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1&rec=25&run=13

吴天墀(1892.9.27~1974.2.22)名吴 ,后以字行。山东济宁人。1913年毕业于济宁
初级师范,任济宁私立乐育小学教师。1918年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图画手工专修
科。后相继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济南师范等校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愿
为日伪服务,以卖画谋生。1946年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
参议员。1949年后历任山东省自然科学教育研究所绘制组长,山东省博物馆绘画组长
、研究员。擅画动物,尤精画虎,亦能山水、花卉,以善画虎蜚声国内外。1955年作
品《夜虎》、《鹰》分别参加华东和全国美展。多幅作品被选入《山东国画选辑》。
曾举办过多次联合和个人画展。有《百虎图》、《百兽图》名于世。作品笔法简练沉
稳,形象生动逼真,令人叹绝。曾任华东美协理事,山东省文联执行委员,山东省美
协理事,济南市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当选为山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政协山
东省第一、三届委员会委员。1971年退休,长期卧病。1974年2月22日在济南病故。
冯沅君(1900.9.4~1974.6.17)原名冯淑兰,笔名淦女士、大绮、吴仪、 峦、易安
等。女。河南唐河人。1917年考入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毕业即进入北京大学研
究院攻读国学研究生。192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及杂感、考证性的文章。1925年毕业
后,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次年折回北京,一边在大学讲课,一边在北大国学研
究院继续进行研究工作。1932年夏,与丈夫陆侃如双双考入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
研究生班。193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应聘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教书。抗日
战争爆发后,夫妇俩流徙奔波,生活极不安定。几经辗转,1942年到设在四川省三台
的东北大学任教,直至抗战胜利。
1947年夏,冯沅君夫妇赴设立于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1958年秋随校迁居济南。
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山东省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
山东大学副校长等职。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其文学研究论著有《张玉田年谱》、《
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与陆侃如合著《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
》、《中国诗史》;与王季思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其戏曲研究专著有《古
优解》、《古剧说汇》、《古剧四考》、《说赚词》、《〈天宝遗事〉辑本题记》、
《金院本补说》、《孤本元明杂剧抄本题记》,与陆侃如合编《南戏拾遗》等。197
4年6月17日病逝。
赵忠义(1924.4~1974.6.22)山东济宁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1960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历任济南火车站工程师、技术室主任、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74年6月
22日,在参加班组调车作业时,发现一小男孩跌落道心,他毫不犹豫地钻入不到1米高的
车轮间,将孩子拉出道心。列车驶动,孩子得救,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年8月山
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张耀南(1901.2.5~1974.10.5)原名张星寿,字耀南。长清县纸房村人。8岁入私塾读
书,12岁改入初级小学,15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在高小读书期间,接受了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思想的启蒙,立志以强国富民为己任。1919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济南济美教会中
学。不久,因在学校鼓动反对读圣经、做礼拜而被开除。1920年夏考入曲阜山东省立
第二师范。1925年冬,回家乡与其弟张澄秋用家中的财产开办农民义学和农民生产合
作社。未及3年,家资耗尽而破产。1928年4月,张耀南带领两千余名农民冲进县城,惩
治旧军阀县长。后成立长清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被推为农民协会主任。不久,因国
民党长清县政府对农协不支持,农民的要求得不到解决,他愤然离职,到县立第一小学
任教员。1929年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
锋队。同年10月,和共产党员魏金三、夏页文等人共同发起成立“长清县民众抗敌后
援会”,任主任。一面公开开展救亡宣传活动;一面积极准备抗日武装。1938年2月初
,与魏金三、夏页文和上级派来的万晓塘、袁振、冯乐进等人一起发动“马湾起义”
,组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清抗日武装,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不久,队伍改编为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四大队,任参谋长。5月,参加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斗
