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年斗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1&rec=81&run=13

1900年,德国殖民当局在青岛开办了水师工业学校。1901年春,德国殖民当局为了
镇压学生的反德斗争, 在操场上杀害了学生张某,全校学生选出代表赴济南,向山东巡
抚杨士骧请愿, 要求严惩凶手,为被害同学昭雪。有的同学当即放弃学业,参加抗德义
勇队,为被害同学报仇。
1908年1月, 中国同盟会会员陈干在青岛成立震旦公学,聘请商震、王鸣双、陶成
章等同盟会员任教,向学生灌输“驱逐鞑虏”革命思想。春季,该校学生为反对清政府
出卖山东矿权, 参加了抗议请愿。12月,德国殖民当局勒令陈干等革命党人离境,并查
封震旦公学。
1908年秋,礼贤书院院长卫礼贤从德国返回青岛,学校强令学生前往码头迎接。码
头上的德国巡捕对学生蛮横无理,激怒了全体学生,一学生怒喊:“将他推下海去!”当
即遭拘捕。学生包围了巡捕, 救出了被捕同学,并将肇事巡捕按在铁轨上,欲将其让火
车轧死,被教师阻止。
1912年9月,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校方强令学生去码头迎接德国王储亨利亲王,
有一学生离队稍远,被码头德国巡捕殴打。回校后,全体学生立即罢课,欲包围巡捕房,
严惩打人巡捕,迫使德国总督惩处了打人的巡捕。
亨利在视察礼贤、美懿两书院时,学生们一齐跑回宿舍,都不回教室上课接受视察,
教室里空无一人。美懿书院教室黑板上被学生写上“不欢迎亲狗”口号, 弄得亨利一
行十分尴尬。
同月, 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学生得知孙中山先生来青岛的消息后,立即罢课请愿,要
求校方请孙中山到校参观、讲演。迫使校方接受了学生的意见,准许孙中山到校参观,
并在学校大礼堂向师生做讲演。
1914年11月7日,日本取代德国,实行殖民统治,青岛青年开展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
斗争。
在1919年1月18日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日本归还青岛和胶济铁
路的要求。4月底遭到美、英、法等国的反对。消息传来, 举国震怒。5月4日,北京学
生首先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归还青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从而爆发了“五四”
爱国运动。青岛的青年学生不畏日本殖民当局的高压,走上街头讲演、撒传单,积极参
加这场爱国运动。明德中学因学生宣传反日,参加抵制日货,被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
查封。
1922年2月14日, 在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中、日两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
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 日本帝国主义被迫交还青岛。同年12月10
日,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青岛各校学生纷纷上街举行提灯游行,热烈庆祝。
1923年初秋,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建人之一邓恩铭来到青岛,与青岛的中
共党员王象午取得联系后, 着手建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邓恩铭
在《胶澳日报》 先后发表了《列宁传》、《今日感想》、《青岛劳动概况》等文章,
宣传马列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无产阶级国家的主张, 抨击北洋政府勾结
帝国主义祸国殃民的罪行,并用大量事实揭露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号召广大工人团结起
来,与资本家斗争。
邓恩铭、 王象午还通过进步学生、 工人在群众中赠送推销革命书刊《向导》、
