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1&rec=28&run=13

韩健秋(1918~1984.12.18)原名韩丹桂,曾用名孙健秋,笔名荒沙。长清县城人。出生
于小职员家庭。1933年在长清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青岛银行当店员。后因参加抗日救
国活动被开除,返回原籍任农村小学教员。1936年初,考入国民党山东省特务警训练
所,在济南结识了共产党员陈梦还。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特务警训所内任中
共小组组长。6月参加抗日救亡团体“文化友联社”,任编辑干事,负责编辑刊物《
联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韩复榘镇压抗日救
亡运动的行径。8月,在济南西门大街德成印刷局印制《联系》第5期时被捕。后被党
组织营救出狱。不久被派往鲁西北工作。
1937年冬,韩健秋到达陕北,在安吴青训班生活指导处工作。1938年5月后,在延安
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年底被派到太行山区工作。1939~1942年在华北
新华社担任记者、特派记者、编辑科长。他冒着枪林弹雨深入战地,发表了大量的诗
歌、通讯和报导文章,真实地反映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生活。他在《晋谒陈赓将军
》一文中,报道了当时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陈赓将军的谈话,将“百团大战”的详情
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华日报社工作时,主编了《中国人》周刊。1942年底,任晋
冀鲁豫边区文联编辑部部长,主编《华北文化》,并兼任太行区文艺界协会总干事。1
943年春,至延安鲁艺文学部从事文学研究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黑龙
江省肇源县委委员、秘书主任等职。1948年后,历任中共鞍山市委组织部科长,鞍山市
劳动局副局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东北文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对待。1980年任辽宁省文化局顾问。1984年12月18
日在杭州病逝。
余修(1911.5~1984.12.25)原名鲁广益,曾用名鲁方明、鲁伯谦。济南市北园沃家庄
人。父鲁佛民、兄鲁伯峻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自幼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小
学读书时,在“五四”运动影响下萌发爱国热忱。1923年随父迁居青岛,就读于胶澳中
学。1925年冬,由关向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胶澳中学团支部书记。同时
,任共青团青岛地委委员。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校方勒令退学。之后,由组织介绍返回济
南。1927年考入正谊中学高中部学习,同时参加共青团山东省委工作。大革命失败后
,受组织委托,到青岛参加团地委工作,开展学生运动,并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地下交通员
,负责党的秘密联络工作。1928年底调回济南,在《济南日报》主编《晓风》副刊,同
时创办进步文艺团体“晓风社”。1929年山东党团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余修受到敌人
注意。根据党组织安排,赴北平,在没有接上组织关系的情况下,每天出入于图书馆,
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1931年进入弘达学院高中三年级就读。“九一八”事变发生
后,积极参加各项救亡活动,广泛接触进步人士,撰写诗文,抒发爱国激情。随之被北
平中国大学吸收为旁听生,翌年考入该校国学系。“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中,他是
中国大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参加北平市学联,主编《北平学联日报》,组织领导
了北平文艺青年救亡协会的成立及各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于1936年11月成立北平作
家协会,团结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工作。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抗日战争
爆发后,离开北平奔赴陕北。9月到达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担任学员队的党支部书记
。两个月后,调延安“解放社”任助理编辑。1938年春,调回陕北公学,先后任该校第
五、第十五、第二十二队主任。同年秋,调中共中央组织部行政人员训练班工作。19
41年后,分别在延安行政学院、延安大学担任教育科长、教务主任、党总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为新华通讯社特派记者,到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新闻发布组工作。
曾编辑出版《北平解放报》三日刊。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后,回到延安任新华通讯社
总社秘书。1947年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达河北省建屏县(现平山县)西柏坡,参加
了中央工委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会后,随华东代表团回到山东,任中共渤海区党委秘
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余修参加山东省首批新型高校的创建工作。1949年任华东大学教
务长、党组成员,并担任时事政策授课任务。1951年,华大与山东大学合校后,任山东
大学副教务长、校党组副书记。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调任山东师范学院院长兼
