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1&rec=5&run=13

范拱(1096~1169)字清叔。金代济南人。自幼聪颖,9岁能文。北宋末年登进士第,
任广济军曹,被京东西路安抚制置使权邦彦辟为书记,主管学务。时济南知府刘豫镇
东平,范拱撰庙文及《六箴》献上,刘豫大为赏识。金天会八年(1130年)刘豫建立伪
齐政权,召范拱出任中书舍人。范拱上《初政录》15篇,大部分为刘豫采纳。不久,
范拱升至尚书左丞兼门下侍郎。
伪齐政权征收什一税,赋税沉重。右丞相张孝纯及范拱之兄侍郎范巽奏请停止什
一税,以宽民力。刘豫不听,且将范巽贬官,从此朝中无人再敢上谏。范拱不避嫌疑
,毅然上疏请止什一税,并让刑部条陈各处因税获罪者千余人之名册。刘豫见罪人太
多,不得不取消什一税,行五等税法。虽如此,人民的负担依旧很沉重。伪齐被废后
,金国梁王完颜宗弼领行台省事,任范拱为其官属。梁王垂问百姓疾苦,范拱对以赋
税太重,请求减税三分之一。梁王依言减税,百姓的负担有所减轻。
范拱体弱多病,愿在故里任职,乃调任淄州(今山东淄川)知州。皇统四年(1144
年)因病辞官,每日居斋静读,其家人也罕见其面。金世宗素闻范拱其名,于大定七
年(1167年)召见范拱,拜为太常卿。某次朝中讨论郊祀礼仪,有人认为前代定都长安
、汴梁、洛阳等地,以泰山、华山等列为五岳,金既定都燕京,应另封五岳。范拱坚
决反对:“轩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坂,在华山之北。如此言之,未尝据所
都而改岳祀也。”因此五岳不再另封。范拱为人慎谨,曾言:“礼官当守礼,法官当
守法。”这些见解,很为时贤称道。大定九年辞官,不久病卒于家。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宋代济南历城人。辛家世代官
宦,弃疾幼年丧父,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深受其爱国抗金思想影响。绍兴三十一年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为反抗金朝统治,辛弃疾聚众2000余人参加耿京领
导的抗金义军,任掌书记。翌年,受耿京之命赴建康奉表归宋,返回山东时,义军叛
徒张安国已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带数十骑闯入金营,将张安国缚归斩首。乾道元年(
1165年),辛弃疾任建康府判官,奏《进美芹十论札子》,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
势,提出抗金的主张和措施。五年后再进《九议》,提出富国强兵以图收复失地的大
计。乾道八年调滁州(今安徽滁县)任知州。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改任湖南安抚使兼
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为政以养民为意,创立“飞虎军”。两年后,调任隆兴(今
江西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严厉打击屯积居奇的粮商和贪官。同年冬,被朝官诬
告而落职,遂回上饶带湖新居赋闲。此后到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虽曾两次被起用
为福建安抚使、浙东安抚使等职,但未久又遭排斥贬官。
开禧三年,辛弃疾被授为兵部侍郎,他两次上章辞免,方遂所愿,得归铅山家居
。后又命进枢密院承旨,未及受命而辞世。传其临终前大呼数声“杀贼(金人)”而卒
。葬于铅山县原阳山中。德元年(1275年),加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词名世的爱国作家。其词作流传至今的有600多首,集
于《稼轩长短句》中,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他一生主张抗金,素有“补天
西北”、“平戍万里”、“整顿乾坤”的雄心。罢官在家,思念的仍是前线御敌。但
其一生却壮志未酬,满腔悲愤,只能寄托于词作之中。现存词作,多抒发力图恢复统
一的感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愤慨,对当朝者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强烈
