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趵突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5&rec=5&run=13

趵突泉,位于济南旧城西南隅,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泉”。
其周围约17公顷的面积上,散落着37处泉池,构成趵突泉泉群,为济南城区四大泉群
之一。昔日,因附近有吕祖庙、药王庙等,成为香火胜地,并有叫卖的、占卦的、演
戏杂耍的……,喧闹繁华,为一闹市。1956年,人民政府将趵突泉及附近的金线、皇
华、柳絮、漱玉、马跑等20余处名泉及众多的名胜筑墙圈围,疏浚泉池,砌垒池岸,
整修建筑,辟为趵突泉公园。1964~1966年,又挖池堆山,修建亭榭,广植花木,公
园面积达到3.4公顷。1985年,又将万竹园划入公园管理,公园面积扩大为6.9公顷。
几经建设,园内山峦起伏,清溪潺潺,内有泺源堂、观澜亭、望鹤亭、尚志堂、李清
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等建筑,亭榭错落,终年青翠,是一所具有中国传
统园林风格,以小巧玲珑、清静幽雅、赏泉观澜为特色的山水园。1982年被评选为全
国十四个解放后新建优秀园林之一。
一、泺源堂
泺源堂,在趵突泉北岸。最早为娥英祠,祀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有过记载:历城有泺水,“俗谓之娥姜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
历经沧桑,该祠后荒废。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于熙宁年间知齐州时(1072~10
73年),在这里建二堂,并作《齐州二堂记》,云:起初,朝廷和邻近州郡使者、官
吏来时,并无寓所,仅构筑临时馆舍,让其住宿,走后拆除,既浪费又简陋,故在泺
水处建二堂,供客人居住,南堂临泺之源,称“泺源堂”,北堂对历山,曰“历山堂
”。元代改奉吕洞宾,为“吕仙祠”。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观察何启图改历山堂为
阁,上层祀文昌,下层祀钟离,同时将阁后李公祠改祀斗母,称“斗母宫”。后来三
殿统称吕祖庙。
今殿堂三座,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轴线上,是一组较大的明清建筑,1979年公
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南第一大殿,面阔三间,进深6米,高架两层,歇山飞檐
。红漆木楹柱,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蔚为大观。门上匾额,鎏金隶书:“泺源堂
”。抱厦楹柱,悬挂木刻楹联,乃元代书画家赵孟咏《趵突泉》诗“云雾润蒸华不
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一联,由当代济南书法家金棻书丹。殿前为卷棚式厦檐,楣额
透雕云纹、彩亭、禽兽、花卉等图案,显得玲珑古典。殿台临水,为赏看趵突泉景最
佳处。中间为二大殿,三楹二层,斗拱错落,红柱绿瓦,熠熠生辉。最北为第三大殿
,硬山出厦,古朴无华。
三座大殿外围青砖白粉筒瓦坡顶墙,形成二进院落,东西各设洞门,分别砖刻门
额“枕流”、“漱石”。墙壁饰有花格透窗,与窗外景色相衬,呈现出幅幅图画,那
亭亭玉立的雪松,苍老古拙的国槐,飘飘悠悠的翠柳,妖妖艳艳的腊梅,都被摄入窗
内。其余空间,镶嵌着王守仁、王钟霖等明清以来名人咏泉碑刻19方,其中一石碑,
前刻清康熙皇帝所书“激湍”二字,后刻乾隆皇帝《再题趵突泉作》诗,为这深幽庭
院,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观澜亭
观澜亭,在趵突泉西侧。原为北宋熙宁年间史学家刘诏(官至寺丞)庭园中的建筑
物,名“槛泉亭”,后倾圮。明天顺五年(1461年)钦差大臣韦公、吴公来济,乃于泉
旁构亭(另说巡抚胡缵宗建)。起名为“观澜亭”,取《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
必观其澜”之意。
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形制考究,为历代文人称颂。宋代大文学家苏辙
,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州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吟咏甚多,其中咏《槛泉亭》
诗曰:“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
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
现亭改为四方敞亭,飞檐翼角,斗拱承托,上饰吻兽,下设坐栏。亭侧垂柳披拂
,假山秀立。亭南水中立碑一通,上刻“趵突泉”三字,为明朝嘉靖年间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西侧墙壁嵌碑两通,一题“观澜”,明嘉靖年间
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一题“第一泉”,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题。
三、望鹤亭(蓬莱茶社)
望鹤亭,在趵突泉东北隅。据明崇祯《历乘》记载,原称“漱玉亭”,崇祯年间
历城知县贵养性改称“溪亭”。相传,因这里风景清幽,常有仙鹤翔来,所以清代乾
隆年间将此亭更名为“来鹤亭”,后又更名为“望鹤亭”。1964年,在此设“蓬莱茶
社”。旧时常为文人吟诗、对弈、赏景之地,清朝王钟霖曾赋《望鹤亭》诗一首:“
高轩临水不常开,偶酌清泉涤茗杯。一局棋完闲问鹤,过桥可见几仙来?”