党委书记。1955年9月,任中共山东省委文教部长。1956年8月任山东省副省长,兼省高
等教育局局长,并当选为中共山东省委委员。“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到公开批
判,受到不公正的对待。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经中共中央审查批准,推
倒强加在他身上的诬蔑之词,恢复其政治名誉。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顾问、中共山东
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山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山东现代文学
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务。1979年12月,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并任省政协党组成
员。著有散文《往事集》和诗歌《扬帆集》、《鹊华诗草》以及《余修文集》等。1
984年12月25日,在参加中共山东省委扩大会议时,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逝世。
辛树声(1919~1984)又名赵新。章丘县辛寨人。祖父辛铸九是开明绅士、书法家,父
辛葭舟是位进步人士。受他们的影响,早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读书会
和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春,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大同盟,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1939年任中共济南工委委员。1940年9月,任济南工委书记,领导济南市内30名党
员进行地下斗争。1942年1月7日,辛树声被日特逮捕,自首变节。日特施展“放长线
,钓大鱼”的阴谋,密嘱辛树声不要暴露被捕身份,继续领导市内地下党组织,并设法诱
捕中共山东分局城工部负责人,从而破坏整个山东省的中共城市地下工作。辛树声自
首后,十分后悔,千方百计与山东分局联系。中共山东分局采取“将计就计,稳住敌人
,相机撤出”的方针,于同年9月将市内18名党员及工作关系撤出,打破了敌人的阴谋计
划。辛树声撤出后,经山东分局审查,认为“辛树声的叛党基本上是被迫的,不得已的
,但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开除党籍的处分。”后历任山东省北海银行秘书,
滨海区工商管理总局统计调查室秘书、副主任,山东省工商部商业科科长,济南市工商
行政科科长、秘书主任,青岛市工商局秘书科长,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调查研究处商业
组组长等职。1957年因历史上的自首变节行为被定为反革命分子,被捕判刑10年。19
84年病故。
傅统先(1910.2.12~1985.3.2)湖南常德人。幼年家道贫寒,在家乡读完初中,15岁
便只身前往上海,考入上海市民立中学。1926年8月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1928
年考入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辅修教育学,并选修宗教学。曾被选为大学学报《约
翰声》中文版的主编及英文版编辑,毕业时出版20余万字的《知识论纲要》一书及论
文多篇。1932年毕业后,因病在家休养三年。期间翻译了50多万字的《格式塔心理学
原理》、《心理学--一本根据事实的课本》、《唯心哲学》等书,编写了《中国回教
史》、《美学纲要》等书。1935年秋,到国立暨南大学附设实验学校任英文教员兼副
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同年秋,到正风文学院(后改为诚明文学
院)教英文和哲学概论。自1938~1941年间兼任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东吴法学院、
圣约翰大学等校逻辑学、哲学概念等课。1942年秋,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被聘为圣
约翰大学教育系主任兼哲学教授,在教学上独创“小组讨论教学法”,编写《哲学与
人生》、《教育哲学讲话》两书。
1948年8月,傅统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49年夏再次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1950年取得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投身于人民教育事业。1951年2月
担任上海新中国学院教育系逻辑学、心理学的教学工作,9月入苏州华东革命大学政
治研究院学习。结业后,到济南山东师范学院任教,1953年任教育系主任。自1954年
起先后担任政协山东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除担任繁重
的教学工作外,还编写了《儿童品德教育讲话》、《教学方法讲话》、《怎样教育子
女》等书,翻译出版了一批论著。期间,曾任《教育战线》主编。
“文化大革命”后期,傅统先因病赴上海疗养。虽身患重病仍孜孜以求,成果累
累:通校、翻译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世界电化教育概况》等,并有一批论著出版。1979年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
育规划会议,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研究》杂志的编委,山东省教育
学会名誉主席。同年12月,重新当选为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1980年11月,应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邀请,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教育专家会议。晚年,着重《教
育哲学》教材的编选,即将付梓时,于1985年3月2日在上海逝世。
陈肖南(1921.5.12~1985.3.11)原名陈传裕、陈传鼎。祖籍山东滕县,生于济南。其
父陈名豫,又名陈雪南,清末秀才,曾入同盟会,民国时期任国会议员,山东省民政厅、
