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解放后的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6&rec=13&run=13

一、济南市都市计划纲要
1948年9月济南解放。1949年12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设计委员会成立。
1950年6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又成立济南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并制定《济南市都市计
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济南市解放后编制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对指导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初期的城市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纲要》首次
提出了“为生产服务,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建设方针。分析了城市的发展趋势。认为
纺织、印染、面粉、榨油和化学工业必然得到发展,可形成轻工业中心;由于铁路和
内河航运的有利条件,交通运输和贸易“将迅速发展”;可利用自然风景条件,建设
“环境优美的文教和住宅都市”。
《纲要》对城市用地发展范围勾画了轮廓,“要把市界较现市区扩大到三倍”:
西至玉符河,南至大涧沟、黑龙峪,东至刘志远庙到大张马庄一线,北至黄河。
《纲要》对城市的结构布局,利用铁路和城市道路分割,进行了如下功能分区:
1.工业区第一工业区在匡山以东,津浦铁路以北,新城庄以西,黄河以南地区;
第二工业区在胶济铁路以北,大张马庄以西,黄台以东,黄河以南地区;第三工业区
在济(南)长(清)公路以南,津浦铁路以西,玉符河以东地区(该区暂不兴建新厂)。
2.商业区第一商业区为经十路以北,津浦铁路以南的原商埠地区;第二商业区为
新划行政区和第三工业区中间的地段,位于西十里河、王官庄一带;第三商业区在花
园庄以南,马家庄以北,东圩墙外一带;第四商业区在泺口以南,济泺路北段。贯穿
各工商业区域间,设一联运中心地带:由盖家沟东北起,经津浦、胶济铁路,黄台板
桥庄,五柳闸南引河至段店,包括清黄联运闸、港及河岸码头、仓库堆栈区域等,并
与飞机场衔接。
3.住宅区第一住宅区在新划行政区和第二商业区以南,东、西十六里河庄以北;
第二住宅区在匡山以西的沙王庄、吴家堡、大金庄一带;第三住宅区在胶济铁路以南
,祝甸一带;第四住宅区是示范区,在环绕山麓及姚家庄附近。旧城关地区则划为商
业与住宅的混合区。
4.行政区该区有两种方案:(1)在纬二路以西,纬五路以东,经十路以南一带开
辟新区;(2)不另辟新区,而将解放后的省、市政府所在地,加以扩大为东、西行政
区。
5.文教区在齐鲁大学以南,南山绿化带以北,并向东再沿历山路东侧绕至洪家楼
附近。
6.园艺区规划在从北园到洪家楼、祝甸北一带。
7.游览区及绿化地带除原有和新设公园外,以所有南山森林地区、环城地带、林
荫大道及北园园艺区等构成绿地系统,并与郊区绿地相衔接。
此外,《纲要》还对一些重要公共建筑确定了具体位置。如:人民广场定在经十
路南,千佛山与马鞍山之间(今济南市植物园);烈士纪念塔和纪念堂,选在四里山(
今英雄山);医院与疗养院在千佛山东麓羊头峪一带;气象台定在无影山等等。
二、济南市城市建设初步规划
1953年12月,中共济南市委提出“迅速确定本市的发展方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意见。1955年开展城市地形测量和资料搜集等工作,
并做出规划示意图,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分区和干道系统,进行了用地平衡,选择了
市、区中心,拟定了15年内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为80万人。
1956年,编制《济南市城市建设初步规划》(以下简称《初步规划》),主要内容
如下:
(一)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1.性质济南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一定规模的轻、重工业基础,
是水陆交通枢纽,又有良好的风景条件,因此济南市是一个综合性质的城市。
2.人口和面积规模根据“社会主义城市不宜过大,人口不宜过多”的原则,拟定
了市区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80~100万人,规划区总面积控制在125平方公里。
3.发展方向东郊地下基础条件良好,空地较多,拟定为今后的城市发展地区。
(二)市中心、功能分区及道路等的规划
1.市中心以珍珠泉以南,正觉寺街以北,趵突泉以东,黑虎泉以西地带,作为城
市中心。
2.功能分区(1)工业区的分布,结合现状布置。规划有:西郊重工业区,主要是
机械工业,在济南机车车辆工厂(今机车工厂)、济南第二机床厂附近,并向津浦铁路
以西,段店以南地带发展;北郊轻工业区,在津浦铁路两侧,以纺织印染、面粉为主
;东郊混合工业区,在黄台至小清河南岸一带,以烟酒、农具及拖拉机修理为主;有
污染的工业,如骨粉、肥料、化工和易燃性工业,则安排在黄台山以东,小清河地区
。(2)交通仓库区分布在铁路两侧及泺口、白马山、黄台一带。盖家沟至黄台板桥地
