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长清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3&rec=14&run=13

一、建置
位置长清县位于山东省西部,省会济南西南,黄河下游东岸,泰山西北麓。地理坐
标为北纬36°14′37″~36°41′50″,东经116°30′38″~117°4′14″。东接
历城县,东北与济南市郊区相连,东南与泰安相连,南与肥城接壤,西南与平阴县为邻,
西与西北濒黄河,隔河与东阿县和齐河县相望。县境自北向南横向逐渐加宽,呈三角形
。南北最长约50.3公里,东西最宽约50.8公里。总面积为1120平方公里。
沿革秦代于境内卢邑设卢县,属济北郡。西汉时为兖州刺史部泰山郡卢县、茌县
和平原郡祝阿县地。东汉时为兖州刺史部济北国卢县、泰山郡茌县和平原郡祝阿县地
。三国魏时,为兖州济北国卢县、泰山郡山茌县和青州济南国祝阿县地。晋代为兖州
济北国卢县、泰山郡山茌县和青州济南郡祝阿县地。东晋时为侨置太原县地。南朝宋
时县境属济北郡;北朝魏时为齐州东太原郡太原县、卢县和山茌县地。隋代开皇五年
(585年),废太原县,于升城置长清镇。开皇十四年(594年),废长清镇置长清县,属济
北郡,至此始有长清县名。唐代,长清县初属河南道济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河
南道齐州。北宋时,先后属齐州和济南府。金代,属济南府。元代,属泰安州。明代,属
济南府。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泰安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隶属济南府。
1913年,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1937年隶属山东省
第四行政督察区,迄1948年未变。
1941年,民主政权将长清县分设为长清、峰山两县,均隶属冀鲁豫边区泰西专区。
1946年,改长清县为河西县,峰山县为长清县,仍隶属泰西专区。建国后,长清县、河西
县于1950年合并统称长清县,隶属泰安专区。1956年10月,长清县黄河以西四个区划入
齐河县。1958年9月,长清县划归济南市。1959年9月撤销长清县。1961年4月恢复长清
县,隶属于重新恢复的泰安地区。1978年11月划归济南市。
区划1950年长清、河西两县合并后,全县有17个区。1952年并为15个区。1956年
,长清县黄河西各区划归齐河县,黄河东各区改划为1个镇、11个区、94个乡。1957年
将全县调整为1个镇、52个乡。1958年改划为18个乡镇。同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取消
乡镇成立11处人民公社。不久撤销崮头公社。1959年2月,张夏、崮山两公社合并为张
夏公社。同年10月撤销长清县,各公社分别划属历城、肥城、平阴县。1961年恢复长
清县。1962年,五峰、马山两公社合并为马山公社。1976年恢复崮山公社和五峰公社
,全县有10处人民公社。1982年2月,全县划为城关镇和9处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销
人民公社,全县划为9个区、1个区级镇、31个乡和5个乡级镇。1985年9月,撤区调整乡
镇,将全县划为城关、归德、万德、崮山、孝里、张夏、平安店7个镇,五峰山、武家
庄、双泉、马山4个乡。乡镇下辖49个办事处,610个行政村,743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为112340户,487242人。1985年末,有1
15446户,495243人,其中男249626人,女245617人。农业人口为459113人,非农业人口
为3613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2人。
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9.22%,少数民族有回、蒙古、藏
、苗、壮、满、土7个民族。
二、自然环境
地形长清县东南依泰山,西北濒黄河,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地丘
陵、山前平原和黄河洼区。山地丘陵属泰山余脉,山岭起伏,沟壑纵横,海拔均在200米
以上,地面坡度大于10度。山丘低凹处,河谷横切,成为南、北大沙河和清水沟的发源
地。山地丘陵区,土薄水贫,面积约为884.88平方公里。山前平原为条形地带,长22公
里,宽5公里,地面高程在40~100米之间,坡度约为1/300。沿黄洼区,因黄河洪水淤积
泥沙而形成槽形洼地,地面高程在29.4~40米之间。境内地形按比例计算,大体上是八
山一洼一平原。东南部山区是泰山北支山脉,自摩天岭主峰分别向北和西北延伸出两
大支脉,一是位于万德镇的黄山支脉和崮山镇大山顶支脉,从黄山向北又延伸形成黄山
顶支脉;二是从黄山向西延伸形成玉皇顶支脉。县内有大小山头920余座,其中300米以
