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线泉·金线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4&rec=13&run=13

老金线泉,即金《名泉碑》上所列的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趵突泉公园
尚志堂和鱼展室之间。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也著录。泉池石砌,
方形。池内北壁,有一长方条石,上刻隶书“老金线泉”四字,系当代济南书法家
李仲余书。池西青松夔石相映,池中泉水清澈,青藻浮动,锦鱼潜游。
该泉是济南著名的奇泉。水盛时,泉水从池底两边对涌且流势相当,在水面相
交,聚成一条水线,漂浮移动,时隐时现,阳光一照,闪闪发光,故名。宋人吴曾
《能改斋漫录》对老金线泉做了较早的记载:“石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
东注城壕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
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宋代,金线不仅白天可以看到,而且
在清明的夜间也显明易见。曾巩《金线泉》诗记述:“玉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
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
明清两代,金线尚看得清晰。清代文学家刘鹗在其著作《老残游记》中写道:
“那士子便拉着老残踅到池子西面,弯了身体,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
看,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看见了没有?’老残也侧
了头照样看去,看了些时,说道:‘看见了,看见了,这是什么缘故呢?’想了想
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
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么久,就没有个强弱吗?’
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了。’那士子倒
也点头会意。”后来水面缩小,水势减弱,并以石砌池,金线便不常见了。
1956年扩建公园时,老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个石砌雕栏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
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年)吴兴人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
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把原来的金线泉称之为“老金线泉”。 这泉金
线出现的原因和老金线泉相似。该池东壁有一水口,泉水由水口流进,北邻为柳絮
泉,柳絮泉池南壁也有一水口,与金线泉相通,泉水由此流进金线泉,两股泉水相
撞,便出现了金线。
泉边风光秀美,历史上文人官绅多于此大兴土木。宋朝即在这里修建馆舍,金
元诗人杜仁杰曾宿居其内,并写有《宿金线泉》诗一首。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
载:“元时设秀春院于其地,檀板银筝,殆金陵板桥之比。”清同治八年(1869年),
山东巡抚丁宝桢又于此建尚志书院,俗称尚志堂。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金线泉
南边修建“悠然亭”,于上可远眺千佛山景色。至今,尚志堂建筑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