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济南市区街道村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3&rec=17&run=13

泉城路在历下区西北部。东起青龙桥,西止泺源桥。明代曾名济南府大街、西门
内大街。是原济南旧城内的主干道。1965年将原府东大街、府西大街、院东大街、院
西大街、西门大街、西门月城街合并,以济南之雅名“泉城”命名。路两侧商店鳞次
栉比,是历下区的商业中心,又是城区东西主干道之一。泉城路体育场(皇亭故址)、省
政协(济南府署遗址)在路北。济南市较大的百货商店、书店、时装店、饭店等坐落两
侧。
解放路在历下区东北部。东起甸柳庄桥,西止青龙桥。自1953年逐步形成连接泉
城路的市区东西主干道。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9月解放济南时进军经此,196
5年命名为解放路。沿路有省机械厅、省供销合作社、东郊饭店、省革命残废军人疗
养院、市中心医院、省城市规划设计院、铁路机械学校、省话剧团等单位。
县前街俗名县门前街。在历下区西北部。东起县东巷,西止县西巷。因路北旧为
历城县署,故名。1929年设济南市后,历城县署迁至东郊王舍人庄。1946年三民主义青
年团山东省团部驻此,更名青年路。1980年复称今名。县署旧址现为省级机关宿舍。
文化路在城区东部。东起济南灯泡厂,西止杆石桥,横跨历下区、市中区。1951年
修建,以历山路为界,分为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文化西路原为济南圩子(外城)墙,拆
除后在其旧基础上兴建此路,并将其南侧的体育场路、齐大路并入。因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等6所大专院校,山东戏曲学校等7所中专学校,以及山
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省吕剧团、山东剧院、省歌舞团、省
博物馆等众多的文化、教育、卫生单位先后设此,1965年命今名。
经十路俗名十大马路。在城区南部。东起济(南)王(村)公路西口(省团校门口),
西止段店立交桥,横跨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是横贯城区最长的东西交通主要干道
。1939年日伪政府开辟南郊新市区始筑,名“兴亚大路”。1946年更名经十路。建国
后,几经拓建,两侧建筑物崛起,东段沿千佛山、英雄山北麓,环境幽静,山东中医学院
、千佛山医院、齐鲁宾馆、植物园、山东省体育馆等均设于此。济南汽车配件厂、第
六机床厂、酿造厂、轴承厂、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坐落西段。
趵突泉路在历下区趵突泉公园迤东。1965年命今名。北起大明湖路,南止文化西
路,以坤顺门桥为界,分为趵突泉北路、趵突泉南路。趵突泉南路原名山水沟街,因街
中心有一排洪明沟,故名。为彻底消除水患,1964年将沟加宽,建成混凝土排水路面。
趵突泉北路西临护城河,1952年在拆除西城墙的基础上拓建而成,将顺河街并入,俗称
环城马路。趵突泉北路南段(北起泺源桥,南止坤顺门桥)沿护城河东岸,原名“五三街
”,1979年拆除,1985年辟建环城公园时,在“五三街”遗址中心建“济南五三惨案纪
念碑”。沿路有济南供电局、省工业展览馆、济南刺绣厂、汇泉饭店、省轻工产品展
销大楼等单位。
省府前街原名布政司大街。在历下区西北部。因山东省人民政府驻此得名。北起
山东省人民政府南门,南止泉城路。因历为官署驻地,街名多易。金代名同知巷、宪司
街;元代名宪衙街、澄清里;明代称布政司街;清代名布政司大街;民国因之。建国后更
今名。
青年东路在历下区西南部。为纪念1953年青年参加义务筑路而得名。北起文化西
路,南止经十路。沿路驻有省高等教育局、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广播
电视厅、省广播电台、省电视台、省农业展览馆、省美术展览馆等单位。
朝山街在历下区西部。旧时重阳节千佛山“香会”盛行,是城里人朝山进香必经
之路,故名。路东有济南日用化工厂、济南皮革研究所,路西为新建居民楼及明朝建星
宿庙。
王府池子街原名魏家胡同。在历下区西北部。北起起凤桥街,南止平泉胡同。其
南段1924~1932年间更名王府池子街,因街西有一名泉“王府池子”得名。1965年两
