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1&rec=26&run=13

卢振华(1911.1.8~1979.2)字南乔。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
学国文系,此后,相继在湖北随县列山中学、恩施高中任教,后到重庆北碚编译馆工
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北上青岛,到山东大学执教,1958年随学校迁居济南
,直至去世。历任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历史系亚洲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主任。
卢振华早年在大学读书时,就致力于《史记》的研读。其对《史记》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历史编纂学方面。50年代以来,先后发表《论司马迁及其历史编纂学》、《
略谈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司马迁在祖国文化遗产上的伟大贡献与成就》、《
论司马迁〈史记〉编纂的创造性和思想性》等多篇有影响的文章。此外,还发表《从
史学和史料来论述〈汉书〉编纂特点》一文。1964年,他主编的《史学名著选读》被
指定为高等院校教材。
50年代以来,卢振华参加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为《南史》和《梁书》整理点
校付出了极大的心血。1970年3月,他不慎摔倒致大腿骨折,病情恶化后造成下肢瘫
痪,既不能坐,也难以翻身,只能半躺半坐靠在床头上。他不顾自己病残的身体,在
三年的时间里,他忍受病痛的折磨,夜以继日,于病榻上先后完成了120万字的《南
史》校点和53万字的《梁书》校勘本清样的多次校对任务。
卢振华对山东的古代科技人物也颇有研究。他科学地考证研究了历史名医扁鹊的
姓名、里籍及其经历与活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外,他对仓公、鲁班、夙沙氏
等先秦时代齐国、鲁国的科技巨匠也分别进行了研究。1979年齐鲁书社以《山东古代
科技人物论集》一书,将其研究论文结集出版。1979年2月在济南逝世。
孟庆芝(1930~1979.3.22)又名孟伟。山东邹平人。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跟其父母
在天津、济南等地居住、读书。1944年先后在济南日伪银行、省民政厅当勤务,194
5年至1948年在济南市充当警察。1948年6月参加国民党第二“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
,济南解放时回原籍。解放后,隐瞒历史,先后混入机关、部队、学校、文艺团体、
工厂等单位,曾3次被查出清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济南市红旗(市中
)印刷厂任工人的孟庆芝起来“造反”,参加工厂、红旗(市中)区、济南市的“夺权
”活动。1967年任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常委。1968年1月济南市“文攻武卫”总指挥部
成立,孟庆芝被任命为总指挥。同年12月混入中国共产党内,又担任济南市革命委员
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职务。1969年10月被专案隔离审查。1970年3月5日逮捕。
在“文化大革命”中,孟庆芝积极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在山东省的代
理人,大搞打、砸、抢、抄、抓,反党乱军,残酷迫害干部群众,非法抓捕、绑架、
毒打曾调查揭发其政治历史、奸污妇女等问题的群众和公安干警。孟庆芝指挥“文攻
武卫”组织(群众称之为“棒子队”),私设监狱、公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非法抓
捕、关押干部群众达4000余人,并进行惨无人道的摧残。1968年1月,共产党员、革
命残废军人乔立香被摧残致死,孟庆芝指使他人伪造病历,焚尸灭迹。同年2月,历
下区礼堂3名检票员因阻拦孟庆芝无票入场,被抓进监狱,遭严刑拷打。孟庆芝指挥
“文攻武卫”组织冲砸公安机关,抢占济南市4个城区公安分局和37个派出所,迫害
公安干警,并盗窃销毁机密档案材料;还多次指使搜集军内情况,挑动冲击济南军区
机关,揪斗并赶走“三支两军”人员。当其罪行被揭露后,曾密谋扩大“文攻武卫”
组织,妄图制造暴乱。1979年2月27日经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孟庆芝犯反
革命罪,被判处死刑。报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于1979年3月22日执行枪决。
廖容标(1912~1979.5.2)原名廖秀。江西赣县人。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
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月转为中共党员。曾任红三军团五军一师一团连
长、二团营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后任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参
与组织领导山东黑铁山起义,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员,山东抗日游击队
第三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副旅长兼鲁中军
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泰山专员公署专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四师师长,渤
海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参加解放山东的多次战役。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共济南特别市
委(后改称济南市委)委员,济南特别市警备司令部(后改济南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建
国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兼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1954年于军事学院毕