争。后大峰山抗日武装编为山东省六区第十支队独立营,任营部副官。是年8月,独立
营改编为十支队二团,任副团长。11月,被派回地方,任长清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主
任。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被选为第一任
县长。11月,泰西专署成立,又被推选任专员。
建国后,张耀南历任泰安专署副专员,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山东省林业厅厅长等职
。1957年“反右”斗争中,受到错误处理。1959年主动要求到泰山林场任场长,决心把
泰山建设好。1962年,组织上对其“右派”问题甄别改正,决定恢复其卫生厅厅长的职
务。他婉言谢绝。不久,山东省创办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他主动要求把三分校设在泰安
,自荐兼任校长,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发展农、林、牧业的人才。“文化大革命”中受
到不公正的对待。1974年10月5日在泰安病逝。1979年4月13日,中共泰安地委为其平
反昭雪恢复名誉。
崔振伦(1900.3~1974.10)曾用名崔叙堂。山东淄博人。1916年入护国军当兵,1926年
在山东第六混成旅任排长、连长。1928年转西北军任营长、团长等职。1938年任国民
党五十九军一八○师上校副旅长,1943年升任上校副师长。1944年在重庆国民党中训
团带职受训。同年赴印度兰姆加美国战术学校带职受训。1945年任国民党一八○师少
将师长。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期间在台儿庄、贾汪一带率部起义。1949年1月任中国
人民解放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师长。曾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50年4月在华东
军政大学山东分校任军事教员。1953年1月在江苏东坎县苏北农场任统计员。1954年
退职来济南。1956年5月任政协济南市委员会驻会委员。
胡 五(1898~1974)女。江苏无锡人。1930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护士科。次年赴
美国西奈大学公共卫生护士科攻读硕士。回国后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
护士教育组主任、重庆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总干事。1950年8月来山东工作。历任齐鲁
大学医学院护士专修科主任、山东医学院护士学校副校长、山东省济南护士学校副校
长、济南卫生学校副校长、济南市妇联执行委员、第一、二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三
届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华全国护理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等职。1974年病故。
牟宜之(1909~1975.4.29)山东日照人。1925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2年参加“日照暴动”。暴动失败后,东渡日本,
就读于秋田矿业专门学校和东京中央大学。1935年秋回国,以国民党元老丁惟汾的关
系,任《山东日报》社社长兼总编。“七七”事变后,怀抗日救国的赤诚愿望,赴西安
和武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奔赴延安。办事处了解到他同国民党上层人士有联系
,要他到敌后进行抗日斗争。1938年初,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派任乐陵县县长。同年春
,八路军一一五师萧华部来到乐陵,得到他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他彻底改组了县政府及
其武装,完全接受中共的领导,其武装改编为泰山支队。他被吸收为中共特别党员。1
939年春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做统战工作。同年秋,随邓颖超赴延安,向毛泽东
汇报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和重庆统战工作的详细情况。毛泽东勉励他继续为党为人民
多做贡献。1939年9月1日,随邓小平离开延安到山西辽县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彭
德怀等人接见。10月回到冀鲁边,任鲁北行动委员会主任,进行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1940年夏,被选为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1941年春被选为山东沂蒙区行
政公署专员。1942年8月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议室主任,从事策动敌伪军反正的工作
,曾受到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的通令嘉奖。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新四军兼山东军
区驻济南办事处主任,山东军区敌工部副部长。1946年5月调任辽东军区司令部秘书长
、政治部联络部长。1949年10月任济南市建设局局长,1952年10月调国家林业部任经
营司司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5年4月29日病逝。1979年中共中央组
织部为其改正、恢复名誉。
张北华(1911~1975.7.2)原名张训荣,又名张恩堂、张维之等。山东商河人。1927年
考入益都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30年经教师马安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
任中共山东省立四师支部书记。1931年6月因反对学校当局压制学生进步活动,被国民
党山东省党部通缉。6月10日,国民党省党部密令益都县党部急速逮捕省立四师共产党
