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8&rec=11&run=13

一、“二五”前期(1958~1960年)
(一)计划编制
关于“二五”计划,市计委在1956年1月就提出《济南市1958年至1962年发展国
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数字》。到1958年,在具体编制济南市国民经济第二个
五年计划时,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原提出的“二五”计划建议数字成为一纸空文
。从1958年开始,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主义”总路线和7年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的号召,以及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1962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以钢为纲,促进机械工业大发展和其它
工业普遍发展的生产热潮。1958年7月24日,济南市拟订了《关于1958年至1962年社
会主义建设十四项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生产大跃进的奋斗目标。
《规划》提出,经过5年时间,工业总产值达到167.7~186.3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安
排:发电量43亿度、原煤70万吨、生铁170万吨、机床7500台、钢材135万吨、载重汽
车3.2万辆,其中,原煤、生铁、载重汽车等在1957年还是空白。《规划》还提出5年
内要新建、改建108个企业。农业方面,《规划》要求,粮食总产量达到21亿公斤,
亩(0.067公顷)产由1957年的95.5公斤提高到960.5公斤,棉花达到亩产皮棉100公斤
。市内货运周转量比1957年增长20.7~23倍,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46.9%。5年内新
增职工18.8万人。1958年的年度计划就是按照这个《规划》确定的各年度指标安排的
。从此,各级党政部门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办钢铁上。结果这一年的计划指标不仅没
有完成,而且在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的号召下,造成主要比例关系失调,导致国
民经济畸形发展。
1958年12月,中央提出要“压缩空气”,并确定对1959年计划方案进行较大的调
整。根据上述指示精神,市计委提出《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建议数字和第二个五年计
划轮廓意见的报告》,并根据1958年计划执行情况和1959年计划预计完成情况,对“
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奋斗目标进行修改和补充,提出《关于济南市国民
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纲要》对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作了适
当调整。主要是降低了重工业增长速度。农业要求继续贯彻以粮为纲,粮、棉、油、
烟、麻全面大发展,农、林、牧、副、渔五业俱盛,多种经济全面发展的方针。基本
建设后三年投资19.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962年达到11.1亿元。这个《纲要》尽管
对原定《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和1959年各项计划指标作了较大的调整,但调整后的
指标仍然很高。1959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作出提前和超额完成1959年计
划,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要求把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作为195
9年的基本任务,并提出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目标。为贯彻决议精神,市计委于9月2
5日向市委提交了《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1959年的计划在调整计划的
基础上,又重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960年计划。
196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是,实现国民经济的继续跃进。这一年的计划实际上
使国民经济在遭受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朝着高指标的路子继续走下去,国民经济陷入
更加困难的境地。
(二)计划实施
1958~1960年期间,尽管在经济工作中失误较多,但是由于全市人民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不少成绩。(1)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有了较快发展。
钢、发电量、矿石、焦炭、动力机械等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2)进行了大规
模的基本建设。三年完成投资总额5.48亿元,比前8年投资总额增长1.3倍,其中,生
产性投资4.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2%,竣工投产项目604个。冶金工业从无到有,相
应发展和扩建了电力和机械工业。新建济南钢铁厂、济南铁厂、黄台发电厂、济南化
肥厂、济南第二钢铁厂、西芦煤矿等一批大中型企业。一些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
汽车工业、化纤工业也在此期间开始兴办。由于投资多,规模大,生产能力增加很快
。到1960年底,钢产量达到7.9万吨,发电量达到5.1亿度,钢材4.5万吨,机床5094