业。后任安徽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曾
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5月2日在南京病逝。
刘乃殿(1914.2.9~1979.9.1)又名刘来殿。山东梁山人。1932年在泰安一中读书时加
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关押在国民党山东省第一监
狱和湖北省反省院。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多次组织反迫害斗争,并参与绝食斗
争。1937年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赴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后被派往淮南,先后任新四军
八团队副官主任、五支队副官主任,淮南行署总务科长、粮食局副局长,冶山县县长
。1939年后历任苏中四分区隆茂商店经理、苏中利丰公司襄理、华中贸管总局驻鲁办
事处副主任、滨海东海公司监委、东兴公司经理等职。建国后任中共烟台市委书记。
1954年12月调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市委第二书记。1956年4月至1960年12月任济南
市市长,1956年6月至1963年3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1964年5月调任山东省政协秘
书长、党组副书记。曾当选为山东省第一、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
间,受到不公正对待。1979年得以平反昭雪。同年9月1日病逝。
张镛(1921.4.4~1979.9.10)曾用名张荣。河北盐山人。在中学读书期间受到中国共
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于1937年冬参加革命。翌年3月,在冀鲁边区一支队加入中国
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边区党委《烽火》报社社长,冀鲁边区第一军分区
政治部主任,《冀鲁日报》社总编辑。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日报》社总编辑,华
东新闻干部学校教导主任等职。1950~1956年先后担任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部长,市委委员、常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副
所长、党组书记。1957年与冯定、任继愈、贺麟组成中国哲学代表团赴苏联考察访问
。在哲学研究所任职期间,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聘为哲学教
授。1961年调宁夏回族自治区任民族历史研究室及自治区哲学研究所负责人。主要著
作有《社会发展规律讲话》,先后印刷几十万册,作为干部学习读本;《论基础与上
层建筑》。主要论文有《为什么要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为什么要学习辩证唯物主
义?》、《论基础》、《论上层建筑》、《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等。1979年9月10日病逝于北京。
孙鸿泉(1910~1979.12.15)山东博兴人。1936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
学位。1946年任齐鲁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讲师、副教授,1948年赴美国学习深造。建
国后,历任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医学院教授、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耳鼻
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耳鼻喉科理事长。曾
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45年即发表论文《喉癌与
喉全部切除术》,并成功地施行首例“内耳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成为山东耳鼻喉
科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耳鼻喉科手术学》、《内耳开窗手术治疗耳硬化》等,其
中《耳鼻喉科手术学》是我国第一部耳鼻喉科专业人员的高级手术参考书。1979年1
2月15日病逝。
时克远(1902~1979)山东广饶人。14岁跟从族叔、吕剧创始人时殿元学艺,后从艺于
“庆和班”。1939年加入“义和班”,主工小生。建国后历任济南市吕剧团副团长,
济南艺术学校副校长等职。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随山东省代表团参加华东地区
地方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62年随济南市吕剧团晋京汇报演出,其主演的《
姊妹易嫁》等剧目受到首都文艺界人士的赞誉。戏剧家翁偶虹称赞他的表演像“齐白
石画的水墨大白菜,从力透纸背的笔触中,透露出朴素的色、香、味来”。表演风格质
朴细腻,寓谐于庄。嗓音清越,演唱韵味醇厚,吐字清晰,念白甜脆,在民间素有“脆甜
瓜”之誉。代表剧目有《王华买父》、《梁山伯下山》、《姊妹易嫁》、《小姑贤》
、《王定保借当》、《光明大道》等。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剧协和山东省剧协
会员。济南市第二、三届人大代表。1979年病逝。
蒋方宇(1914.12~1980.1.21)又名蒋衍桂、蒋方蔚。山东博山人。自幼读书。中学毕
业后任小学教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除了向学生宣传抗
日救国道理,还与张敬焘等人举办工人夜校,向工人群众进行抗日救国教育,激发他们
的爱国热忱。1936年秋,经北平辅仁大学学生王克常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后任博山“民先”地方大队部大队长,发展“民先”队员20余人。1937年6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历任中共博山县委组织委员、县抗日游击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四