员张北华、马安石、吴风桐等人。张北华等人得知后,分头逃出城外,由青岛辗转到北
平,与北平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在其领导下工作。1931年7月,张北华被派往平汉路长
辛店,以卖烧饼为掩护开展工运工作。1932年2月,奉命回济南工作。在严重的白色恐
怖下,不顾个人安危,与共青团济南市委组织委员孙善帅等人深入到工厂、学校开展工
作。在工人、学生中发展党团员,领导津浦大厂工人开展了发还欠薪和支援上海“一
·二八”抗战将士的斗争;在正谊中学,组织发动学生反对当局解聘进步教师和开除进
步学生的斗争;在济南乡师发动学生开展“驱李反托”斗争;在省立一中发动学生罢课
,反对学校当局压制学生的爱国运动。1932年7月共青团山东省特委决定,正式建立共
青团济南市委,张北华任书记。同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正式成立,张北华调任秘书长
。1933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等机关遭敌破坏,省委书记任作民、组织部长王仲和(向明
)、共青团山东省特委代理书记孙善帅等20余人被捕。中共山东临时省委旋即建立,张
北华任书记,坚持斗争。临时省委成员分别到鲁南、鲁东、鲁北等地巡视,恢复和建立
各地党的组织。7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山东临时省委遭敌破坏,张北华等20余人被捕
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1937年7月获释出狱,立即
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激流。1938年1月1日举行泰(山)西抗日武装起义,组成山东西区人
民抗敌自卫团,张北华任主席。同年12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政委。1939年8
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赴延安。先在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
4月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6年2月至1948年9月,任中共鲁中区党委委员兼
济南市委书记。
济南解放后,张北华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副书记。后调
任中共徐州市委书记、市长,全国总工会第一机械工会主席,国家计委劳动工资局、干
部局副局长、局长等职。1958年调甘肃工作,任中共甘肃省委工交政治部部长。1963
年9月,任甘肃省委常委、省监察委员会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迫害,被开
除党籍。1975年7月2日含冤去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得以平反昭雪。
石砺山(1917.11.6~1975.7.12)原名石绍久,曾用名石柏川、石长山、胡岳。长清县
小屯区 村铺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25年入本村小学读书,1932年考入长清县立第
一小学,1934年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同年8
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4月,由魏金三、王伯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奉
命到黄河西赵官镇参加“长清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的筹建工作。后回长清县三区
“动委会”担任视导员。同年6月,中共长清县三区区委建立,他任区委组织委员。19
39年调任长清县七区区委书记。1940年任长清县公安局局长。当时正值长清县红枪会
暴乱,石砺山带领公安人员,深入敌区,镇压罪大恶极的红枪会头子,进行争取瓦解红枪
会的工作,平息了红枪会暴乱。1946年8月,任长清县民主政府县长兼县独立营营长。
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石砺山带领由区、村干部组成的精干武
工队,突破敌人的黄河封锁线后撤向山区,坚持斗争。1949年2月随军南下,到达江西
,任鄱阳市政府秘书科长。建国后,历任贵州省贵阳专区秘书室主任、贵州省城建局副
局长、贵州省地质勘探局局长等职。1975年7月12日在贵阳病逝。
徐珍(1918.3~1975.7.21)山东乳山人。1932年毕业于本村私立高小。后随父打铁二
年。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任中共乳山县中心区委宣传委员。1935年
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农民暴动。“七七”事变后,带领12名群众到
栖霞县火格庄参加鲁东抗日游击队。1938年12月被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
一团新兵连,历任战士、班长、文书。1939年10月至1940年7月,先后任八路军五旅
十三团一营三连文化教员、保卫干事、三营特派员。1941年底调任教导营特派员。1
943年6月任胶东东海军分区乳山独立营特派员,后任军分区后勤处特派员兼党总支书
记。1946年任军分区卫生处副政委。1947年2月任军分区卫生处、供给处政委。1948
年任军分区一团政治处主任,随后任胶东军区政治部查整工作队队长。1949年1月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1951年3月调任华
东军区十五野战医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同年10月调任上海军医大学政委。1953年
任华东军区后勤部第二速成大学政委。1954年任中央军委总后一○七厂党委书记。1
956年从部队转业,任中共济南市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60年3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
委。1961年7月任中共济南市委监察委员会负责人。1963年4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
市监察委员会书记。1963年12月当选为中共山东省委监察委员会委员。1975年7月21