的爱国精神。还有不少吟咏祖国壮丽河山的作品。题材宽广,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与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进一步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济南大明湖畔建有“辛稼轩纪念祠。”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祖籍冯翊(今陕西大荔)。父党纯睦,为泰安军
录事参军,卒于官,母不能归,遂为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党怀英少时颖悟,日诵千
余言,曾与辛弃疾同师于亳州刘瞻,时称“辛党”。金人南侵,山东沦陷,怀英留而
事金。金大定十年(1170年)中进士,调任莒州军事判官,累迁汝阴县令,后历任国史
院编修、应奉翰林文字、翰林修撰、翰林待制。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与郝俣充《
辽史》刊修官,同时参与《世宗实录》的编写。明昌元年(1190年)升直学士,为国子
祭酒。翌年迁侍讲学士,后迁翰林学士。承安二年(1197年),出任泰宁军节度使。次
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大安三年(1211年)卒,谥“文献”。
党怀英工诗善文,“学者宗之”;还精通篆籀,与著名书法家赵氵风齐名,时称
“党赵”,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其山水诗,景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因事遣词
,风格朴拙,对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著有《竹溪集》,已佚,仅在《中
州集》、《中州乐府》收录保存了他的部分诗词。党怀英在济南多有活动,曾与辛弃
疾屡次在灵岩一带盘桓,现今灵岩寺中还有他撰文书写的《灵岩寺碑》。
刘伯林(1150~1221)金元之际济南历城人。为人任侠好义,善骑射。金末,任威宁(
今河北尚义县境)防城千户。金崇庆元年(1212年),蒙古军围攻威宁,伯林自知抵挡
不住,于是打开城门投降。元太祖铁木真赞许,入城后问刘伯林在金国为何官,伯林
对曰:“都提控。”元太祖乃以该职授之,并命其选士卒为一军,与太傅耶律秃怀共
同征讨。
元太祖北还,留伯林屯兵驻守天成(今山西天镇)。屡次挫败金兵进攻,并攻下西
京大同,得赐金虎符,以本职充任西京留守,兼兵马副元帅。元太祖十年(1215年),
同国王木华黎攻破燕京。十二年(1217年),又发动大军攻下山东诸州。木华黎赏其功
,赐名马20匹,锦衣一袭。仍驻屯威宁。在此期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他积极鼓励
农业生产,威宁物阜民安,而周围地区却一片凋敝。十六年(1221年),以疾卒,累赠
太师,封秦国公,谥“忠顺”。
侯挚(?~1233)字莘卿,初名师尹,因避讳改今名。金代东平府东阿县(今地属平阴
县)人。金明昌二年(1191年)中进士,入官后慷慨有为,颇有政绩,累迁山东路盐使
司判官。泰和元年(1201年),因盐课收入增加十分之四,被升官二阶。泰和八年,因
上章论本路财用不实,被贬官一阶,由户部主事降为长武县令。
贞元年(1213年)蒙古兵围攻燕都,当时任中都 使的侯挚因募军有功,提升为
右补阙。宣宗南渡后,升侯挚为劝农副使,不久又迁行六部侍郎。贞三年四月,提
升为太常卿,行尚书六部事,筹措粮饷。在任期间,提出许多良策和建议,比如革除
省部弊端、军事援助、选拔人才等。贞四年正月,进拜尚书右丞。上任伊始,即提
出开沁水以便粮运,并诏令实施。当时河北地区发生灾荒,侯挚上书反对对北渡商人
“每石官籴其八”,主张“愿止其籴,纵民输贩为便。”这一建议被宣宗采纳,下诏
尚书省执行。
时杨安儿、刘二祖的红袄军余部郝定率众6万余人在泰安、滕州、兖州、单州、
莱芜、新泰一带活动,给金造成巨大威胁。金廷诏侯挚为行省事于东平,权本路兵马
都总管,招安或诱降了义军。兴定元年(1217年)四月,侯挚派提控遥授棣州防御使完
颜霆率兵镇压济南、泰安、滕州、兖州等地义军,斩首千余人。随后,侯挚又招降了
红袄军石花五、夏全等部。次年,诏遣侯挚行省于河北,兼行三司安抚事。四月,侯
挚率兵镇压密州、胶西、高密的李全红袄军余部。兴定三年七月,汴京东西南三路行
三司设立,侯挚居中总其事。不久离职,居汴都。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军攻陷汴京
,侯挚被乱兵所杀。
严实(1182~1240)字武叔。金元之际泰安州长清县人。略通诗书,志气豪放豁达,喜
交朋友。金末,应征入伍,初为百夫长,因镇压红袄军张汝辑部有功,封为长清尉,
又摄长清令。后宋军攻取益都,乘胜向西进军,行台檄令严实储粮草以备战。严实外