支队先遣第一大队政治委员,中共泰山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济南工委副书记兼组
织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长、副书记等职。为争取济南的
早日解放,在策动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兼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率部起义工作中,做出重
要贡献。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济南市委常
委兼组织部长。1954年5月起,先后任河北省寿王坟铜矿党委书记,中共承德市委书记
处书记兼承德钢铁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冶金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党委书记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0
年1月21日在济南病逝。
段茂澜(1899.9~1980.2.26)字观海。祖籍安徽合肥,生于济南。12岁入济南德文学堂
,毕业后入天津南开中学,因成绩优异,校方予以免费,并聘为该校秘书。在南开中学
的资助下,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纽约大学
及哥伦比亚大学研修西洋文学及经济学,获博士学位。后赴法,在巴黎大学及法国学院
进修。1925年,其族叔段祺瑞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派徐树铮赴欧、美、日诸国考察各
国政治,适逢段茂澜在巴黎,经段祺瑞特荐,段茂澜辅佐徐树铮前往英、德、俄、美、
日等12国考察。1928年段茂澜返国,同年12月任天津电话局局长,兼在南开大学教授法
文及德文。他教学以严谨著称,并精通英、法、德、西班牙等多国语言。1936年入国
民政府外交部,初任秘书兼交际科长,后升任美洲司司长、驻英大使馆公使。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驻马尼拉公使兼总领事。
1949年10月后,段茂澜任国民党驻法“使馆公使代办”。1956年出任台湾驻巴拿
马“大使”,同年调驻菲律宾“大使”。1963年内调回台,任台湾“外交部”顾问。1
965年至1970年先后任驻象牙海岸及驻阿根廷“大使”。其后十年间,先后在台湾“外
交领事人员”讲习所、东吴大学、淡江文理学院及中国文化学院任教。1980年2月26
日病故于台北。
谭树森(1920.2.23~1980.3.1)济南市人。自幼习武,精于摔跤。15岁时,开始在济
南大观园的跤场摔跤卖艺,籍此养家糊口。1937年后,日军占领济南,跤场难以维持
,谭树森只好改行以拉洋车为生。1938年秋的一天,他拉着空车行走,目睹一名日军
军官正在暴打一名华人车夫,便上前劝解,也遭毒打。他忍无可忍,使出跤术,将日
军官打翻在地,狠狠揍了一顿。为避祸,只得赴南京投奔师傅的跤场卖艺。1943年前
后返回济南,仍以摔跤为生。1948年5月,代表山东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运
动会,获摔跤第二名。
济南解放后,谭树森继续在大观园跤场演艺。为支援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与佟
顺禄等人联合进行募捐义演。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新中国的体育竞技项目后,谭树森积
极组织和参加摔跤比赛、裁判、培训、表演等活动,培养了一批专业及业余摔跤优秀
人才,许多成为济南及山东省摔跤运动的骨干。他认为摔跤要懂得战略战术,要开动
脑筋,会用暗力,声东击西,虚虚实实,以柔克刚。认为摔跤的秘诀是突出一个“快
”字,要动作迅猛,干脆利索,先声夺人。他曾在山东体工大队、济南军区摔跤队担
任教练,将自己的经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运动员,受到好评。1980年3月1日去
世。
潘复生(1905~1980.4.29)原名刘开浚,又名刘巨川,笔名大沟。山东文登人。1929年
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济南乡师)。参加中共外围组织“读书会”、“
互济会”,阅读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
12月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共济南乡师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积极组织学生开展
抗日救亡活动。同年12月,组织带领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回校后又组织驱逐托派教
师的罢课活动,被学校勒令退学。离校后与几位同学继续在工厂、学校进行革命活动
。1932年3月20日,被反动当局逮捕,押入济南第一监狱。在狱内开展绝食斗争。转入
“反省院”后,参与组织反“反省”的斗争。1937年出狱后,立即投入抗日斗争。曾任
冀鲁豫军区十一分区政委,冀鲁豫军区副政委、政委等。建国后,历任中共平原省委
书记、平原省军区政委,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中共黑龙
江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黑龙江省军区第一政委、沈阳军区第
一政委,黑龙江省革委会主任。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九
届中央委员。1980年4月29日逝世。
杨一辰(1905.1.28~1980.10.15)原名杨翼宸,字德如。山东金乡人。1920年考入济南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积极参加王尽美组织的革命活动。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6年因父亲去世而退学,返回济南。在省立第一师范附小任教。1927年5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1928年10月,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兼省赤色救济会党团书记。1929年1月,
