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安 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5&rec=17&run=13

建国后,许多旅外华侨回国和亲人团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如著名的物理海洋
学家毛汉礼,早年在美国与日本海洋学家吉田耕造合作研究上升流曾取得引人注目的
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急欲回国为祖国效力,遭到美国当局的阻挠。他与
之斗争3年之久, 终于1954年回国。回国后,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于发展中的海洋科
学事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被誉为中国海洋科学的主要奠基之一。还
有一些旅华侨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而回国定居。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旅朝华
侨有184户、874人回青岛定居。1956年,青岛有归侨253户,956人。60年代,印度政
府反华排华,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抗议,并派船只迎接难侨归国。这期间,青岛
籍华侨回青定居的有8户、22人。其中6户、12人在原籍落户。如印度加尔各答山东同
乡会会长、明远兴百货店经理赵含明,当时被印度当局抓进监狱,后转送“集中营”
关押。1963年5月22日被营救,乘光华轮回国,在青岛定居。
“文化大革命”期间,华侨来青定居的极少。1978年后,每年都有华侨回青定居,
1978~1990年,回青岛定居的归侨45户、105人。其中,朝鲜归侨95人 (包括南朝鲜3
人)。
1990年,青岛市共有归侨650户、739人,华侨、外籍华人眷属2420户、4554人,
港澳同胞眷属1209户、 2453人,其他有国外亲属关系的2696户、15020人。青岛市的
归桥,分别来自新西兰、美国、日本、朝鲜、南朝鲜、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
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泰国、苏联、缅甸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朝鲜归侨最
多,有343户、379人,在归侨总户数和总人数中,分别占52.27%、51.28%;印度尼西
亚归侨96户、98人,分别占14.81%、13.32%;印度归侨82户、82人,分别占12.65%、
11.14%;苏联归侨18户、22人,分别占2.78%、2.99%;马来西亚归侨17户、19人,分
别占2.62%、2.58%;越南归侨13户、18人,分别占1.85%、1.63%;日本归侨10户、11
人,分别占1.54%、1.49%。
1952~1990年,青岛市共安置归侨1288人(包括归侨学生)。根据“热情接待、妥
善安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政策,青岛市侨务部门对回青定居的华侨做了
妥善安置,主要是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就业、子女上学问题,以及对贫侨进行救济等。
1952~1958年, 由房产部门和有关部门为归侨解决住房207户,由亲属帮助自行解决
的有66户。根据归侨在海外的职业,为480人安置了适当工作;解决了177名学龄儿童
入学;对132户贫困归侨发放了14570元的救济款,以及粮食、衣被、家具等。建国初
期,鉴于从朝鲜回来的华侨中,有些人年纪大、无文化、就业困难,但有种菜技术的
情况, 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崂山李村河西拨出55亩多土地,于1954年8月25日
成立华光蔬菜生产合作社(今华光村),共安置了38户、54人。对1978~1990年来青定
居的105名归侨, 由房产部门和归侨工作单位照顾住房43套,由市劳动局照顾就业47
人,由民政部门救济贫侨256人次。另外,还长期救济印度、缅甸两户归侨。
为了改善归侨、侨眷的居住条件,满足华侨、归侨、侨眷购买房屋的需求,1950
~1982年,青岛市在市区11个地点为58户侨汇户提供了12栋侨汇建筑。其中,1950年
在黄县路14号出售旧房1栋; 1958年在信号山路6号新建侨汇房1栋,1962年又分别在
齐东路10号、24号、28号以及平原路6号、伏龙路1号新建侨汇房5栋。还在上海路3号
新建华侨公寓1栋(共4层,2400平方米,住24户)。1982年,又在山东路新建华侨公寓
2栋(每栋7层,每层3户,分甲、乙、丙3种。甲型四室一厅,建筑面积112.59平方米;
乙型三室一厅,建筑面积80.94平方米;丙型二室一厅,建筑面积67.81平方米,甲、
乙、丙型每户均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1983年5月交付出售使用。
为贯彻国家“保护侨汇,便利侨汇”的政策,青岛市商业部门自1961年开始实行
凭专用票证供应侨汇商品的办法,对解付的侨汇付给一定数量的侨汇券,侨汇户可持
券购买一些紧缺商品, 并在市内22个商店设立了侨汇供应专柜。1962年4月,设立了
华侨商店,集中供应侨汇商品,1978年商店易名为“侨汇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