《中国青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说》、《共产主义
初步》等,并在青岛中华书局、启新书社、青岛书店、胶澳日报社等处设立代销点,使
马克思主义在青岛得以传播。还经常召集青年工人、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使这些青年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在青岛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3年8月20~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
决议提出:“除济南外,应在胶济铁路全路、淄博各矿及青岛设法扩充”团的组织。10
月间,邓恩铭多次写信给团中央委员长刘仁静汇报青岛建团工作。同月,团中央派王振
翼来青视察指导建团工作。11月15日, 王振翼给刘仁静写信,汇报了在青视察情况,认
为青岛建团的条件已经成熟, 11月18日,经邓恩铭、王象午、王振翼分别介绍,电话局
的孙秀峰、王少文, 公立职业学校的许兴业、郝骏夫、李松舟、李萃之、姜秩东、傅
健生、李树伯、张肃甫等10人入团。同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临时地方支
部。
团支部建立后, 团的组织发展较快,团员的分布面也渐渐扩大,除胶澳公立职业学
校、电话局外,在四方机厂、内外棉纱厂、印刷厂、商店、医院、小学等处,都有团的
组织或团员活动。胶澳公立职业学校以团员和进步学生为主,成立了学生自治会,着手
联络其他中等以上学校,组织学生总会,举行了庆祝青岛从日本手中收回一周年等活动。
1924年夏,中国共产党青岛组建立,邓恩铭任组长。在中共青岛组的领导下,12月,团中
央批准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地方执行委员会。同月, 团地委发起成立进步学
生团体“新学生社”, 胶澳公立职业学校、胶澳中学、礼贤中学和西镇小学的数十名
进步学生参加。团地委学运委员梁德元被推选为委员长。“新学生社”的宗旨是“联
络感情、研究学术、改进社会”, 并提出“打倒国内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口
号。接着,团地委以西镇和东镇小学的进步学生为基础,成立“少年学会”进行反对曹
锟贿选, 反对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宗教文化侵略,开展非基督教大
同盟运动。组织大中学生国民会议讲演团,宣传、拥护孙中山先生主张,推动成立青岛
国民促进会。同月, 团地委候补委员赵鲁玉,发动电话局100余名司机生(接线员)举行
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发给年终赏金,经过两次罢工和不断斗争,获得胜利。1925年1月,
赵鲁玉发起成立妇女“进德会”(工会) 。团地委还协助中共青岛组销售革命书刊,发
动青年参加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巴黎公社”54周年大会等活动。1925年
5月29日黎明,发生日本资本家指使军阀当局屠杀日商纱厂罢工工人的“青岛惨案”。
当天下午, 中共四方支部派团员傅书堂、伦克忠、韩文玉等分赴各大中学校、机关、
银行等处,揭露惨案真相。5月30日,青岛学联召开“五·二九”惨案声援会,到会的20
余所学校50多名代表一致决定:全市大、中、小学校学生全体罢课,组织惨案真相宣传
队和募捐队, 支援日商纱厂工人的反抗斗争。成立“青岛惨案后援会”。上海“五卅
惨案”发生后,市学联在青岛惨案后援会基础上成立了“沪青惨案后援会”。6月9日,
在青岛大学召开大会, 各校学生代表共商声援上海工人及募捐、罢课、游行等事宜。
决定:凡属英日两国纸币一律拒绝使用;凡属英日两国货物一律不买不卖;扩大募捐,救
济罢工工人。会上通电要求北京政府向英、日等国提出严重抗议, 散发支持沪青工人
罢工的传单。当天,万名学生上街游行。11日,5 000余名大、中、小学生再次上街,臂
缠黑布, 手持白旗,上书“援助沪潮、誓死力争、唤醒同胞、抵制日货”等标语,沿主
要街道示威游行, 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惩办凶手”、“释放被