日病逝于济南。1977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武思平(1911~1975.9.22)原名武中岱。长清县崮山镇后大彦村人。1921年在济南读
私塾,1924年因家境困难退学。1926年为生活所迫到高密县当兵。后弃伍赋闲,寻找救
国救民的出路。1936年2月经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
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任中共山东省委政治交通员。1938年1月,参加省委领导的
徂徕山起义。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四支队特务队队长,冀鲁豫范筑先部队联络处
处长,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二营营长,四支队保安大队队长、四区队队长等职。194
1年12月回乡做秘密工作时,被捕入狱。被监禁3个多月后,经党组织营救而保释出狱。
后到中共冀鲁豫地委做敌伪工作。1943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济南后营坊街再次被捕,
被押至日军宪兵队“泺源公馆”,受到非人的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后
被组织二次营救获释。1944年后任鲁中区公安局副局长,公安干部训练大队队长。19
48年9月,任济南特别市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处长。1949年6月任山东军区军法处副处长
。建国后,1954年任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副局长。1957年任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后
因疾病长期疗养。1975年9月22日病逝。
郭子化(1896~1975.12.23)又名葛洁元、葛幼如、李念三、郭省三等。江苏邳县人。
1924年春加入国民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先后任中共安徽省泗县县委
组织部长兼马厂区委书记,中共永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兼薛湖区委书记,中共苏鲁边区临
时特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统战部部长等职。1
939年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赴延安,先后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
945年参加党的“七大”后于10月回山东,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山东省政府秘
书长,山东省支前委员会主任,华东局秘书长。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济南特别市
市长。1949年2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长,山东省政府副主席、
代理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1
955年2月后历任卫生部部长助理、卫生部副部长。1975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
焦勉斋(1905~1975.12)名焦念勉,以字行。章丘县刁镇刁西村人。出身于世医之家,
其父焦相芝曾是当地有名的针灸医生。自幼受父熏陶,勤奋好学,很快熟谙经典,精通
医理,18岁即独立应诊。建国初在济南创办焦氏诊所。1954年,加入济南市中医诊所(
今济南市中医院前身)。后任济南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还担任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
、济南市中医学会理事长、济南市武术协会副会长、济南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是山
东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济南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在行医济世实践中,勤奋
攻读中医典籍,把《内经》、《难经》定为课诵,深研《甲乙经》、《伤寒论》、《金
匮要略》、《千金处方》等书。运用按压、穿皮、刺入良性刺激进针手法,采用补法
出针术、泻法出针术和滞法出针术,认为增强指掌运动力量,针刺作用显著,提倡练掌
运气,独创“沉、浮、偏、侧、伸、屈、旋、导”运掌八法,把气功用于针灸。还改进
“烧天火”、“透天凉”操作法。既注意借鉴先人经验,又不墨守成规。根据病人虚
、实、寒、热按病处方,分经取穴,不宜多,以精简为主,疗效显著。在治疗中风后遗症
方面,亦多有发挥。
焦勉斋工作之暇编著《经络研究》(1959年12月内部发行)和《针刺手法》(1960
年出版,1962年10月再版),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热心传授医术,教出高徒数人。治
愈病人数以万计,深得患者爱戴。1975年12月,因心脏病突发,在济南逝世。
高德胜(1910.7~1975.12)曾用名高云山。山东平原人。出生于贫农家庭,7岁随父到
德州当小工。1929年10月,入济南兵工厂学徒。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厂西迁,先后
在西安、重庆兵工厂做工。1944年到徐州修械所当落料工。后失业,为维持生活又到
地主家干雇工。1948年济南解放后,入济南工业局五厂工作。10月调三厂(今山东化工
厂前身)当冲床工。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对雷管加强帽头道落料进
行改进,使机器转数由每分钟180转提高到270转,日产量由4万个提高为8.2万个;同年
又和其他工人一起创造了加强帽自动冲眼机,提高生产效率4倍,同时改进操作工艺,避
免了冲伤手事故的发生。1955年,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中,学习兄弟厂的先进经验,两
次加快机车车轮转速,使机车效率提高11.25%。1953~1956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济南市