工商厅厅长,中央文官处参事等职。陈肖南幼时受父亲影响很大,初中毕业后入南京金
陵中学,后至北平四中读书。1937年11月到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时曾接触过一些进步同
学,阅读进步书籍。1939年9月,入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1944~1947年,在重庆任中央
工业试验所助理工程师、生产局汽车零件检验员。1947年6月留美。1949年3月美国普
渡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科学硕士学位。先后在美国水压机公司、麻瑞昂(marion)挖掘
机公司任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不顾美国政府的阻挠,放弃优越舒适的生活条件,毅
然离美。几经周折,绕道香港于1951年7月返回祖国,任华北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副教授
。1952年任北京工业学院(后更名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教授。曾任院教研室、研究
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液压传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长城液
压公司和北京市液压件公司技术顾问等职。1982年被北京市政府聘为技术顾问。陈肖
南在液压、振动与随动系统三方面有宽广的基础理论,60年代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中动
态频率响应分析方法研究坦克车体振动,并分析火炮射击时振动,解决了一些问题。7
0年代末撰写《车辆悬挂系统阻尼功率回收》、《液压动力元件噪声成因及分析》论
文,在国内液压行业有首创性。1985年3月11日因脑溢血逝世。根据本人意愿,被追认
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前曾把个人收藏的64件价值万元的文物捐献给国家。
王永周(1901.3~1985.3.30)原名王广誉,又名王一鸣。山东寿光人。临清山东省立棉
叶讲习所毕业。后回农村小学任教。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任中共寿光县
委宣传委员。1930年春到济南协助中共山东省委交通李敬铨筹建中共济南特支。7月
任中共济南特支成员。1931年6月中共济南市委建立后,分别任特支成员和市委宣传部
长。1933年11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1937年9月出狱后,参加八路军,历任八路军山东
纵队第八支队第一中队指导员、第一大队政委、第五团政委。1940年转到地方工作。
建国后,曾任山东省水产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1956年调任商业部水产总局副
局长、水产部海洋企业局局长、海水养殖司司长、海洋渔业司副司长等职。1985年3
月30日病逝。
陈梅川(1909.10.6~1985.4.4)曾用名陈德良、崔广居。山东临淄人。出生于富裕农
民家庭,自幼在原籍读书,1929年考入益都师范。1933年5月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校长
、初级中学教员、事务主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12月与李人凤等人筹建抗
日武装,以招考方式招收百余名青年成立“临淄青年抗日志愿军事训练团”,任指导
员兼教员。1938年1月加入共产党。同年7月,所属武装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十
团二营,任营长兼教导员。1939年7月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先后任党团书记、县
委政权部长、县长,积极领导了临淄县的抗日民主活动。1941年1月被派到山东抗日
大学一分校学习。同年12月调渤海行署工作,先后任秘书主任、教育处副处长、清东
办事处主任、第五专署副专员等职。1944年8月到渤海公学(干校)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1948年4月任渤海行署调研室主任、秘书处长。全国解放后,1950年10月任惠民专署
专员、中共惠民地委委员。1952年2月,调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翌年6月,任济南
市市长,1954年1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1954年12月任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
兼省政协副主席。1963年3月任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省人委办公厅党组书记
。1965年12月任鲁北水利工程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1973年8月,改任山东省根治海
河指挥部指挥、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8年10月,改任山东省水利厅顾问,后任顾问组
组长。1985年4月4日病逝。
刘坤(1924~1985.4.12)山东苍山人。1939年2月参加八路军。后任班长、排长。194
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在甲子山一带围歼国民党第五十七军战斗中,步行
20公里,越过三四公里路的封锁线,圆满地完成通讯任务。1946年11月任滨北独立一团
二营六连连长。在芝蔺庄战斗时,上级要求该连4小时内攻克芝蔺庄,刘坤带领全连仅
用25分钟全歼守军。同年12月,被评为团战斗模范。1948年8月济南战役前夕,他已6次
负伤,被评为一等残废军人,上级准备让他休养,他递交战书,坚决要求参加济南战役
。经他再三请求,终于被批准,并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七师一一○团主攻三营
营长。济南战役打响后,他指挥果断,以一个连消灭国民党第二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一
个团,指挥全营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连续突破国民党守军三道城墙防御。在突破内城
