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第五和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8&rec=13&run=13

一、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年)
(一)计划编制
“五五”计划是从1975年3月开始编制的。是年,济南市成立长远规划领导小组
,并设立以计委为主有关部门参加的长远规划办公室,于6月份提出了《济南市1976
年至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点》。按照《规划》要点,制订了“五五”计划草案
和1976、1977两年的年度计划。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批准通过国家关
于《1976年至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同时,省委提出苦战八年建成社
会主义工业省的奋斗目标。根据国家十年规划和省委的指示,市计委拟订了关于《济
南市发展国民经济八年规划(草案)》,并经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至此,原订十
年规划失效。1978年计划是根据八年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安排的。1978年12月召开的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1979年开始,全党要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市计委制定了1979年计划。1979年4月
,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以后,针对济南市国
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状况,市计委提出了《关于国民经济三年调整的初步意见》
(1979~1981年)。
《调整意见》对全市存在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做了具体分析。1.工业突出
的问题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轻工业发展缓慢,影响轻工业市场的安排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重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原材料工业滞后,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消
耗高,浪费大,经济效益差。2.农业生产单一,多种经营上不去。3.基本建设战线长
,力量分散,管理混乱,资金、材料、施工力量缺口大,投资效果差。4.城市建设和
文教卫生方面欠账多。
《调整意见》提出三年国民经济调整的目标: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调整为8.5%
,其中轻纺工业增长10%,1981年要有三分之一的产品赶上或超过全国同行业先进水
平。农业,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搞好县区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丰富城市
供应;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调整为4%,多种经营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社员
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3%。财政贸易、科学技术、文教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也要相应
发展。基本建设,主要是调整建设规模和投资方向,解决“骨头”和“肉”的矛盾,
尽量补还“肉”的欠账;真正做到缩短战线,保证重点,提高投资效果,保证国民经
济协调发展。认真清理在建项目。确定全市856个建设项目中,要停建23项,缓建83
项,留项目减投资的49项,保证重点的58项。严格控制基建规模,合理安排投资比例
。城市建设,要统一规划,严格控制市区规模,尽可能快地把解决住房、交通道路、
供水、供电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欠账多还一些,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使城市
面貌有一个显著改观。
按照《调整意见》安排了各年度计划,从执行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计划进度要
求。
(二)计划实施
1976年后,通过“拨乱反正”,济南市的经济建设迅速扭转了长期徘徊的局面。
然而,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经济工作由于采取了不切实际的大计划、高指标,尤
其是基本建设盲目扩大规模,致使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进一步加剧。1
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过两
年多的努力,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善,经济建设逐步朝着稳
步协调的方向发展。1.工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0年全市完成
工业总产值43.07亿元,其中,轻工业增长32.2%,重工业增长0.9%。轻工业发
展速度加快,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48.3%上升到55%。乡及乡以上工业实
现利润4.24亿元。2.农业改变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状况,林牧副渔有了较大发展。1
98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3亿元,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
的比重由1978年的15.9%上升到22.6%;粮食总产量90.6万吨,棉花0.58万吨,
油料1.83万吨。3.基本建设规模得到初步控制,投资结构有所改善。1980年全市全民
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3.1亿元,为1978年的103.3%,生产性投资占全民基建的比重由
1978年的76.3%下降到48.3%,用于城建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投资增多,仅住宅建设,
1980年就比1978年增长1.28倍,达到69.4万平方米。此外,市场供应改善,财政收入
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8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2.3亿元,财
政收入6.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4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元。
二、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年)
(一)计划编制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
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在拨乱反正和国民经济三年调整的基础上,于1982年第二季
度开始着手编制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提出了《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
五年计划(草案)》,并请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论证,多次修改,经市委、市政
府讨论,于1984年3月27日提交济南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在
这之前,鉴于国家正处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81~1983年各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主要是依据国家和省计划会议要求,结合全市实际情况编制的,并分别经
市人代会审查批准,付诸实施。
“六五”计划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
针,把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持实行“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的方针,正确安排生产与建设,生产与生活,妥善处理国家、集体、个
人三者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走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有重点地进行
技术改造,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要认真执行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的方针,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贯彻“计划
