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山奸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2&rec=114&run=13

1949年,国民党军队逃到台湾后,为加强大陆的骚扰与破坏,网罗一批从青岛地
区逃到台湾、海南岛的残部、流氓、地主和恶霸分子,组成“国防部山东地区反共救
国军第二纵队”和“国防部保密局山东游击组”,制定了所谓“敌后工作实施计划案”,
伺机潜入山东境内。
1950年5月14日, “国防部山东地区反共救国军第二纵队”和“国防部保密局山
东游击组” 105人,在副纵队长、少将江振钰和游击组长、少将郭立茂的率领下,乘
炮艇精忠1号、 2号,潜驶胶南海域。借大雾弥漫之机,换成抢劫的渔船,于凌晨3时
许在大珠山东侧南小庄和家雀窝外海口登陆。敌特上陆后,一路沿家雀窝南面小河底
西奔横山,一路向西过宅科与南小庄之间的小桥沿岭坡上横山。当敌特行至南小庄河
底时,被群众发现,当即报告村领导。村支部书记高泗瑞马上组织民兵跟踪监视,并
派人速报区公所和高峪民兵联防大队长徐增春立即找到区人武部长柴京满,经过商议,
由徐增春带领50余名民兵监视以窜至五台山的敌人;柴京满带领民兵封锁小口子一带
道路和船只。14日上午,中共胶南县委、县政府接到敌情报告后,在全县迅速布下了
围歼敌特的天罗地网。
14日上午10时左右,由县公安局保安股长安丰利、县公安队长卢友珊带领的公安
队赶到大珠山下, 搜索前进,并于下午3时许接近五台山峰;另一路公安队在副队长
范崇义带领下迂回敌后攻击。14日中午,胶南县海防独立团(辖4个连、1个机炮排,
分别驻守在灵山卫、薛家岛和小口子等地)接到县委的敌情通报后,由营长陈志明率
二连、 三连和机炮排立即出发,长途奔袭70余华里,于当晚7时许赶到大珠山。为防
止敌人向内地逃窜,陈营长命令二连埋伏在大珠山西北侧,防敌逃向铁橛山山区;三
连埋伏在大珠山北侧,防敌偷袭县委、县政府机关。当时天色已晚,确定先围住敌人,
待天亮后再清剿。15日,藏马县、五莲县公安队赶到大珠山与胶南县军民一起围剿敌
特。 当日拂晓,发现敌人已逃掉,去向不明。正在这时,有2名敌特被几个战士押上
来(是在送饭途中捉到的)。经审讯,弄清敌特已往小珠山方向逃窜。陈营长立即带
领部队追击,当中午到达小珠山下的东辛庄时,隐珠区委书记张德堂告知敌特已窜至
主峰南侧的木岭山。陈营长立即召开连排干部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决定兵分两路:
二连从木岭山东侧迂回包围,断敌退路;三连从主峰南侧实施正面攻击。公安队和民
兵在木岭山另两侧佯攻。 下午1时许,陈营长带领三连向敌特发起冲击。敌人凭借精
良的美式装备和有利的地形进行顽抗, 三连指导员和6名战士英勇牺牲,副连长身负
重伤,攻击受阻。傍晚时分,迂回到木岭山东北侧的二连,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在
猛力火力的夹击下, 歼敌9人。木岭山东、南和西南三面高地均被海防营、公安队和
民兵分别占领,敌人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晚11时许,当敌特准备再次突围逃跑时,遭
到围攻部队和民兵的迎头痛击,敌特惊恐万状,急不择路,四处逃窜。在部队和民兵
搜山过程中, 活捉敌特数十名,缴获枪支、弹药一部。16日上午8时,当一股敌特逃
到独垛子村后,立即被公安队和民兵包围,除敌特头目郭立茂逃掉外,余敌均被击毙
和生擒。 郭立茂只身逃到山宋家西沟,一头钻进两米深的沟底。下午2时左右,民兵
宋连星、民兵队长宋连春立即组织民兵搜捕,郭立茂见势不妙妄图再次溜掉,被追赶
的4名民兵生擒。 另一敌特头目江振钰带着警卫员逃到木厂口东山,匿藏在一看山户
家里,并威逼看山户将其枪支藏在装有地瓜干的口袋里,然后佯装赶集,企图到红石
崖后从海上逃跑。当江振钰走到西郭家沟村处向一挑水民兵讨水喝时,民兵听他不是
当地口音,立即报告村农会主席高宗义和区武装部长杨金德。高宗义、杨金德立即携
带匣子枪和土枪追上盘查,见其操外地口音、留着长头发,便产生怀疑,令民兵将其
押送红石崖公安分局,经审讯,供认是敌特头目江振钰。至此,两个敌特头目均被活
捉。
大珠山歼敌, 从14日敌特登陆开始,至16日全部被歼结束,只用了3天时间。活
捉敌特84人; 缴获电台3部,轻机枪4挺,匣子枪28支,左轮手枪3支,卡宾枪27支,
冲锋枪17支,步枪26支,手榴弹300余枚和物资一部。海防独立营、公安队和民兵有9
人光荣牺牲,16人负伤,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整个围歼敌特的过程中,
滨北地委、军分区和胶南县党、政、军领导机关,判断正确,指挥果断;军、警、民
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广大指战员和民兵行动迅速,作战勇敢。特别是民兵在分路把
口、跟踪监视、通风报信和搜索清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
强大威力。战斗结束后,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联合发出通令,嘉奖参战部(分)
队和民兵。滨北军分区召开总结庆功大会,为10个单位分别荣记二、三、四等功,为
37名干部、战士、民兵分别荣记二、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