区,为清黄联运码头和仓库地带,泺口及成丰桥以东的工商河沿岸地区,为内河码头
。(3)居住区以现有城区为基础,适当向四周扩展,并以向东郊扩建为主。居住区普
遍采用4~12公顷的街坊,拟定建筑层数分区和比例。层数比例为:一层29.6%,二
层14.8%,三层36.6%,四层10.8%,五层8.2%。高层放在市区中心及干道两侧,
低层放在市区边沿。(4)北园地势低洼,不宜建筑,作为园艺保留区,仍栽种水稻、
荷花、蔬菜等。(5)拟将龙洞、佛峪、玉符河两岸,开辟为休养或疗养区。
3.道路及广场市中心广场设在南门外,面积为5公顷;区中心广场另行规划,面
积为3公顷。道路分为主、次干道,主干道宽50米,次干道宽25~35米,街坊道路10
~25米。东西干道5条:(1)堤口路、北园路、工业北路:(2)经一路、天茂路至黄台
;(3)经四路、共青团路、泉城路、解放路;(4)经七路、正觉寺街、和平路;(5)经
十路。南北干道5条:(1)纬十二路;(2)济泺路、纬二路;(3)珍珠泉至八里洼;(4)
青岛路至盖家沟;(5)由黄台板桥经甸柳庄至经十路。并设内外两条环路与主次干道
联通,组成干道网。内环利用纬二路、经七路、青岛路、天茂路;外环利用纬十二路
、经十路东接五顶茂陵山,向北跨胶济铁路再沿小清河北至盖家沟,折向西至济泺路
、堤口路至纬十二路。
4.绿地指标按每人12平方米。以大明湖为中心,通过林荫道、河滨路把市区公园
、小游园和区级绿地、防护林带(黄河大堤、遥堤和南郊山区)联接起来,构成绿化系
统。
5.体育设施除已有的体育场外,拟在人民广场西、大明湖绿地内、无影山、第二
工人文化宫等处,增设区域性体育场。
《初步规划》还结合当时建设需要,拟定了7年市政建设工程近期修建规划。
《初步规划》编制完成后,1957年由国家综合勘察设计院对济南市进行了水文地
质和工程地质的全面普查,为济南市城市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提供了翔实
的资料依据。
1957年2月22日,《初步规划》正式公布,对“一五”期间的城市建设有步骤地
进行起到指导作用。
三、1959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1958年许多工业项目迅速上马,《初步规划》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
求。为了顺应“跃进”形势,控制市区用地规模,避免城市不合理的扩展,确定在距
城17.5公里的王舍人庄新辟独立的近郊工业区,安放年产60万吨的济南钢铁厂、30万
吨的济南化肥厂和重型机械厂等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并制定王舍人庄工业镇的规
划。
1959年,国家建筑工程部的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设计院和给排水设计院派出技
术骨干,省、市有关单位配合,共同组成专门班子,历时8个多月,编制出了《济南
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五九年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五九年规划》概述了济南市的城市历史沿革,分析论证了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城
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编写了20余万字的总体规划说明书和3万多字的《济南市城
市总体规划介绍》,绘制了济南市现状图、用地评定图、规划总图、近期建设图、干
道网、交通网规划图、给水工程规划图、污水工程规划图、用地工程准备、雨水排除
规划图、园林化规划图和近郊规划图。
《五九年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城市性质和市中心
1.性质“济南市的城市性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工
业为主的综合性的工业城市,同时又是一个水、陆、空交通的枢纽。”
2.市中心位置选择在旧城区范围内位于中间地带的珍珠泉。
(二)功能分区
1.工业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并、迁、调整,形成白马山、北郊、黄台、东郊
4个工业区和东郊、西郊两个工业备用地。
2.居住区以现状为基础,形成以铁路北的无影山地区与铁路南的原行政区的市区
部分为主的生活居住区;另在津浦线以东、胶济线以北形成以黄台工业区为中心的生
活居住区。规划居住面积每人6~9平方米。
3.仓库区按便利于规划区供应的原则,确定为东、中、西、北4个仓库区。
4.园林绿化以环城公园为核心,从街坊绿化、庭园绿化着手,加强美化处理,适
当布置各种内容的公园设施,利用风景山头、苗圃、防护林等形成绿带,环绕城市,
引向郊区,实现城市园林化。
(三)公共建筑及服务性设施
规划中除分区分级进行组织外,对全市性公共建筑则力求尽量使其均匀分布。
(四)道路交通
道路分别以主、次干道紧密联系各区形成环路。为各区居民到达各区中心、市中
心、以及主要公共场所、车站、码头、机场等,创造便利条件。
规划主干道及其宽度为:堤口路、北园路30~50米;经一路向东延伸至东郊40~
50米;经四路、泉城路、解放路70米;经七路向东延伸至和平路50~70米;经十路4
0~50米;纬十二路、青岛路50米;济泺路、纬二路50~70米;黄台经甸柳庄至经十
路50米;明湖路20~30米。
《五九年规划》还进行了现状用地分析,拟定了远期用地分配比例。其中:生活
居住用地占67%,工业用地13.7%,仓库用地3.1%,对外交通用地7.8%,防护带1