上的有76座。摩天岭海拔988.8米,为境内最高峰。名山有灵岩山、五峰山、孝堂山、
娄敬洞山、青崖山、黄崖寨山、大峰山、马山等。
地质长清县在区域地质构造中,处于泰山隆起的边缘,断裂构造发育,且褶皱平缓
,规模较小。境内地层以单斜出现,岩层倾向北西33度,倾角小于10度。由南向北依次
出露为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寒武系灰岩和页岩、奥陶系石灰岩。从山前到黄河之间
,是第四系砂砾石层和各种土类。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灰岩、页岩构成长清县中部山区
,占全县总面积的39.0%。山前平原至黄河之间的第四系砂砾石层,占全县总面积的25
%。
河流境内的河流,属黄河流域南、北大沙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南大沙河、
北大沙河、玉符河和清水沟。黄河自平阴县王营流入长清县境,经孝里、归德、城关
、平安店4镇,流入济南市郊区。黄河在县内河段长52公里,河床宽500~700米。南大
沙河,古称宾谷水,主支流发源于双泉乡与肥城县交界的小泰山。在归德镇董庄附近流
入黄河。主河全长37.2公里,流域面积406平方公里。北大沙河,古称中川水、沙沟,发
源于武家庄乡摩天岭西侧,流经万德、张夏、崮山、城关、平安店5镇,于老王府村南
流入黄河,全长54.3公里,流域面积584平方公里。玉符河,自平安店镇南桥东南由历城
县流入境内,至潘村东流入济南市郊区,又于四里庄北复流入长清,在柳家宅子村北注
入黄河。玉符河在县境内河段长2.8公里,流域面积82.5公里,是排涝的主要河道之一
。清水沟,发源于孝里镇黄崖附近,于老王坡流入黄河。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107.
8平方公里,是季节性河流。
土壤县境内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和风沙土。全县共有4个
土类8个亚类11个土属68个土种。棕壤发育在酸性岩上,分布于万德镇和双泉乡、马山
乡南部以及与泰安、肥城接壤的地方。五峰山乡和张夏镇也有棕壤分布。褐土,俗称
黄土,是长清县主要土类,全县11个乡镇均有分布。发育在县内石灰岩山区,以薄层粗
骨性的土壤较多。褐土在县境内有褐土性土、褐土和潮褐土3个亚类。潮土,是由黄河
冲积而成的土壤。分布于平安店、城关、归德、孝里4镇的沿黄冲积平原上。县内潮
土有潮土、湿潮土两个亚类。风砂土,是由黄河洪水漫溢主流道和主流道两侧砂粒沉
积而成的一种土壤。分布于沿黄决口处的高地上,易随风飞扬,是一种肥力很低的土壤

自然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178.1平方公里(1983年县农业区划统计数据)。其中
低山丘陵890.9平方公里,占75.6%;平原126.6平方公里,占10.7%;黄河水面12.6平方公
里,占1.1%。全县农林牧可利用面积100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89%,其中可耕地
53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5%。耕地面积4.2万公顷,人均0.1公顷。水库坑塘、工
矿、路沟河渠、村庄、城镇用地占总面积的15.11%。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7963.3万立
方米。可利用水为15556.8万立方米。全县平均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量455立方米。
矿产资源中,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金等,非金属矿产有煤、钾长石、重晶
石、蛇纹石、花岗石、石英、石膏、砾石、石灰石和黄沙等。
全县有植物105科478种。主要林果树有松、柏、麻栎、杨、柳、刺槐、国槐、泡
桐、椿、桑、榆以及梨、桃、杏、栗子、山楂、核桃、石榴、大枣、樱桃、柿子等。
花草类植物有月季、芍药、牡丹、棣棠、蔷薇、石竹、萱草、山丹、木槿、迎春、凤
仙、鸡冠、丁香、菊、葵、海棠。草类有葛藤、芦苇、苜蓿等。动物有麻雀、乌鸦、
喜鹊、雉、鹌鹑、鸽、燕子、凫、布谷、黄鹂、鹰、斑鸠、猫头鹰、啄木鸟、黄鼠狼
、狐狸、獾、狼、刺猬、兔以及鲤鱼、鲫鱼、白鲢、鳝鱼、泥鳅、鲇鱼、蛤蚌、鳖、
虾、蟹等。药材资源丰富,长清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特产中药材有栝楼、酸枣
仁、柏子仁、全蝎、丹参、大青叶、代赭石、远志、土鳖虫。一般中药材有黄芪、白
术、党参、何首乌、玉竹、山枸杞、菟丝子、白芍、葛根、柴胡、山菊花等239种。
三、经济
194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为1580万元,人均51元。1985年社会总产值
达到56823万元,人均1147元。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为2141万
