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7&rec=20&run=13

济南市位于津浦铁路中段,是胶济、津浦两条干线的交会点。界于北京、上海之
间,东连青岛、烟台和石臼所港口,为华东、华北交通要冲。境内铁路,北起鹊山,
南至界首,东到普集。以津浦、胶济干线为经纬,济南铁路枢纽为中心,30个车站为
点,68条专用线为脉,贯通大中厂矿企业,担负着华北、华东地区物资交流及晋煤外
运和辖内的列车编解作业、客货运输任务。济南铁路枢纽为全国路网中的重要枢纽之
一。
济南地区的铁路运输肇始于清朝末年。1899年德国开始建胶济铁路,1904年全线
贯通开始营运。1908年德英两国修建津浦铁路,1912年全线贯通,济南开始成为全国
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济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
影响。
解放后,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稳定人民生活,铁路职工
随即抢修线路,恢复通车,1949年7月1日胶济、津浦两干线全线通车。随着国民经济
的好转,对线路进行了更新改造,到1958年胶济线济南张店间通过能力达29.3对;津
浦线站线有效长度由650米延长到850米,线路更换为43公斤轨,增设部分站线,换掉
小号道岔,整治路基翻浆地段,线路状况逐年好转,行车时速由40~50公里,提高到
60~70公里;辖内通车里程130公里。同年胶济、津浦双线工程开工,后因国民经济
调整分别于1961和1962年停工。1964年津浦双线工程复工,1976年6月德蚌段通车。
1974年7月胶济双线工程复工,至1976年因国家投资减少暂时停工。1978年第四季度
又复工,1984年7月通车。津浦、胶济双线的建成,线路通过能力分别由单线时的36
和43对,提高到90和52对。1985年津浦线实现了自动闭塞,线路通过能力又提高到1
80对。自1983年开始对济南站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至1985年7月,国家投资40514万
元,建成拥有线路120.8公里,济南、济南西两个编组站和15个周边站的济南枢纽,
成为全国路网中的重要枢纽。
建国以来,铁路设备不断更新,列车牵引由大功率蒸汽机车,过渡到内燃机车;
机车整备作业由笨重体力劳动,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计量化;货物运输从30吨货
车发展为50吨以上大吨位货车,轴温测试普遍应用红外线测温设备;车站建成电气集
中联锁,使用透镜式色灯信号机,区间实现复线移频自动闭塞;通信使用音频选号电
话,电报采用全电子电传打字机;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于运输票据和财务决算的作业
程序。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运用,枢纽的编解能力、区间通过能力、机车牵引
能力等不断提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运输生产不断增长。1985年济南市辖区19个站,货物发
送和到达量分别达到561万吨和985万吨,比1951年分别提高419%和575%,比1976年
分别提高16.6%和37.5%;旅客发送达745万人,比1951年增长192%,比1976年增长
26.9%。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济南列车段297/298次列车和济南站货场,分别被铁道
部命名为红旗列车和文明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