战斗中,亲临阵地指挥作战,战绩颇佳。战后,被华东野战军领导机关授予“华东一级
战斗英雄”称号,他所指挥的三营被授予“济南战役二等功臣营”称号。自参加八路
军至1949年,参加战斗百余次,被人们誉为“常胜英雄”。1950年9月出席全国战斗英
雄大会。1952年1月任陆军第十三军第二七二团团长。后任江苏省徐州军分区副司令
员。1985年4月12日在徐州病逝。
韩培诚(1911~1985.4.24)原名韩洪武。长清县德峪村人。出生于富裕农民家庭。19
36年考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创办的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其间参加抗日救亡团体“文
化友联社”。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组建长清县三区民众抗日动员委员
会,任主任。1939年6月成立三区抗日区公所,任所长。同年12月任长清县抗日民主政
府县长,领导全县人民减租减息,为建立和巩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19
42年调任冀鲁豫边区第一和第五专署公安处处长。1948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第一修防
处主任,为保证黄河安全,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建国后,任黄河水利委员会规
划处处长。1956年任黄河勘测设计院院长。1961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
书记。1973年任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1985年4月24日在郑州病逝。
贾柯(1962~1985.6.10)济南市人。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考入济南军区陆
军学校。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陆军学校毕业后,任一一九师五九五团排长
。1985年2月,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同年6月10日,率突击排抢占“211”高地
2号哨位。在冲至2号哨位七八米处时,击毙越军1名,炸死两名,冲上了哨位。因弹药打
光,被越军子弹击中,当场牺牲。所在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
邹方(1964~1985.6.13)济南市人。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班长。1985年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赴云南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曾先后20余次深入敌后侦察
,为部队在雷区开辟通道。6月8日下午带领本班战士为侦察分队开避通路,先后排除越
军埋下的3枚诡计雷和定向雷,提前半小时完成250米前进通路的开辟任务。完成任务
返营地时,因雾天路滑,不幸触雷身负重伤。6月13日在成都军区144医院牺牲,所在部
队为其追记一等功。
冯际信(1965.5~1985.6.17)章丘县绣惠镇人。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
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任班长。因表现出色,两次受到嘉奖。同年随部队赴云南参
加对越自卫反击战。5月28日,越军特工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对78号高地进行袭击。他
冒着炮火蹑出猫耳洞,观查敌情。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他当即昏迷。苏醒后重回战位
,组织火力歼灭10余名越军。6月17日晚,一战士在设置障碍时滑下堑壕,入越军雷区,
触雷负伤。冯际信带领两名战士冲下山坡抢救战友,途中触地雷,右腿炸伤。他忍着剧
痛,爬向伤员,将仅有的一条止血带扎到战友腿上。救援人员赶到时,冯际信坚持先抬
其他伤员转移,自己却向山坡堑壕爬去,不幸又触地雷英勇牺牲。所在部队为其追记一
等功。
亓延军(1965~1985.7.16)历城县人。198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初,随部队
赴云南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5月28日连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部队出现较大伤亡,
担任侦察员的亓延军主动增援。一连投出14枚手榴弹炸死越军两名,炸伤多名。一发
炮弹在附近爆炸,他身负重伤。经一个月的治疗后,提前返回前线。7月16日所在班的
工事被越军炮火炸塌,亓延军挥镐与战友抢修工事,越军一发炮弹朝他们飞来,两名战
友负伤。在为战友包扎时,又一发炮弹打来,他当即扑在负伤战友身上,当场壮烈牺牲
。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记一等功。
刘福岭(1964.12~1985.9.8)章丘县绣惠镇西皋村人。198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
任侦察班长。1985年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曾26次到前沿阵地执行侦察任务。
7月11日,为恢复某高地1、2号哨位,3次冒着密集炮火,抵近2号哨位进行观察,为战斗
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9月8日,随第二战斗小组秘密摸向进攻目标,占领2号哨
位,又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夺下1号哨位表面阵地。冒着炮火边歼残敌边寻找1号主洞。
此时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他身受重伤,忍着剧痛,担任警戒。因失血过多牺牲。所在
部队党委同年12月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张峰(1965~1985.9.23)济南市人。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任侦察连班长。1985年随部队赴云南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执行任务30多次