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和
流通渠道,进一步繁荣城乡经济。“六五”期间要使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达到一
个新水平,并为“七五”的发展做好必要准备。
从上述指导思想出发,济南市“六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1)进一步调整工农
业内部结构。工业要进一步使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进一步合理化,使
产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农业要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快多种经
营的发展,不断提高商品率。(2)全面系统地改革经济体制和管理机构,推行和完善
经济责任制,搞好现有企业的整顿、改组和联合,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
益。(3)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改造一批骨
干企业,逐步改变生产技术落后的面貌,为今后发展积蓄力量。(4)加快教育和科技
事业的发展,重点抓好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积极推广科研成果,组织科技攻关,提
高科技教育水平,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5)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社会事业,严
格控制人口增长,妥善安排就业,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主要指标安排为:工农业
总产值达到60.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5.7%,其中,农业总产值8.8亿元,平均每年增
长8%;工业总产值52.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5.3%。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29.5亿
元,平均每年增长4.7%。国民收入达到26.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财政收入达到
7.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平均每年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23.44亿元,比“五五”
实际增长55.1%,其中,基本建设14亿元,比“五五”降低1.7%;更新改造9.04亿
元,比“五五”增长9倍。在经济效益方面,国营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
年提高2%;国营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每年降低1%;国营商业企业的流通费用每年
降低1.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稳定在80%以上。“六五”期间,平均每年节煤4%
,节电3%,节油4%,其他主要原材料也要进一步降低消耗。
(二)计划实施
“六五”期间,济南市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都提前超额完成计划。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各条战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1.工业生产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全面高涨198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0.73亿
元,比1980年增长64.2%,年均递增10.6%。其中,轻工业35.11亿元,年均递增8.
7%;重工业35.62亿元,年均递增12.8%。主要产品产量超额完成计划,汽车、机床
、化纤、呢绒、洗衣机等产量成倍增长,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高。市属预算内工业企
业实现了产值、销售收入和上缴利税同步增长,整个工业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
展的好势头。交通、邮电事业有新的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10.44亿元,年均递增13
.7%。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达到4.31亿元,年均递增25.0%。粮食产量112.2万吨
,比1980年提高23.8%,棉花、花生产量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肉蛋奶菜产量均有大幅
度增长。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副产品商品率达到58%。
2.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六五”期间,随着流通体制的改革,
商业、饮食、服务业迅速发展,五年新增服务网点3.42万个。市区恢复发展了34处集
贸市场,新建6处贸易中心,改建了一批商业街,外地来济投资办店的有300多家,初
步形成开放式的流通网络。1985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23.47亿元,比1980年
增长90.8%。由于生产和流通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1985年达到8.77亿元,年
递增10.5%;财政支出3.11亿元,年递增16.2%。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3.重点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国民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强“六五”期间,全市固定
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2亿元,省市确定的14项大中型项目有8项建成投产,有6项达到
计划进度要求。五年累计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0万千瓦、汽车3000辆、机床2286台、水
泥38万吨、纱锭7.7万枚、织机2544台、机制纸3.13万吨、洗衣机40万台、塑料制品
3万吨、啤酒5万吨。城市建设5年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比“五五”时期增长2.4倍
,共拓宽改造道路27条,桥涵12处,市区住宅竣工面积389万平方米,新增日供水能
力20万吨,引黄保泉、管道煤气、集中供热等工程正在建设施工。园林绿化、环境卫
生也有很大改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4.对外开放有新的发展,横向联合进一步加强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
济贸易关系。1985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3.3亿元,比1980年增长79.3%。全市已
形成各种形式的联合体403个,5年达成经济技术协作项目751项。
5.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六五”期间,教育经费平均每
年增长15.1%,市财力用于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平均每年增长18%。在重大科技项
目攻关、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5年共
取得科研成果69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
内空白的335项。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结构日趋合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
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0.5%。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也有新的发展。全市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5.93‰,比计划安排下降1.61‰。城乡人民生活有很大改善。5
年累计安置待业人员15.8万人。全市待业率由1980年的6.2%下降到1.1%。1985年,
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农民平均收入分别达到1110元和492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42
.1%和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