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设计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6&rec=87&run=13

一、住宅设计
济南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以四合院、三合院为主。北房为正房,两旁为厢房或配房
,一般大门设在东南角或西南角,有门楼1间。院落两重、三重或四重,都有1条明显的
中轴线。结构最早为木骨泥墙,后有石结构、砖木结构。一直到建国初期,砖木结构、
砖石结构、土木结构仍是济南市民居建筑和行政办公用房的主要结构形式。房顶则以
木檩梁支撑,上用苇箔草灰泥挂为屋面。房屋造型一般为长方形平房,前墙正中开门,
左右开窗,后墙无窗或开小窗,屋顶起脊或不起脊。建国前,市内有少量的二层楼房。
50~60年代,市内建成一批居民区,如工人新村,以行列式为主。同时发展了一批
简易砖混楼,多为“方盒形”。50年代末,砖混结构开始用于住宅建筑。60年代,砖混
结构和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了大屋顶的砖木结构。50年代外墙装饰一般采用水泥
抹面,压平或拉毛,色彩多为灰色。60年代后普遍使用干粘石、水刷石外墙。内墙装饰
多为抹白灰和粉刷。楼房普遍采用水泥地面,平房多用砖铺地面。
70年代,住宅设计布局开始向多样化、多功能发展,成套住宅逐渐增多,钢筋混凝
土构件大量使用。砌块建筑、框架结构等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以钢筋混凝土为骨干的新
型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民居建筑。单元式四五层楼大量出现,平直型、庭院式住宅
相继建成。装修内墙开始使用涂料,逐渐推广水磨石地面,成套住宅有了分户独用的厨
房、厕所、阳台等附属设施和完善的给排水设施。
到80年代,住宅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设计技术也愈趋复杂。房屋造型从外型的多
样化,引伸到平面类型的多样化,出现了青年公寓、内天井大进深住宅、跃廊式住宅、
台阶式住宅以及各种点式、板式住宅。外墙装修普遍使用彩色涂料,一般为白色或浅
绿色等轻冷色。内墙装饰开始使用壁纸、塑料壁布或在卫生间、厨房内镶贴瓷砖、马
赛克,并逐步由湿法施工向干法施工发展。公用设施出现了公用电视天线、太阳能集
热器等,有的安装了集中供热系统。
济南市80年代住宅建设比较突出的成就之一,是住宅小区的开发。在规划设计上
注意环境效益,较好地发挥小区在居住、工作、学习、商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在开发建设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配套。1
980~1985年,济南市先后开发了七里山小区、甸柳庄小区、八里洼小区、菜市庄小区
、白鹤小区等。
二、工业建筑设计
解放前,济南市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如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的前身仅有几间极
为简陋的车间,占比重较大的纺织业,也只有砖木结构的简易厂房。因此谈不上工业建
筑设计。
建国后的经济恢复时期,济南市工业建筑发展很快。主要有济南第一机床厂、济
南第二机床厂、济南柴油机厂、山东化工厂等。济南第一机床厂先建起工具、锻工和
装配3座砖木结构的车间,后又建成钢构房架和钢筋混凝土支柱的金属加工车间1座,面
积2089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济南第二机床厂完成翻砂和机器车间各1座,总面积
3800平方米,三联式剖面,中间高出部分系钢结构屋架和瓦垅铁屋面,两侧系钢筋混凝
土板梁屋面,全部立柱、柱基、吊车梁、门窗过梁等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自然采光
分两部分,屋顶两侧重檐下通长垂直采光窗和墙身上下两层玻璃窗,光线充足。由于解
放不久,国外的先进设计理论和经验还没有被吸收应用,设计技术落后,但设计建造的
厂房还属坚固、适用。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济南市建筑设计进步较大,出了不少较好的设计。1956年建
设的济南肉类联合加工厂,主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框架结构,高3层,面积1.95