.6%,苗圃3.4%,果园3.4%。
1962年7月13日,济南市暴雨成灾后,又编制了《济南市防洪工程规划初步意见
》。
50年代末60年代初,济南新建、扩建了一批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除济南钢
铁厂、化肥厂、重型机械厂以外,还有山东省电力修造厂、国棉二厂、济南轴承厂、
“四五六”厂、西芦煤矿、水泥制品厂、南郊宾馆、金牛山动物园、第二钢铁厂、机
床八厂等。由于大炼钢铁期间,省、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征用土地失去控制,打乱了
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
《五九年规划》虽未经国家正式批准,但在此后2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证明规划的
骨架基本上是适合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的。
四、1980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1978年5月,开始对《五九年规划》进行修订。至1980年底,共完成了《济南市
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八O年规划》)和18项专业规划,编写了总体规划及各专
业规划说明书计22万字,绘制了彩色规划图纸25张(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和近期规划
图,比例尺为1∶10000;其余各专业图纸为1∶25000)。1981年5月,将彩色规划
图纸缩印成精装彩色图册--《济南市总体规划图集》。
《八O年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性质及规模
1.性质《八O年规划》明确指出:“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以泉水著称,以机械
、轻纺工业为重点,适于开展旅游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2.规模至2000年,城市非农业人口市区控制在115~120万人,王舍人庄工业区控
制在10~12万人,党家庄工业区控制在6~8万人。城市规划总用地控制在128平方公
里。其中:市区108平方公里,近郊工业区20平方公里。
(二)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1.工业今后市区内不再扩建和新建大、中型项目,重点建设王舍人庄及党家庄工
业区。创造条件发展章丘县明水镇、长清县城关镇为济南市的远郊小城镇。
对市区已有工业区具体规划为:西南工业区以机械工业为主,调出化工、冶金,
控制建材发展;黄台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七里河工业区以机械、化纤工业为主;泺
口工业区以小化工为主;王舍人庄工业区以冶金、化工、轻纺工业为主,逐步建成相
对独立的工业区;党家庄工业区以汽车制造为主,适当配以轻工和食品加工工业。
2.仓库主要加强中转仓库的建设,使生活冷库建设与人民生活需要相适应。规划
布局:市区以铁路沿线库区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库容量,解决市区居民生活物资方面
的储运仓库,也可利用工业调整出的市区旧厂地,建部分小型生活仓库。中转仓库放
在远郊铁路附近,开辟枣园、泮村仓库区。
3.居住区以旧城区、商埠区、无影山地区为集中的居住区,结合旧城改造,除在
建的七里山、毕家洼、菜市庄3个居住区外,再辟建八里洼、甸柳庄、王官庄、段店
东、黄岗、八涧堡等几个新居住区,并搞好王舍人庄及党家庄工业区的住宅建设。近
期旧城改造的重点,是铁路沿线的棚户区和配合市政建设改造干道两侧的平房建筑。
建筑层数一般以5层为主,在泉、河、湖、山及风景名胜保护区,以二三层为主,商
埠区及历山路以东等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建一部分高层建筑,但要注意建筑环境
和空间艺术效果。
4.园林绿地充分发挥济南市山、泉、湖的自然特色,突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
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以千佛山、大明湖为重点,护城河、湖山路为纽带,组成济南
独特的园林绿化系统。利用河道、铁路两侧的绿化带和南部山林的有利条件,加强苗
圃、果园建设,为城市保泉、绿化创造条件。
(三)道路交通及中心广场
1.道路交通以现有路网为基础,布置城市干道网。南北向干道以纬十二路、纬六
路、纬二路、顺河街、湖山路(待新辟)、历山路、山大路,东西向干道以经十路、经
七路、经四路、经一路(东接北关路,西接营市街)、堤口路、北园路,以及从窑头向
北经甸柳庄、黄台北路至前进桥,向西沿小清河至匡山再向南经张庄、段店至井家沟
,折向东经七贤庄、土屋、太平庄、羊头峪回至窑头的规划外环路,组成城市干道网
。并利用工业北路、大桥路、济齐路、济兖路、济微路、济临路、济王路和工业南路
,作为市区与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小城镇的联系干道。在主要干道交叉口预留远期建设
立交的用地。
2.对外交通市区以已有的铁路、公路设施为基础适当扩大,加强站场的扩建改造
,适当增加长途汽车运输站场。水路交通除充分利用已有设施改建外,黄河在老徐庄
