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港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7&rec=47&run=13

古代小清河沿河港口已不可考。1893年小清河整治复航后形成黄台、魏家桥、陶
唐口、岔河、坡庄、湾头、石村、羊角沟等8处港口。20世纪60年代中期,胜利油田
开始基本建设,东辛桥成了大量进口砂石料的港口。1985年沿河有黄台、魏家桥、岔
河、坡庄、博昌桥、东辛桥、羊角沟等7处港口。其中黄台、羊角沟吞吐量最大。羊
角沟在70年代后期发展为海河航运枢纽港口。1952~1980年全河年均吞吐量61万吨,
最高年吞吐量97万吨。1980年后的5年中,由于水源不足,内河货运量大幅度减少,
全河年均吞吐量降为32万吨。济南地区的主要港口有黄台港和济南港。
一、黄台港(含坝子港)
黄台港位于济南市区东北,黄台板桥庄东端,小清河南岸。是小清河上游的主要
港口。港口形成于清光绪年间,长期为海盐进出枢纽。在胶济铁路建成前,是济南市
与渤海联系的唯一港口。1906年建成黄台站至黄台港长4.421公里的铁路支线。同年
铺筑由黄台港至泺口长6公里的轻便铁路,将原盐转运入黄河沿线港口。1913年应盐
商请求,将此线改为标准轨距,从而使黄台港成为铁路、水路联运及小清河、黄河联
运的枢纽港。当时北岸场地专供食盐积卸,南岸场地则堆存其他物资。1938年,日军
拆除了黄台至泺口的铁路。从此货场全部集中于小清河南岸。1939年,日本国际运输
社于此处设营业所。1941年在黄台板桥河南岸建1个128米长的石岸壁简易码头。又在
北关车站东侧的太平湾建60米长的简易石砌码头。 建国后,1953年在黄台港辟建4座
简易木桩码头(每座可停造1艘木帆船) 。1959年又将其中3座改建为185米长的浅基低
水位砌石结构码头。1965年将3、4号低码头改建为斜坡道,以适应上下地排车。同年
又改建为百米长的衡重式深基础石砌高低码头。至1978年,继续改建,新建码头总长
达651.5米, 60~100吨泊位14个。1974~1985年,共完成以碎石混凝土铺筑的货场地
面3.6万平方米,占黄台港货场总面积的90%以上。
黄台港第一条机械化运输装置,是1958年小清河航运局自制的1架专为起卸食盐
的输送带,后因质量差而报废。1960年于码头前沿安装了两台固定式起重机。1963年
制造两台装有输送带专供卸盐的 船,1980年又增建1台,使原来的1个卸盐舱口扩大
为6个可同时作业的舱口,提高效率6~8倍。1980年后购置铲车6台,起重机4台,皮
带输送机增至17台,基本实现装卸机械化。
黄台港自形成后,吞吐量一直居沿河诸港之首。1952年以来进口以食盐为大宗,
其次为粮食,再次为棉花、棉子渣、废品、空容器、苇草等。出口以砂石料为大宗,
其次为煤炭,再次为季节性的农药化肥等。
解放前黄台港的装卸作业是由当地闲散农民自动组成的松散团伙完成的。报酬或
当日或当场结算,无装卸任务则自行遣散。1946年12月在黄台曾设小清河码头搬运公
会,会员57人,1948年济南解放时即行解散。1953年6月,山东省交通厅将北关96名
,侯家场22名,黄台板桥128名装卸工人和7名干部移交小清河航运局领导,初为集体
所有制,1956年11月转为全民所有制。
1949~1956年,黄台港的装卸操作依旧是用扁担、绳索、抬筐,劳动强度大,工
作效率低。1956年仿制60辆塘沽港经过改进的地排车,工效有所提高。1960年后,试
制木架皮带输送机1台、地沟输送机两台、少先吊两台和链斗提升机、滚龙机、扒舱
机、吸盐机各1台。这些机具由于不合规范,短时内都相继报废。三年调整时,机械
化程度为40%,工班效率为11.9吨。“五五”计划时期,机械化程度上升到85.5%,
工班效率提高到36.9吨,其中1980年最高,达到59.8吨。“六五”时期虽然机械化程
度和工班效率均有提高,但因天旱水枯,货源不足,港口吞吐量仅占“五五”时期的
43%,港口业务处于半停顿状态。
坝子港(是黄台港的一部分)位于黄台下游14公里处的历城县坝子村。山东塑料试
验厂坐落在村南约4公里处,因该厂需大批食盐,小清河航运局投资168.921万元于1
977年6月18日在近厂河岸建成坝子港,专为该厂卸积食盐。计有石砌码头70平方米,
仓库1527.4平方米,办公、宿舍、厨房等163.2平方米。年平均卸货量2~3万吨,吞
吐量并入黄台港,属黄台港领导。
1952~1985年黄台港货物吞吐量