出征粮,长清被宋军占领。严实返回时进行反击,又夺回长清。有人就此事向行台进
谗言,谓严实与宋有阴谋。行台不分真伪,发兵围长清,严实在不得已情形之下,携
家藏匿青崖山,投降宋朝。宋委严实为济南治中,分兵四出,所向披靡,于是,太行
以东皆受严实节制。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在蒙古军南侵攻掠山东之际,严实率所部二府六州共3
0余万户投降蒙古,蒙古太师木华黎承制拜严实为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继之
,会同蒙军在黄陵冈大败金兵,攻下楚丘、单州等城,攻克东平并建行省,设职命官
,巡抚所属州县,并劝民耕稼,境内安平乐业。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再会同蒙古
军败宋大名忠义总管彭义斌,所属扩至54城。元太宗二年(1230年),赴蒙古行宫觐见
窝阔台汗,太宗赐以虎符,称严实为“真福人”。太宗六年,再至和林觐见,被授东
平路行军万户。在东平路招揽名儒,兴学养士,人才辈出为诸路之冠,东平学风名重
一时。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卒,年59岁。严实去世消息传开后,远近悲悼,经月有
余。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追封为鲁国公,谥“武惠”。
武汉臣(1251年前后在世)金元之际济南人。所作杂剧今可确定的有12种之多。大部分
已失传,尚存《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李素兰风月玉堂春》、《包待制智赚生生阁
》3种。剧本对人物刻画细腻人微,被认为“最深刻动人”。尤其以《散家财天赐老
生儿》一剧影响最大,从19世纪开始便有英、法、日、德等译本陆续出版:清嘉庆二
十二年(1817年)由达庇时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德泰尔桑根译成法文,于嘉庆二十四
年在巴黎出版;克莱回将其译成德文,写进《戏剧史》;1925年官原平译成日文,收
入《古典剧大系》第16卷。
刘斌(1198~1259)金元之际济南历城人。幼年丧父,由伯父抚养成人。金朝末年,政
治日趋腐败,赋税沉重,山东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刘斌随张荣起兵于济南,任管
军千户。元太祖二十一年(1126年)随张荣降蒙古。元太宗四年(1232年),从攻河南,
因战功卓著,授中翼都统。攻占汴京后,又随蒙军攻打归德郡,驻军于杏堆。杏堆距
陈州70里,刘斌听说陈州金军屯兵于近郊,乃乘夜突袭,大败金军。蒙军乘胜攻克太
康,金兵望风披靡,守将被擒。太康之战,刘斌功劳甚著。当时军粮匮乏,刘斌探知
青陵多有积谷,但青陵前有大泽,水深不可涉,众将畏难不肯前往。刘斌乃率百余骑
乘夜出发,跋涉于大泽中约50余里时,忽遇金兵,刘斌拨马驰入敌阵,挥槊左右刺杀
,金兵大败而走。刘斌遂劫军粮数千斛,因功被授知中外诸军事。
元太宗乃马真后二年(1243年),刘斌出任济南推官。元宪宗元年(1251年)授本道
左副元帅,宪宗五年升济南新旧军万户,移镇邳州(治今江苏睢宁),抵御南宋。宪宗
九年(1259年)病卒前对其子说:“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语毕而逝
。蒙元赠封其为中奉大夫、参知政事、护军、彭城郡公,谥号“武庄”。
李 (?~1262)字松寿。宋元之际潍州(今山东潍坊)人。李全之子,另说是养子。其
父李全曾领导农民抗金义军配合宋军作战,在攻占青、莒等州后,割据山东自立,后
投降蒙古,任山东淮南楚州行省(又称益都行省),率军攻扬州时战死。李全妻杨妙真
袭职,不久死。李 继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三十年,拥军自重。南宋开庆元年(12
59年),蒙古大汗蒙哥(宪宗)去世,李 加紧准备反蒙,一面进攻南宋,取海州(今江
苏连云港)四城,一面积极加固城防,储存粮草,截留盐课。中统元年(1260年),元
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与其弟阿里不哥发生争夺汗位的战争。忽必烈为稳住李 ,加
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对其上述行为隐忍不发。中统三年二月,李 乘忽必烈全力抵御
阿里不哥之机,举兵反叛蒙古。献涟、海三城于南宋,杀蒙古 兵,从海州泛海还攻
益都,二月二十六日(3月17日)进据济南。南宋封李 为齐郡王,但并未在军事上予
以配合。李 在进攻济南时曾传檄河北,希望得到华北地区汉人军阀的支持,但应者
