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村庄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6&rec=177&run=13

清末、民国时期,因连年战争,农村经济萧条,大多数农民建窝棚、茅草屋或土
屋,较富裕农户住房,一般墙基三五行砖,墙体为土坯,房顶用木梁、木檩作骨架,
秫秸或芦苇箔加黄泥盖顶。山区农民多建以乱石为墙体,以茅草盖顶的房屋。平原地
区一般地主、富农之家亦较少有砖木结构房。个别较富裕地主住砖瓦房,并建成四合
院。章丘一带的少数豪绅大户亦有高门大院,前厅后楼者,并有花园、绣房、磨房、
牲口房、工房等。院落结构,较富裕农户北房(亦称堂屋)3间,东西厢房2~3间,南
房3间,大门一般留在东南角或西南角,
呈四合院型。极个别富豪之家则深宅大院,几进院落。山区富户多建以打制得比较精
细的石头为墙基(墙基一般高1~1.5米),以青砖为墙体,以较好木料及小瓦搭顶的房
屋。院落形式与平原地区无大差别。
五六十年代,农村住房建设有一定发展,农民建房多以1行石头和五六行或七八
行砖为墙基,以土坯为墙体,再以三四行砖砌房沿。郊区、历城、章丘一带的农民多建
起脊瓦房,平阴、长清一带农民多建平顶房。山区农民多建以石头为墙体,以茅草为房
顶的起脊房。70年代,平原地区新建房屋的墙基一般十几行砖,并开始用砖砌墙角、
门窗口以砖包墙皮,部分农户建起砖瓦房,个别富裕户建起楼房。门窗亦由以前的木
门、木棂窗更换为玻璃门窗。院落形式多为北房三间或五间,作客厅和卧室用;东、
西厢房两三间,作厨房、粮仓或杂物房用。大门留在东南角或西南角。山区农民开始
建以石头为墙体的瓦房。有的建以石头为墙基以砖砌墙角及门窗口的瓦房。院落形式
与平原地区大体相仿。
1978年以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投资建普通砖瓦房者居多。1982年以后,多建
前出厦锁皮厅房。房宽亦由原来的三四米展宽为五六米,另加前出厦1.5~2米。南部
山区、郊区及历城、章丘平原地区多建瓦房,房顶以木梁、木檩、椽子为骨架,上盖
1层砖,最上层挂瓦。平阴县及长清县西南部一带多建平顶房,房顶有的为楼板,上抹
1层水泥,再加河子、油毡及防水物料。有的以木料为房架,上加1层砖,再加1层石灰
或水泥盖顶。院落形式多为北房5间,稍高于厢房,东西厢房各两三间。正房为瓦房
者厢房多为平顶房,以便晾晒粮食。大门亦多留在东南角或西南角。1979~1982年,
全市平均每年有3万多农户(占总
济南解放以来,历城党家庄镇小白庄住房演变:左上为解放初期的建房,右上为60年
代的
建房,左下为70年代的建房,右下为80年代的建房(1995年9月)
农户的5%以上)新建或改建住房,总建筑面积250多万平方米,年投资2亿多元。198
3年以后,农房建设进入稳定时期,每年约有3%的农户新建和改建住房,建筑面积2
00多万平方米,年投资1.5亿元以上。新建农房中,户均宅基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
面积百余平方米。大部分为砖瓦房,相当一部分为前出厦锁皮厅房或别墅式平房。部
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建起楼房。1985年,历城县有320户农民建起楼房;1987年平阴县有
25户农民建起2层楼房。1987年,全市共有农房4877.71万平方米,其中楼房30万平方
米,砖瓦房(含前出厦锁皮厅房)3478.05万平方米,石房433.14万平方米,其他936.
52万平方米。
济南解放前,大部分村庄都建有土地庙、关帝庙、娘娘庙及祠堂等,极个别村庄
建有基督教堂。前者多为砖瓦房,一般建筑面积不大,少者几十平方米,多者百余平
方米;后者为哥特式建筑,建筑规模较大,建筑面积一般数百平方米或上千平方米。
解放后人民政府保护宗教自由,取缔各类迷信活动,同时重视国民教育,各种庙宇、
祠堂多用来开办学校或作办公用房。50年代,部分村庄新建初级小学,区(乡)建起完
全小学。校舍一般为半砖、半土木结构,较一般农房稍好。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农
村公共建筑逐年增多。除学校外,另有牛马房、仓库等,并曾一度出现公共食堂。这
些公共建筑的质量稍好于一般民房,规模比一般民房大得多,一般民房每房建筑面积
四五十平方米,而牛马房、仓库则百余平方米,建筑高度也比一般民房稍高。60年代
生产大队有办公室、卫生室、代购代销处等,生产队建有牛马房、仓库、农具房等。
70年代,除原有公共建筑物外,部分大队增建木工房、榨油房、轧花房等,个别大队
建起砖窑、石灰窑等,生产队建农机房、机井房等。这一时期,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较
快,一般村庄均建起完全小学,较大村庄建初级中学,少数大村甚至办起高级中学。
校舍逐步由半砖、半土木结构,变成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个别富裕村建起教学楼。1
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原生产队的公共房屋逐
步废弃,生产大队的公共房屋逐步减少。为保证教学质量,部分村庄自办的中学撤销
,改办小学,由几个村庄联合办初级中学,称为联中。一般1个乡(镇)办1处高级中学
或农技中学。80年代,农村村办工业发展较快,企业用房建筑规模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