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层组织和盟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0&rec=45&run=13

1949年青岛解放后,有盟员51人,其中以公务人员为多,且多为外地转来,属本
地发展的较少,流动性大。当时编为4个小组。1950年扩编为7个基层小组。
1950年,开始贯彻执行民盟总部一届四中全会“以文教界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决
定。1952年开始贯彻民盟总部“以中上层为主”的方针。至1956年民盟青岛市第二次
盟员大会,全市盟员已增至500余人。其中文教界的盟员已成为青岛民盟组织的主体。
基层组织分布也由机关单位和中小学为主变为以文教、科技、文化界为主。到1957年
反右派斗争前夕, 盟员人数已达705人,上层人士占1燉4以上。此后,部分盟员因反
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盟籍;部分盟员随山东大学迁济南,青岛盟员
人数锐减至1958年的474人。此后20余年停止发展盟员。
1965年,民盟青岛市委辖属基层组织共40个。其中设民盟支部的单位或区、界的
22个,有青岛医学院、医务界、青岛教师进修学院、山东海洋学院、山东化工学院、
青岛师范学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四方区、社会人士、
市南小学一支、市南小学二支、市北区小学、市立医院、台东区中学、台东区小学、
青岛市文化局、科技界、机关企业界、青岛第三中学、青岛第七中学、沧口小学;设
民盟直属小组的单位或区、界的18个,有青岛第一中学、青岛第二中学、青岛第四中
学、青岛第五中学、青岛第八中学、青岛第九中学、青岛第十中学、青岛第十一中学、
青岛第十二中学、青岛第十三中学、青岛第二十二中学、青岛第二十四中学、青岛第
三十九中学、青岛商校、市南区、沧口医院、青岛市城建局、保育界工作人员。1978
年6月, 民盟青岛市委临时领导小组成立,开始对盟员和基层组织进行整顿恢复。至
年底,登记盟员360人。后通过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陆续恢复了104人(其中死
亡16人) 的盟籍。1980年11月,民盟青岛市第三次盟员代表大会召开时,有盟员456
人,平均年龄59岁,老龄化问题严重。
进入80年代,为适应新形势及新任务的要求,贯彻“发展为了工作,在工作中发
展”的原则和以文教界为主,以中上层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的方针,民盟组织侧重
于在中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至1985年底,青岛民盟盟员再次达到705人。1986年后,
按照青岛市各民主党派关于在各县城、黄岛区发展组织问题座谈会上的协商分工,民
盟在胶南县城进行试点,发展盟员。并在过去已有民盟组织的胶县、崂山县县城和黄
岛区适当发展盟员。自1988年起,民盟青岛市委进一步贯彻执行“巩固与发展相结合”
的方针,在着重做好巩固工作的同时,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有计划地稳步发展。
到1990年底, 全市盟员总数达1098人。其中1980年后的11年间发展盟员737人,占盟
员总数的67.12%。 这些新成员年富力强,政治及业务素质都比较好,其中绝大多数
是教学、科研工作骨干。他们入盟后,给民盟组织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民盟组织
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有较大改善。
民盟青岛市委十分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980年第一季度陆续恢复、重建21
个支部、18个直属小组。至1990年底,发展到6个总支、39个支部和11个小组。
青岛市民盟盟员中:
童第周当选民盟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陈仰之当选民盟第一、二、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民盟第六届中央参议委员
会委员;
冯雁忱当选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曾呈奎当选民盟第四至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第一至三届山东省委员会副主
委;
方宗熙当选民盟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马绍先当选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民盟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
第四届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