工业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重工业部先进生产者,同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
者称号。1975年12月病逝。
金 (1895.3~1975)原名金树 ,字默庵,号 公、 翁、瓦全生。济南市人。回族。
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法。曾在陆军第五师任书写事职。后任教于天津南开中学
、山东长山中学。“七七”事变后,曾短时任职监警大队,后从事书法研究。早年师法
“二王”(王羲之父子),后专事研究汉魏书体,颇有造诣。中年后脱规于前人,自成家
法,以犷砺、恣放取胜。还兼工写意画,偶作小幅,清淡质朴,亦极佳。盛年时,常与清
真道堂金子常阿訇等研讨伊斯兰教义。1956年被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1962年被聘为
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其书法集汉魏六朝碑刻而独树一帜,成为当代书坛北碑的高手之
一。特点是点画坚实挺拔,结体灵活多变,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受到郭沫若、
沈尹默等诸多名家称赞和广大人民的喜爱。其手笔留在大明湖、趵突泉、泰山等风景
胜地,趵突泉公园内泺源堂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即为其所书。
1975年病逝。80年代,山东省博物馆所藏其遗作入选文化部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近百
年名家书画展。
袁也烈(1899~1976.1.8)原名袁炎烈,字树成,号映吾,又名袁振武,化名王国栋。湖南
武冈县(今洞口)人。192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先遣团
连长、副营长、营长。曾参加南昌起义。后任红七军第一纵队参谋长、红七军二十师
五十七团团长。1931年被捕。1935年10月出狱后,曾任全国“民先”总部武装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军石友三部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军政干
校副校长,山东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渤海纵
队司令员。1948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济南解放后,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常委、济南警
备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后任徐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
长。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国
家水产部副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1月8日逝世。
张志安(1896~1976.1.31)名张惠贞,字志安。女。济南市人。1914年入济南省立第一
女子师范,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四”运动时,被推为女校代表,参与爱国活动。后考
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教育系。1925年毕业后,与丈夫同赴烟台,任烟台私立第一女子中
学教务主任,同时应聘为私立先志中学国文教员。1927年3月,为避北洋军阀加害,只身
南下,执教杭州女中。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任职中央宣传部文艺科。嗣后入金陵大学
国学研究所。1931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6年,举家迁沪,任教于上海世界学校。抗日
战争爆发后,赴重庆,先后任国立编译馆编审,三民主义青年团部女青年处秘书等职。
战时儿童保育会委员会成立后,任委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应聘执教南京第五中学,
并当选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续任“国民大会”代表,“光复大陆设计委
员会“委员,并任教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学。1961年夏辞教职。曾于1954年接受浸礼
,皈依基督。1976年1月迁往檀香山儿媳家居住,同月31日去世。
史甄(1910~1976.3.13)河南灵宝人。出生于富裕农民家庭。1931年在北平担任中学
教员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参加冯玉祥组
织的抗日同盟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冀东发动游击战争,任冀东支
队政治委员,后任冀鲁通州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冀南六分区政治委员。1939年3月到中
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1941年被派往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部任敌工科长兼统战
科长。1943年起历任滨海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长、秘书长、军法处长、参谋室主任。后
调滨海区党委任城工部部长。1945年8月任中共滨北东四县工委书记兼青岛市委代理
书记。1946年1月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兼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全国解放后,任青岛市人
民政府秘书长,后任副市长。1950年9月调济南工作,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52
年1月因铺张浪费、腐化堕落错误受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后被错误地开除