元,人均69.1元。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2827万元,人均865元。
农业194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下同)2093万元。1950年至1957
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7年粮食
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26.3%,花生总产量增长53.6%,生猪存养量增长43.5%。其后,“
大跃进”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挫折。1960年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57年下
降21.6%和23.2%,生猪存养量下降47.8%。1978年以后,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全县农民围
绕粮食、花生、水产、蔬菜、林果、畜禽、栝楼、芦笋等8大商品基地建设,稳定和加
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协调发展。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700万元,比1978年增
长1.72倍。其中种植业产值12856万元,比1978年增长1.18倍;林业产值1160万元
,增长1.91倍,被列为山东省13个经济林基地县之一;畜牧业产值4443万元,增长4
.93倍;渔业产值32万元,增长1.13倍。长清县是全国47个首批工农业总产值翻番县之
一。
工业解放前,长清县的官办工业仅有1930年开办的监狱工厂和1932年开办的民生
工厂2家,且规模很小,连年亏损。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48万元。至1957年,全县已
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6个,手工业合作社20个,工业总产值289万元。“文革”中工业
发展受阻,1968年工业产值比1965年下降15.3%。1974年全县12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由盈利变为亏损。1978年后工业持续发展。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3127万元,比197
8年增长3.69倍。乡镇和村户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985年乡镇工业产值7229万元,比1
978年增长3.93倍。村户工业产值10756万元,比1978年增长10.58倍。
交通1985年,长清县境内有济南至兖州、济南至兰考、济南至微山湖3条干线公
路,境内长112.1公里。县路有长清至崮山、长清至西魏、宋村至五峰、漩庄至段店、
孝里至傅庄、北站至灵岩6条,全长77.9公里。乡镇公路130条,长488.18公里。全县1
1个乡镇全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52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5.6%。京沪铁路从县内穿
过,境内长42.8公里,设炒米店、崮山、张夏、青杨、万德、界首6个火车站和皮家店
旅客乘降所。黄河长清河段有民间渡口20处,船只70艘。全县有载重汽车670辆,大中
型拖拉机3179辆,小型拖拉机2322辆,机动三轮车50辆,胶轮大车186辆,客车37辆。公
路年货运量78.81万吨,货物周转量3536.57万吨公里。公路年客运量260万人次。铁路
年客运量46.6万人次。
邮电1985年,全县有邮电局所13处,邮电职工157人。邮政投递线路60条,总长15
57公里,年计费业务量816790元。有电报电路11路,长途电话电路13条。市内磁石电话
交换机总容量600门,接入话机383部;用户交换机容量710门,接入用户话机411部。农
村电话中继线电路23条,磁石交换机容量910门,接入话机431部。农话杆路176杆公
里。
商业1920年全县有商号300余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商业萧条,商号仅有
百余家。建国后通过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社会主义的商业市场。1957年
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04万元,其中国营商业占34.8%,集体商业占42%,个体商业占
23.2%。1958~1978年,私营个体商业被取消,变为单一的公有制商业。1978年以后,贯