,在越军占领区潜伏50多个昼夜,掩护战友开辟通路6000多米。在“395”高地战斗中
,带领战友先后炸死越军9名,炸毁六○炮两门,为部队主攻扫清了障碍。9月23日在“
432”高地战斗中,在排长负伤的情况下,果断指挥作战。后为掩护战友头部中弹,经抢
救无效牺牲。所在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
侯启兴(1921~1985.11.18)章丘县普集镇养军店村人。自幼上学,14岁入县立初级中
学,因家境困难,一年后即辍学。1935年入济南市源东号鞋庄习商。1937年始先后在山
东泰安合记木行、辽宁锦州元顺兴商店、锦州大陆机械制造厂任职,直至1948年锦州
解放。由于大陆机械厂经理遇炮火殒命,经职工推选,财东同意,1949年侯启兴任该厂
经理。其间,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恢复了即将倒闭的大陆机械厂的生产,建立劳资协
商会,劳资关系搞得较好,在锦州市起到示范作用,并协助政府推动同行业恢复生产。
同年被选为锦州市人民代表。1950年被选为锦州市政协委员、辽西省人民代表和省政
协委员。1951年10月1日,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53年,担任辽西省工商联筹委会主
任委员。同年,代表辽西省工商界参加赴朝慰问团。1954年大陆机械厂在锦州市率先
实行公私合营,他被政府任命为厂长。1956年起担任辽宁省民建、工商联两会副主任
委员、秘书长,并被选为全国工商联委员。在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时,积极协助政府,
对推动私营工商业参加全行业合营起了有益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农
村。1978年落实政策,恢复辽宁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和民建辽宁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兼秘书长职务。1985年11月18日逝世。
王洪吉(1929.8.20~1985.11.30)济南市北园镇鹊山东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37
年1月入鹊山西小学读书一年,即辍学务农。1943年赴张店城南轻白铁工厂做工,1945
年返村。1946年10月为替回长兄入国民党军队当兵。1947年在莱芜战役中被俘。同年
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在泰安、邵里铺、晏城等战斗中表现勇敢,捉俘虏一
名,被评为二等功;在陇海路东段马木集战斗中,臀部负伤,他咬紧牙关,将炸药包送上
敌人的地堡,完成了艰巨的爆炸任务。同年12月,被评为二等功臣。鉴于王洪吉以上两
次二等功绩和1948年年关练兵中积极努力等表现,1948年2月,被华东军区批准为三级
人民英雄。1948年夏,在桃林岗战斗中,他不顾危险,完成通讯任务,又被评为二等功臣
。后曾任副排长、排长、华东东海舰队训练六大队区队长。
1958年4月,王洪吉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安徽马鞍山市商业局百货仓库副主任,马
鞍山市东站百货商场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济南市废品公司杂品批发部副主任、济南
市土产废品站八里桥仓库党支部书记、济南废品公司天桥东街仓库副主任等职。198
5年5月离职休养,同年11月30日病逝。
于庆玉(1965年~1985.12.2)平阴县人。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同年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12.2”战斗中任救护队员。他冒着
密集的炮火,在603、604高地往返6次,背回伤员4人,烈士两人,冲锋枪两支,电台一部
。当再次冲入阵地时,发现战友负伤,他迅速为其包扎,这时越军一发炮弹飞来,紧急关
头于庆玉将另一战友推进弹坑,并将自己身体压在负伤战友的身上。两位战友得救,他
光荣牺牲。所在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
刘竹斋(1899.11~1985.12.9)又名刘廷筠。山东新泰人。1925年毕业于济南公立商业
专门学校,后任中学教员、泰安县政府财政局长、县政府秘书等职。1946年任济南商
会秘书主任。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协助人民政府组织工商业户清运瓦砾、复工复业
。1949年10月,任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委会委员和秘书长。1950年10月,在推动工商
业者爱国守法、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育、捐献飞机大炮等方面做出贡献。1951年
9月,当选为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并兼任秘书长。1953年10月,参加
中国人民第三次赴朝慰问团山东分团赴朝慰问。1954~1958年分别当选为济南市人大
代表。1957年5月至1984年12月先后当选为济南市工商联第四、五、六届执委会副主
任委员。曾任济南市政协委员、常委和副秘书长,民建济南市委员会副主委。1985年
12月9日逝世。
郑宪桐(1958.4~1985.12.27)章丘县文祖镇水龙洞村人。197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任代理副指导员,后要求到条
件艰苦危险的一○五炮连参加作战,被任命为排长。同年7月2日晚,在阵地抢运伤员时
,为使伤员减少疼痛,保持伤员的身体平衡,他跪着爬行120多层台阶,双膝磨得鲜血淋
漓,荣立二等功。11月,申请到前沿直接参战。12月27日越军对郑宪桐所在的前沿阵
地进行炮击,他迅即将5名战士推进防炮洞,自己却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所在部队为
其追记一等功。
许衍梁(1911.11.10~1986.1.6)山东日照人。4岁随父至济南,6岁入小学读书,初中
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济南高级中学,积极参加进步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活动。
