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解放后的统计项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8&rec=24&run=13

解放后,统计工作受到重视。1953年统计局成立前,财委、工商局等部门即在工业
、基本建设、商业等重点国营企业开展统计业务,同时进行了国营、公私合营工业企
业普查,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等调查。
1953年统计局建立以后,济南市建立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统一的报表制度。工业、
农业、基本建设、运输邮电、商业、文教卫生等部门的主要统计项目指标相继确立。
工业中的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企业财务成本,大型企业的动力设备、专项设备、
技术经济指标、固定资产等统计项目也已建立。1956年增加新产品试制统计,加强了
劳动成本和设备利用统计。在基建统计中有投资额,新增固定资产及其能力,房屋竣工
情况,增加了国家计划外的基建完成情况。在商业、物资统计中有商品零售额、主要
商品零售量、商业网点设置,还计算了居民购买力,编制了物价指数,物资的生产、调
出与结存,主要物资和电力的耗用等情况。同年建立国营、地方国营、合作经营的饮
食业的定期报表。农业统计中有面积、产品及林牧副渔生产情况。1957年通过劳动工
资和社会福利调查,建立起全社会的劳动工资统计,其内容除职工人数及构成、工资总
额、劳保福利外,重点企业还统计工资构成。交通运输中的客货运输量、车辆运行,
公用事业中的公共汽车运行、自来水供应、污水排放等统计项目也开始建立起来。
1958年以后一度出现滥发报表、统计项目混乱等现象。1960年仅县级以上各机关
制发的报表就有1542种,项目指标达24554个。这些报表中,仅各种日报、二日报、三
日报、周报、半月报及电讯月报等就有161种,3178个项目指标;农、林、牧、副、渔
、水利建设方面的进度表就有40种,项目指标1435个。
1962年以后,滥发报表现象得到纠正,并逐步建立起较科学的统计项目指标体系。
1962年,济南市工业确定11种报表,基本建设统计和建筑业统计也都较为定型,其他如
运输邮电、商业物资、劳工、农业等也都有较完备的项目指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负责全市统计工作的只有一两个人,仅负责工商业
的统计,统计项目指标很少,工业只有产值、产量等,教育事业的统计只有3张小表,直
到1970年,报表制度才又开始恢复。
1980年,随着统计局的重建,除已开展的工商业统计外,物资基建、劳动工资等统
计分别从其他部门接收过来。农业统计的范围包括四县一郊。家计调查、农经调查重
新开始。此外,统计局开始了国民收入、能源平衡、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第
三产业等综合平衡统计。在工业统计中,增加了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并开展了对乡镇
企业的统计。为适应迅速增长的基本建设和便于国家对基建规模的控制,基建统计中
增加了私人建房、施工统计,基本建设横向联合情况,全民基建地方安排的投资完成情
况等统计项目。农业统计除开展农产量和农经两个抽样调查外,还开展农业总产值和
农业商品产值的计算,农业净产值的计算,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和效益的统计,专业户和
新经济联合体基本情况的调查。在商业统计中,增加了工业部门对集体、个体商业商
品销售和零售统计年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经济效益情况的统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