寥寥。忽必烈迅速集中蒙汉诸军,由亲王合必赤和右丞相史天泽统领,围攻济南。李
 粮草用尽,军心离散,于是年七月城破被俘,被史天泽处死。
刘黑马(1200~1262)名刘嶷,字孟方。金元之际济南历城人,刘伯林之子。出生时,
家有白马产黑驹,因以“黑马”为乳名,后以此名传遍天下。自幼随父征伐,大小数
百战,出入战场,面无惧色。有一次独自外出,遇金兵围堵本部13人,形势紧迫。黑
马拔剑冲入包围圈,杀金兵数人,13人得以脱险。后袭父职为万户,佩虎符,兼都元
帅。
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春,黑马跟从国王木华黎攻凤翔,不克,遂回屯绛州。又
先后从孛罗攻西夏唐兀,从按真那延攻破东平、大名,屡建战功。十九年(1224年),
金降将武仙占据真定叛乱,黑马从孛罗征讨,破真定,武仙逃跑。金将忽察虎率兵4
0余万攻破山后(太行山、燕山以北,外长城以南地区)诸州,黑马与其在隘胡岭展开
大战,大败金军,斩忽察虎。
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始立三万户,以黑马为首,重喜、史天泽次之,授金虎符
,总管汉军。后从征回回、河西诸国,破凤翔、西和、沔州诸城堡。拖雷自大散关假
道宋境伐金,命黑马先由兴元、金州、房州东下。当黑马行至三峰山时,遇金大将完
颜合达,展开激战,金军溃败,俘虏完颜合达,歼灭金军数万人,黑马率军乘胜攻破
香山寨及钧州城。元太宗赏其功,赐西锦、良马、貂皮衣等。又增设七万户,仍以黑
马为首,重喜、史天泽、严实次之。
元太宗五年(1233年),黑马率部攻破金之南京(今河南开封)。蒙将塔察儿与宋将
孟珙联合起兵攻金蔡州,黑马亦参战并破蔡州城(今河南汝南),灭金。随后,黑马跟
从都元帅答海绀卜攻打四川,改授都总管万户,统领西京、河东、陕西诸军万户。
元宪宗蒙哥时,黑马驻守商州(今陕西商县),宋军不敢进攻。元世祖忽必烈中统
元年(1260年),廉希宪、商挺宣抚川、陕,时密力火者握重兵据成都,希宪与商挺发
现其有叛迹,甚为担心,乃密令足智多谋的黑马乘驿矫诏诛之,消除了一大隐患。中
统三年(1262年),黑马兼成都路军民经略使。宋兵围攻泸州时,昼夜急攻。时黑马已
患病,但仍亲自督战。左右人员劝其休息,黑马叹曰:“国事方急,死而无憾!”不
久卒,赠太傅,封秦国公,谥“忠惠”。
张荣(1181~1263)字世辉。金元之际济南历城人。身材魁梧,状貌奇伟,有胆气。金
末,政治腐败,群雄竞起,张荣在家乡聚众起义,占领黉堂岭,不久占领章丘、邹平
、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淄川等地,多次打败金兵进剿。
金大安三年(1211年)三月,成吉思汗发动对金战争,占领黄河以北大片土地。张
荣抵抗蒙军十几载,于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率军民50万降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召
见,问其抗蒙数载之故,张荣答道:“山东地广人稠,悉为帝有,臣若但有倚恃,亦
不款服。”太祖听后颇为赞赏,授其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
济南府事。
元太宗二年(1230年),蒙军议攻金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张荣请为先锋,太宗嘉
之,赐衣三袭,诏位在诸侯上。翌年,蒙军至黄河岸,张荣亲率敢死队夜间渡河,击
溃金守军,又大败金之援军,夺战船50艘,回北岸载蒙军过河。大军渡河后,乘胜攻
占张盘二山寨,俘众万余,蒙将阿术鲁欲尽杀之,张荣力争乃止。不久,率部随蒙军
攻下蔡州(今河南汝南),又乘胜克归德、沛城、徐州等地,金亡。灭金战争中,张荣
始终冲锋在前,攻城夺地,战功赫赫,且曾多次制止蒙军对俘虏和百姓的屠杀。元太
宗七年(1235年),随皇子曲出(阔出)攻南宋。十月,陷枣阳,引兵西掠襄阳、邓州等
地。
张荣知济南府时,河南民众多北徙济南,张荣令分给房屋土地,妥善安置。故荒
地多被开垦,百姓乐业,中书省考绩,张荣为天下第一。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封其
为济南公。辞职后于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病卒。追封济南王,谥号“忠襄”。
杜仁杰(约1201~1282)原名之元,号善夫、善甫;后改名仁杰,字仲梁,号止轩、散
人。元代泰安州长清县人。出生于诗书之家,博学多才,诗文并佳,尤喜散曲,“德
行文章冠冕南北”,但不出仕为官。金亡后,元代至元年间,屡经征召仍不出仕。后