7万平方米。设计人员在设计理论上按极限状态进行结构设计,改革过去按许可应力的
计算方法,使混凝土工程节约钢材10%。推广按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把混凝土按体积
配合设计方法改为按单位重量配合设计方法,并在可能条件下利用后期强度,节约水泥
20%以上。
70年代后期,工业建筑设计出现一些优秀设计项目。1979年1月由省电力设计院主
持设计的黄台电厂四期工程,充分利用老厂条件挖潜改造,在国内首次采用灰管穿越黄
河河底,设计经济合理。济南钢铁厂设计的济钢8平方米球团竖炉车间、省建筑设计院
设计的济南柴油机厂仓库和理化试验楼、济南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省激光研究所科研
楼等,都获得省级优秀勘察设计奖。
80年代,建筑工程设计在装饰、结构、空调暖通、给水排水、电控自动装置等方
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设计人员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先进技术,结合实际,充分采
用滑模、升板、框架等新型建筑体系,将国外的空调制冷、电气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与
国内建筑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批具有技术先进、造价低、效益好的工业建筑。
三、公用建筑设计
济南古代公用建筑技艺高超。大明湖公园内的楼台亭阁,直接寓诗情画意于规划
设计之中。611年(隋大业七年)所建的四门塔和唐初所建的九顶塔结构精巧,实为罕见
,灵岩寺千佛殿,疏朗雄大,其石柱周围刻深凹入直棂16条,至顶部微有收分,在中国古
建筑设计中甚为少见。
鸦片战争以后,济南地区重要建筑受西方影响,如火车站、济南道院、天主教堂等
,房屋勒脚用蘑菇石砌筑,门窗包边砌石,屋面尖坡顶,上挂牛舌瓦。同时,胶结材料开
始采用水泥,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建国后的50~60年代,公用建筑得到发展。设计人员大胆创新,设计出职工剧院
、山东剧院、珍珠泉礼堂、原八一礼堂、中共济南市委办公楼、中共山东省委原办公
楼、山师教学楼等一批较优秀的公用建筑。
原省委办公楼建于1954年,是当时诸多办公楼中的代表作,墙体采用混合结构,青
机砖墙面,方整石勒脚,屋架为木结构,青平瓦屋顶,檐口采用顶棚,略有举折。建筑外
型,中段突出,屋顶高度抬起,檐部增加装饰,入口处增加门厅挑台坡道,形成主体。左
右翼突出较大,与主体对应,整个平面设计多变而对称。装饰上继承古建筑中飞檐比翼
、彩绘绚烂的风格。1955年建成的珍珠泉礼堂,可容纳2000人,平面布置上具有直接采
光、通道多、注意声响反射等优点,尤其内部装修,大量采用中国古建筑的装修彩绘艺
术,曾经名闻一时,被许多建筑设计所仿效。1956年建成的山东剧院,正厅为矩形,门厅
、休息厅、衣帽间的布置均很理想,厕所分设于出入口,设立活动音乐池,正确处理了
舞台耳墙和额墙的反射面,正厅空间组合适当,获得了较好的音响效果和视野,在结构
上基本沿袭了苏联的结构理论和计算数据,反映了当时较高的设计技术水平。
70年代以后,融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为一体的造型新颖、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
公用建筑设计越来越多。尤其进入80年代,开始邀请外省市著名设计单位参加济南的
高大工程设计,出现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优秀设计。如高层建筑方面,设计出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楼(22层)、省电力中心调度楼(21层)、明湖大厦(21层)、省劳动培
训中心(22层)、济南大厦(18层)等。1975年设计出的山东省体育馆,造型新颖,美观
大方,平面布置紧凑合理,人流路线明确,并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结构先进,效
果好。1980年设计的山东大学公用教学楼,形体设计新颖,节约用地,外形朴素大方,功
能安排合理,采光通风良好。此外,还出现了一批继承民族建筑艺术和地域特色的公用
建筑设计,如齐鲁宾馆客房楼、山东省文物总店营业楼、解放阁、舜耕山庄、环城公
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