捕工人”等口号。其后, 学生们又组成演讲团30余组,每组15人左右,持演讲团旗帜在
各主要街道演讲、募捐。学联又派出20余名代表赴上海慰问罢工工人,吊唁死难者。6
月16日, 17所学校师生参加“全市各界雪耻大会”,30 000多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胶
澳当局向英日交涉, 释放被捕的纱厂工人代表;号召英日厂店工人罢工,码头工人拒绝
装卸英日货物; 与青岛国货维持会共组抵制英日货物调查部,成立“仇货调查团”,到
商店、码头、货栈、仓库调查英日货物,一律登记列册,等候查检。6月17日,青岛学联
代表参加“青岛市各界后援联合会”成立大会,讨论实行对英、日经济绝交问题,商界
代表持反对意见, 冒雨守候在场外的4 000名学生、工人冲进并包围会场,迫使商界代
表接受了学生、工人的意见,会议宣布抵制英日货,即日起与英国、日本实行经济绝交。
青岛学联沪青惨案宣传队, 除在市内活动外,还派出几支宣传队,去胶济铁路的高密、
潍坊、青州、济南等地进行讲演与文艺宣传。青岛大学、职业学校的话剧团演出《五
卅血》、《投笔从戎》、《盲哑配》等剧目, 启发市民觉悟。7月,学联派彭明晶、孙
桂庭去上海出席全国学联第七次代表大会,向大会报告了“青岛惨案”情况。7月29日,
中共青岛四方支部书记、罢工领导人李慰农等人, 被军阀当局杀害。8月,学联又派出
罗荣恒、彭明晶、孙桂庭等人分赴北京、上海等地发表演讲,散发《泣告书》,争取各
界的同情与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上海学联、旅日学生代表均与青
岛学联取得联系,派人来青共同斗争。1926年,团地委分别举行“五一”、“五四”纪
念会,在青年工人、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五一”、“五四”的历史意义,阐明工人阶
级大团结及继承“五四”革命传统的重要性。同年冬, 团地委配合北伐战争开展宣传
活动。在市内张贴大量“欢迎北伐军、拥护共产党、打倒军阀”等标语、传单。1928
年1月, 团地委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在青岛工人区域鼓动工人群众罢工的指示,在
青年工人中培训团的基层领导干部, 加强工人中的共青团工作。团地委负责人深入到
四方、沧口的工厂区,发展组织,散发中共青岛市委编印的《青岛工人》、《青岛日报》、
传单等,进行宣传鼓动,发动怠工、罢工斗争。10月10日晚,青岛大学学生在共产党员、
共青团员的带领下, 摔碎了灯笼,冲散了国民党的国庆庆祝会,反对日本侵略和国民党
叛变革命。11月,青岛大学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织进步文艺团体“迢迢社”。出
版文艺半月刊,宣传“革命文学”和“新文化运动”。1929年8~9月,中共青岛市委组
织党团员揭露国民党政府背叛革命、投降帝国主义的罪行。日商各纱厂的党、团支部
组成工人斗争行动委员会, 制定了行动大纲。1930年4月,中共青岛市委兼管青岛团的
工作, 共青团员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纪念“五一”、“五卅”运动5周年、广州
起义3周年及宣传建立苏维埃临时政府等集会活动,共散发《党团宣言》、《赤色工会
宣言》、《反帝大同盟宣言》、《七大纱厂工人目前的要求》、《胶济铁路工人宣言》
等传单万余张, 举行3次飞行集会,均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12月4日,青岛大学以“共
产党暴动”为由开除党团骨干、进步学生60余人, 并强迫立即离校。1931年7月,中共
山东省委组织青岛党团员参加了反帝大同盟, 推动青岛的反帝运动。“九·一八”事
变发生后,10月1日,以青岛大学党团员为骨干的“反日救国会”成立,向校方提出“赴
京请愿”的要求, 并计划把请愿运动扩大到全市全省。“反日救国会”召开了全校学
生大会, 与极力阻止请愿的校方进行坚决斗争,通过罢课赴京请愿的决议,与会者都在
誓言书上签名。12月2日, 179人的请愿团,乘火车赴南京请愿,途经济南、泰安、徐州
等地, 均利用停车时间,在车站附近宣传抗日,受到当地学生及各界人士的欢迎慰问。
到达南京后,请愿团即赴国民政府门前请愿,高呼口号,要求蒋介石立即出兵抗日,收复
东北失地。青岛铁中和女中的学生准备参加南下请愿。因受校方阻碍未能成行。青大
