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航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7&rec=45&run=13

一、沿革
小清河是古济水下游残渠。金朝刘豫曾于1132~1137年进行整治,并命名为小清
河。1411年(明永乐九年)以后的400多年间,曾进行20余次治理,成效甚微。直到18
91年(清光绪十七年)官府采取“劝捐筹款,以工代赈,分期分段”的方法,征调民工
数十万,耗银70万两,历时3年,进行规模较大的整治,才形成山东省内唯一河海通航
、水陆联运的小清河航道。
济南地区小清河主干源于济南西郊,流经惠民、淄博等地,全长237公里,河段
年平均流量每秒7.17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89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0.8立方米。水
位最大变幅为4米,涨率一般每小时0.12~0.20米,落率一般每小时0.5~0.01米。除
下游石村以下每年12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中下旬可出现封冻外,其余河段均在零下15
摄氏度以上,所以不会发生冰冻。故每年的通航期可达10个月。
二、航道建设与维护
小清河自1893年重新通航后,1904~1908年先后在河上建造9座水闸,即历城境
内的睦里闸、卫闸、刘庄闸、张公坟闸(此4闸均在黄台板桥以上)和孟庄闸以及章丘
境内贾庄闸、邹平境内安庄闸、博兴境内金家桥闸、广饶境内桓台闸。
1921年曾对小清河上游进行疏浚。1927年又进行全河性的整治。1931~1934年,
省建设厅对小清河进行规模较大的全面整治,因经费拮据,仅完成了济南地区部分工
程。这些工程是:整理泉源工程;山水沟和围子壕工程;济南城垣附近小清河通航工
程;五柳闸至林家桥段挖河和修堤工程;建造3艘挖泥船对济南地区及以下小清河部
分航道进行疏浚;还在小清河济南境内建了五柳闸和边庄闸,这是全省最早的两座双
门船闸。经过这次整治,小清河水源增加,济南地区的航道也得到改善。1941年又先
后在沙河、张家林、岔河、石村4处各建了1座简易节制闸。建国初,除五柳闸和边庄
闸外,其余各闸或因损坏严重,或因影响通航,先后拆除。1967~1970年,为了节水
利航,在历城、邹平、桓台、博兴4县境内的小清河上先后建4座船闸,小清河基本实
现了渠化通航。由于建国后工业的迅速发展,小清河成了城市排污的污水河,河道淤
浅越来越严重,因此,清淤挖泥常年不断。至1980年,拥有1支由5艘挖吸泥船和配套
的6艘住宿船及63名生产工人组成的挖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