该亭呈丁字形,东侧南北向,西侧东西向,顶为卷棚式,悬山,小青瓦面,亭身
玻璃门窗,东西两间中部南侧,辟有圆形洞门,门外隙地植垂柳,依柳叠山石。正门
在西侧,门上悬写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望鹤亭”匾额。门两侧楹联乃宋曾巩
《咏泉》诗句“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由济南当代书法家金棻书丹。
整个亭子半伸水中,如同画舫荡游。内设茶座,为游人品茗赏泉佳处。
四、来鹤桥·来鹤坊
来鹤桥,南北纵向,位于趵突泉池东岸,望鹤亭西南侧。此桥由明万历年间历城
知县张鹤鸣建,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重修。为石质平板桥,两侧置雕花石栏。桥
周,景色绮丽。清初诗人施闰章在《重修趵突泉记》中写道:“其桥曰‘来鹤’,跨
桥之南,其楼榭亭馆之美,烂若霞起”,“凭栏周瞩,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
”。
来鹤桥南端为来鹤坊。为明朝天启年间樊时英建。两柱一楼式,丹柱青瓦,斗拱
承托,上饰吻兽,南北各悬“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匾额。整个坊体显得小巧玲
珑,古朴典雅。两侧为清澈的泉水,翠柳轻舞,景色清幽。
五、尚志堂
尚志堂,在趵突泉东北,为原尚志书院的一个院落。尚志书院,清同治九年(18
70年)山东巡抚丁宝祯创办,就学者除学习儒学外,还学天文、地舆、算数。该堂曾
刊刻《十三经注疏》、《石徂徕先生集》、王渔洋诗文著作等书籍,称尚志堂版,在
国内享有盛誉。
尚志堂院,南北各有厅房三间,东西曲廊相围,院外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淙淙,
沿屋穿廊。整个院落显得敞中有蔽,闹中有静。北厅房为主体建筑,背后修竹芭蕉,
相映成趣。小溪穿过竹林,与两边泉池相通。西廊,溪水岸边有冬青绿篱,廊上翠柳
披拂,形成绿荫柳廊的景观。东廊,北端有一山石小景,配植花木。廊下临一清池,
蓄有锦鱼。滨水长廊,使游人小憩,凭栏赏景。院内东西向小溪的北侧有一名石,叫
“待月峰”,是宋代遗物。石瘦细长,多有空窍,似月形,夜深月朗,清光可透过洞
穴,洒在地上,形象多变。
满院浓荫蔽日,高大的国槐笼罩,低矮的灌木点缀,冬夏常青,四季有春。其中
玉兰花尤惹人喜爱,每到3、4月份,红白花儿开放,大如雪莲,分外妖娆,清香四溢
,所以又称此院为“玉兰院”。
六、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在趵突泉公园北部。1959年在原丁宝祯祠处辟建,1980年改建。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杰出女词人,为词坛“婉约派”
代表,词作称“易安体”,对后世影响颇大。
纪念堂为传统四合院民居形式。正面对称构图,四周曲廊,回环错落,变化有致
。整个建筑采用宋代风格,取其意而不仿其形,体现了女词人所处时代气氛。
院落大门朝南,前后丹柱,双脊比翼,飞檐翘角。颜额悬木匾,上写“李清照纪
念堂”,是当代名作家郭沫若手笔。正厅坐北朝南,歇山飞檐,前为抱厦,侧设耳房
,抱柱悬挂郭沫若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
,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堂内迎门,为李清照塑像,手持书卷,眉宇深锁,
若有所思。堂壁上布展茅盾、叶圣陶、冯沅君、舒同、臧克家、李苦禅等名人书画。
橱窗内陈列有各种版本的李清照词作,以及海内外学者的研究专著。
东侧曲廊间,建有“叠翠轩”。轩内东壁辟景窗,山水景色,摄入窗内。窗侧壁
间嵌当代书法家启功等名人题刻。西廊南端接“溪亭”,取李清照《如梦令》词中“
常记溪亭日暮”句意。轩、亭匾额均由当代书法家蒋维崧篆书。
院中清泉潺潺,秀石玲珑,并根据李清照词意,配置各种名贵花木。春天,玉兰
映雪,迎春洒金;夏天,海棠滴绿,芭蕉泄翠;秋天,菊花傲霜,金桂溢香;冬天,
青松挺拔,修竹潇洒,生机盎然。
七、沧园·王雪涛纪念馆·枫溪
沧园,在公园东南隅,为趵突泉园中园,是一古典形式的建筑,1964年改建,占
地2500平方米。园西侧,有纪念明朝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白雪楼。李
氏著有《沧溟集》,世称“沧溟先生”,故将该园命名为“勺沧园”,近年人称为“
沧园”。
园内大厅三座,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每厅皆有外廊环绕。园周曲廊相围,沿廊
修竹婆娑。院内苍松挺拔,腊梅橙黄,突出了冬季景观。尤其雪落时刻,松竹梅各展
风姿,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
1987年1月,利用原有建筑,在园内建“王雪涛纪念馆”。王雪涛(1903~1982)
,河北省成安县人,中国当代著名的花鸟画家。纪念馆分“无陋山庄”、“萝月堂”
、“瓦壶斋”三个展厅,陈列王雪涛遗作和收藏品及生前绘画用具200余件。
枫溪,在沧园北侧,东西狭长,沿岸山石,层层叠叠,参差错落。溪水从趵突泉
、白云泉、登州泉、望水泉流入,然后穿进假山密林,注入西护城河。溪内西侧,建
有“月岛”,东端架曲桥,最东为假山。从枫溪西端向东看去,层次鲜明,景色深远
,为公园最长风景透视线。夹岸植垂柳,溪内栽荷莲,水上陈设扁舟,可于内荡游。
溪之南岸,波廊尽头,有一水榭探入溪中,名曰“枫榭”。榭以东,由长廊通向平台