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同年4月,,越狱后到东北。1930年4月起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满
洲临时省委组织部长、沈阳市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奉天特委书记等职。1933年
6月被捕。1940年12月出狱后立即返回家乡,开展抗日斗争。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
织科长、城市工作部部长。1945年8月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1946年2月起历任中共中
央华东局城工部部长、华东野战军兵站政委、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委员、豫皖苏行署
副主任等职。建国后,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副书记,中共广州市委第二
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部长、第一书记,国务院农产品采购部部长、商业部部
长,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青海省商业厅厅长,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等职
。1967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被关押,惨遭迫害。1978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为其彻底平
反。1980年10月15日病逝。
范行克(1915.5.25~1980.11.2)曾用名范仲溪、范环亭。河南淮阳人。幼时求学,就
读于家乡的小学和师范学校。1933~1937年,先后任淮阳小学教员、校长。其间,认真
阅读鲁迅、郭沫若、高尔基的著作,观察研究社会,寻求革命真理。抗日战争爆发后,
于1938年1月参加豫东抗日训练班,同年7月在河南周家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
至1940年1月先后任豫东专署督委会、豫东人民抗日军政治部、中共豫东地委秘书。
1940年2月在豫东作地下党务工作,置自己安危于不顾,设法掩护帮助同志。1942年在
鄂豫边区政府工作,担任政府财政科长、财训班主任、粮食分局长、会计科长、财经
秘书等职。1945年9月任中原解放区政府财经科长。1948年11月任济南特别市政府税
务稽征处处长。1949年11月调青岛市工作,先后任青岛市军管会调研室主任,青岛市税
务局副局长、局长,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青岛市计划委员会主任。195
9年3月调任山东省政协秘书长、党组副书记,1963年9月任枣庄市副市长。1974年1月
任济南市财办主任,1978年7月任济南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8
0年11月2日病逝于济南。
马清宗(1924.10.27~1980.11.22)济南市人。回族。自幼酷爱武术、摔跤。1953年在
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获中国式摔跤中量级冠军;1956年北
京全国摔跤比赛再获中量级冠军;1957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摔跤运动健将称号,是山东
省第一位获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1959年全国摔跤锦标赛再夺中量级桂冠。还在全
国铁路职工摔跤比赛、全国11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竞赛大会摔跤比赛中荣登榜首
。曾任济南铁路中学体育教师,山东省体工大队、山东体育学院运动系、济南军区摔
跤班、山东省人民体育场教练员。1956~1966年被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
。是全国重竞技协会理事。
李俊兴(1892~1980)山东菏泽人。9岁跟其兄学艺,13岁随叔父到兰州卖艺。二三十
年代多次远离家乡去上海、厦门、广州,又到东南亚、欧洲、中东等10个国家传播民
间面塑艺术,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绝技”,世人称之为“面人李”。1949年春上海解
放后,李俊兴回到菏泽,先后招收20多人为徒,传授面塑艺术。1956年来济南,历任
济南石膏雕塑生产合作社、济南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人。1957年被中国手工业管理局授
予“工艺美术艺人”称号。195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被选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
事。1960年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山东省先进生产者称号。1962年,李俊兴吸收中
国佛庙寺院的浮雕形式和西洋雕塑的浮雕透视法,首创面塑新品种--浮雕面塑。195
7年和1979年,先后两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1980年去世。其面塑作品
表现手法细腻,造型逼真生动,色彩艳丽,民间乡土气息浓厚。代表作品有“太白醉
酒”、“昭君出塞”、“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等。
赵常林(1905~1980)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23年入齐鲁大学医学院求学。毕业后
历任齐鲁大学医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齐鲁医院、
济南市立医院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1947年赴美国纽约骨科医院留学。翌年回国。解
放后历任山东省立第二医院院长、山东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外科主任、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等职。擅长骨外科,在国内声誉较高。主要著作