后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学习。“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
5年大学毕业后返回济南,在省立济南高中任教。“七七”事变后,随学校南迁,先
后在国立湖北中学、国立四川绵阳六中、成都华西大学任教。“皖南事变”后,因反
对国民党的反共反人民行径,于1941年5月在四川被捕。被营救出狱后,赴云南华中
大学任副教授。1947年回济南,在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私立齐鲁大学任副教授、
教授。济南解放前夕,积极反对学校南迁,为人民政府顺利接管学校做了许多工作。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先后任济南特别市军管会卫生部第二战伤医院主任,华东大
学教育学院教授,齐鲁大学教授、教务长、代理校长。1950年9月至1954年7月任济南
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三届协商委员会副秘书长,1953年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副秘
书长。1955年6月至1967年1月任济南市副市长。1959年至1977年任政协济南市第三、
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1月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主
任。不久,调任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曾当选为山东省第二、三
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山东省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和第五届
委员会常委、第四届委员会副秘书长。1986年1月6日病逝。
黄咏霓(1905~1986.1.8)艺名雪艳琴。女。济南市人。回族。8岁从师靳国瑞学青衣
花旦,后拜张采林为师,1925年后常搭崇雅社坤班、庆麟社坤班、奎德社坤班演出。1
928年曾去上海天蟾舞台演出,与高庆奎合演《四郎探母》,与周信芳合演《宝莲灯》
,与刘奎官合演《霸王别姬》。曾与谭富英合拍我国第一部戏曲影片《四郎探母》。
继拜王瑶卿为师,精求艺事。1931年与周瑞安、杨宝忠、郭仲衡等组成“成庆社”,合
作演出《十三妹》、《杏元和番》、《冤孽姻缘》等戏。她扮相清秀,嗓音宽亮,唱做
念打俱佳,与当时著名演员章遏云、新艳秋齐名,独立挑班,声贯南北,被赞为“女伶首
选”。擅演《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玉堂春》等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后,加入中国京剧院。1958年在现代戏《白毛女》中演黄母获成功。1960年后调
中国戏曲学校(后改为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师、艺术顾问。1986年1月8日在北京病逝。
王立业(1922.2~1986.1)章丘县旭升乡东张官庄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因家贫,13岁投
亲闯东北学打铁。1949年建国后在沈阳民圣铁工厂参加工作。1953年为建设家乡毅然
辞去公职回原籍,带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1956年先后任初级社长、高级社
社长。任职期间立足当地自然条件,提倡种植耐旱作物,闯出“旭升发家,棉花地瓜”
的致富路子。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旭升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1959年至
1961年带领群众增产节支,创造公共积累10多万元。1963年旭升大队成为全县第一个
用电村队。他当年被评为华东区劳动模范,后被选为山东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他
带领群众凿井修渠,兴建水库,平整土地,实现人均1亩水浇地。粮食亩产增至500公
斤以上。1970年以来,全村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50万公斤,皮棉10万公斤。1971年1月
,在中共章丘县第三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委委员。1976年任中共埠村公社常委,分管
农田基本建设,完成矿水西调水利工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带领群众因地
制宜,实行科学种田;大力兴修水利,绿化荒山,创建果园;积极发展大家畜、生猪饲养
业;立足当地资源,开煤矿,创建窑厂、水泥厂、机械加工厂等。使集体经济实力增强
,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86年1月病逝。
高亨(1900.7.29~1986.2.2)吉林双阳人。10岁入邻村私塾就读。1918年考入吉林省
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春到北京求学,先入弘达学院,后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
学。192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国学专业首届研究生。1926年秋毕业后至194
9年,历任吉林省法政学校、东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西北大学
、川北农工学院等校教授。解放后,曾任重庆西南师范学院研究员,吉林师专中文系
教授。自1953年8月起,执教于山东大学,历任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研究室副主任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57年6月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被选为山东
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高亨治学严谨而勤奋,20年代即发表《韩非子集解补正》,30年代写成130万字
的《金石甲骨文字通笺》,书稿因北平沦陷而失落。30年代末、40年代初写成《周易
古经通说》、《周易古经今注》、《老子正诂》等,受到同行专家的推崇。建国后,