党籍,并判刑。1981年和1984年,中共山东省委、省纪委决定恢复其党籍,对被判刑一
案予以平反。
黄立荪(1904~1976.春)名黄荦,号立荪。祖籍陕西大荔县,生于济南。幼时随外祖父
学画,后拜松小梦(松年)为师。亦曾师从齐白石、于非 等。10岁即能为亲友写画扇
面。20岁在上海《神州吉光集》发表作品。以写意山水画著名。其画无论在构思、着
墨以及表现技巧上都有独到的功力。其字结体雄放,真、草、隶、篆功夫均深,尤擅长
汉隶。济南千佛山牌坊“云径禅关”四字即为其所书。此外,对文学及诗词亦颇有研
究。曾被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1976年春病逝。
李紫辉(1918~1976.7.17)曾用名李秀祯、德庶民。女。辽宁法库人。1925~1932年
在法库县立小学、北镇县女师讲习所读书。东北沦陷后,到山东省立烟台中学读书,积
极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月,担任中共胶
东特委及中共北方局的政治交通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历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
、胶东区党委委员、妇联主任。1943~1945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调华东党
校组教科工作。1947年2月调任中共山东沂水县委副书记。1948年11月至1950年4月,
历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委(中共济南市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后调任共青团
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妇女联合会主任,东北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妇
女联合会主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辽宁省政协常委等职。1956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
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7月17日在西安病逝。
闻承烈(1889~1976)字朴庭。河北静海人。早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曾任禁卫军排长。
民国后,入冯玉祥部。1923年任第四十二团团长,后历任第二十一、第三十二混成旅
旅长,西北军兵站总监,第二集团军兵站总监,第七军副军长等职。1931年3月任济
南市市长,1936年11月去职。后任山东省政府高等顾问。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第六战
区司令长官部兵站中将总监等职。1946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76年去世。著有《兵站摘要》。
韦继贤(1895~1976)原名韦起孟。北京人。幼读儒书,1913年在北京余庆堂中药店学
中医药。1915年考入北京中医研究所。1920年来济南宏济堂研究中医药,曾得名医徐
菊如、王兰斋指点。1926年开业行医。1929年与人合办济南民众中医慈善医院,任理
事兼中医部主任。1937年自行开业。善取各家之长,对温热病有独到见解,被誉为“
济南四大名医”之一。1949年建国后入济南第三联合诊所,初任医务股长,后任所长
。1955年任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1962年任院长。自1955~1959年,任山东省政协常
委。曾任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科委委员,应聘为济南军区总医院中
医顾问。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长于内科、儿科、妇科,尤精瘟病、脑炎的
诊治。撰有《临床常用方剂的心得体会》等多篇论文。
梁辑卿(1912~1977.2.7)原名梁世瑞。山东莱西人。1931年考入掖县山东省立第九中
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带领部分学生组成抗日救国宣传队,沿烟潍公路进行演讲
宣传。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九中党支部书记。1935年毕业后,任中共莱
阳东南乡区委书记。1936年莱阳党组织遭破坏后,他到济南,与济南党组织接上关系,
被派往德州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七七”事变后,返回胶东组织抗日武装。曾任八
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昌潍独立团政委、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委兼中共东海地委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山东军区第七师政委、华东野战军十三纵队三十九师政委
,率部攻克烟台、威海两市。1948年率部参加兖州、济南战役,带病坚持指挥。济南
解放后,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委员、中共济南市委委员(斯时未设常委)、济南特别市
警备司令部(后改为济南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51年春调任华东军
区直属政治部主任。1954年8月任华东军区工程兵部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1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军政委,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64年后任江苏
省军区副政委、政委。1970年4月调任安徽省军区政委、中共安徽省委书记。1977年
2月7日在上海病逝。
韩宗正(1916~1977.2.21)长清县五峰山乡德峪村人。青年时在长清师范读书,毕业后
任小学教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长清六区指导员,参加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开
