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捐 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5&rec=22&run=13

建国以后,青岛旅外侨胞、港澳同胞为造福桑梓,支援国家建设,慷慨解囊,捐
款捐物,为发展青岛的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作出了贡献。
1954年,旅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的519名侨胞(主要是平度、昌邑侨胞) 捐款人
民币30.28万元, 在平度县新河镇创办了山东省华侨中学。该校落成之际,中共山东
省委书记、著名书法家舒同亲笔题了校名。该校经1959年和1986年两次扩建,规模逐
步扩大。 1986年9月10日, 应邀前来参加建校30周年的50余名侨胞, 又捐资人民币
43.3万元,兴建了高4层,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图书楼。1987年8月16日,图书楼竣工
时, 他们又捐资港币7.9万元、人民币4000元用于购买书籍。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题
了图书馆匾。 截止1987年,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36亩扩大至108亩;教职员工由15
人增至120人;学生由初中两个班发展为初、高中18个班,900多人;建筑面积由1240
平方米扩建为7800平方米; 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各一座;另有平房183间。自
建校至1987年,初中毕业生达2300人,高中毕业生达5800人。其中,考入大中专院校
的1500人。
1961年,由于山东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旅港同胞李作基、张勤生、徐培楠、赵贡
琳等人提出,愿与山东侨委联运面粉、化肥,帮助亲属及家乡人民渡荒。具体办法是,
华侨、港澳同胞每运进面粉一包(22.7公斤)付港币57元。除成本13.5元、运费1.5元,
手续费2元外, 余下的40元交香港中国银行,统一给山东进口化肥。面粉交其亲属自
用, 化肥售给生产队,收费上交财政。1961年,从青岛港转运面粉共20459袋,分配
至山东各地及京、津、沪等市。
1966年7月, 香港同胞李作基、杨赞周携所营香港利源长有限公司捐款12万元港
币、2万元人民币给青岛市教育局,在沧口区河清路40号建一座中学。该校占地面积1
万平方米,有3层教学楼及附属设施。楼内有教室18间,办公室5间。1967年落成后,
青岛志坚中学迁址于此。 1977年8月, 该校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五中学” 。
1978年,李作基又捐款100万元港币,用于发展青岛旅游事业。
1978~1990年间, 青岛市共接受侨胞、 华人、 港胞捐赠:美元16700元,港币
220.6万元,日元11万元,人民币38.73万元;各种汽车38辆,电视机45台,电冰箱34
台,空调机32台,另有摩托车、收录机、录相机、打字机、电子计算器、生产用的机
器、零件等,折合人民币总计近6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