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程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2&rec=102&run=13

青岛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始于1950年10月。当时主要是对解放前的遗留防空工事
进行改造扩建。至1964年12月,全市改造四等防空地下室250个,可容纳5万多人;结
合基本建设新建地下室式防空洞32个,可容纳6400余人。
1951年10月,青岛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召开会议,确定以市政府建筑局工程处的名
义,组织技术工人22人,民工80人,开始在福山路挖掘防空洞。
1958年8月,市级指挥所“121”工程动工,由陆军某负责施工,1961年竣工。工
事内设设备配套,可容纳1000余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护等级四级,是当时国内最
坚固的民用防空建筑之一。
1964年7月,市级前沿指挥所“462”工程动工,由陆军某部工兵营和市建筑公司
施工,1967年完工。指挥所面积数百平方米,地下医院1000余平方米。
1966年4月28日, 市人防办公室在台东区登州路召开全市1000余人的现场会,进
一步推动挖建防空掩体工作。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各
单位民兵首先行动,利用简易工具和业余时间,在本单位院内或屋下挖洞。仅两个月
的时间, 全市约有70%的单位动工,挖建或改造各类防空掩体3.3万平方米。市南区
泰安路办事处、派出所与糖果冷食厂、五金站仓库、市医药站仓库、市工交运输二公
司等单位相互挖通,形成一个联片。1968年,市人武部专门召开现场会,推广联片经
验。1969年3月,苏军入侵珍宝岛。为落实全民备战,全市已有673个单位建成了不同
规模的防空工程约19万平方米, 初步形成以四方区为中心阵地的10个战斗联片,5个
区级指挥所,2个地下医院。
1970年4月, 青岛市地下干道工程总指挥部成立,统一组织力量修建青岛市地下
干道工程。 各区、各系统成立分指挥部,按下属单位职工的2%抽人组成施工连队,
分段动工。 全市共成立34个分指挥部,组织716个单位,编成108个施工连,在108个
洞口同时开掘, 最多时投入1.5万多人。第一期地下干道工程,南起市南区青岛造船
厂, 北至沧口区青岛化工厂。至1971年底前后,全部被覆完工。干道工程总长1万多
米, 贯通5个区,连通9座山,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1972年,为加快施工进度,确定
分成两条线, 即市内5区的分指挥部转为构筑区的地下干道,为区属骨干工程;其余
的分指挥部作了调整,教育、文化、民政等部门收尾撤回;各大系统的分指挥部人员
调整后,陆续转入市属地下干道二期工程。1974年下半年,进度快的单位又投入二期
二批工程。二期工程跨度大,质量好,多为平进口或斜进口,其中有7处能单行汽车。
1978年10月,第三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
质量第一”的人防建设方针,继而贯彻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人防建设经费由
往年的500多万元逐步压缩至100多万元,人防工程建设规模相对压缩,地下干道分指
挥部相继撤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人防工作也从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上实行了转变:调整了工程布局,缩短了战线,把
工作重点转到平战结合上来;对已建工程进行加固改造和口部处理,搞好维护管理。
1986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全国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会议,使人
防工程建设进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提高城市总体功能的新阶段。1988年2月,市人
防办与规划局研究制定了《青岛市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经市政府审议
通过,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这个总体规划,青岛地铁工程和市场三路至辽宁
路地下商业街工程,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988年6月, 市政府印发《青岛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实施办法》。
此后至1990年底, 全市“结建”防空地下室53处,建筑面积17823平方米,使用面积
达10789平方米。
在人防工程建设中, 1969~1990年国家共拨款5296万元;地方财政拨款245.8万
元(1987~1990年),通过其他渠道(不包括单位自筹)筹集资金1036.3万元。
人防工程设计科研,1980~1990年共完成设计项目103个,收入120.8万元。其中,
“龙山宾馆”被评为省人防办、国家人防办设计一等奖,国家建委优秀设计奖;“商
业冷库” 、“711粮库”分别被评为省人防办设计一等奖、国家人防办设计二等奖。
1987年开展青岛地区岩石大跨度坑道应力和爆破震波测试的研究工作,1990年完成测
试报告,为人防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1987年3月至1989年3月,市人防办组织力
量对全市人防工程进行测绘,为人防建设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