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船舶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7&rec=42&run=13

济南地区黄河造船业基础薄弱。建国以前只有民间造、修吨位较小的木帆船。1
958年起,国营、集体船舶工业相继兴起并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山东省黄河航运局、
山东省黄河第一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山东省黄河第二木帆船运输合作社,都建立船舶
修造厂。山东黄河河务局航运大队也设立了船舶维修车间。
一、木帆船的建造与维修
1956年以前,济南地区沿黄没有船厂、固定的船舶修造工地和专业造船人员,造
船大多选在农闲的冬春两季,一般是船主根据自己的需要,临时招聘一班有造船经验
的木工、捻工,在河滩上选择便于施工,便于船舶下水的地方,临时搭起极简陋的工
棚。造船全靠手工操作,工具是木工的锛凿斧锯,材料是木材、钉锔、石灰、桐油等
。新船造成后,从铺上高梁或铺上粘土泼上水的滑道上,使用铰关和滑轮,用人力把
船拖下水。
济南地区所造船舶的船型通称“划子”,最大的可载重60吨,最小的可载重5吨
,一般吃水1.5米。“划子”船艏艉尖瘦,船舯肥大,船底窄,大的两条桅,小的一
条桅,适应在济南地区黄河窄深少变的航道航行。除划子外,还有捕捞用的小舢舨,
渡口用的摆渡。
黄河水上运输,一般是在3月份到12月份,将近10个月的时间,木帆船经过10个
月的繁忙,风吹日晒,雨淋霜打,在黄河封冻之前,都要拉上岸来,进行换板、扎篷
、上油、换绳缆等大修理。
二、现代船舶工业
1958年10月,山东黄河航运管理局船厂(以下简称航运局船厂),在济南市北郊赵
庄成立。1960年,该厂首先具备建造木质拖轮的能力和条件。当年造木质拖轮6艘,
年工业总产值116万元,比1959年的55万元增长1.1倍。1970年,航运局船厂设计建造
黄河水系第一艘钢质货轮。该货轮长38.8米,型宽7.3米,型深2米,载重150吨,满
载吃水1.2米。此后该厂又陆续建造同型钢质货轮两艘,同型水泥货轮两艘。1972年
,航运局船厂又设计建造1艘长63.5米,型宽12.5米,型深2.5米,载重500吨,满载
吃水1.3米的大型货轮。这是黄河有史以来载重量最大的货轮,也是山东省内河航运
建造的载重量最大的船舶。为便于船舶搁浅后脱浅,在大型货轮底部设计了两条凹槽
,机舱动力和舵系采用电磁液压遥控装置。同年,该厂建造两艘80立方米钢质液压绞
吸式挖泥船。为便于船舶汛期过跨河桥梁,1973年,该厂建造第二艘500吨级货轮时
,采用单柱式液压升降驾驶台,使货轮汛期通过跨河桥梁时,驾驶台可下降2米。19
78~1980年,航运局船厂设计建造总长38.9米,总宽19米,型深2米,载重160吨,满
载吃水1.1米,满载排水量355吨的双体渡轮1艘。该渡轮采用液压舵和主机电磁液压
遥控装置,并在驾驶室和上甲板左右两舷各安装1个同步遥控操纵台,驾驶人员可随
意在3个位置对渡轮和主机进行遥控操纵。80年代,航运局船厂专门为民间中、小型
渡口设计建造总长20.6米,总宽13.2米,型深1.7米,载重40吨,满载吃水0.8米的双
体渡轮。1985年,该厂建造了全国第一批双体承压舟。双体承压舟主要由可承压舟体
、联接桥、外伸舷、可变刚性接头组成。双体承压舟长12米,总宽9.6米,型深1.3米
,行车方向桥面宽8米(其中行车道宽6米)。这种双体承压舟构筑的浮桥或临时码头,
都能在落滩状态、半落滩状态和漂浮状态保障正常渡运。
1962年,山东黄河河务局航运大队(以下简称河务局航运大队)在济南市北郊赵庄
成立船舶维修车间。1971年,该车间建造钢质货轮1艘,长38.8米,型宽7.3米,型深
2米,载重120吨,满载吃水1.2米。1978~1980年,河务局航运大队建造两艘500吨级
货轮。该货轮长63.5米,型宽12.5米,型深2.5米,满载吃水1.3米。
在国营船舶工业兴办发展的同时,济南地区黄河集体航运单位也成立了船舶修造
厂。1962年,山东省黄河木帆船第一运输合作社、山东省黄河木帆船第二运输合作社
同时在济南市北郊马道口建立修船厂,占地总面积6666平方米,两厂各占一半,主要
任务是修理木帆船。至1965年,两厂都开始造船。1976年,两个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合
并,成立济南黄河航运公司;两个修船厂也合并,改称济南黄河航运公司船厂。
除长航运输船舶和渡口船舶两大类外,济南地区黄河船舶厂家还建造航标船、趸
船、挖泥船、水泵船、水文船、浮吊、救生艇和浮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