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武宗追赠杜仁杰为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文穆
”。
元代东平府学影响北方文风甚大。杜仁杰不屑仕进,却依托于崇好文学的东平严
氏之门,先后为严实、严忠济父子的幕府宾客。元代蒋子正的《山房随笔》曾载一则
杜氏在东平的轶事:杜仁杰为严实同乡,素为严氏敬重。某次有好事者从中离间,二
人生隙。杜氏书诗一首:“高卧东窗兴已成,帘钩无复挂冠声。十年恩爱沦肌髓,只
说严家好弟兄。”严实读罢,深悔其过,复敬重如初。杜仁杰在严氏父子礼遇下,对
东平儒士有很大影响。仅就戏剧而言,东平培养出许多知名戏曲作家,杜仁杰是一关
键人物。他不仅擅长北曲写作,且也与剧作家交游。其妹婿梁进之也是剧作家,为关
汉卿好友。元代章丘文人、戏曲家刘敏中是杜氏的弟子。杜仁杰一生以在野的书生身
份与文坛人物相唱和,元好问、麻革都是其好友。晚年避居山林,除远途游历外,多
优游于家乡的泰山、五峰山、灵岩寺间,与全真派道士过从甚密。撰写《泰安阜上张
氏先茔记》,记载著名全真道士兼诗人张志伟的生平事迹;还为张氏之师崔道演作《
真静崔先生传》,其石刻至今仍在长清县五峰山内。济南一带的金元之际宫观道流文
献,亦多由其执笔。曾游娄敬洞山,作《娄敬洞洞虚观碑记》。还撰《泰山天门铭》
、《东平张宣慰登泰山记》和《游灵岩寺》诗等。去世后,曲作散失严重,今仅存其
散曲6首,其中残曲2首。清人辑有《善夫先生遗集》,今有《重辑杜善夫集》出版,
辑录作者诗文、散曲、作品47篇。
刘思敬(1231~1283)蒙元赐名哈八儿都。元代济南历城人,刘斌之子。袭父职,为征
行千户。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随董文炳攻台山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幸身中
流矢,伤势严重。世祖亲自赐酒、赐金符。中统二年(1261年),授武卫军千户,从征
李 。两年后,授济南武卫军总管。至元三年(1266年),授怀远大将军、侍卫亲军左
翼副都指挥使。翌年,受命卫戍京城。
至元八年(1271年),授刘思敬广威将军、西川副统军。翌年,南宋嘉定守臣昝万
寿乘虚攻打成都,刘思敬应成都府邀前往助战,击败宋兵。3年后,转同佥行枢密院
事,率兵攻克嘉定。泸、叙、忠、涪诸部,巴县筹胜、龟云、石 等寨19族,及西南
夷56部,皆来归降。至元十三年(1276年),带兵围攻重庆,败宋将张万。同年六月,
泸州复叛元归宋,刘思敬妻子皆亡。刘思敬率兵平叛,再克泸州,又复克重庆。至元
十六年(1279年),四川遂为元王朝平定。刘思敬被拜为中奉大夫、四川行省参知政事
。行省废后,改任四川北道宣慰使。至元十七年,改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
1283年)卒。赠其为推忠宣力果毅功臣、平章政事,封滨国公,谥号“忠肃”。
严忠济(?~1293)一名忠翰,字紫芝。元代泰安州长清县人,严实次子。仪表堂堂,
善骑射。元宪宗七年(1257年),率山东军随蒙军征掠淮汉。次年,奉命率师会兵鄂州
,围鄂城99日,亲率士卒,梯攻城池。曾跟随严实赴和林朝见窝阔台汗,授命佩虎符
,袭父爵任东平路行军万户、管民总管。在任期间,养老尊贤,兴学养士。又在东平
设太常礼乐局,东平之政当时号为诸路第一。严忠济多次贷款给部民以缴纳租赋,又
将东平简陋的庙学迁至地势高爽的城东,教养诸生。但忠济爵人命官,生杀予夺,皆
由己出,兼渐怠于政事,喜好裘马饮宴,招致嫉言。朝廷遂解其职,召赴京师闲居。
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起授资政大夫、中书左丞衔,任命为江浙行省左丞,以
年老辞。至元三十年(1293年)卒于京邸。后谥“庄孝”。
姜(1218~1293)字文卿。本莱州莱阳人,其父姜椿与历城张荣有旧,因避战乱投奔
张荣,遂举家迁往济南。姜聪颖好学,张荣爱其才,纳为左右司知事,不久升其为
郎中断事官、参议官。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姜与张荣之孙张宏至上都,密奏
益都李 已显露谋反迹象,朝廷应先发制人,但此言未能上奏世祖。第二年,李 起
兵,而各路州郡未作丝毫戒备,李 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济南等地。姜潜出济南,随
张荣召集散兵游勇,与诸王哈必赤会合,进兵讨伐李 。是年7月,张荣部捕获李 
手下一兵士,获悉济南城中粮草已尽,形势岌岌可危。姜连夜求见哈必赤,进言道
:“听说大王辞别陛下时,陛下曾说:‘此次发兵是讨伐李 ,不要伤及无辜。’这
一两天就要攻克济南了,希望大王能尽早下令诸将分守城门,千万不要任兵士劫掠,
不然,济南将城无完城!”哈必赤非常诧异:“你怎知不日能破城?你懂巫术吗?”