东北籍学生赵金堂等13人参加抗日同盟军,弃学北上抗日。12月17日,蒋介石电令青岛
当局,严令学生“勿越清规”。在校方压力下,反日救国会和请愿团停止了活动。1932
年,青岛大学的党团员、进步学生组织了公开的“新文学研究会”,内部称“左联”。
主要活动地点在青岛民报社、荒岛书店、德国教堂等。主要活动是在《青岛民报》、
《晨报》、《时报》上发表作品。如乔天华的《手》与《足》, 杜宇的《约会》等诗
歌,于黑丁的《站长》等小说,姜宏翻译的苏联小说《雪的西伯利亚》等。“左联”定
期举行读书讨论会, 把马列经典著作作为必读书。组织阅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以及高尔基、鲁迅、茅盾等人的作品。
1933年11月, 国民党19路军军长蔡廷锴等反蒋抗日的消息传来后, “左联”召开座谈
会, 一致表示支持,并书写传单,连夜上街张贴。“左联”还团结在青有名望的作家沈
从文、王统照等撰写进步作品。1933年夏, “左联”成立“汽笛文艺社”。成员有共
青团员周世超、郭锡英、于黑丁等, 在该社编辑出版的地下油印刊物《汽笛》上发表
进步文学作品。《汽笛》主要在工人、学生中传播, 后在《青岛民报》上开辟了《汽
笛》文艺周刊。同年冬, 青岛当局将该社查封。1932年4月,青岛大学秘密成立了“剧
联”青岛分盟小组,公开名称为“海鸥剧社”。在青岛大学小礼堂演出《月亮上升》、
《工厂夜景》两出反映被压迫群众进行斗争的进步独幕话剧。上海“左联”机关刊物
《文艺新闻》以《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 报道了“海鸥剧社”的这次演出。同
年秋,俞启威、崔嵬、杜建地、杨裕昆、李秀英、李岱等先后在学校礼堂演出《一致》、
《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 , 到青岛大舞台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的《乱钟》、《SOS》、
《婴儿的杀害》等话剧。1933年初, 崔嵬将著名舞台剧《放下你的鞭子》改编为街头
广播剧《饥饿线上》, 参加导演和演出,剧社主要在市内街头演出,春节期间还到崂山
农村,用当地话演出,受到农民群众欢迎。1933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机关遭破坏,由团
青岛工委代管省市党组织的工作, 并直接领导鲁东各地党组织。团市工委重点在大、
中学校及印刷厂、铁路码头发展团员,组织学习团中央文件,并在进步学生中讨论左翼
文艺。1934年8月,团市工委指示中共胶东特委组织农民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区。9月,
中共胶东特委遭破坏后,团市工委兼管胶东各县党的工作,召开中共文登、牟平县委紧
急会议, 讨论戒备办法,并调牟平、文登县委书记到青岛研究工作,后派老乔去胶东巡
视党的工作。冬季, 召集胶东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到青岛参加训练班学习。1935年3月,
团市工委组织委员宋竹庭到文登、牟平、威海,视察党的工作,加强各县党的组织建设,
并发动盐民抢盐和反对军阀韩复榘强征民田修公路的斗争。1935年12月18日, 山东大
学的爱国学生在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的发动下召开大会,成立“抗日救国会”,走上街
头声援北平的学生爱国行动。1936年1月6日,山大及各中学学生代表在山大召开会议,
成立青岛市学生联合会, 组成以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为核心的包括大、中学生和进步
教师在内的抗日民主队伍。学联经常与北平等各地学联联络,采取一致行动。2月20日,
山大学生救国会组成宣传队,到青岛大港第三码头参加落成典礼,乘当晚在前海栈桥燃
放焰火之机,前去散发传单、进行演讲,宣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介绍北平学生的
爱国行动,李声簧、陈延熙、韩福珍、王路宾、廷荣懋等6人被军警当场逮捕。在青岛
各界的舆论压力下,于次日释放。29日,山东大学当局通知李声簧等6人退学,并立即离
校。布告贴出后, 抗日救国会召开紧急大会,强烈反对学校变相开除学生,要求“收回