有《外科学》、《医生丛书外科学》、《中级医生外科学》、《急症外科学》等。曾
被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及省政协第四届常委。1980年
病逝。
朱文奇(1957.6.5~1981.1.21)济南市人。1971~1975年在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上
学。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75年11月高中毕业后,到曲阜县陈庄公社裴庄插队
劳动,任知青组长、共青团支部副书记。先后被评为生产标兵、积极分子。1977年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季,所在大队的大屋窖起火,朱文奇奋不顾身冲入大火,奋力
扑救,保护了集体财产。1978年6月招入山东电影洗印厂当工人,后任机修班班长。因
工作出色,连续3年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1981年1月21日下午,同本厂工人刘跃辉、王
跃在大明湖溜冰返回时,忽然听到北岸湖面传来呼救声。3人迅速向出事地点跑去,见
一名儿童落入离北岸20多米远的冰窟里,正在挣扎。情况万分危急,朱文奇毫不犹豫脱
下棉衣冲向冰面,没跑几步,也落入冰窟里。他抡起双拳猛砸身边的冰块,边破冰边往
前游。手上、胳膊上被锋利的冰块划出道道血口,他全然不顾,奋力破冰六七米,将落
水儿童托出水面。在同伴的帮助下,落水儿童获救了,朱文奇却因精疲力竭,沉入湖中
,光荣献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中共山东省级机关委员会授予他“
青年英雄”称号。
段毅(1917.9~1981.4.11)原名段殿飞。河北蠡县人。1928年入本村小学读书。1932
年因家贫被迫退学,到高阳县织布厂当工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10月参加人民
自卫军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任蠡县六区农会宣传部长。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冀中区高阳县工会主席,冀中区总工会劳保部长,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校第二队支部
书记,冀鲁豫区九地委民运部长兼抗联主任等职,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和坚持敌后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中共冀南五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冀南一地委书记。建国后,
历任中共河北省衡水地委书记,峰峰矿区党委书记,河北省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
计委主任、党组书记,河北省工业生产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河北省副省长等职。
1960年11月,段毅调山东工作。至1963年9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中共济南
市委第一书记、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市长。1963年9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
、济南市委第一书记,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届委员会主席。1968年3月至1970年3月任
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任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山东省计委
副主任,山东省建委主任等职。1977年2月,调任中央派驻七机部二院工作队队长。19
78年5月任七机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1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王真希(1910.6~1981.4)原名王世濂。山东即墨人。自幼在家乡读书,1928年2月后
在小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4月任第五战区游击指挥部十六支队二纵队
四支队书记。1938年10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六十五团秘书。1939年8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纵队五旅联合供给处秘书、连政治指导员、营协理员、司令部协
理员、政治部组织干事等。1942年11月后历任胶东军区十三团轮训队政治指导员、特
务连政治指导员,南海军分区即西县大队协理员、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军分区机关协
理员、军分区平南县独立营副政委、军分区特务营政治教导员等。1946年2月后历任
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组织科科长,北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
长,莱阳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山东军区莱阳军分区副政委,山东军区临沂军
分区副政委。1955年9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被授予上校军衔;1957年
5月调任山东军区昌潍军分区第二政委。1962年4月任山东军区党委委员,同年11月被
授予大校军衔。1970年3月调任山东省军区济南警备区政委。1971年2月调任山东省军
区副政委。1981年4月病故。
任晓麓(1907~1981.5.16)名任熹,号晓麓,别号卷翁。济南市人。13岁始学篆书,师从
沙崇如、夏金年。20年代末期,就学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拜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