先后编著《诗经选注》、《楚辞选》、《墨经校诠》、《诸子新笺》、《周易杂论》
、《上古神话》、《文字形义学概论》、《商君书注译》、《周易大传今注》、《老
子注译》、《诗经今注》、《文史述林》、《古今通假会典》等,总计出版约600万
字的学术论著。他的专著受到毛泽东的赞赏,毛泽东曾于1964年3月亲笔复信给高亨
,此事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高亨从教长达60年,先后开设过国学概论、金石甲骨文字、文字形义学概论、老
庄哲学、周易哲学、先秦散文选读、诗经研究、中国文学史等多门课程。1986年2月
2日于北京逝世。
张振杰(1965~1986.2.14)历城县人。198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3月随部队
赴云南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封路设障,埋设地雷,先后同战友打
退越军多次反扑和偷袭。1986年春节,越军企图利用节日进行偷袭。2月14日,张振杰
在排长的带领下,前去设置障碍,遭越军袭击。在越军掷来的两枚手榴弹即将爆炸之际
,把排长拉到身后,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战友,他壮烈牺牲。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
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释通宝(1912~1986.2)原名陈洞山,别名广法。北京市人。1919年在河北省良乡县兴
祥禅寺出家。1928年春,在北京贤良寺受戒于秀书和尚,系临刹刹支。曾任北京心华寺
住持8年,拈华寺知客僧2年,住慈因寺3年。1944年,由北平来济南,任静居寺知客僧4
年。观音堂住持4年,1953年住千佛山兴国禅寺。1966年8月,寺庙关闭,被安排在英雄
山公社向阳大队参加农业生产,还俗成家。1984年11月,重新回到千佛山兴国禅寺任方
丈。
释通宝对佛教教义有一定研究,熟悉佛教宗教仪式,对经忏佛事业务比较熟练。1
958年参加华东区五省一市佛教界社会主义座谈会。1961年11月,参加佛、道教“神仙
会”,任佛、道教小组组长,主张改革宗教制度。1984年重回千佛山兴国禅寺后,虽年
老体弱,仍积极协助政府完成外事接待任务。曾任政协第四、五届山东省委员会委员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山东省佛教协会筹委会会长等职。1986年2月去世。
王仲荦(1913.11~1986.6.4)一名王颂平,又名王元崇。上海市人,祖籍浙江余姚。
在上海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以诗文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器重,收为弟子,随师
研习文史。1938年任章太炎文学院院长室秘书主任兼中国通史教授,后该校停办。1
940年由上海辗转至昆明,专修云南地方志。1942年到重庆中央大学国文系任教。抗
日战争胜利后,随校迁回南京,由讲师升为副教授。1947年受山东大学之聘任中文系
教授。1951年改任历史系教授。历任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长,
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届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历
史学科第一届学位评议组成员,中国第一批中国古代史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社科联副
主席等职。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其汉学功底深厚,勤于笔耕,在文史研究领域多有建树,尤以治魏晋南北朝隋唐
五代史著称,与唐长孺并列为研究该断代史的两大宗师,有“南唐北王”之称。出版
的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
》、《西昆酬唱集注》、《曹操》、《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
题》、《鹊华山馆丛稿》等,还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
代史》被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他50年代对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独树一帜,为学术界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958~
1976年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二十四史点校工作,与唐长孺分别负责魏晋南北朝的南朝
和北朝诸史的点校任务,并具体点校了《宋书》、《南齐书》、《南史》。1984年5
月,应邀赴日本东京大学、山口大学、京都大学、九州大学讲学。1986年6月4日,因
心肌梗塞猝然去世。
桂蓬(1905~1986.9.8)江西九江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
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九江临时市委组织委员,中共舒城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第四支
队游击纵队、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淮南区委组织部长,中共淮南路东地委
书记,华中干校校长,华东铁路总局党委书记兼政委。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中
共济南特别市市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铁路总局(济南铁路局)党
委书记,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铁道部部长助理,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兼交通部部长,
安徽省副省长兼秘书长,安徽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共安徽省纪委副书记等职。1
986年9月8日在合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