街合并更今名。王府池子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舜井街在历下区西北部。北起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原名南门里街。明代曾
名南门内大街。民国初年南段更名南门里街;北段名舜井街,因街西有舜井,故名。19
80年又将南段及西侧之舜庙街并入统称今名。1985年临街旧房全部拆除,兴建为商业
街。
按察司街在历下区西北部。北起大明湖路,南止泉城路。因街东侧有1376年(明洪
武九年)自青州府移建之按察使司署(遗址在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处),故名。沿街还
有济南第三十三中学、济南无线电十四厂等单位,余为平房住宅。
历山路原名青岛路。1952年建,为城区东部主干道。北起北园路,下穿胶济铁路,
南止经十路。1965年1月因南对古历山(今千佛山)更今名。沿路驻有山东教育学院、
省化学石油工业厅、省水利厅、省冶金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劳改局、大众日报
社等单位。
黑虎泉路原名北侠士巷、南侠士巷、小湾街、大湾街、南马道街、升官街、南城
根街。1952年拆除城墙拓建马路后,曾俗称环城马路。在历下区西北部,沿济南故城的
东、南护城河内侧修建,北起大明湖公园东门,西止趵突泉北路。1965年,黑虎泉迤北
命名为黑虎泉北路,黑虎泉迤西命名为黑虎泉西路。1985年沿路之东、南两面辟建环
城公园,黑虎泉群有十余处涌泉散居其中,形态各异。沿路有省黄河河务局招待所、解
放阁、历下区文化局、济南中药厂等单位。
经一路俗名一大马路。在城区中部。东起馆驿街西口,西止纬十二路。横跨市中
区、槐荫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济南自开商埠时首建,定名为经一路。初北邻胶
济铁路济南站,后火车站随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靠拢而北移。沿路设有铁路货场、市
第二人民医院、济南面粉厂等单位。
经二路俗名二大马路。在城区中部。东起普利桥,西止槐村街北口。横跨市中区
、槐荫区。是贯通城区的东西主干道之一。普利桥至纬一路一段,建国前曾名普利门
外街。纬五路以东,旧为商埠繁华地区,店铺、商场、娱乐场所多集于此。济南市人民
政府驻东段路北。沿路设有新市场、万紫巷商场、第一百货商店、职工剧院、瑞蚨祥
绸布店、泰康食物店、和平影剧院、西市场等。省、市诸多金融单位,省总工会、省
公安厅坐落此路两侧。
经四路俗名四大马路。在城区中部。东起林祥桥,西止纬十二路。横跨市中区、
槐荫区。东与共青团路相连,西与纬十二路成丁字形相交,是贯通城区东西的主要干道
。人民商场、大观园商场坐落东段,沿路驻有省财政厅、济南宾馆及山东电视机厂等
单位。
经七路俗名七大马路。在城区中部。东起杆石桥,西止经十路(南辛庄街东口)。
横跨市中区、槐荫区。东连文化路,西通经十路,是城区东西主要干道之一。此路原为
古历城之西南通道,亦即赴长清大路。东起杆石桥,西止纬一路一段,建国前曾名杆石
桥街。纬一路迤西是原商埠南界。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日报社、中共济南市委、济
南第一机床厂东厂、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等单位坐落两侧。
馆驿街在市中区东北部。东起顺河街,西止纬一路。因1376年(明洪武九年)山东
布政使司移驻济南,在此设馆驿总站,故名。街西首旧有十王殿一座,是原商埠之东界
。旧时为济南西、北方向通往城内的主要干道之一,因此旧称“官道”、“驿道”。
街两侧店铺罗列,曾是农、副产品的重要贸易集市,繁盛一时。
共青团路在市中区东部。东起泺源桥,西止林祥桥。城顶街北口至林祥桥一段,系
1956年横穿冉家巷、郝家巷、西券门巷、麟趾巷等4条街巷拓建而成。因以共青团员
为主参加义务筑路命名。1965年将迤东估衣市街并入,统称共青团路。成为城区东连
泉城路,西接经四路的交通干线。路东段(原估衣市街)两侧多为商店。沿路设有山东
省文物总店、济南电信营业处、大同剧院等单位。
建设路俗称梁家庄路。在市中区西南部。北起经十路,南止郎茂山桥。1964年拓
建。1965年因建材工业较为集中于此,命今名。沿路多为建国后兴建的工厂。济南汽
车制造总厂车桥厂、济南水泵厂设在路西。
纬二路俗名大纬二路。在市中区中部。北起经一路,南止经十路。1904年(清光绪
三十年)济南自开商埠始建。1924年经一路至经七路一段,名纬二路,宽仅12米。经七