家丁佛言为师,后又从师著名金石学家陆和九。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师、小学校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曾在沦陷区任科长、曲阜县县长。1946年在华南学院任语
文教师。
任晓麓自青年时代就勤于治学。二十几岁时在容庚主办的燕京大学《考古杂志》
上发表《石鼓文概述》一文。此后,著有《藤花榭本说文解字校勘记》、《印话》、
《爵古斋印谱》、《石鼓斋印谱》、《晓麓诗存》、《日间词》等。工书法,最擅长
写大篆。晚年的篆书楹联在1979年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中获一等奖,发表在1980年
上海书画社出版的《百幅优秀作品集》首页,并被加以“此钟鼎楹联,笔力凝重,稳健
活泼,行款妥贴,甚具功力”的评语。“文化大革命”期间,身处逆境。1978年后,创作
出一批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其中不少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外宾,流传于美国、英国、
日本、新加坡等地。曾任山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1981年初,身染重疾,仍带
病编著《学篆简言》等书。1981年5月16日病逝。
杨东岳(1929.12.5~1981.7.21)别名杨正。历城县辛庄人。出生于贫寒农家。幼年丧
父,苦读求知,连续跳级,两年读完小学,四年读完中学。1948年考入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后改为山东医学院),1952年被选送上海第一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高师班。1953
年毕业回山东医学院附院任外科医师,次年调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助教,转年任附属华山
医院外科医师兼助教。1960年升主治医师,承担国内第一个手外科筹建及科研任务,三
年收治病人1023例,使清创感染率(时国内外为10%-20%)下降到2.5%,创国际先进水平
。1961年8月25日,为淮海制革厂一工人工伤切断左腕2/3、按常规应切除的残手施术
救治,使得保全并恢复功能,为世界首创。1962年,神经血管带皮瓣移植成功,属国内首
创。从观察病人失去第二足趾不碍行走获启示,提出利用足趾再造拇指设想。1966年
2月13日,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终获实现,后做4例均告成功,亦为世界首创。“文化
大革命”中遭批判并下放农村,业余研究完善此类手术,后施术百例,进而解决了术后
足疼问题,并使手术由原22小时缩短到6~8小时,成功率达94%,成为世界上拇指再造之
最优方法。1973年3月12日,与美国同期首创游离皮瓣移植术,成功率98%,被国内外广
泛应用。1975年,游离肌肉移植成功。1976年6月30日,早于国外三年首创游离拇指移
植术。1977年,游离肋骨移植成功。同年9月26日,首创带血管神经的同种异体全膝关
节移植术。1979年,开展复合组织移植,实施世界首例血管神经、肌腱、骨、皮肤一次
移植和带血管的骨皮瓣、骨膜一次移植手术成功。同年9月应邀出席美国旧金山第28
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作《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100例》学术报告。世界著名
显微外科专家伯恩克当场宣布:“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的手术是中国首创,杨
东岳教授的这项工作,是世界上做得最早、最多、成功率最高的。”1981年杨东岳受
卫生部委托,主办全国首届显微外科学习班时,骨癌病发,但仍坚持讲完全部课程。同
年7月21日逝世。
生前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骨科教研室及显微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卫生部医学
科学委员会显微外科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及骨科学会常务委员,上海第五
届政协委员等职。撰写与合作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参编出版《显微外
科学》(联邦德国英文版)、《骨科手术学》、《外科手册》等专著8部。先后荣获上
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本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由其
创造的“足趾移植手术”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
先进个人奖;“游离肌肉移植”获1980年卫生部二等奖;“足趾移植术中的血管变异
及其处理”和“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诊治”,分获1987年和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
易积贵(1914.10.7~1981.9.9)原名杨代昌。湖北天门人。1931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
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2月任
湖南省桑植县塔卧红校副指导员,参加了长征。1937年10月参加忻口会战。1938年4
月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四团教导员,1940年2月任河北省津南自卫军一团
政委,1945年3月在陕西延安九旅特务团一营任教导员。1946年8月至1948年1月先后
任晋绥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七一四团政治部主任、团副政委、副团
长。1948年2月起历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二师六团团长。1950
年12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二师副
师长。后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195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六