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商业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商业服务网点3627个
,从业人员7446人。其中个体商业网点2738个,从业人员435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
2532万元,其中国营商品占32.2%,集体商品占44.8%,个体商业占23%。对外贸易商品年
收购额383.8万元。农村集市贸易年成交额2674万元。
土特名优产品长清白沙果花生,营养丰富,香、脆、甜、酥。长清大蒜,个大皮薄
,每头重70克左右,气味芳香,味道鲜美。长清瓜蒌,栽培历史悠久,个大色美,糖分低
,蒌仁多,是名贵药材。长清大素包,个大、皮薄、馅多,美味可口。崮山馍馍,小巧玲
珑,面白如玉,嚼之韧而香甜。
长清花岗石储量丰富,有“鲁清红”、“万山红”等优良品种。获奖的工业产品
主要有425高标号水泥、马山红砖、XF型复合防护材料、120万千卡热水锅炉、冰雪牌
圆周顶扇、塑料油膏等。
人民生活1949年全县农民生活费收入31.43元,1957年增至70.6元,1978年达到
138元,1985年增至324.12元。据抽样调查,1985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113辆
,缝纫机45台,收音机103台,钟表178只,电视机10台,电风扇12台,沙发、写字台等新式
家具90件。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房屋15.7平方米。城镇居民1949年人均生活费收入
为99.48元,1957年增至155.5元,1978年达到345元。1985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收入
982元,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24平方米。
四、城乡建设
建国后,对县城十几条街道进行展宽、整修和重修,多数街道由土路改为沥青路。
在城区修建了职工剧院、县委党校、第十四中学、电影院、县委办公大楼、县旅社、
工会俱乐部、第一中学、百货商店、儿童游乐场等公共建筑。1985年,县城工业建筑
面积128939平方米。新建住宅总面积127994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面积85000平方米
。97.7%的县城居民用电灯照明。1985年按照规划,开始在县城东侧建设新城区。
自70年代开始,进行乡镇机关驻地建设。至1985年已形成10个乡镇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共完成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从70年代起,农村实行山、水、林、田、路、
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建设新型农村。1979~1985年,全县新建农房11.2万
间,计151.2万平方米。1985年全县农房拥有量47.36万间,总建筑面积805.1万平
方米,平均每人占有房屋15.7平方米。农房拥有量和房屋建筑面积分别是1949年的2.
59倍和3.67倍。
五、文化事业
教育1949年,全县有中等学校2所,小学346所,在校中小学生17996人,教职员工50
1人。1985年,有普通中学81所,在校学生22240人;小学544所,在校学生57376人;中小
学教职员工4582人。
科技1965年,全县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655人。1985年有各类科技人员3376人。1
975~1985年,共取得科技成果81项。其中,获省级成果奖10项,市级成果奖21项,县级
成果奖38项。
文化1985年全县有电影院6座,电影放映队37个。电视差转台1座。乡镇广播站10
个,文化站10个。职业豫剧团1个,1975~1985年共演出1530场,观众80997人。新华书
店门市部3处,集体书店4处,1985年,销售图书182.2万册。图书馆1处,藏书2万册,年
持证读者22853人。
卫生1985年,有县乡镇卫生医疗机构18处,病床493张,卫生技术人员816人;农村医
疗点617个,乡村医生1209人。县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能做一般胸外科、骨科、泌
尿系统、部分癌病、子宫全切和剖腹产手术等。
体育全县有1万平方米以上的学校体育场6处,6000平方米以上的6处,4000平方米
的2处。篮球场270处。长123米、宽53.5米的运动场1处。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农民4
3348人。有职工体育代表队52个,510人,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1860人。学校体育
开展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