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辑 平阴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3&rec=15&run=13

一、建置
位置平阴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济南市西南,北纬36°1′~36°23′,东经116°2
′~116°37′。北靠长清,南邻东平,东连肥城,西隔黄河与东阿县相望。全境南北最
长50公里,东西最宽37公里。总面积900平方公里。
沿革春秋属鲁地,战国属齐邑,秦代属济北郡。汉属泰山郡。三国时属魏兖州刺史
部。两晋属济北国。南北朝刘宋时为济北郡辖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
大业二年(606年),设平阴县,治所为今址。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郓州,大和六
年(832年),废平阴县,析入卢县与东阿县。宋至道三年(997年)属京东路郓州。金大
定二十九年(1189年)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代属东平路总管府。明代属东平府。清代
属泰安府。1913年属济西道。1914年属东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抗战胜利后至1
948年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权将平阴县划属泰西专区。1942年12月将平阴县与东阿县
东部合并为平阿县,隶属冀鲁豫边区泰运专区。1945年8月(一说10月)撤销平阿县,恢
复平阴县。1946年11月改属泰西专区。1950年5月属泰安专区。1959年1月并入东平县
,1959年9月恢复平阴县,属济南市。1960年1月改属菏泽专区。1961年7月复属泰安专
区。1985年3月属济南市。
区划清代,县辖24个里,328个村。1912~1936年辖5个区,192个乡镇。1943年民主
政权辟建的平阿县辖7个区。1945年平阿县撤销后复建的平阴县辖4个区。1949年调整
为6个区。1950年区之下建88个乡。1956年撤区并乡,辖21个乡镇。1958年4月调整为
13个乡镇;9月撤销乡镇成立8个人民公社;11月并为4个人民公社。1961年2月划为8个
人民公社。1963年3月调整为14个公社,5月并为12个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区乡,辖
8区31乡、镇。1985年9月撤区并乡,辖5镇7乡,即:平阴镇、东阿镇、孝直镇、孔村镇
、刁山坡镇,栾湾乡、安城乡、李沟乡、玫瑰乡、旧县乡、洪范池乡、店子乡。共37
1个行政村,421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为348309人,有汉、满、
蒙古、回、壮、朝鲜6个民族。其中,汉族348121人,占总人口的99.95%;少数民族和外
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188人,占总人口的0.05%。1985年,全县共82237户,355448人。其
中,男178663人,女176785人;农业人口321942人,非农业人口33506人。人口密度每平
方公里395人。
二、自然环境
地形平阴县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隆起,沟壑纵横,形成山地、丘陵、平原、洼地4种
地形。其中山地276平方公里,丘陵299平方公里,平原216平方公里,洼地109平方公里
。山脉呈西南走向,属泰山西脉。境内大小山头848个,海拔300米以上的有91个。大寨
山为全县最高点,海拔494.8米。
地质平阴县地处泰山隆断区西翼,属鲁西台背斜,裸露地层,南部为寒武系石灰岩
及页岩,北部为奥陶系石灰岩及泥灰岩。
河流境内有狼溪河、玉带河、龙柳河、安栾河和大清河等。狼溪河源于书院泉、
洪范池、白雁泉、丁泉等九泉之水,全长18公里,流域面积118平方公里。玉带河源于
县境南部山区,长27.5公里,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
过境河有黄河和汇河。黄河从旧县乡清河口门入境,到栾湾乡王营村出境,过境长
42公里。汇河从孔村镇陈屯村入境,到孝直镇出境,过境流长11公里。
土壤全县土壤分3个土类,7个亚类,11个土属,47个土种。褐土类6.5万公顷,占可
利用面积的86.95%,是黄土母质形成的土壤,耕层为碎块状结构,心土以下为块状结构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及山下平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潮土类0.74万公
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1.8%,质地粗糙,疏松易耕,易受干旱和风蚀,有机质含量少,易漏