姜答道:“以人事推论可知。若等到克城后再来禀告大王,就晚矣!”第二天,李
 部属果然大开城门投降。哈必赤晓令诸军,敢擅自入城者以军法论处。结果李 就
擒,而城中如故,毫发未损。姜因此被授为大都督府参议,又改为滨州知州。当时
行营军士多强占民田为牧场,肆意纵牛马践踏百姓的庄稼。姜将实情反映给中书省
,中书省非常重视,着人划清牧场民田疆界,并下令严惩违法不遵、毁坏百姓庄稼者
。姜在滨州劝课农桑,仅一年有余,滨州就新桑遍野,人称其为“太守桑”。当时
有歌曰:“田野桑麻一倍增,昔无粗麻今纩缯,太守之贤如景星。”
至元五年(1268年),姜被拜为治书侍御史。两年后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
,又改任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饶)总管。后累官至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
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辞官,归故里济南。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
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病卒。
周密(1232~1298)字公瑾,一作子瑾,号草窗、萍洲,自号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
弁阳老人、山东伧父,晚署啸翁、萧斋。祖籍济南,自称“世为齐人,居历下,或居
华不注之阳”。生于官宦之家。曾祖周秘,官至御史中丞,靖康之变(1126年)后随宋
高宗南渡,寓居湖州、吴兴等地;祖父周 ,官至刑部侍郎、大理寺卿,赠少傅;父
周晋为地方官,善作词。景定二年(1261年),周密出任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幕僚,又
任职于监造药剂的和剂局,充奉礼郎兼大祝。景定四年,奉檄至宜兴,督查民田,得
罪当政者。适逢母病,遂侍亲归养。翌年夏,与名士杨缵等人于西湖杨氏环碧园结吟
社,唱和酬答。咸淳元年(1265年),出任两浙运司掾。咸淳十年,又为丰储仓检查。
后任义乌县令。南宋亡后,以宋之遗民隐居杭州,专心著述。
周密一生著述甚多,流传至今有十几种,如《武林旧事》10卷、《齐东野语》2
0卷、《癸辛杂识》6卷、《浩然斋雅谈》3卷、《云烟过眼录》4卷、《志雅堂杂钞》
1卷、《澄怀录》2卷等,多以辑录旧闻为主。其词作有《草窗韵语》6卷、《萍洲渔
笛谱》2卷、《草窗词》2卷,诗作有《蜡屐集》、《弁阳诗集》等。作品格律严谨,
字句精美。周密交游很广,所交往的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张炎等人,多为婉约
派词人,人们称他和吴文英(号梦窗)为“二窗”。周密还编有《绝妙好词》7卷,选
录南宋初期至宋亡共132人词作385首,去取谨严,时誉“词家之准的”。周密还善画
梅、竹、兰、石,又兼擅书法,精于鉴赏,谙通音律,才华横溢。终生未忘情于故乡
,自署“历山周密公瑾”,又自号“华不注山人”。请曾在济南为官的大书画家赵孟
 为其画就一幅描绘济南山水风光的《鹊华秋色图》,以慰思乡之情。
李谦(1233~1311)字受益,号野斋。元代东平路东阿县(今地属平阴县)人。李谦少有
所成,就学于东平学府时,日记数千言,为赋有声,与徐世隆、孟祺、阎复号称“东
平四杰”,李谦居其首。后任东平府教授,生徒四集。翰林学士王磐素闻李谦之名,
召其为应奉翰林文字,当时制诰,多出其手。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待制,护驾至上
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受赐银壶、藤枕等。3年后,升直学士,为太子左谕德。曾
上陈十事:正心、睦亲、崇俭、几谏、戢兵、亲贤、尚文、定律、正名和革弊。裕宗
死后,世祖颇敬重李谦,命李谦至成宗宫为翰林侍读学士。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李谦因足疾辞归。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即位,谕召李谦至上都,升为学士。翌年,因病还
家。大德六年(1302年),又被召为翰林承旨,李谦以年事已高(时年已71岁)固辞。3
年后又被谕召,欲征为太子少傅,仍力辞未就。仁宗即位(1311年)后,特谕召16人赴
上都同议军国大政,李谦居首位,被授为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以79岁高龄终老于
堂。其著作有《授时历议》3卷、《古今历参校》等。
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号中庵。元代济南章丘人。少时勤奋好学,卓异不凡,
