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渡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7&rec=41&run=13

黄河渡口形成之初,码头都是自然滩地,渡工都是当地农民,渡船大都只能运载
1吨多,所渡旅客除走南串北的客商外多是当地农民。黄河济南辖段共有渡口40余处
。根据渡运情况,黄河渡口大致可分为常年、季节、集日3种类型。
一、公路渡口
最初的公路渡口,码头多用木桩固定,用秸料遮挡,填土夯实,十分简易。这样
的土码头投资较少,但下雨遍地泥泞,刮风满天尘土。洪水一来码头经不起激流冲刷
,因而须随时抢修,有时不能保障正常渡运。近年来大多数公路渡口都建成了石砌固
定码头。一般较小的公路渡口多砌一面坡道,坡道长50~200米,宽8~15米,可并排
通过两辆大型汽车。较大的公路渡口多砌成两面坡道,上下车辆分道而行,每条坡道
长50~200米,宽8~15米,可并排通过两辆大型汽车,且另辟有人行道,专供行人、
自行车上下船。车人各行其道,码头秩序井然,保证渡运安全。
为了克服黄河岸浅滩障碍,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经过十几年努力,于1985年研究
设计出新型渡河器具--双体承压舟。经过多次试验和泺口等大型公路渡口长期使用证
明,这种双体承压舟无论构筑浮桥或临时码头,都能在落滩状态、半落滩状态、漂浮
状态保证正常渡运,解决车辆陷滩问题,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到1985年,济南地区黄河共有公路渡口3处,渡船21艘,总载重量1032.5吨,总
乘客定额5853人,其中机动船舶15艘,总功率1622.145千瓦。
1985年济南地区黄河公路渡口情况
┌─────┬──┬────┬─────┬───┬────┬──┐
│渡口名称 │渡船│总载重量│总乘客定额│总功率│总载重量│渡工│
│ │(艘)│(吨) │(人) │(千瓦)│(吨) │(人)│
├─────┼──┼────┼─────┼───┼────┼──┤
│西魏渡口 │12 │373.5 │1569 │251.4 │74 │79 │
├─────┼──┼────┼─────┼───┼────┼──┤
│北店子渡口│5 │244.0 │1268 │385.9 │100 │57 │
├─────┼──┼────┼─────┼───┼────┼──┤
│泺口渡口 │4 │415.0 │3016 │984.9 │415 │200 │
├─────┼──┼────┼─────┼───┼────┼──┤
│合计 │21 │1032.5 │5853 │1622.1│589 │336 │
└─────┴──┴────┴─────┴───┴────┴──┘

二、民间渡口
在码头设施越来越先进的基础上,民间渡口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新辟的渡口不
断出现,并不断更新船舶,加大吨位,提高渡运能力。进入80年代,民间渡口出现了
长14.93米,宽9.4米的丁型钢质双体渡轮。民间渡口的码头也因地制宜,就近取材,
进行简单的护岸治理,有的用石头砌垒,有的用木桩固定,秸料遮挡,填土夯实。到
1985年,济南地区黄河共有民间渡口34处,渡船74艘,总载重吨位829.3吨,总乘客
定额4412人。在34处民间渡口中,有机动船舶渡口32处,机动渡船69艘,总功率132
6.675千瓦,机动渡船总载重量797.9吨。
1985年济南地区黄河民间渡口情况

┌───┬──┬──┬────┬─────┬───┐
│县区名│渡口│渡船│总载重量│总乘客定额│总功率│
│ │(处)│(艘)│(吨) │(人) │(千瓦)│
├───┼──┼──┼────┼─────┼───┤
│平阴县│10 │16 │126.8 │737 │202.9 │
├───┼──┼──┼────┼─────┼───┤
│长清县│17 │40 │479.5 │2240 │726.9 │
├───┼──┼──┼────┼─────┼───┤
│郊区 │1 │6 │46.8 │187 │53.0 │
├───┼──┼──┼────┼─────┼───┤
│章丘县│6 │12 │1762.5 │1248 │344.0 │
├───┼──┼──┼────┼─────┼───┤
│合计 │34 │74 │829.3 │4412 │1326.7│
└───┴──┴──┴────┴─────┴───┘