辟工作。后调任中共山东曹县县委书记、湖北省襄阳县县委书记。建国后曾任中共湖
北省农委书记,派赴苏联学习冶金,回国后任武汉钢铁厂经理、党委书记等职。1966
年调任北京外贸一局局长。1967年后任国家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
组长。1977年2月21日在北京病逝。
黄云眉(1898.3.18~1977.2.24)字子亭,号半坡。浙江余姚人。早年在家乡上私塾和
小学。1919年任浙江余姚罘立小学教员,后任宁波中学教员。1926年加入国民党,翌
年任国民党余姚党部秘书。1930年后,历任金陵大学研究员、世界书局辞林编辑厅主
任编辑、浙江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官、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兼沪江大学、
上海临时大学、上海新中国法商学院教授。1951年2月后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历史系教授、校图书馆馆长,青岛山东文学院教授等职。1952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
盟。1958年11月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济南市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7月当选
为政协济南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6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4月当选为民
盟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同年12月当选为政协山东省第三届委员会常委。曾任
民盟中央候补委员、山东大学古史研究室主任、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山东省历史学
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山东省文
教群英会,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
黄云眉德才兼备,自20年代起,即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他治学严谨,主张“
言必有据,史论结合”。在学术上,擅长考证,精于明史,对音韵训诂、版本目录、
经学、文学和书法艺术等也有深入的研究。自1929年发表《邵二云先生年谱》第一部
著作起,陆续撰著出版了《今古伪书考补证》、《韩愈柳宗元文化评价》、《史学杂
稿订存》、《史学杂稿续存》、《鲒 亭文集选注》等。学术专著计110余万言。19
71年又完成200万字的《明史考证》(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
王崇良(1931.2.21~1977.8.3)山东即墨人。出生于工人家庭。13岁入青岛啤酒厂做
童工。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10月被保送
青岛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7年入山东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深造。196
1年毕业后到济南自行车零件厂工作。1964年国庆节前夕,在资料缺乏、设备简陋的情
况下,由他设计、研制的第一辆可变速轻骑牌机动脚踏车问世。适逢国庆15周年,故命
名为15型机动脚踏车,厂名也由此改为济南机动脚踏车厂。为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进
一步完善“轻骑”15型车,他进行百多次试验,使发动机从原有的1.5马力提高到
2.5马力,性能超过英国“兰羚”车。1976年,为试制新型车,吃住在厂,每天工作达20
小时,从设计到制造,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试制出5辆90型轻便摩托车的样车,填补中
国两用车的一项空白。1977年1月,出席山东省工业学大庆会议,被授予山东省先进生
产者称号;同年4月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会
后,为90型新车早日投产而长期超负荷工作,染上脊椎增生等多种疾病。7月26日晚,
发烧到39℃,腹痛折磨了一夜。次日早晨,仍抱病坚持上班。工人们强行将他从岗位上
拖下来,他迟迟不肯离开。7月29日凌晨,被送往医院。8月3日医治无效逝世。
刘惠民(1900~1977.10)名刘诚恩,字惠民,以字行。山东沂水人。8岁入学读书,16岁
因病辍学。目睹山区农村缺医少药,立志学医,拜同乡中医为师。20年代入张锡纯创办
的立达中医院学习、工作。后考入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返故里行医。在19
34年国民政府发布歧视中医通令的情况下,与他人创办沂水县乡村医药研究所及中国
医药研究社。1938年参加八路军,任鲁中八路军二支队医务处主任。后被派任山东省
卫生总局临沂卫生合作社社长、鲁中南新鲁制药厂经理等职。积极倡导改进中药剂型
,并亲自动手制作,生产出便于服用的疟疾灵、金黄散、救急水等成药近百种。济南解
放后来济,于1951年任山东省合作总社医药部经理兼医师。1953年创办济南市立中医
诊疗所,该所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公费医疗单位(后发展并改名为济南市中医医院)。50
年代,领导组建山东省中医院和中医药研究所,并分别任院长和所长。多次组织举办全
省中医研究班、进修班。1955年加入中华医学会中医学会,任山东中医学会理事长。
同年3月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1958年领导创建山东省中医学院,并出任院长。195
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山东省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1960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77年10月在济
南病逝。
刘惠民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在中医临床及学术方面有高深造