13岁能谈论治学为人之道,当时的散曲作家杜仁杰非常欣赏其才学。20岁时被召征入
朝,授中书掾。至元十一年(1274年),擢兵部主事,官拜监察御史。时蒙古贵族桑哥
执掌朝政,刘敏中多次上书弹劾桑哥结党营私、恣意不法的行为,元世祖不予采纳,
遂辞职归乡。后又起用为御史台都事。时同僚王约因言事得罪桑哥,桑哥欲治其死罪
,朝中百官无一人仗义直言,刘敏中“杜门称疾”,上书辞官,以示抗议。后改迁为
燕南肃政廉访副使。桑哥因罪罢官,刘敏中又入朝为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元
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改任宣抚使,巡行辽东、山北诸郡,对不法官吏多有惩处。
大德九年,入朝为集贤殿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他针对时弊,上书陈十事,主张整顿
朝政,任用贤良,杜绝私门,剔除奸蠹。
元成宗去世后,朝中展开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刘敏中从维护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
,力争怀宁王海山继位,反对皇后称制听政,因此得罪掌权的后党,被排挤出京。后
来怀宁王继位,是为武宗。刘敏中被武宗召入京城,重任集贤殿学士,仍商议中书省
事。不久,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旋又改为治书侍御史,出任淮西肃政廉访使、山东
宣慰使,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因病辞官返乡。仁宗继位(1311年)后,曾召谙知
政务、素有声望的老臣入京“同议庶务”,刘敏中即列其中。延五年(1318年)卒。
赠光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简”。
刘敏中不仅是元初名臣,也是当时的一位词人。著有《中庵集》25卷,收词149
首之多。还著有《平宋录》(又名《丙子平宋录》)3卷,记叙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
军南下临安及宋幼主赵 被俘北迁事,颇有史料价值。
赵孟 (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元代湖州(今属浙江)人。宋
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其曾祖、祖父、父皆仕宋,位居高官。赵孟 年幼聪敏,14岁
时,因其父荫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宋灭亡后,在家中致力学问。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巨夫奉诏到江南访贤,赵孟 被引见元世祖忽
必烈,受到重用。翌年即授兵部郎中,后迁集贤直学士,元世祖曾多次向其问政。延
时(1314~1320年),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托病返故里。赵孟 出仕
元朝,为当时一些赵宋遗民所轻,内心常感内疚和迷茫。死后追封魏国公,谥号“文
敏”。
赵孟 博学多才,擅诗文,精音乐,书画绝伦。其行书和小楷圆转遒丽,有“赵
体”之称。所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十分精致。著有《松雪斋文集》10卷,《尚
书注》、《琴原》及《乐原》各1篇。
赵孟 曾于至元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292~1294年)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官事清简,重视兴办学校,器重有识之士。但因不承顺上司韦喇哈孙之意而屡遭刁难
。赵孟 喜爱济南山川风物之秀美,写诗寄怀,泼墨渲染,以表达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以华山为背景创作的山水画《鹊华秋色图》成为国家珍宝。其诗作《趵突泉》:“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
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影响颇大,后人唱和
者甚众。其中“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一句,由济南当代书法家金 书
写成对联,镌刻在今趵突泉边的泺源堂门前楹柱上。
刘事义(1257~1323)字伯宣。元代济南人。事义曾祖刘信以孝名闻世。刘信母双目失
明,刘信每日亲自汲井水为母亲浸洗,如此一月有余,其母竟双眼复明,众人都说是