成命”。选出代表与校长交涉,并致电北平、上海等地大学要求声援,学生要求遭到学
校拒绝,救国会再次召开大会,愤怒的学生封了学校的办公楼,捣毁布告栏,切断电话线,
宣布罢课,誓言学校如不收回成命,坚持斗争到底。救国会组织纠察队,维持校内秩序,
在学生第四宿舍周围布置了警卫,将被开除同学保护起来。3月4日,南京政府教育部来
电:“以严厉手段处置”。8日,青岛市长沈鸿烈派保安队、特务队500余人冲进山大学
生宿舍, 捕去沙霞英、吴、王路宾等爱国学生32人。校方宣布开除廷荣懋、吴等
13人。学生们坚持罢课斗争,在全校教职员工一致要求下,迫使国民党当局和校方释放
了被捕学生,收回了开除13名学生的成命,李声簧、王路宾等6名救国会骨干安排转学。
5月29日,全国学联在上海召开大会,廷荣懋代表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和青岛学联到会,
介绍青岛学生的斗争经过,并参加上海“五卅惨案”纪念大会,作了发言。山大抗日救
国会因当局镇压及骨干离校,停止活动。1936年9月,在抗日救亡宗旨下,以山东大学学
生为主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岛地方队部”(简称“民先”)组织进行抗日救亡宣
传工作。组织话剧团、歌咏队,在街头用文艺形式向市民、群众宣传抗日;配合接待平
津流亡学生。请知名进步人士与学生一道座谈形势, 请参加过东北抗日联军的邹作华
讲授游击战术;利用国民党青岛当局组织的防护训练班为掩护,在青岛市内和崂山毕家
村一带发展“民先”队员。并到潍坊、诸城、高密一带发展“民先”组织, 进行抗日
游击战争。说服动员在校学生不随山大内迁; 多次组织学生慰问调来青岛驻防的东北
军51军, 并与中共东北军工委取得联系。1937年9月,中共东北军工委在山东大学“民
先”中成立中共青岛特支, 李欣任书记,陈振麓分管组织,王艺分管宣传。特支的中心
任务是动员各界青年组建人民抗日游击队。10月, 中共东北军工委派李欣等去高密成
立高密抗日游击队, 派陈振麓、王艺等人带领山大“民先”队员到崂山毕家村与当地
的中共党员李西山、王景瑞、王焕章等人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11月,以“民先”
队员为骨干的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首先成立,陈振麓兼任中队长,宋仲堂任副中队
长, 王儒林任指导员,高嵩负责军事训练。第四中队由学生、工人、农民60余人组成,
活动在毕家村, 兰家庄一带。1938年1月,崂山抗日游击队奉命转移到诸城。1945年12
月16日,500余名青年教师与高、初中毕业生,在黄台路小学礼堂召开反甄审大会,决定
当晚在全市张贴标语,第二天全市罢教罢课。16日晚,青岛保安队士兵对贴标语的联谊
会理事、文德女中青年女教师费筱芝连开数枪,当夜死去,并捕去4人。12月17日,教员
学生联谊会召开紧急会议, 组织呼吁团,向社会控诉国民党青岛当局镇压学生的罪行,
中共市内特支全力支持青年教员学生的正义斗争。 崇德、文德中学及黄台路等4所小
学首先罢课,市立中学、女中、礼贤等中、小学相继响应,形成全市性罢教罢课。18~
19日, 联谊会再次召开各校代表会议,向市政府提出惩办凶手等十项要求,发出《告全
市同胞书》、《告全国各地同学书》, 成立费筱芝善后委员会,接受社会捐款,并建立
联谊会办事机构。在全市师生和人民的强大压力下, 青岛军警联合稽查处两次公开审
讯枪杀费筱芝的凶手, 并由法院提出公诉,处以徒刑。市政当局同意了10项要求,批准
青岛教员学生联谊会“暂准备案”,由联谊会公开举行了追悼费筱芝大会。1947年3月
山东大学学生自治会成立。4月,自治会为抗议美军惨杀市民苏明诚等,多次举行集会、
游行, 多次向南京政府、美国大使馆和全国各高校发出通电,要求美军撤出中国,严惩
凶手,抚恤死者家属,赔偿受害者的一切损失。并组织学生对苏明诚等受难者的家属进
行慰问。自治会编印《青年新报》,揭露国民党勾结美军挑起内战、独裁卖国罪行,号
召学生与市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5月2日, 自治会代表石勃瑜趁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
登到校讲演退场之时, 抢上讲台,宣读《致大使书》,抗议美国支持国民党当局打内战
和美军在青的暴行, 要求美军交还强占的山大校舍,严惩杀害中国人民的凶手,赔偿一
切损失。与会学生通过《致大使书》后, 面递司徒雷登。5月5日,自治会举行罢课,声