,台上设石桌石凳,可于此欣赏枫溪景色。
秋季,红枫、丹桂、柿树、银杏、山楂与树间、崖壁、山上点缀的秋菊,组成秋
色图画。若值明月当空,银波潋滟,水中映出一轮“明镜”,形成“枫溪秋月”的景
观,正可在月岛上尽赏。
八、白雪楼
白雪楼,位于趵突泉东南侧,为纪念李攀龙而建。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
,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并写了不少
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世人称“为三百年绝调”。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辞
陕西按察副使职东归,在家乡筑“白雪楼”读书其中。著有《沧溟先生集》。
济南白雪楼共有三处。最早一处在历城王舍人庄东北鲍山。李攀龙晚年,在大明
湖百花洲又建一座。明万历年间,山东右布政使叶梦熊因敬仰李攀龙,出资在趵突泉
畔造了这第三座白雪楼。明万历四十二年(一说万历二十年),山东巡监察盐御史毕懋
康(安徽歙县人,善文辞、绘画,著有《管涔集》等),于此白雪楼处创建“历山书院
”,筑房舍数十楹。以后,白雪楼倾圮。至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山东布政使张缙
彦又重建。五楹两层,坐北朝南,前面出厦,落地 扇。楼四周环小溪,泉水淙淙。
大门在前,由小桥相通。岁月迁延,至本世纪50年代,楼已凋敝不堪。
1960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白雪楼被拆除。1995年又在原址重建,古戏楼形式,
二层,巍峨壮观。下层北侧设戏台,梨园名家常于此表演。楼的南侧叠以假山,山北
侧临山为湛露泉、酒泉、石湾泉,泉池内植以荷花。西侧为无忧泉,水面甚大,常年
不涸,水草碧绿,锦鱼戏游。楼东为藤架,北为树林,景色甚为清幽。
九、万竹园
万竹园,坐落在趵突泉西邻。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庆年间
,为内阁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
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典屋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赋诗云:“百年竟落书
生手,满郡犹呼阁老亭”,“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民国初期,被北
洋军阀、曾任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占有。张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现状。
该园占地面积1.4公顷,在建筑风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园、济南四合
院的特点。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对比、衬托、借景等手法,利用墙、廊、溪、桥,对
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计有13个庭院,186间房舍,分东、西、南
三套。东套有四大院三小院,西套有四大院,两套连在一起;南套为两小院。各院曲
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榭,参差错落。
迎门假山,玲珑剔透,蔓条披拂,松柏垂荫。院内翠竹碧绿,石榴火红,玉兰雪
白,生机盎然,并有“望水”、“东高”等名泉。泉涌成池成溪,绕屋穿廊,潺潺湲
湲。溪上架桥,池中设亭,人坐亭内可观荷赏鱼。
房舍梁柱、额枋、石栏、石礅、门楣、墙面等处,石雕、砖雕、木雕精美逼真。
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有珍禽异兽、神话传说、名人典故、文房四宝、刀枪剑戟、松竹
梅兰等。
院西为花园。花园西南隅有白云泉。泉涌成溪,溪上架桥,桥上设亭。溪岸巧石
秀立,步移景迁。泉北有轩,名曰“白云”,面阔三间,坐北朝南,玻璃门窗,宽敞
明亮,可于内品茶赏景。轩西连曲廊,廊端建小亭,亭内有池,水清见底。园内修竹
千杆,花木扶疏,翠草如茵。花园虽小,但视野开阔,小中见大,给人以疏朗清新之
感。
十、李苦禅纪念馆
李苦禅纪念馆设在万竹园内,1986年6月建立开放。李苦禅(1899~1983),山东
省高唐县人,中国当代大画家、书法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创作出许
多艺术珍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产生广泛的影响,享有“南潘(
天寿)北李(苦禅)”之誉。
纪念馆共有14个展室,400余件书画作品。其中《红梅花怒放》、《松鹰图》、
《劲节图》等皆为作者晚年佳品,并有绝笔之作--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
垂人间”,系去世前三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子庙所书。此外,还有所藏明清字画及
生平照片、书信稿以及按其在北京的故居所布置的书房、会客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