旅旅长,1959年4月后历任守备第二十五旅旅长、守备二十五师师长。1964年10月任
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参加了济南市“三结合”领导班子,于
1969年6月任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9月任中共济南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
员。在1971年4月召开的中共济南市第三届一次全委会上,当选为中共济南市委副书
记。1973年9月奉命回部队,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5月任山东省军区顾问。
1981年9月9日在济南逝世。
李子伟(1917.5~1981.9)又名李金榜。山东莱芜人。1931年考入莱芜县立师范,因对
当时教育状况不满,参加了3次全校性罢课斗争。1934年师范毕业,翌年在本县任小学
教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辞职回家务农。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莱芜县第
三区陈村乡党支部书记。1942年任莱芜县茶叶区(后划归淄川县)区长。1944年全区动
员参军参战,一次完成征兵200名,受到县委表扬。12月,任淄川县民主政府民政科长。
1947年9月任副县长。同年12月入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学习,1948年3月作为华东局整
编委员会成员参加整编检查工作。济南解放后,任济南特别市政府交际处秘书科长、
秘书处行政科长。1950年3月起历任济南市房地产管理处处长、市政企业党委书记、
中共济南市委工业部交通运输科科长、工业部副部长。1956年3月,任市委交通运输部
部长。1958年,山东省筹建全省第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济南钢铁厂,李子伟先后任厂
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副书记。1963年3月,调任济南市经委副主任。8月,任市城建政治
部主任、党委书记。1973年6月任济南市总工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9年12月当
选为济南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1年9月病逝。
邱树昌(1954.3.15~1981.10.9)济南市人。1962年入济南国棉一厂子弟小学上学。1
968年始,在济南二十八中上学。1975年入济南油墨厂油墨车间当工人。1979年任轧墨
车间甲班班长,所在班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班。1981年9月19日,一邻居家中因煤气罐
爆炸引起火灾,邱树昌奋不顾身地闯入火海抢救邻居家的小孩,被烈火烧伤,烧伤面积
达96%,三度烧伤87%。在医院,他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医生治疗。昏迷中仍呼喊“快灭火
,救孩子”。虽经多方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1981年10月9日去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
,1981年12月17日中共济南市委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共青团济南市委授予其“
青年英雄”称号。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孙庆瑞(1938~1981)山东蓬莱人。1958年在济南市国防体育俱乐部跳伞俱乐部被选入
山东省跳伞队。1959年选进国家跳伞集训队,曾任集训队队长。1960年与李兴旺、王
志先打破1500米集体综合跳伞世界纪录;1964年与张德永等人打破1000米9人集体定点
跳伞世界纪录;1965年与贾成祥等9人打破1000米集体综合跳伞世界纪录。1959、196
5年曾两次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1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张立朝(1914~1982.1.5)字相庭。历城县唐王镇张家圈人。自幼喜爱书法。7岁入私
塾即开始临摹历代名帖,楷法宗欧、柳、颜诸体。成年后,拜著名书法家王讷为师,书
艺大进,其诗文修养亦日深。1937年,在济南当店员。4年后以写牌匾自谋生路。建国
后,从事书法专业工作。先后为济南市工艺美术工厂工人、中国书法协会山东分会理
事、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济南市书法协会筹备组副组长、江西大学名誉书法顾问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其楷书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古朴而浑厚;行草行笔
流畅,神盈力足,给人以雄健凌空之感。亦精榜书,济南牌匾,多用其书。其作品多次刊
登报端,收入国内出版的《现代中国书法作品选》、《书法字典》和日本出版的《中
国现代书道》等书中。
张立朝还十分热心书法艺术的教育工作。早年曾为中小学生书写楷书字帖。198
1年完成《正气歌》的楷书字帖。他义务授徒,仅济南市由他传授书艺的弟子被接纳为
全国、省、市级书协会员的就达130余人。逝世前,还抱病应聘到江西大学讲学。198
2年1月5日病逝于济南。
侯志(1904~1982.1)又名侯玉兰、马琳、郭张青莲。女。山东益都(今青州)人。191
9年在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是女师学生运动的主
要领导人。1923年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女师团支部
委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
作时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济南地方临时党部的领导工作。为配合召开
国民会议,同王辩领导各界妇女成立山东济南妇女学术协进会、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
