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天桥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3&rec=9&run=13

一、建置
位置天桥区位于济南市市区北部。东邻历下区;南与市中区相接;西北邻郊区。地
理坐标为:北纬36°40′00″~36°42′30″,东经116°59′15″~117°01′00″
。区境东西最长约7.9公里,南北最宽约5.5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
区划清末民初,辖区位于济南城区西北隅及北郊。1929年设立济南市后,为济南市
城区北部及北部郊区。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为济南市第四、五、八、十一区辖区。
1955年9月始称天桥区,辖北坦、陈家楼、刘家庄、纬北路、天桥东街、官扎营、宝华
街7个街道办事处;同年,原属济南市郊区的工人新村乡划归天桥区,改称工人新村街道
办事处。1956年7月,泺源区撤销,所属制锦市街道办事处划入。至此,全区下设9个
街道办事处。1960年,成立城市人民公社。同年6月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划入,称天桥
人民公社北园分社,1961年7月复归历城县。1962年,撤销城市人民公社,分社复称
街道办事处。1966年8月,改称向阳区。1973年7月,复称天桥区。1974年7月,宝华街街
道办事处划出7个居民委员会,成立堤口路街道办事处。1978年9月,历城县北园人民公
社的5个生产大队划入。1981年,工人新村街道办事处析为工人新村北村、工人新村南
村两个街道办事处。1985年7月,无影山街道办事处成立。1985年底,全区辖工人新村
北村、工人新村南村、无影山、堤口路、宝华街、官扎营、陈家楼、天桥东街、纬北
路、刘家庄、北坦、制锦市12个街道办事处,121个居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有54633户,205282人,人口密
度为每平方公里13685人。在总人口中汉族198707人,占总人口的96.8%;回、蒙古、藏
、维吾尔、苗、壮、朝鲜、满、侗、哈萨克、锡伯族6575人,占总人口的3.2%。1985
年,全区有65935户,22159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773人。
二、经济
工业济南的机器造纸、面粉和造胰、制碱、颜料、干电池、药品等工业,均首创
于天桥地区。1936年,辖区内有纺织漂染、面粉、造纸、化工、制革、机械铁工、酿
造、印刷等16个行业工业企业60家,占济南市工业企业总数的43.8%。至解放前夕,辖
区工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解放后,辖区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至1954年6月,全区工业有34个自然行业
,1386家企业,职工1803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21家,私营企业136
5家。至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286家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025家手工业户实
现合作化,组建了60个生产、供销合作社(组)。1962年,辖区有全民所有制企业33家,
公私合营企业14家(后全部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40家,街道企业35家
。198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6195.30万元,比1979年增长92.37%,利税额839.50万元。
驻区的省市属工业企业有山东省造纸总厂东厂、西厂,济南化工厂,济南汽车制造
总厂,济南第一、二、三、四、六棉纺织厂,济南针织厂,济南第一印染厂,山东木材厂
等。
商业天桥区大部原为乡区,经商者甚少。明清时期,辖区仅有(棉)花行、饮食、旅
栈、估衣、粮油等10余个行业三四十家商号。集市贸易比较兴盛,有棉布、粮食、蔬
菜、柴禾、筐篓等集市10余处。清末民初,随着胶济、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济南站和货
场的建立,小清河东流水码头和成丰桥码头的设立,天桥地区成为济南市的交通枢纽和
货物集散地,商业随之发展。1937年,天桥地区商业已发展到30多个行业,商号60家,摊
商22户。1948年,辖区有228家商号、837户商贩,集市4处。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积极发展国营和合作商业的同时,保护和扶持私营商业合法经
营。1953年,全区国营、集体、私营商铺有35个行业,814家;个体商贩1169户。经过
社会主义改造及整顿调整公私合营商店和合作商店,1957年,辖区商业网点有1954个,
其中国营店26个,公私合营店84个,集体合作店105个,合作组店1739个;从业人员有3
289人。1958年后,商业网点大撤大并,减少到300个左右。“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
业、集市贸易也一度被取消。1978年后,多种经营、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商业网点迅速
增多。1985年,辖区有商业、服务业、修理业、饮食业4大类、34个行业,网点1947个
,从业人员10804人,年营业额21850.8万元。有集贸市场6处,1656个摊位,交易点11
处。
交通运输解放前,公路运输工具主要是人力车和马车。解放初期,山东省运输公司
济南分公司在辖区内建立,有破旧汽车72辆。辖区的散车、散工自愿结合,形成运输帮
伙。1956年,济南长途汽车站迁驻区内。1957年,各散工散车运输户按其所在街道办事
处组成8个运输组。翌年,合并建立天桥区搬运合作社,时有人力车881辆,职工808人。
1962年济南市第二运输公司在辖区内成立。1965年,辖区共有4个专业运输单位,有职
工3590人,拥有营运客车76辆,年发送乘客277.1万人;营运货车289辆,年货物周转量
5198万吨公里。人力车逐渐淘汰,更为机动车辆。至1985年,全区有6个运输单位,共有
职工6144人,拥有营运客车332辆,年发送乘客1133.9万人;营运货车614辆,年货物周
转量11937万吨公里。其中,天桥运输公司有职工1004人,拥有货车134辆,年货物周转
量2965万吨公里。
胶济、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胶济铁路济南站和津浦铁路济南站均设在区内。19