台。(3)物质技术基础得到加强。1960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比1957年增加1.2倍,冶金
工业1957年还是空白,到1960年底,已经装置的炼铁高炉容积有1768立方米,炼钢转
炉12座,轧机8套;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万千瓦;纱锭达到9.3万枚。1960年全市工业
总产值14.6亿元,比1957年增长168.9%。
但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主要表现在:(1)由于工业
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过快,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年间全市新增职工11.9万人,其
中来自农村的有5.9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基本建设战线拉得过长
,摊子铺得过大,大约有30%以上的土地征多用少或征而不用。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
,1960年仅完成农业总产值1.4亿元,比1957年下降27.5%,粮食总产量30万吨,比
1957年下降31.8%。(2)重工业发展过猛,挤了轻工业和手工业。到1960年,重工业
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25%上升到48%,而轻工业则下降为52%,
出现了市场日用工业品供应紧张。(3)交通运输紧张。三年间,地方交通运输落后于
工业生产发展,不能满足钢铁生产、基本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4)基本建设计划
安排过大、战线过长。首先,由于项目、投资安排多,挤了正常的生产和维修,影响
了其它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并造成资金浪费等现象。(5)职工人数增加过多。1960
年与1957年相比,职工人数增长近1倍,加重了国家财力负担,给市场供应带来困难
,特别是增加了商品粮和副食品供应的压力。(6)职工平均工资和部分职工的实际收
入自1958年开始逐年下降。职工年平均工资1960年与1957年相比降低12.46%。
二、“二五”后期(1961~1962年)
1960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中心内容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工业发展速度,集中力量加强农业。依据这一
方针,济南市从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1961年3月2日,市计委向市委提交《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内
容是:农业要以粮食生产为中心,注意安排各种经济作物;重工业按照先生产后基建
,先采掘后加工,先维修后制造,先配套后主机,先质量品种后数量的原则安排生产
;轻工业生产由于上年农业减产,计划安排棉纱、棉布、纸、食用植物油等均有不同
程度的减少;基本建设本着“缩短战线,保证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重
点加强钢铁及矿运,大力支援农业,加强国防尖端,照顾轻工纺织项目;从各方面压
缩劳动力,加强农业第一线,精简下放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支援农业生产和
补充重点新建厂矿。通过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开始得到纠正。(1)压缩城市人口,精简一批国家职工。全年压缩城市人口75964人,
精简职工58854人,直接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68759人。(2)重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
和基本建设战线大大缩短。钢铁工业布局由年初的27个点、58座高炉,调整为7个点
、23座高炉。在建项目由上年的223项压缩到78项,投资额由上年的2.4亿元减少到3
800万元,基本建设队伍减少39.3%。轻工市场产品除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以外,产
量和品种都普遍有所增加。正常生产的轻工和手工业产品由1958年的1093种增加到1
276种。(3)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援。全年生产各种小农具9.1万件,比上年增长2.2倍。
拖拉机、内燃机达71.5万件,比上年增长3.6倍。
1962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仍是继续进行各方面的调整工作。在计划安排上
,适当降低了重工业发展速度,增加了日用工业品和支农产品的生产;农业生产,首
先保证城市蔬菜和其它副食品的供应,解决农村人口吃粮问题;基本建设继续贯彻“
缩短战线,保证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进一步压缩城市人口和精简国家
职工,全年计划压缩城市人口1.1万人、非农业人口1.2万人,精简职工1.8万人。工
业、基建、交通运输方面调整的原则是:对没有生产任务或任务不足以及消耗大、亏
损大、效率低、质量差的单位,采取坚决撤销、停办或合并的办法;对分散在各部门
的一些性质相同的生产单位,尽量集中到专业部门统一经营;对原来从集体所有制转
为国家企业的人员和单位,一般都归队或转回;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经营不够正常
且亏损较大的国营企业单位,适于集体经营的也可以转一些。商业方面调整的原则是
:全面调整商业网点,整顿职工队伍,加强骨干,提高质量,精简人员,纯洁内部等

这一年的调整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农业生产恢复较快。粮食总产量达到33
.1万吨,比1960年增长10.3%,比1961年增长21.5%。农产品收购任务完成较好。(
2)工业生产规模有了必要的压缩。工业总产值完成56920万元,比1960年下降了61%
,轻重工业比例发生较大变化。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下降到37.
