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崔家泉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4&rec=68&run=13

醴泉在康王山醴泉寺遗址。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和康熙、道光《济南
府志》有载。康王山,位于仲宫镇小并渡口村处的锦阳川东岸,高峻峭拔,松柏蓊
郁。醴泉寺,又称四合寺,即坐落于该山之阳山腰处。当年规模很大,“四阿环以
廊庑,凡正殿、月台、佛像、地藏阁”无不“金碧辉煌,烂然掩映”,现已倾圮。
在遗址中尚存一方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重修醴泉寺记》碑。该碑记载了
醴泉的存在:“醴泉(寺),历之名寺也,去县治六十里,不知何自始立,元至正甲
申(1344年)有重修记录,则寺之创制远矣。其寺依山带河,环以峻岭,中有甘泉,
寺之得名,盖取山中出泉之义,诚为殊胜……”
醴泉,即在《重修醴泉寺记》碑的西北方50米处,为井形泉池,0.7米见方,2.
9米深。泉水常年不涸,甘美如醴,故名。池口的西侧,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 )
寺院僧人修建的小龙王庙,用料石扣成,内壁刻有佛像,现屋顶已塌陷。
金代《名泉碑》所载之醴泉,元《齐乘》称在黉堂岭(今章丘、邹平交界处)。
清道光《济南府志》载:旧志(指康熙《济南府志》)因其太远,故将此康王山之醴
泉易之。其实,明代晏璧已将此泉列为七十二名泉,其《七十二泉诗·醴泉》赞美
曰:“历下泉如竹叶清”。清道光《济南府志·山水一》称:历城“南山通得‘历’
之名”。康王山在济南南部群山中,亦可属历山,晏璧咏誉的“历下”之醴泉,当
即康王山处的醴泉。晚清,郝植恭亦将此康王山之醴泉列为七十二名泉之一。
崔家泉在仲宫镇小并渡口村北,康王山西北侧之郭而老山山阳脚下。因原处崔
姓地面得名。水自崖下红页岩中渗流而出,经石渠汇入20米长、12米宽的石砌蓄水
池内,再经输水管道自流入户,供小并渡口村民饮用。常年不竭,雨季水盛,溢出
池岸漫流山下。
青龙泉在仲宫镇南,郭而老山西北坡。因处于芦姓茔地,当地百姓又称之为“
芦家泉”。水自红页岩缝隙涌出,积于小长方池内,终年不涸。因水质甘美,煮沸
无垢,附近居民多汲之烹茶,并在泉旁立碑,书“青龙泉”三字。
穆家泉在仲宫镇穆家村西南约1公里,穆柯寨山西北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