孝思所感。祖父刘震学行俱佳,任严实行台令,颇为严实器重,后任监本府税。父亲
刘璧为京畿都漕运司知事、建德路推官,为政廉敏。
事义年少时就聪颖好学,所作诗文在当时流传颇广。初为官中书掾、大都酒课副
提举。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禹州县尹。当时徭赋不均,百姓颇有怨言,事义
将该县人口、牲畜、田亩等分等级敛税,官民皆称公允。每年春天事义令各乡鄙劝课
农桑,3年后,野无旷土,百姓生计明显好转。有亲属争诉公堂,事义以恩义反复劝
导,当事人既惭愧又叹服,往往是自行撤诉。事义还建社学80余区以飨后学。
事义后升任监察御史。山东宣慰使横行乡里,作恶多端,事义为禹城尹时就闻其
恶名,任御史后大胆揭发,后来此人按律被杀。不久,事义转任中书省右司都事、秘
书少监、兵部郎中、阶中顺士大夫。时朝廷颇疑大都宣课提举司课税不实,命事义监
督。事义细心暗察,发现其中有弊,大力整顿后,税课果然倍增。后历任浙西廉访副
使、两江盐运使、陕西行台御史、嘉议大夫、陕西行台参知政事。卒于任上。
李之绍(1254~1326)字伯宗,号果斋。元代东平路平阴县人。自幼聪颖明敏,悟性极
高。师从东平李谦,后因家境贫寒,回乡教书,声名渐起,从学者如云。至元三十一
年(1294年),朝廷纂修《世祖实录》,因马绍、李谦推荐,被应召参与其事,授将仕
佐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一日,学士姚燧欲试其才能,安排他做十余篇翰林应酬之
文。之绍才思泉涌,健笔如飞,很快完成。姚燧惊叹其文笔之美,速度之快,称赞道
:“可谓名下无虚士也!”
大德二年(1298年),李之绍因其祖母去世,回乡守制。后来,又被召为编修官,
历任将仕郎、应奉翰林文字、太常博士。大德九年(1305年),因母丧回乡守制。至大
三年(1310年),复任太常博士、承事郎,后又历任承直郎、翰林待制、国子司业、奉
政大夫、国子祭酒、朝列大夫、同佥太常礼仪院事等职。延六年(1319年),改翰林
直学士,复因病回乡。翌年,仍召为翰林直学士。至治二年(1322年),升为翰林侍讲
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告老还乡。泰定三年(1326年)八月卒。李之绍生性优柔
寡断,故号“果斋”以自励。有《果斋文集》藏于家。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历城人。自幼为学勤苦,刻意经史兼
长诗文,散曲尤为人称道。初荐为东平学正。至元元贞年间(1295年前后),游京师,
因献书于平章政事不忽木而受赏识,被征聘为礼部令史,旋被荐为御史台属官,又为
丞相属官,选授堂邑县尹。在堂邑毁淫祠,破迷信,理狱案,严刑法,劝耕稼,关心
民疾,抑制豪强,赈灾济民,倍受百姓爱戴,为之立碑称颂。至大元年(1308年)拜监
察御史。至大三年上《时政疏》万余言,言亟待改革的弊政:“一曰赏赐太侈,二曰
刑禁太疏,三曰名爵太轻,四曰台纲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号令太浮,七曰 门
太多,八曰风俗太靡,九曰异端太横,十曰取相之术太宽。”言辞切直,为当权者所
不容,被贬为翰林待制,旋又被罗织罪名罢官。张养浩恐遭祸害,乃变换姓名隐遁而
去。
仁宗即位(1311年)后,张养浩被召为右司都事,迁翰林直学士,不久改授秘书少
监。又升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改授右司郎中。延二年(1315年),以礼部侍郎知
贡举,主持科举考试。五年(1318年)拜礼部尚书。英宗即位(1321年),命其参议中书
省事。此时张养浩年已五十,且深感宦海沉浮,风云莫测,遂上书以父老归养为由弃
官归隐。在济南云庄度过近十年的隐居生活。其间,朝廷曾多次下诏起用,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召其任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
张养浩闻命,散家财于乡里贫困百姓,毅然就道赴任,途经洛阳、渑池、潼关,直达
长安,一路遇饥者赈之,遇死者葬之,不辞辛苦赈济灾民。到官4个月,未尝家居,
终因操劳过度而猝死。关中百姓闻知,哀痛如失父母。归葬济南云庄,赠授陕西等处
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张养浩的大部分散曲和诗文,是其归隐田园后创作的。除对自己30年封建仕宦生
活苦痛的经验总结、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外,更多的是描绘自然风光和反映自己闲散
、安适的生活。著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以及《三事
忠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