三、重点渡口
(一)西魏渡口
西魏渡口位于长清县城西7公里处黄河东岸,西魏村西,上距平阴黄河公路大桥
52公里,下距北店子渡口23公里,跨越黄河,联接长清、齐河两县,有砂石公路可通
行机动车辆。对岸因系曲流河岸凸岸,坡度缓和,近岸水流和缓,泥沙淤积严重,渡
船不能泊岸,故需下行1公里,至齐河县阴河渡口停靠船舶,上下车辆、旅客。
西魏渡口原为民间渡口,木船渡运。1970年由长清县交通局经营管理,1972年购
置载重49.5吨的木质驳船2艘,功率99.225千瓦木质拖轮1艘,开始渡运机动车辆,成
为公路渡口。1984年,长清县交通局将渡船转让给西魏村个体联户。西魏村渡运个体
联户共23户,集资18万元买下了全部渡运设备。
到1985年末,西魏渡口码头仍为自然码头,根据水情变化有时加草袋、树枝或石
头进行简单的护岸治理。正常水位时码头水深1.5米,大水时8米;小水时河面宽600
米,正常水位时1000米。共有渡船12艘,总载重量373.5吨,总乘客定额1569人,其
中机动渡船8艘,总功率251.37千瓦,载重74吨,共有渡工79人。日均渡车30余部,
渡旅客300余人。所渡车辆主要流向为德州、聊城两地区,渡河车辆所运物资主要是
砂、石料、石子、石灰等建筑材料。
西魏渡口对岸是齐河县阴河渡口。阴河渡口码头亦为自然码头。截至1985年末,
有渡船3艘,其中功率99.225千瓦钢质拖轮1艘,木质驳船2艘,总载重量130吨,总乘
客定508人。
(二)北店子渡口
北店子渡口位于济南市八里桥西北22公里处,黄河东岸,吴家堡镇北店子村西南
,上距长清县西魏渡口,下距济南市北郊泺口渡口均23公里,跨越黄河,联接济南-
聊城公路,南路可从段店,北路可从八里桥进入济南市区,均有沥青公路通车。对岸
因系曲流河岸凸岸,坡度缓和,近岸水流和缓,泥沙淤积严重,渡船不能泊岸,故需
下行1公里,至齐河县齐河渡口停靠船舶、上下车辆和旅客。
北店子渡口形成于清朝末年,原为民间渡口,木船摆渡,渡船多为平摆和划子两
种。其渡船大者可载20余吨,小者仅载3吨多,计20余只。1956年,渡工偕渡船加入
齐河航运社。1962年又分离出来,组成历城航运社,时计有载重30吨木质平摆3艘,
载重10吨的划子1艘,载重3~5吨的小划子6艘。1964年,购置钢质游艇1艘(作拖轮用
)、木质拖轮1艘、木质驳船2艘,这是历城航运社使用机动船舶的开始。
1965年春,因重修北泺口至齐河(老城)公路,济南至齐河、东阿、聊城等地的汽
车改走北店子,历城航运社承担了渡运任务,从此北店子渡口成为公路渡口。此后,
渡口船舶不断更新改造,提高渡运能力;航运社名称也几经变更:1974年改称历城航
运站,1980年改称济南市郊区航运站。
1984年建二级石砌固定码头,坡道12×15米,码头前沿大水时水深6米,常水和
小水时码头无法使用。大水时河面宽1.5公里,常水500米,小水250米。截至1985年
末,济南市郊区航运站计有渡船5艘,总载重量244吨,总乘客定额1268人。其中机动
渡船3艘,总功率385.875千瓦,载重100吨。共有渡工57人。日均渡车100余部、旅客
600余人。所渡车辆主要流向为德州、聊城两地区,所运物资主要是砖、石料、砂等
建筑材料。
北店子渡口对岸是齐河县齐河渡口。齐河渡口有5级码头。截至1985年末有渡船
7艘,其中拖轮2艘,计功率198.45千瓦;钢质平摆2艘,木质平摇3艘,计372吨位,
总乘客定额1702人。
(三)泺口渡口
泺口渡口位于济南市北郊泺口镇北侧,黄河南岸,上距北店子渡口23公里,下距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9公里。
泺口渡口始建年代不详。济南解放初期,渡口仅有木摆渡船3艘,靠人力摇橹撑
篙渡运,每天只能往返三四次,年渡汽车1万余部,渡旅客50余万人。建国后,政府
在泺口设立渡口航运管理所,1952年该并入山东省交通厅黄河航务管理办事处。
泺口渡口南岸1953年建石砌固定码头1座。码头坡小道窄,只有东边1条坡道。后
几经修建均未改观,仍为单坡道。1963年,改建东坡道,开辟西坡道,两条坡道均长
40米,宽8米,铺料石,码头拓宽,并改建为高、中、低3级码头。后随黄河大堤逐年
加高,坡道随之逐年延长。截至1985年末,南岸码头为4级石砌固定码头,东西长67
.5米,南北宽20米,东西两条坡道各长130米,宽9米;码头前沿水深:大水时10余米
,常水时8米,小水时5米;大水时河面宽300米,常水时270米,小水时150米。北岸
为曲流河岸凸岸,坡度缓和,近岸水流和缓,有泥沙淤积,中、小水位时有约100余
米宽的沙滩地,故无法构筑固定码头。70年代以前,采用临时筑土码头联接趸船。1
985年后,采用双体承压舟构成浮动码头。1985年末北岸配有双体承压舟16艘。
另外,两岸各配长35米,宽12米,载重200吨的钢质趸船1艘。1952年,泺口渡口
出现了黄河第一艘木质机动渡船。该船长18米,宽7.5米,功率58.8千瓦,可装载4部
汽车,满载吃水1.4米。1954年,开始使用132.3千瓦木质拖轮顶推渡运,当时有3艘
平摆,南北两岸各固定1艘作趸船用,另1艘由拖轮顶推渡运。平摆载重量大者40吨,
小者20吨,年渡汽车10万余部,旅客80万余人。1963年,泺口渡口又配备明轮两艘,
但由于不适应黄河流速高的情况,没有正式投入渡运就淘汰了。
1966年4月,全国第一艘钢质双体渡轮在泺口渡口投入渡运。1985年末,泺口渡
口有钢质双体渡轮4艘,其中黄河甲型双体渡轮1艘,黄河乙型双体渡轮3艘。总功率
984.9千瓦,总载重量415吨,总乘客定额3016人。
1982年7月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前,泺口渡口日均渡汽车700余部、旅客2000余
人,年收入240余万元。济南公路大桥通车后,渡运量大大减少,日均渡车60余部,
且多为小型车辆。1985年末,渡口经营企业--山东省黄河航运局泺口横渡队有职工2
00人,年亏损19.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