成会。1925年夏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历任中共山东
省委妇女部长、青岛市委秘书长。1929年底调离山东,先后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
保卫部工作。1935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留在莫斯科马
列主义著作出版社做编译工作,并在东方大学和苏联工农红军语言大学教授中文。19
45年回国。建国后,历任中共沈阳市委统战部秘书长,辽宁省妇联常委,沈阳市妇联主
任,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康生的诬陷,被非法关进监狱达11
年。1978年平反。1982年1月逝世。
沃广兴(1901.1.11~1982.3.3)济南市北园镇沃家庄人。生于菜农家庭,14岁即参加农
业生产,致力于蔬菜栽培。1935年创造韭菜延迟栽培法,解决了韭菜不能全年上市的难
题。1938~1940年杂交选育了北园脆萝卜。1945~1949年采用保护栽培技术,使香椿
在春节期间长出鲜嫩味美的绿芽。
1948年济南解放后,沃广兴积极搞好蔬菜生产,1952年被评为济南市农业劳动模范
。1953年组织蔬菜互助组,任组长。1954年任初级社社长。1956年任高级社副社长兼
生产股长。其间积极钻研蔬菜栽培技术,引种了秋土豆,为解决秋土豆种子开辟了新途
径。同时引进花椰菜、瓢儿菜、花叶生菜等蔬菜新品种,发展蕃茄和芸豆的温室栽培
,创造间作套种的五作六收制,对于保证蔬菜周年供应起了重要作用。1956年被选为山
东省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1957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农业劳
动模范代表会议和山东省第二届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1958年担任北
园人民公社王炉园艺场副场长兼蔬菜技术员。1960年任东郊人民公社蔬菜技术员。1
962年4月回沃家庄任蔬菜技术员。一生钻研蔬菜栽培技术,被誉为农民蔬菜专家。是
济南市第三届政协委员,第四届政协常委。1982年3月3日病逝。
应策庵(1902~1982.3)又名应惟环,字家鳌。江苏淮安人。少时家境贫寒,为谋生路,
遵父命拜于中医张震东门下习医。21岁时,只身赴上海谋生。1925年辗转到济南,在此
定居,以行医与教书为生。1926年夏取得行医执照,正式挂牌行医。1942年后,医道日
趋成熟,治好一些疑难病症,在济南医务界享有名气。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选为济南
市中医师分会候补理事、国医慈善医院董事等职。1948年济南解放后,被聘为济南市
卫生局卫生人员审核委员会委员。1950年入中医进修学部学习,后被推举为济南防疫
站分站副站长。1952年加入新组建的济南郊六区中西医联合诊所,任中医师并任所长
。1956年奉调到济南中医诊所(后改为济南中医院)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
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历任济南市中医学会常务委员、市中医药研究所兼
职研究员。1958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960年调中共济南市委门诊部工作,19
61年12月被山东省卫生厅批准为“名中医”。是济南市政协第三、四届委员,济南市
第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1976年退休,1982年3月病逝。
应策庵从医60年,治学严谨,颇重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翻阅查对了自古以来
有关《伤寒论》的百余种版本后,撰写出17万字的《增校明赵开美本伤寒论》一书。
精通内、妇、儿科,尤擅内科杂病。他辩证施治,善抓主证,对许多病症的处理,掌握两
个处方,即“药物治疗方”和“精神治疗方”,以此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为病人排忧解
难,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达到早日康复之目的。
姜守迁(1897.2.15~1982.4.23)原名姜春年,字受倩、寿千。山东平度人。少年时就
读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山东省立第九中学。“五四”运动期间,曾被选为学生会长
,并作为山东代表赴上海参加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1928年毕业于国
立北京师范大学。历任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和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第四师范、第八中学
语文教员、教务主任,青岛大学教务处秘书,山东省立第十三中学、山东莱阳乡师教务
主任等职。1940年秋,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出任县参议室参议长。1942年任胶东
行政公署行政委员。1943年被选为胶东首届参议会驻会常委。后又任胶东公学校长。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曾在莱阳、烟台等地多次召开新解放区知识分子座谈会,宣传中
国共产党的政策。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姜守迁随人民解放军入城,任济南市立第一中学校长。1949
年8月,市立一中与省立女中合并,改称济南第二中学,姜守迁任校长。1955年调济南教
师进修学院任院长。1959年春,济南市博物馆筹建,调任馆长。他聘调人才,征集文物
,为济南市文博工作的开展做出贡献。1974年离休后,仍经常参加文史界的各种研究活
动。他善书法,在山东省和济南市都享有盛誉。济南千佛山及历城四门塔均有其墨迹
。曾任济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史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和济南市书法家协
会委员以及济南市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济南市一、二、三届政协委员。1982
年4月23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