,小清河在黄台板桥西扩建码头。“南水北调”引水入济南小清河后具备通航条件,
预留丰齐港的建设用地。民航机场,近期仍以张庄机场为军民合用,远期全部迁出,
另选址建航空港,机场改作军事体育航空俱乐部。
3.中心广场规划在英雄山以北,经十路以南,广场规模按容纳10万人考虑。
(四)用地平衡
市区规划用地平衡:工业21.8%,仓库3.3%,对外交通3.5%,生活居住41.4%
(其中单人指标:居住15.7平方米,市级以下公共建筑9.3平方米,园林绿地7.4平方
米,主次干道11.3平方米,其他用地1.0平方米),省级以上公共建筑11.1%,果园、
苗圃2.9%,烈士陵园0.5%,特殊用地6.7%,山洪沟、河道0.7%,防护绿地8.1%

王舍人庄、党家庄工业区规划用地平衡:工业27.6%,仓库15.8%,对外交通2
.9%,生活居住50.8%,防护绿地2.9%。
(五)公共建筑及近期建设规划
1.公共建筑规划商业服务及文化设施主要是加强基层网点的建设,按市、居住区
、居住小区三级配置。体育以大王庄省体育中心为主,另外分设区级体育活动场。省
级行政机关以旧城区、历山路、经八路地段为基础;市级行政机关在商埠地区扩建。
科研用地,省级在羊头峪,市级在南郊;在燕子山东和青龙山南开辟新的文教区。
规划还对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展览馆、影剧院、医疗卫生等公共建筑作了安排

2.主要工程供水、道路、桥梁、住宅、公共交通、园林绿化、防洪排水、煤气和
引黄等8项工程,共投资82176万元。
(六)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主要是解决由于市区取水量过大,地下水源补给不足,致使水位下降
、泉池干涸的问题。采取“采外补内”措施,扩建峨眉山、腊山水厂,新建东郊和丰
齐水厂以及引黄工程,并加强节水措施。将市区采水量降为23万吨,形成西郊42万吨
,东郊35万吨,引黄40万吨的规模。生活供水指标:每人近期每日150公斤,远期每
日250公斤。
2.防洪排雨工程规划分为白马山、城关、花园庄、黄台、王舍人庄、党家庄6个
排水系统。上游以缓蓄为主,中游截流分导并重,下游以疏泄为主。防洪技术标准:
城关区按20年一遇,100年校核。兴济河两岸重要工业企业按50年一遇,其余按20年
一遇标准计算。市区排雨规划分23个地区治理,采用雨污分流排除,一般以1~2年降
雨频率计算标准为依据。
3.污水工程规划分为济泺路、济齐路、大明湖、柳行头、黄台、七里河、王舍人
庄、党家庄8个系统排除污水,新建济齐路、泺口、盖家沟、王舍人庄4个污水处理厂

4.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现有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单位,
按“停、并、转、迁”进行调整改造。由逐步控制达到基本解决污染问题。今后在生
活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休疗养区和自然保护区内,一律不准建
设有害环境的企事业单位。在工业区内建立相对集中的电镀、铸铁、铸钢、热处理、
印染和印刷中心,便于综合治理。
5.煤气工程规划建煤焦制气厂,日供气30万立方米,可供10万户居民使用。远期
发展为日供气65万立方米,可供20万户居民使用。液化气提高到可供10万户居民使用
的水平,将来专供无管道煤气地区的居民使用。供电、电信工程及郊区规划等,在有
关部门的配合下,也都进行了编制,为今后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七)小城镇规划
依照中央关于“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指示精神,《八O年规划》除
了随市区总体规划作了近郊王舍人庄和党家庄两个独立的工业区规划外,还作了章丘
县明水镇、长清县城关镇和平阴县城总体规划。
1.章丘县明水镇总体规划明水镇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有铁、煤、石灰石和耐火粘
土。地形较平坦,水源充足,是较理想的远郊工业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以建筑材料、
采掘、冶炼、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其性质拟定为“是全县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规划将建成以建材、机械加工工业为主的技术上先进的城镇”。发展
规模:人口5~6万人,总用地704.67公顷。
2.长清县城关镇总体规划城关镇交通方便。规划将城关镇位置移往济兖公路以东
的较高地段。境内南部多山,煤矿储量丰富,石灰石遍布南山。规划城镇性质是全县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要逐步建设成为济南市科学、文化、教育的卫星城镇
。工业以发展农机修配、轻工、食品加工为主,规划期内控制人口4~5万人,总用地
面积479.60公顷。
3.平阴县城总体规划平阴县城交通发达,工业除纺织、造纸、酿酒等轻工业外,
还有轴瓦、标准件等机械配套产品。规划城镇性质为“机械配套的小工业城镇”。城
镇规模:1985年总人口为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万人,用地面积350公顷;20
00年人口为5万人,用地面积500公顷左右。城镇要进行普遍绿化,以充分体现‘玫瑰
之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