投产。其中,为航天工业部研制的3/16″无氧紫铜球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精度达到
美国同类产品水平,替代了进口。
1986年末,青岛市机械工业系统有青岛钢球厂、青岛轴承厂、青岛第二轴承厂3家
轴承专业生产厂。职工总数1889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92
万元, 工业总产值1526万元,利润总额356万元,年产工业轴承85万套(另外青岛车辆二
分厂生产24万套)、工业钢球5.34亿粒、工业滚针158万支。
1987~1990年, 轴承行业的企业结构做了部分调整,轴承生产仍在不断发展,产量
逐年提高, 生产规模继续扩大。1988年,新建青岛即墨七级轴承锻件厂,生产轴承环毛
坯。同年, 青岛第二轴承厂并入青岛石油机械厂,仍继续生产轴承产品。1990年末,青
岛轴承厂、青岛钢球厂、青岛即墨七级轴承锻件厂共有职工2330人, 固定资产原值
2308万元, 工业总产值2665万元,利润总额417万元。年生产轴承216万套、钢球6亿
粒。产品品种:工业轴承有单列向心球轴承、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两大系列7种型号70
多个品种; 工业钢球有不锈钢、甲组钢、轴承钢、铜、银、铜镍合金、渗碳钢等材质
的球,公称尺寸从直径0.5~25.4毫米,精度为G3~G200共10个等级、300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