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辑 英雄山济南革命烈士陵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5&rec=13&run=13

一、英雄山
济南城区南侧有马鞍山(南马鞍山)、四里山、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五山连
为一体,因山中建有革命烈士陵园,故统称“英雄山”。山上山下松柏竞盛,间以五
角枫、银杏、黄栌、白杨、法桐,葱绿青翠嫩黄,环境清幽深秀。初春,山周梨花白
皑皑,桃花红艳艳。深秋,万木争荣,泛黄流丹,满山锦绣。五山之中,东北侧的马
鞍山(亦名会仙山)视野最为开阔。远可北眺“齐烟九点”、九曲黄河,山河苍茫,岚
烟迷离;近可俯瞰泉城市容,丛林似波,房宇若浪。明朝诗人许邦才有诗赞曰:“山
头对酌夕阳斜,下见湖城十万家。”西北侧之四里山,清代时盛长黄栌,一到秋日,
漫山红透,故称“赤霞山”,亦名“赤霞岭”。清初诗人王苹赞美这里的红叶,留下
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如今,山上矗立着巍峨
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愈加名闻遐迩。
二、济南革命烈士陵园
济南解放后,于1949年在英雄山间兴建革命烈士陵园。至1968年竣工,占地约4
2公顷,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陵园分三部分。北部为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四里山山巅,坐落于花岗石塔基上
,通高34.64米,四棱锥体,乳白色花岗石砌成,高耸入云。由山下到塔基,有三条
石级登道,南侧登道202级,道直宽绰,直抵纪念塔基,蔚为壮观;北侧两条,左右
分列,林荫夹道,蜿蜒深幽。塔座镌刻以红旗、花环、冬梅、秋菊、荷花,万年青等
浮雕图案,塔身南北两侧,分别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遒劲刚健的鎏金大字,
为1949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塔顶嵌硕大的红五星,由红色花岗石凿就,直径
达两米,分外醒目。
中部五里山西建有烈士灵堂和革命烈士陈列馆。南部六里山西北,为烈士墓区,
安葬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第一个
共产党员王尽美,山东早期党的负责人刘谦初等革命先烈1502名。
王尽美墓,在烈士墓群最上一排,长方形墓穴,青石砌垒,前立汉白玉碑,墓周
苍松翠柏拱卫,山花芳草伴陪。王尽美(1899~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王烬美,字
灼斋,山东诸城人。1918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在济南组织励新学会、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
。1921年7月,与邓恩铭一同作为山东代表,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会后组建济南和山东的党组织,并担任主
要负责人。1922年1月,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
会,受到革命导师列宁接见。同年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参与领导北方的工
人运动。1923年调回山东,组织领导济南、青岛等地的工人学生运动。1924年1月,
出席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嗣后,参加直隶、山东等北方各
省改组国民党的领导工作,并组织了山东反帝国主义大同盟、非基督教大同盟,发动
国民会议促成运动。因劳累过度,于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病逝。1959年7月,由家乡
迁葬于此。
刘谦初墓,与王尽美墓并列,形式规模相同。刘谦初(1897~1931),原名刘德元
,字乾初,代名黄伯襄,山东平度人。学生时期先后参加“讨袁斗争”、五四运动等
,是学生运动的领导骨干。1926年参加北伐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
社会股长。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任中共福
建省委书记等职。1929年4月受中共中央派遣,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恢复和发展遭
到破坏的党组织,于青岛、博山、潍县等地组织大规模的同盟罢工,同年7月被捕。
在狱中倍受酷刑,坚贞不屈,继续斗争。1931年4月5日,同邓恩铭等一批党的重要干
部被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1960年6月,由原籍迁此重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