路以南,1939年日伪政府开辟南郊新市区始筑,曾名新民大路。抗日战争胜利后,统称
纬二路,1964年建成50米宽主干道。1982年又将经一路至经七路一段展宽至50米,经一
路至经二路之间改道与天桥相接。成为北接济泺路,南连英雄山路的城区南北主干道
。沿路多新建高层建筑,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市政协、市房管局、市民政局、市劳动
局等坐落两侧。
英雄山路在市中区南部。因北段位于英雄山西麓得名。北起经十路,南止十六里
河桥。是市区通往仲宫、柳埠的主要干道,曾统称纬二路。1980年命今名。沿路有英
雄山烈士陵园、济南第二百货商店、省劳改局中心医院、济南丝绸厂等单位。路中段
有1952年建的二七新村和1983年建成的七里山新村居民住宅区。
顺河街在城区中部。北起北关车站,南止经七路。纵跨天桥区和市中区。街为一
面建筑,因东邻西圩子壕得名。1980年将北坛东街、利民前街、清泉街、西顺河街合
并统称顺河街。与经四路交叉口之西北角为人民商场,迤南为1985年新建之商业街。
南接民生大街通往山东体育馆,是城区中部南北交通干道。
礼拜寺巷在市中区东部。西起永长街,南止西青龙街,走向弯如新月。元代始建的
清真南大寺位于街南首路西。明代街巷名回营,清代名回回寺巷、回回寺街,近代改称
礼拜寺巷。街因寺得名,是回民集居街巷。清真南大寺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山新村在市中区南部,英雄山路中段东、西两侧,由东、南、北三村组成。因
东靠七里山得名。南村、北村位于英雄山路西侧,是市区第一个统一规划、设计、施
工、配套设施齐全的居住区。1979~1983年建成。东村与南村、北村隔路相对,正在
兴建之中。
堤口路在城区西北部。建国前原为至黄岗采运青砂之土路,曾俗称采砂道。1965
年因西段路北邻近堤口庄,命名堤口路。东起济泺路,西止纬十二路。是城区北部贯通
东西之交通主干道。沿路有山东木材厂、济南搪瓷厂、省煤炭工业局等单位。济南幼
儿师范学校设在路北,是全省重点幼儿师范学校。
北园路在城区东北部。原是日伪时期形成之土路。1965年因地处北园命名北园路
。东起黄台北路,下穿1984年建成的京沪铁路北园路立交桥,西止济泺路。是城区北部
贯通东西之交通干道。沿路有济南卷烟厂、第二印染厂、针织厂、染织厂等单位。
无影山路在天桥区西北部。北起师范路,南止堤口路,是无影山上纵贯南北的交通
干道。路以山得名。1953年,南起堤口路,北止空军医院,名无影山一路;由空军医院往
北至师范路,名无影山二路。1965年统称无影山路。沿路有省气象局、省建筑职工医
院等。
济泺路在市区北部。北起泺口,南止成丰桥。因是济南通往黄河下游最大渡口--
泺口的交通干道,故名。1927年曾名义威路,1929年名五三路,1938年改名济泺路。沿
路有金牛公园、济南第二棉纺织厂、长途汽车站、第二工人文化宫、山东造纸总厂西
厂、山东省交通厅等单位。建国后第一批大规模兴建的工人住宅区--工人新村,在路
南段西侧。
工人新村在天桥区北部,东邻济泺路。原为一片低洼地,建国后为发展北郊工业,
解决职工住房,在此大规模地兴建平房住宅区,并于1952年基本建成,命名工人新村。
以横贯工人新村的师范路分为南村与北村。现正逐步改建为楼房居住区。
北坛在天桥区东部。东至西圩壕,西至前陈家楼,南至刘家庄,北至胶济铁路。明
代设“稷坛”(专祭五谷之神)于此,故名北坛。旧有北坛庄,遍地田园,住户稀少。19
25年北坛庄中部成为菜市,菜行、蛋庄、货栈、店铺、住户日益增多。1947年前后,以
方位命名北坛东、西、南、北、中街,东园街,中园街,以及王家巷、刘家巷等30条街
巷,成为城区北部较大的菜市场、农副产品集散地和手工作坊较集中的地段,人口密集
。建国后,地片内又建有济南制锁厂、毛巾二厂、螺丝厂等单位。
纬十二路俗名十二马路。在槐荫区中部。北起堤口路西口,下穿京沪铁路纬十二
路立交桥,南止经十路。1932年只有北起津浦铁路,南至经二路一段。1942年往南通至
兴亚大路(今经十路)。建国后,北端延至堤口路西口,北与济(南)齐(河)公路相接,成
为市区西部贯通南北的主要干道。沿路多为商店,明星影剧院、济南第二印刷厂设在
路南段。
南辛庄西路简称辛西路。在槐荫区西南部,北起经十路,南止王官庄,与济(南)微
(山)公路相接。是通往白马山工业区,以及灵岩、泰山、曲阜等旅游地的主要干道之
一。原系南辛庄农田,1907年建“济南营垣”始形成土路。建国后,白马山工业区兴
起,交通日益繁忙。济南第二机床厂、试验机厂坐落两侧。
五里牌坊在槐荫区东南部。北邻经十路,南至铁路货场专用线,东接西光明街,西
