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1&rec=1&run=13

青岛早期的社会团体, 是随着商务活动发展起来的。1891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
青岛口商民增多。1896年,各种商铺达61家。众商人在天后宫成立公所,为青岛最早的
社会团体。
1897年德国侵占胶澳, 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德日当局为了殖民统治和经
济掠夺的需要,先后建港筑路、设厂办电,商贸日盛,人口激增。1906年,广东商人首先
自立广东会馆。1907年, 苏浙皖赣、山东直隶商人分别成立三江会馆与齐燕会馆等。
三大会馆,成为青岛早期最有影响的第一批地域性团体。1910年,青岛商务总会按照全
国统一的组织章程建立,自此青岛有了新式社会团体。
德国侵占之初,德国传教士开始来青岛传教,设立礼拜堂。1908年成立青岛基督教
青年会, 为青岛最早的宗教性团体。1914年,中国红十字会青岛分会成立,为青岛最早
的救护救济性团体。日本侵占青岛后,对中国人的结社活动限制很严,社团活动甚少开
展。
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民族经济复苏,数年间社会团体增至百余。随着
青岛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无产者开始结社,维护本身利益,继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进行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 但有产者社团仍居多数。三大会馆衍生为即墨、平度、黄
县、莱阳、宁波、两湖等省内外18个旅青同乡会。青岛总商会(原青岛商务总会,1916
年改名) 衍生为出口业、行栈、房业、煤炭业等13个同业公会。其他如教育会、记者
联欢会、气象学会、万国体育会、中华武术会、国际俱乐部、市民公会、国民会议促
成会、国货促进会等职业性、学术性、慈善性、游乐性团体也纷纷成立。
1923年初,四方工厂工人自发成立圣诞会等工人团体。共产党人相继来青岛开展
工作。圣诞会在共产党人帮助下, 修改章程,开门办会,开始从旧式工人组织向现代工
会转变,多次发动罢工斗争。同年12月,青岛职业学校学生自治会与青岛新学生社成立,
为青岛最早的学生团体。1925年1月, 青岛电话局妇女进德会成立,为青岛最早的妇女
团体。同年2月, 四方工厂工会宣布公开成立,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青岛市
第一个工人社会团体。
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科技社会团体有所发展,较有影响的中国工程
师学会青岛分会、中国自然科学社青岛分社分别在1931年、1936年成立。工、青、妇
团体受压制。市政当局执行国民党反共清党政策, 共产党组织赤色工会连遭当局与官
办工会破坏。官办工会先由国民党改组派控制, 后被国民党CC派取代。共青团领导的
青岛反帝大同盟、 青岛大学学生自治会、青岛大学反日救国会、青岛学生联合会等,
发动过1931年12月的青大学生“赴京请愿”和“反开除, 驱逐校长杨振声”的斗争。
1936年成立的青岛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开展抗日宣传,抗战爆发后,到崂山建立了人
民游击队。
1938年1月,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日伪当局除改组、利用商会等几个社团外,还
成立了新民会以及青少年团、妇人会、工业联盟、劳工协会、宗教联盟、文艺协会、
体育协进社、华侨协会、兴晔社等团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众解放抗日先锋纵队、
抗战先锋队等青年团体,在市内秘密进行抗日活动。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青岛集会结社出现活跃局面。其中同乡会、同业公会、
产业工会、同学会数量最多。此外, 自由职业、文化学术、宗教慈善等各种团体也相
继成立,背景十分复杂。市政当局继续执行国民党反共反人民政策,使共产党领导的社
团在市内不能公开活动。
1945年12月,在解放区即墨县团埠庄召开青岛市职工代表大会,成立青岛市职工联
合总会。同月,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青岛市教员学生联谊会成立。1947年3月,山东
大学学生自治会成立。1949年5月, 青岛解放前夕,山东省职工联合总会、山东省民主
青年联合会、山东省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解放区分别成立驻青办事处, 准备随人民解放
军入城。市内社团急剧变化,大多数社团因其负责人南逃而瓦解或停止活动,少数社团
在中共党员带领下,为保护国家财产和维持社会秩序做了一些工作。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全市社会团体从此发生根本变化,各界人士迅速组建新
社团, 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山东省工、青、妇驻
青办事处均随人民解放军入城办公。6月5日,华东学联驻青办事处成立。6月8日,市职
工总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市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市学生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新民主
主义青年团市工作筹备委员会也相继成立。9月、12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
会、青岛市学生联合会分别成立。1950年2月、5月, 青岛市总工会、青岛市民主妇女
联合会相继成立。1953年5月,市民主青年联合会成立。全市工人、青年、妇女三大群
众组织迅速发展壮大。
1949年10月, 中苏友好协会青岛分会成立。分支机构遍于党、政、军、工、农、
学、商及街道,是当时全市会员最多的社会团体。
1951年1月,相继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青岛分会和中国
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青岛分会。50年代, 还先后成立青岛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青岛市
自然科学者专门学会联合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各运
动协会以及天主教、基督教革新爱国运动委员会等社会团体。
1952年6月,成立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
各人民团体在中共青岛市委领导下,对所属成员进行组织、教育,维护其合法权益,
带领各界群众参加各项政治活动, 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国民经济和参加社会主
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社团受到严重干扰和冲击,
活动停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各界组团结社的热情空前高涨。除市总工
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工商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外,到1990年,全市依法登
记的社会团体222个,其中80年代新成立的151个,学术性、技术性团体最多,有138个。
各社团在新形势下组织其成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积极参与和推进
青岛市的改革、开放,独立自主地开展各自的业务工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
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