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1&rec=285&run=13

1949年7月24日, 成立青岛儿童保育委员会,承办机关托儿所,举办保育训练班,在
接收原有托幼组织的基础上, 改善和健全工厂托儿所。市民主妇联筹办的第一个机关
托儿所于1950年初开始收托幼儿50名。与此同时, 大力扶持全民大办托幼园所。1952
年, 全市有工厂托儿所26所,哺育室57处,教师托儿所3处,机关托儿所7处,其他职业托
儿所8所,街道托儿站11处,共收儿童8 600多名。1954年3月,市民主妇联召开街道
托儿站工作会议,同年5月,全国妇联转发青岛市大办街道托儿站的经验。1959年10月,
为检阅青岛市建国10年来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市妇联等5个单位联合召开儿童福利工
作会议, 表彰先进,并决定在全市托幼事业中开展红旗竞赛,提高了保育工作的服务质
量。同年全市托儿组织已发展到602处,比解放前增长25倍,收托儿童39 626名,比解放
前增长13倍。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市托幼园所进行合并削减,
园所数量减少,质量下降。1962年全市仅有托幼组织115处,收托儿童6 394名。“文化
大革命”中, 许多托幼园所房屋被占用,保教人员纷纷改行,整个托幼事业遭到严重冲
击。
1976年,决定成立青岛市幼教工作和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由市财政局每年拨款18万
元, 新建、扩建街道园所,1978年全市各类园所已发展到1 384处,收托儿童58 147人,
市区入托率达70%。 1982年,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拨款15万元补助
街道民办园所,拨款20万元为学前班增添设备。1983年全市城乡共为园所投资216万元,
扩大面积3.7万平方米, 新建、扩建园所236处。1984年全市已有园所6 730处,收托儿
童238 182名, 占学龄前儿童40.4%。 农村63%的村有常年园所3 702处, 收托儿童163
880名, 占33%。使多年来群众呼声很大的入托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1980年恢复市幼
儿师范学校, 成立市中心幼儿教研组,1979~1982年,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246期,培训
了1万余人。1983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托儿所教育大纲》,结
合市里颁发的《保教工作人员守则》,在全市组织培训,制定青岛地区儿童智能测试标
准。在幼儿园中开展“热爱孩子赛妈妈”, 评选最佳保教人员等活动,使保教质量,管
理水平不断提高。
1981年5月,在全省托幼工作代表会上,青岛市木器一厂等26个集体,朱青月等32人
受到表彰。1983年5月,在全国少儿工作表彰大会上,宋君等9人被授予全国少儿先进工
作者称号,青岛食品厂被授予全国少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87年,全市各类园所已发
展到9 090处, 收托儿童30 119名,三岁以下入托率达85.3%,比1985年提高11.6%,在基
本缓和入托难的基础上,着重抓了巩固提高的工作。1985年底,分别制定城市园所三个
等级标准。1986年5月,评定全市第一批市区23个、农村27个一类园所。1987年同市财
政局、物价局联合发文,调整收费标准。1986年,由市妇联和教育局举办为期两个半月
的半脱产园所长学习班,有200余名园所长参加学习。为全市园所统一印制了“日活动”、
“周计划”、“常安排”等表格,加强了活动的计划性,普遍建立了工作计划、制度、
资料等11类档案卷。1985年7月, 在市北区托幼园所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试点,然后在全
市各园所中层层发动,以“热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中心,
进行考核,请家长评“我最信赖的教师”,开展“谁是幼儿园的主人”、“假如我是一
个家长”的讨论,整个活动历时四个月,在此基础上颁发《青岛市保教工作者职业道德
规范》。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在保教工作中广泛开展了“应知应会”比武活动,全市
有1.8万人参赛,有240人参加市级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