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设灵山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2&rec=55&run=13

灵山岛,位于青岛市西南约40公里的黄海之中,总面积为7. 66平方公里。岛
上有12个自然村,450余户,2000余人,隶属胶南县。灵山岛自1950年4月起,即长期
驻守陆军守备部队和海军观通分队。驻岛部(分)队积极支援岛屿建设,协助地方政
府初步改变了海岛贫穷落后的面貌。
整治土地 灵山岛共有可耕地900余亩,大小7万多块,分布在高山斜坡上。为适
应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需要,部队派出人力和机械,同岛上群众一起,经过19
年的不懈努力,共铲除土石岭35座,平掉乱石滩17处,填平大小沟壑20条,搬运土石
方8.6万余立方米,造地100余亩。随着土地数量的增加和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岛上
村民由过去年年吃返销粮变为自给有余,至1990年每年可向国家卖余粮3~4万斤。
兴修水利 灵山岛十年九旱,缺水十分严重。为彻底解决岛上生产和群众生活用
水问题,在地方政府的统一组织和规划下,岛上军民同心协力,奋战10余年,修建小
型水库10座,蓄水池15个,打深水井16眼,筑地下水库(蓄、排配套,容量为3000立
方米)2座,使战备、生产、生活用水基本上得到解决。
修桥筑路 过去岛上几乎全是羊肠小道,运输全靠肩扛人抬。为适应战备,有利
生产,方便生活,军民苦战七个冬春,在全岛建桥(涵洞)10座,修路22公里(有12
公里铺设水泥路面),可跑汽车、拖拉机。
架设电线 1983年初,胶南县政府拨款与部队发电站搞并网发电。部队立即抽调
1个连(含电工数名) ,冒着零下10余度的严寒,竖起高压电线杆40余根,架设输电
线7000余米,为岛上群众解决了照明问题。
绿化海岛 1949年6月,国民党第三十二军从青岛败退时,3万名残兵集结在岛上,
长达3个月之久,所有树木被伐尽烧光。人民解放军上岛后,每年春季坚持植树造林。
1981~1990年,与群众共栽山楂、板栗、葡萄等果树3.2万余棵,修建花园、花坛79个,
栽花1.5万余株。 同时,还营造了“八一林”、“青年林”和“三八林”,使灵山岛
变成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的花园式海岛。
修建码头 解放前的灵山岛,没有一个象样的码头。1959年开始,部队与群众一
起,用3年的时间,共搬、运、挖、填土石方3.8万余立方米,围建起拦海大坝,修建
两座各长约400余米的码头,给岛上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发展生产 每年春耕春种、“三夏”、“三秋”等农忙季节,部队都要抽出人力、
物力进行支援。特别是1982年以来,为尽快使海岛脱贫致富,部队先后帮助地方建起
修船厂、养貂场、海珍品养殖场;成立捕捞队、林业队;军民合资开办服装厂等。另
外,还为岛上个体户传授照像、家用电器维修等技术。由于岛上工、农、渔、副业有
了很大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全岛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不到100元,
达到1983年的392元。有95%以上的农户翻盖了新瓦房,购置了中、高档生活用品。
1986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灵山岛召开第三次海岛工作会议,确定把灵山岛
建成“旅游避暑疗养区”。为加快灵山岛的建设,青岛警备区决定将驻岛部队的陆岛
运输船由每月4航次增加到6航次, 并专门安排1艘机帆船常驻灵山岛,保障岛上运输
的需要。同时,根据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驻岛部队抽出人力,参加环山公路的拓宽
和照明线路的架设,并帮助建起配套的军民文化活动中心等。
中共灵山岛乡委、 乡政府先后5次出席全国、省、市(地)、县“双拥”和“军
民联防”先进代表大会。驻岛部队和灵山岛乡分别被济南军区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
“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