5%,轻工业则由上年的54%上升到62.5%。(3)基本建设规模得到控制。全年完成投
资总额2.3亿元,比1960年下降30%左右。(4)精简职工任务完成顺利。市区全年精简
职工48560人,压缩城镇人口63881人。(5)财政收支和市场供应情况有了改善。财政
收入扭转了连续4年入不敷出现象,收入计划完成100.6%,支出计划完成95.9%,实
现“当年平衡,略有节余”的要求。回笼货币比上年增长86%,实现“当年平衡,略
有回笼”的要求,市场货币流通量恢复正常,储蓄存款开始回升。
1962年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某些工商企业亏损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产品品种不完全对路;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不足,仍然是经
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状况还未彻底扭转。工业内
部特别是重工业内部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还
相当繁重。
三、继续调整时期(1963~1965年)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63~1965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过渡
阶段。中央要求,国民经济继续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按照上述任务要求,济南市1963~1965年期间的三年调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都比
较好,而且随着调整工作的进行,国民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各年度计划安排
和调整的重点是:1963年,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把支援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
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地位;尽可能多地增加市场产品,特别是农村市场所需的轻工业
和手工业品;加强商业工作,争取市场供应情况进一步改善;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在
计划安排上,适当放慢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增加支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
业产品的生产;注意对粮食及其它经济作物的安排;其它各项指标也都确定得比较合
理。这一年国民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产品质量低、价格高;基本建设
追加项目多,投资效果差;对市场形势估计不足,商品供应中供求矛盾突出;城市人
口多、出生率高。
1964年,要求在注重安排农业生产的同时,针对1963年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注意和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基本建设开始转向支援农业和工业的填平补齐
、成龙配套工作;加强城乡物资交流;继续严格控制增加职工,巩固精简成果,严格
控制人口增长。这一年调整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劳动生产
率明显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基本建设投资效果提高;市场繁荣,物价稳中
有降。
1965年是国民经济调整的最后一年,中央确定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方针任务由
以经济调整为中心开始转向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上来。济南市1965年国民经济计
划的任务是:调整第一线,集中力量建设第三线;积极研究和采用新技术,进行技术
革命;积极推行专业化协作,发展综合利用;坚决实行两种教育制度;艰苦奋斗,勤
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要在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
础上,掀起工农业生产的新高潮,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的新发展。196
5年全市经济发展出现多年未有的好形势,不仅全面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而且
各条战线取得显著成绩。
(1)工业生产全面高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了进一步发展,产品质量提
高,物质消耗降低。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0.19亿元,比1962年增长79%,平均每年
递增21.4%;与1962年相比,全民独立核算工业利润总额增长3.9倍,产值利润
率增长11.5个百分点,列入计划的106种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有98种
,占92%以上。机械设备、支农产品和轻工市场产品都有较大增长。1965年试制新产
品80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8.6%,可比产品成本比上
年下降11.3%。
(2)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54.6万吨,比1962年增长65%,平均
每年递增18.2%,农业总产值达到2.28亿元,比1962年增长56.5%,棉花、花生总产
量分别增长61.9%和2.2倍,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都超过1957年的水平。
(3)基本建设进度快、效果好。全市完成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24%,与1957年相
比增长7%;竣工投产项目127个,比上年增长17.6%;城市防洪一、二期工程已全部
完成;优质工程率比上年提高10.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比1960年提高38.78%。
(4)市场商品供应比较充裕,物价稳中有降,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社会商品
纯购进总值比上年增长23.16%,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74%
,市场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下降3.4%。市场的主要特点是,销往农村的商品增长
幅度大于城市,平价商品销量上升,高议价下降。穿的商品大增,吃的商品稳定,用
的商品下降。到1965年,家庭人口平均生活费收入为219.48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
12.88元,增长10.94%。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63平方米。
其它方面也比较好。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文化、教育和卫生等事业都有很
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