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经营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6&rec=69&run=13

一、公共交通管理
解放前,济南的城市公共交通呈无政府状态。从1917年的风记车行到1948年的鲁
通汽车公司,客运业务时断时续,没有形成完整的公共交通客运网络。
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迅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经营管理逐步纳入正轨。自
1953年起,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公共交通与客运需要基本一致。60年代初期,
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建设方针指引下,公共交通事业有一定的发展
,但运力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
1978年以后,济南公共交通发展较迅速,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逐年增多,车辆
陆续增加,车型不断更新,新辟并调整、延伸了部分营运线路,公共交通的线网布局
趋于合理。同时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为方便农民进城经商,促
进城乡贸易,把公共交通延伸到市辖县。在公交企业内部,相继实行了车队承包、单
位承包、联产计酬承包及工资浮动30%连同奖金捆起来使用的办法,调动了职工的生
产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年上升。1984年始,济南市公用事业总公司
根据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对公交行业的管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职能,由单纯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先后采取了缩小管理和控制权限,加强
宏观指导;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按照国家利改税的规定,对公交企业坚持实
行“定额补贴”的政策;协助公交企业在生产经营、机构设置、人事调配、劳动工资
等方面实施配套改革,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生产经营领域,
在公交企业推行经理负责制,特别加强对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管理。
1960年以前,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标准是企业自定的管理章程。1960年,公共汽
车公司成立了营调科,在主管车辆调度的同时检查客运服务。不久,设立了服务管理
科,专门负责服务工作。服务管理科设检查组,经常上线上站检查服务。公司制定了
“服务公约”,规定驾驶员的服务标准的三准(发车准、到站准、靠站对准站牌)、四
稳(起步稳、行车稳、转弯稳、停车稳)、五必须(必须按线行驶、必须逢站必停、必
须关好车门开车、必须有跑必等、必须搞好例保卫生),乘务员的服务标准是三勤(验
票勤、疏导勤、宣传勤)、四报(报路线、报方向、报站名、报换乘车)、五照顾(对老
、弱、病、残、孕妇乘车要给予照顾)。明文规定了驾乘人员的服务用语及纪律要求

“文化大革命”期间,公共交通管理受到干扰破坏,营运车辆利用率下降,公交
服务质量降低,“乘车难”现象一度严重。1978年后,公交企业不断端正经营思想和
服务态度,将优质服务工作列入考核目标。在企业内部,围绕抓管理,完善各项管理
制度,各级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使服务质量的管理形成目标化、制度化
。1982年以后,先后参加了山东省、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优质服务竞赛,公共交
通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
二、城市供水管理
解放前,济南市供水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供水量。自1936年趵突泉水厂建成供水到
1939年1月,由官、商股东共同管理。1939年2月,日伪政府强行接管供水企业。194
5年9月起,由济南市政府接管。其间,济南市供水企业除零星增添干支管外,生产规
模无任何扩建。
解放后,人民政府修复了水厂的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并加强了对供水的水
量、水质管理。50~60年代,相继建成了4个水厂和5个增压站。在供水量增加的同时
,侧重于质量管理。公司设有专职水质检验机构和设备,各水厂配有专职水质化验员
。1970年以后,济南市自来水公司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技术,对供水生产的各个环
节加强管理,逐步形成了全面的水质管理体系。水质常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质综合合格率自1975年起一直保持在100%。
自1982年以来,市自来水公司从整顿和加强企业生产入手,先后制定了《企业全
面整顿综合治理规划》、《职工奖惩办法》等规定,并推行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制,建
立健全了《计划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管道施工管理办法》等制度,共
制订职责范围58种、岗位责任制202项,为企业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70年代初,自来水公司开始在供水服务中进行节约用水宣传。随着供水形势的紧
张,1976年成立济南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主要任务是推动节水工作的开展,对工
业用水大户进行用水情况调查,协助企业单位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用水消耗。节水措
施:提倡工业用水一水多用,生活用水1户1表,加强对全市380眼自备水源井的管理
。1981年,济南市政府先后颁布了《济南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济南市
地下水资源暂行管理办法》、《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计划供水节约用水的实施措施》
,有力地推动了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节水工作逐步纳入城市管理和企业管理的轨道

三、城市燃气管理
济南市的燃气事业自1968年创办以来,便实行统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体制,生
产和经营设计均由主管业务部门审定,气源由上级按计划调拨,价格由物价等部门审
批,产品(液化石油气)由煤气公司独家经销,在规定的供气范围内必须保证正常供应
,不准外销。1980年以前,济南市液化气敞开供应,用户发展较快。自1980年第二季
度起,因气源指标有限,除有重点地发展少量用户外,开始实行定量供应。当时,省
分配给济南的液化气计划指标,只能供应市场的70~80%。为保证煤气供应,自198
0年开始,煤气公司每年都从外省市高价购进计划外气源补充市场,因此而亏损的资
金,自1983年起由市政府按审定的计划外气源指标给予补贴。
1982年以前,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连续发生了多起事故。1982年以后,煤气主
管部门及公安、劳动、消防等有关单位把煤气行业列为重点防火对象,对煤气罐装站
、卧罐区严格控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煤气公司调整了内部安全管理机构,采取了
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对新招收的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才能上岗;制定和完
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定期校验设备、设备维修、事故报告等规章制度,设立安全
账、卡。在强化内部安全管理的同时,编印了《安全使用煤气常识》,配发给全市所
有液化气用户,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