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泉水形成原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4&rec=5&run=13

古时,人们对济南泉水成因的说法很多。有的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河南的王屋
山。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济水自王屋山东流,有时隐伏地下,至济南
冒出地面而成诸泉。明代胡缵宗诗云:“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泠然。”前
人也有关于济南泉水来源的正确说法,如宋代曾巩、金代元好问等人认为,济南的
泉水并非济水之出露,而是来自济南城南的山区。曾巩在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摸清
泉水来路,曾进山调查,认为南部山区的水下渗潜流至市区而出露成泉。他在《齐
州二堂记》中说:“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 即锦阳川
水),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疑在柏崖山处),而至于渴马之崖(在今党家庄镇东、西
渴马崖村一带)。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 则泊然
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
名之曰趵突之泉。……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
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到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
水。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前
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带,高差达500多米,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 利于
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在地质构造上,南部山区属泰山隆起北翼,为一平缓
的单斜构造。由于北侧断裂切断,形成许多断块,其中千佛山断块是构成城区泉群
的构造基础。山区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上布有1000多米厚的寒武系和奥陶系
石灰岩岩层。岩层以3~15度倾角向北倾斜,至市区埋没于第四系沉积层之下。 在
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可溶性灰岩,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岩溶地貌发育,
形成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共同组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
状地下网道。市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体,质地细密,岩质坚硬,隔
水性能好。千佛山断块西有通过纬一路的千佛山断层;东有穿过解放桥和老东门的
羊头峪断层,这样就组成了东西北三面阻水岩体,构成了三面封闭的排泄单元。
南部山区,在灰岩出露和裂隙岩溶发育的地方,吸收了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
径流,渗入地下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这些裂隙岩溶水,受太古界变质岩的隔
阻,沿岩层倾斜的方向,向北作水平运动,形成地下潜流,至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
的阻挡和断层堵截,地下潜流大量汇聚,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促进了
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
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夺地而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