至水泥厂路。清末民初原为荒芜坟地,因有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建孝女石坊一座(已
圮)故名。1926年后成为棚户区。建国后,修铺了沥青路,并分别命名五里牌坊北街、
南街、东街、西街及西光明街。地片北沿经十路,西沿水泥厂路,商店、工厂密集。
洪家楼在郊区中部,胶济铁路黄台站南侧。是济南市郊区人民政府暨洪家楼镇人
民政府驻地。山东大学、历城县人民政府驻此。1897~1905年德国人在此建天主教堂
。建国后新建电影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并设农贸市场。市内1路公共汽车在此设始
发站。
西吴家堡在郊区洪家楼西14公里,小清河北。清代村名吴家庄铺,后改名西吴家堡
。是吴家堡镇人民政府驻地。每逢农历二、七日集。农产品以黄河大米闻名。有造纸
、轧钢等工厂和电影院。市内公共汽车经此设站。
刘家桥在郊区洪家楼西4公里,胶济铁路北关站北。村名始见于明代。是北园镇人
民政府驻地。主产蔬菜,白莲藕最为闻名。村办电梯、风机、汽车修理、锅炉等工厂
,所产电梯为优质产品。市内公共汽车经此设站。
洪家园在郊区洪家楼东北7公里,卧牛山之阳。村名始见于明代,因洪氏花园建此
,故名洪家园。是华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主产小麦、玉米、水稻,以黄河大米闻名。花
岗岩板材行销国内外。市内公共汽车经此设站。
王舍人庄在郊区洪家楼东北9公里,鲍山西。金代置王舍人店镇。据文献记载,古
为春秋鲍叔牙封邑。现村内存活唐槐一株。是王舍人镇人民政府驻地。1937~1958年
,历城县政府曾数次驻此。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孔庆三烈士故居在此。主产蔬菜,每逢
农历二、七日集。驻有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南第十八中学等单位。济南钢铁厂、化肥
厂、洗衣机厂、第二毛纺厂等,自1958年后陆续设此,成为济南市王舍人庄工业区。1
984年村民集资350万元,兴建一座文体中心。胶济铁路经此设历城站,市内公共汽车经
此设站。
段店在郊区洪家楼西12公里,腊山东。村名始见于明代。是段店镇人民政府驻地
。每逢农历一、六日集。有汽车修理厂等,五金电镀产品销往香港等地。回生堂药店
的“虎骨追风膏”(原名神效化痞膏)远近闻名。京沪铁路在村东通过,济(南)兖(州)
公路始此,市内公共汽车经此设站。
姚家庄在郊区洪家楼东南3公里,五顶茂陵山南。村名始见于明代。是姚家镇人民
政府驻地。料石销往省外,地下有赤铁矿藏。市内公共汽车经此设站。
七贤庄在郊区洪家楼西南13公里,马武寨西侧。据传,明初有七户农民从直隶枣强
迁此定居,因名七仙庄。后谐音为七贤庄。是七贤镇人民政府驻地。市内公共汽车经
此设站。济(南)微(山)公路经此。
泺口在郊区洪家楼西北8公里,黄河南岸。属北园镇。《水经注·济水》:“泺水
又北流,注入济(今黄河占其故道),谓之泺口也。”金代置上泺口镇。明代名雒镇,清
代名雒口镇。有32条街巷,主街泺利街,北连黄河大坝,南接济泺路。清代以前是食盐
等货物集散地,市面繁华。自铁路修建后,多数商业迁移济南。每逢农历四、九日集。
有酿造、化工、五金机械等工厂。“泺口醋”、“鹊华风味醋”为优质名醋。京沪铁
路经此并设站。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在泺口东侧。泺口港位居省内黄河港口之首。市内
4路公共汽车在此设始发站。
东梁王庄在郊区洪家楼东北13公里,胶济铁路北侧。属王舍人镇。村名始见于明
代。世传东晋檀道济军至历城乏食,在此唱筹量砂,以所余少米散其上,以诈敌军。今
仍有相传“粮冢”之土冢两个。清代分为两庄,该庄名东梁家庄。后改名东梁王庄。
主产大米。
古城在郊区洪家楼西20公里,玉符河西岸。属段店镇。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
时期)名祝柯。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改名祝阿。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改祝阿
为禹城县。公元760年(唐乾元三年)禹城县迁徙,而旧县遂名古城。村周围仍残存城垣
。济(南)兖(州)公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