单位:万吨
┌──┬───┬───┬───┬──┬───┬───┬───┬──┬───┬───┬───┐
│年份│合计 │吞 │吐 │年份│合计 │吞 │吐 │年份│合计 │吞 │吐 │
├──┼───┼───┼───┼──┼───┼───┼───┼──┼───┼───┼───┤
│1952│160.9 │70.5 │90.4 │1964│199.4 │88.4 │111.0 │1975│372.3 │139.1 │232.2 │
├──┼───┼───┼───┼──┼───┼───┼───┼──┼───┼───┼───┤
│1953│199.2 │106.5 │92.7 │1965│314.0 │77.8 │236.2 │1976│290.4 │120.4 │170.0 │
├──┼───┼───┼───┼──┼───┼───┼───┼──┼───┼───┼───┤
│1954│245.7 │107.3 │138.4 │1966│297.6 │88.0 │209.6 │1977│327.8 │126.1 │207.7 │
├──┼───┼───┼───┼──┼───┼───┼───┼──┼───┼───┼───┤
│1955│113.7 │60.2 │53.5 │1967│312.4 │116.8 │195.6 │1978│306.7 │88.9 │217.8 │
├──┼───┼───┼───┼──┼───┼───┼───┼──┼───┼───┼───┤
│1956│216.5 │154.7 │61.8 │1968│191.8 │60.2 │131.6 │1979│320.9 │113.2 │207.7 │
├──┼───┼───┼───┼──┼───┼───┼───┼──┼───┼───┼───┤
│1957│124.5 │56.2 │68.3 │1969│266.7 │70.7 │196.0 │1980│266.3 │101.8 │164.5 │
├──┼───┼───┼───┼──┼───┼───┼───┼──┼───┼───┼───┤
│1958│160.2 │54.1 │106.1 │1970│342.0 │134.5 │207.5 │1981│130.3 │34.3 │96.0 │
├──┼───┼───┼───┼──┼───┼───┼───┼──┼───┼───┼───┤
│1959│292.2 │107.4 │184.8 │1971│392.0 │151.0 │241.0 │1982│132.6 │45.8 │86.8 │
├──┼───┼───┼───┼──┼───┼───┼───┼──┼───┼───┼───┤
│1960│347.3 │73.1 │274.2 │1972│327.0 │131.0 │196.0 │1983│123.8 │82.4 │41.4 │
├──┼───┼───┼───┼──┼───┼───┼───┼──┼───┼───┼───┤
│1961│227.7 │88.0 │139.7 │1973│368.2 │143.8 │224.4 │1984│149.2 │54.0 │95.2 │
├──┼───┼───┼───┼──┼───┼───┼───┼──┼───┼───┼───┤
│1962│254.6 │97.8 │156.9 │1974│223.7 │96.3 │137.4 │1985│106.9 │62.8 │44.1 │
└──┴───┴───┴───┴──┴───┴───┴───┴──┴───┴───┴───┘

二、济南港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成丰桥东侧,工商河北岸。建于1955年12月4日,建此港之目
的是为了减少市区物资部门路上短途搬运的不便(以往只能从黄台板桥发货、提货)。
至1960年平均年运量达9.84万吨,1956年最高,为14.09万吨。1960年最低,为5.04
万吨。进口主要物资为食盐、皮棉、粮食、废杂品等,出口多为日用百杂货、五金、
建材等。由于建国后工业的迅速发展,成丰桥至黄台河段连年排入大量工业污物,造
成淤积。1960年已不能航行,济南港被迫终止港口业务。
1955~1960年济南港货物吞吐量

单位:万吨
┌──┬───┬──┬──┬──┬──┬──┬──┬──┬───┬──┬──┐
│年份│合计 │吞 │吐 │年份│合计│吞 │吐 │年份│合计 │吞 │吐 │
├──┼───┼──┼──┼──┼──┼──┼──┼──┼───┼──┼──┤
│1955│97.2 │33.3│63.9│1957│94.0│46.9│47.1│1959│109.2 │57.6│51.6│
├──┼───┼──┼──┼──┼──┼──┼──┼──┼───┼──┼──┤
│1956│140.9 │53.6│87.3│1958│98.9│56.2│42.7│1960│50.4 │14.5│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