援教授、教师为保障生活待遇,向校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19日,为响应京、津、沪
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自治会宣布罢课3天,提出“增加副食费”、“增加教育经
费”、“收回美军强占山大校舍”等3项要求。20日,召开全体大会,通过19日提出的3
项要求及追加的“反对内战”、“外国军队一律撤出中国”、“战区流亡学生都应享
受公费” 、“先修班同学享受正科生同等公费”等4项要求。发表文告致联合国大会
和国民党政府, 联络全国各大学共同斗争。会后举行记者招待会。南京“五·二○”
血案发生后,自治会立即发动学生上街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声讨国民党的罪行。5月下
旬, 华北学生“反饥联”发出“反饥饿、反内战”的号召后,中共青岛市委指示:通过
学生自治会公开领导, 以《青年新报》为喉舌,广造舆论,主动争取教授、教师的同情
支持,掀起学运新高潮。自治会散发《给全市同学书》,发动全市学生参加“六·二”
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联合起来,采取一致行动,罢课罢教。31日,自治会召开全校师生
响应华北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大会,童第周、王统照等教授发言,表示支持。
大会成立行动委员会,决定发动全市大中学生参加“六·二”总罢课和示威游行。6月
1日, 行动委员会召开各中学学生代表联席会议。6月2日,学生们在举行“反饥饿、反
内战”游行示威时, 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残酷殴打,自治会理事长石勃瑜等137名学生遭
逮捕。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指导下,山大成立了以进步学生石磊为主的善后委员会,进行
罢课和绝食斗争, 印发《“六·二”惨案真相呼吁书》等,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得到了各地师生、社会人士、社团的声援, 迫使国民党当局释放了被捕学生。8月,石
勃瑜等6人被国民党教育部开除离校, 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他们先后转入华北解
放区。1948年春季, 自治会选举王昶为理事长,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反美蒋
斗争。5月,自治会组织学生在校园内举行游行示威,反对美军无理霸占山大校舍,反对
学校当局与美军签订租借校舍给美军使用99年的合同, 迫使美军将占用的校舍期限改
为1950年归还。1949年2月,美军交回占据的全部山大校舍。自治会还组织了反对国民
党抓壮丁,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抗议美国驻青海军陆战队辱骂校舍人员等
示威罢课斗争, 山大99名教职员联合签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9月17日,
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特刑庭以“共产党嫌疑分子”罪拘捕山大学生15名, 在中共地下
组织的领导下, 山大师生进行罢课斗争,迫使国民党当局分批释放被捕学生。1949年3
月17日, 自治会为庆祝营救被捕学生成功和美军归还校舍,举行“大团圆”文艺晚会,
邀请全市各中学的代表参加, 连续公演7天。28日,自治会与各进步社团举行全校“反
对肢解山大和南迁水产系”大辩论,并在校内游行示威,使水产系一年级全部和二、三
年级部分学生留下开课,保住了全部图书、仪器,取得“反南迁”的胜利。自治会在护
校斗争中, 团结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加各项护校工作,使学校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在6
月2日青岛解放后,迅速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