水漏肥,主要分布在沿黄沿汇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宜。砂姜黑土9
00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17%,有机质含量少,土地瘠薄,零星分布在山下薄地,适宜种
植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花生等作物。
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900平方公里,已利用面积370平方公里,占41.1%。全县水资
源可开采总量为3.6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2.2亿立方米,地面径流可开采量
0.11万立方米,引黄、引湖等客水可利用量1.37亿立方米。已开采利用水量1.23亿立
方米,占可开采总水量的33%。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石英、大理石、石灰石、耐火土等
,其中咖啡黄大理石系珍贵稀有品种。生物资源有野生动物狼、黄鼠狼、狸、獾、野
兔、水鸭子、鸠、啄木鸟、猫头鹰、雁等,植物香草、棱草、山扫帚、苜蓿菜、荠菜
、野绿豆、葛条、酸枣、枸杞、蔷薇等。
三、经济
平阴县的经济历代以农业为主。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1623万元(1952年不变价),
其中农业总产值1595万元。建国后,工农业协调发展,到1969年工业总产值达2326万元
(1957年不变价),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7622万元(198
0年不变价),其中农业总产值12856万元,占46.54%;工业总产值14766万元,占53.4
6%。
农业建国前,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多灾低产,粮食亩产82.9公斤。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仅有山林60公顷。建国后,山区封山育林,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08平方公里。
沿汇河地区实行排、灌、路、林统一规划,旱、涝、风、沙、碱综合治理。1985年,
全县水浇地1.6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9%;稳产、高产田1.15万公顷。农用机械总
动力9.6万千瓦。粮食总产量14908万公斤,亩产355公斤。累计造林2.06万公顷,森
林覆盖率为24%。饲养生猪139317头,羊55462只,家禽96.7万只,产蛋444.46万公斤
。1980年后,陆续建起精养鱼塘240公顷,养殖面积667公顷。1985年水产品产量370
吨。
工业建国前,工业基本为空白。建国以后,先后建成农机制造、冶炼、煤炭、化肥
、纺织、机械设备修理、建筑材料、酿酒、阿胶、粮食加工等县营工厂47个,乡镇办
工厂57个,省市属工厂5个。生产铝锭、铝材、轴瓦、标准件、空压机、粉碎机、千斤
顶、深井泵、铁锅、玛钢管件、水泥、碳酸氢铵、棉纱、针织内衣、棉布、饮料酒、
阿胶等50多种产品。
交通清代,境内道路多土路、小路,以木轮车作运输工具。1929年始有济兰公路
、泰临公路。建国后,交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71年泰临线初次铺成沥青路。以后
沥青路逐年增加,公路通到各乡镇。198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94.6公里,其中沥青路
面93.5公里。有大型桥梁24座,长584米;涵洞497座,长6068.1米。客运路线9条,客运
站点45个,日客运量2500人次。国营专业货运汽车83辆,300吨位,年完成运输量85739
吨,货物周转量18172736吨公里;社会办货运汽车657辆(其中大型汽车396辆,小型汽车
261辆),其他机动车80辆,年货运量64984吨,货物周转量5426487吨公里。
境内黄河航线长42公里。清光绪年间已设8个渡口,至1957年设15个渡口,有106只
渡船。1970年平阴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黄河船渡量日渐减少。1980年后,渡口又逐步开
设,并新增机动铁船和木船。
邮电1905年县建邮政代办所。1914年开办电信、汇兑业务。至1948年县有邮局1
处,电话机3部,信箱1个,电话线路94杆公里,邮路258公里。建国后,邮电事业不断发展
。至1985年,有邮电局1处,支局11处,信箱44个。电话线339杆公里,电缆线25.6公里
。电话交换机容量700门,安电话机549部,全部乡镇及部分村通了电话。邮路1267公里
,其中汽车邮路175公里,摩托车邮路116公里,自行车邮路976公里。年邮电营业额620
187元。
商业清末境内有大小商号80余家。建国初,县供销社商业网点20个,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465万元。至1985年,全县有商业机构3201个,从业人员7776人。个体饮食、服