40年,两站合一,为今济南站址。1949年后,扩建了济南站,提高了货物装卸的机械化程
度。至1985年,济南站旅客列车日到开78对,其中,始发旅客列车17对,客运量达580万
人次。货物装卸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
人民生活解放前,天桥区为贫民区,有“四大棚户”之称。居民就业者少,生活水
平低下。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迅即恢复和发展经济,为劳动者开拓就业门路。1952年
,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136元,人均消费水平比1949年提高97.12%。1957年家庭人均年
生活费收入206.5元,比1952年增长51.84%。1978年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1984年,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551.64元,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94辆,缝纫机59架
,手表64只,电风扇76台,洗衣机30台,黑白电视机84部,彩色电视机6部,电冰箱3台,收
录机34部。
三、城市建设
市政工程1948年共有道路38条,总长度5.04万米,总面积30.6万平方米。1956年,
济泺路改建,区内始有沥青路。后陆续改造和辟建了堤口路、北园路、少年路、无影
山路、宝华街、顺河街、万盛街、无影山中路和东路等主要道路,均为沥青路面。19
82年后,小街小巷消灭了土路。至1985年,辖区车行道总长7.8万米,面积74.4万平方米
,人行道、副道22.7万平方米。
辖区地势低洼,河道沟渠甚多。早在明清时期就建有永镇桥、于家桥、三孔桥、
林家桥等6座石拱桥及西护城河上的4座木桥。1911年,建成济南市第一座三孔三层石
拱的铁路、公路立交桥--天桥。1926年开挖工商河后,陆续建成跨于该河上的9座石拱
桥。1927年,修建了跨越小清河上的济泺桥,为济南市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
至济南解放前夕,在主要干道上修建涵洞21座。建国后,对原有桥梁加宽加固,减低坡
度。新建了少年桥、明湖桥等公路桥和北园路、陈家楼等铁路、公路立交道。陆续增
建了排水涵洞、下水道和排水泵站。至1985年,辖区共有桥梁32座;涵洞92座,总长32
9米;下水道512条,总长14.4万米;排水泵站5座,排水量为每小时1.57万立方米。
住宅建设解放前,居民住宅多为土坯、砖木结构的平房。老住宅多是四合院,一院
住有一户或多户。沿铁路附近多是外乡移民用炉渣坯、土坯和木棒支撑起来的棚户房

建国后,居民住房条件逐步改善。1952年,全市第一个较大的工人新村住宅区在辖
区落成,共兴建平房55排440幢,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此后,一些企事业单位也相继
建成了职工住宅楼。居民住宅亦由平房向楼房发展。到80年代,先后将陈家楼地区的
破旧矮小的平房拆除,改建成楼房;辟建了毕家洼居民住宅区。新建的居民楼多为五层
。至1985年,全区居民住宅总建筑面积(不包括职工集体宿舍)277.7万平方米,总居住
面积139.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6.96平方米。
园林绿化解放前,园林绿化面积甚小。1949年后,人民政府发动群众种植树木花草
,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较快。至1985年,辖区有金牛公园、五龙潭公园;绿化道路201条,
植有各种树木2.9万株;街头绿地面积2.6万平方米。辖区总绿化面积90.5万平方米,绿
化覆盖率15.6%,人均绿地面积4.53平方米。
环境卫生1985年,全区有保洁人员507人,担负着221条街道118.6万平方米的保洁
工作;设有垃圾储存楼台54处,垃圾箱22组91个以及路旁果皮箱等;清运垃圾汽车16部
,日清运垃圾240吨。
四、文化事业
教育1985年,辖区有大专院校4所:山东经济学院(后全部迁往历下区新址)、山东
矿业学院济南分院、济南师范专科学校、济南交通职业专科学校,在校学生3028人。
中等专业学校5所:济南师范学校、济南幼儿师范、济南交通学校、山东省气象学校和
济南警察学校,在校学生2383人(不包括济南警察学校)。中学20所,在校学生12642人
;小学30所,在校学生16216人,小学升学率99.7%。幼儿园(班)79处,在园幼儿9318人。
科技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科研机构相继建立。1985年,驻区
的省、市科研机构有13处。区属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4名。其中,工程师、经济
师21名,主治医师1名。有地区性科普协会11个、专业性协会3个,会员总数370人。厂
办科研机构1个。1978~1985年,取得科研成果27项。其中,向阳化工厂的“氯丙烯、
环氧氯丙烷引起中毒性神经炎的研究”荣获省科学大会奖,“合成甘油”荣获国家科
学大会奖。
文化解放前,天桥地区仅有1处小剧场。建国后,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985年,全区
下设12个文化站。业余群众文化组织有区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群众文艺
联合会、京剧协会。1981~1985年,创作各种文艺作品1650件,举办书法、绘画展览5
0期,举办摄影展览32期,组织文艺演出100余场。龙灯、高跷、旱船、花灯、四蟹灯等
民间艺术得到恢复和发展。
卫生天桥区人民医院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区联合诊所,1958年改称联合医院,
1975年改为现名。1984年,天桥人民医院设24个科室,131张病床,有医护人员322名,其
中,高、中级技术人员97名。门诊部日均门诊685人次。1985年,驻辖区的省、市及部
队医院有5处。
体育1959年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配备了专职教练员,并建立了300多人的业余
体育队伍。10处学校被命名为体育传统学校。
1985年10月,天桥体育馆落成。体育馆建筑面积1720平方米,设2800个座席。驻区
的济南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和青少年宫,设有田径场地、球场、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