务点1571个,从业人员2547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853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3859万
元。对外贸易商品有40个品种,主要是粮油、土产品、工艺品、畜产品。畅销品有红
小豆、阿胶、柳制品、玛钢管件、水貂皮等。1985年外贸收购额384.59万元。
土特名优产品平阴境内盛产玫瑰花,素有“玫瑰之乡”之称。平阴玫瑰花系重瓣
红色,花大色艳香气浓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花蕾晾干可
以入药,有理气活血的功能,花瓣可以熏茶、制酱、酿酒。阿胶,产自平阴县东阿镇,以
纯黑驴皮用狼溪河水浸泡并煎之而成胶者为正宗阿胶,清朝曾被列为贡品,是滋阴补
血佳品,畅销国内外。平阴玫瑰酒厂的传统产品翠屏山牌白玫瑰酒,以著名特产鲜玫
瑰花为主要原料,具有无色透明、芬芳浓郁、味正香醇、余香长久等特点,1985年被
评为省优质产品。阿胶酒,以阿胶为主要原料,辅以人参、枸杞、党参等10余味滋补药
品,为高级滋养健身饮料。东阿酱菜,产自东阿古镇,香脆甘柔,回味悠长。平阴梨丸子
,以梨丝、玫瑰糖酱、核桃仁等为原料精制而成,香甜可口。
平阴县农牧机械厂生产的泰山牌FFC-330型爪式系列粉碎机,1982年被评为省优
质产品,1983年被评为部优质产品。平阴县通用机械厂生产的翠屏山牌YQ1-8吨手动立
式液压千斤顶,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部优产品。
人民生活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人均年收入1965年为39.7元,197
8年人均收入47.3元,1985年达到611元。1985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152辆,
缝纫机75架,钟表197只,电风扇15台,大型家具(沙发、大衣柜、写字台)277件,收
音机57台,电视机28台(其中彩电1.7台)。
四、城乡建设
平阴老县城地势低洼,常受洪水威胁。1952年在老县城东1公里处建设新县城,机
关、商店、学校、工厂陆续在新城区建成。1978年后,县城府前街、翠屏街、榆山路
等主要街道展宽到30米,7条主要街道全部为沥青路面,排水、照明设施齐备,路旁全部
绿化。1985年城区发展到2.1平方公里,65个单位建起2~6层的楼房226栋。县城建筑
面积95497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7.17平方米。
1985年全县11处乡镇(不含平阴镇)机关占地9.4公顷,其中玫瑰、洪范池乡和东阿
镇各建有办公楼1座。11处乡镇驻地共有街道36条,全长34661米,其中沥青路10条,总
长9831米。各乡镇都建有邮电、供电、商业、粮食、信贷、医院、学校等设施。东阿
镇还建有容纳千人的影剧院。
五、文化事业
教育1949年全县有初小184处,学生11300人;完小4处,学生1017人。在校学生占学
龄儿童的29%。1985年全县共有学校376处,其中小学326处,学生43926人;农业中学8处
,学生1598人;普通中学41处,学生14814人;教师进修学校1处,学生98人。共有教职员
工3459人,其中教师3021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部颁标准
,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学校建设先进县。
科技1959年设置科技机构,开展科技活动。至1985年全县有科学技术人员2951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7人,农林技术人员151人,医药卫生技术人员397人。1959~198
5年共完成科技成果75项,其中受县科委奖励的59项,受地市奖励的2项,受省奖励的11
项,受国家奖励的3项。
文化1985年,有文化馆1处,文化站12处,文化馆(站)藏书16500册;文化宫、新华
书店、电影公司各1处,电影放影队47个;电影院3个,座席3356个,年放映电影7550场
,观众632万人次;广播电台、电视差转台各1座,乡镇广播站12个。
卫生1985年,有县级医院2处,县医院分院及乡镇医院11处,县卫生防疫站、妇幼
保健站、皮肤病防治所各1处。拥有病床416张,医务工作者723人。县医院各种诊疗设
备齐全,可做开胸、开颅等大手术。1985年全县诊疗422463人次,住院治疗9402人。
体育1985年,全县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1个,小运动场21个,训练房1座,灯光球场
16个,普通篮球场487个,乒乓球活动室25个,门球场1个,射击场3个,排球场7个。体育
骨干30000人。1983~1985年,每年举办单项运动会8~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