诣。精于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对治疗神经衰弱、婴儿瘫、乙型脑炎后遗症、肝
昏迷、风湿病等疑难病症有独特医术。多次应邀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
导人及外国友人诊病。1957年曾随毛泽东主席出访莫斯科任保健医生,并为苏联领导
人诊病。他医德高尚,谦虚和蔼,多次解囊救济贫困病人,被誉为“真正的人民医生”
。一生勤奋著述,留下大量的学术著作。抗日战争时期曾编撰《中西混合解剖生理学
概要》、《中西诊断学概要》、《战地临时救护医院组织概要》、《伤科学课本》等
。1959年著《麻疹和肺炎的防治》,对当时全省两病流行期间的预防和治疗起了很大
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身受迫害,仍带病编写《中医妇科学选要》、《中医伤
寒病学选要》、《中医儿科学选要》等书。生前由其学生整理编写《刘惠民医案》。
杨瑞卿(1878~1977)又名赵瑞卿。女。山东禹城人。因其丈夫姓赵,是一位教师,曾被
群众称之为赵师娘。早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护士学校,后在英国人办的“华美医院”和
滕县教会医院任助产士。1913年在济南南关自开产科诊所,是济南最早实行新法接生
的华人助产士。挂牌营业后,求其接生的产妇日渐增多。由于她有较丰富的助产经验
,技术精细,体贴照顾孕妇,手法矫正胎位不正者,经她接生的母婴患病率和死亡率较旧
法接生有明显下降。济南解放后,加入济南妇婴保健学会。年逾古稀,仍继续从事助产
工作,深孚众望。1977年病故,享年99岁。
刘泮溪(1914.9.2~1978.2.17)字质灵。山东昌邑人。6岁入小学,1929年夏考入益都
中学,1933年毕业后考入济南高级中学。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加入中华
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南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毕业,正值中国银行
到校招聘职员,他被推荐到中国银行当文书。后到联大附中任教。除认真教学外,还
在一些进步刊物发表文章,抨击国统区的黑暗,表达民主革命的理想。
1946年秋,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刘泮溪应聘任该校国文教员。1950年底,
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组建文学院,刘泮溪任文学院秘书兼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
室主任,后任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其间,还兼任《文史哲》、《山东文学》编委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济南市政协委员和民盟山大支部委员等职。自50年代初,即选
定“鲁迅研究”为主攻方向,195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鲁迅研究”专题课。几年后与
他人合作编写成的《鲁迅研究》一书,于1957年出版,为建国后问世最早的鲁迅研究
专著之一。1974年,出版《鲁迅杂文的时代背景》一书,同时还在《文史哲》杂志上
发表多篇鲁迅研究的学术论文,其中不少被收入《鲁迅思想研究资料》中。
刘泮溪还擅长诗歌评论。大学毕业论文《从‘诗界革命’到新诗》即是一篇优秀
诗歌研究论文。以后又陆续发表诸如《希腊史诗‘奥德赛’是怎样运用比喻的》、《
论鲁迅的诗歌》、《读郭沫若的〈女神〉》等诗论、诗评。并着意搜集整理民间歌谣
,为《西南歌谣三百篇》写序,亲自到乡村采访,发表《从冀鲁民谣看中国封建农村
的妇女》等研究论文。曾应邀于1958年到民主德国讲学,在柏林洪堡大学讲授中国文
学史。1961年至1963年,奉调赴北京参加教育部主持的全国高校现代文学史教材的编
写工作,主持编写解放区文学部分。晚年参加国家出版局组织的《鲁迅全集》的注释
工作,负责注释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刘康来(1922~1978.4.26)山东淄博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
任济南建筑公司工人、工区主任、代理党总支书记,公司党委常委、副书记,济南市
总工会主任、党组书记,山东省总工会常委,中共济南市委常委,中共山东省委委员等
职。1957年在建筑公司工作时,他带领全组吸收先进技术,采用模型平排刮料法,提高
工效2倍,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质量完全合格。1958年获山东省先进生产者称号。
多次出席全国、省、市先进生产者代表会、群英会。1973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4月26日病逝。
谢大玉(1891.9.4~1978.8.14)女。山东武城人。自幼随父谢其荣(艺名“神琴手谢老
化”)学艺,师承白妞、黑妞姊妹的艺术风格,13岁即在泰安登台说书。以后在济南
趵突泉望鹤亭等地演出。后在北京、天津、沈阳、开封、上海、南京等地演唱多年。
唱段以短篇为主。30年代百代公司曾为其录制《草船借箭》、《剑阁闻铃》、《黑驴
段》、《自强传》等唱片。她的演唱清晰高亢,婉转圆润,表情传神,被推为梨花大
鼓“四大玉”(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孙大玉)之首。1937年“七七”事变后,因
不满反动势力的欺凌,息唱多年,返回济南,隐姓埋名,以洗衣、缝纫为生。1948年济
南解放后,谢大玉再度“出山”献艺。1957年参加山东省曲艺会演获荣誉奖,同年被
聘为济南曲艺团教师。1958年,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
,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任山东省曲艺团教师,致力于
授徒传艺。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7
8年8月14日病逝于济南。
董文隆(1902~1978.秋)原名董庸,圣名裴理伯。山东莱芜人。1926年毕业于济南洪
家楼德育中学。1929年在洪家楼小修道院毕业后,赴罗马传信大学神哲学院留学。1
934年升为神甫、并获神学博士学位。1935年任教会济南洪家楼懿范女中校长。1938
年在北平司铎院进修二年。1939年从事教务,历任章丘胡迪村天主教堂神甫,济南将
军庙街总堂事务员、济南教区总堂咨议员、东平县梁庄天主教本堂神甫等。期间,曾
任济南教区《光华日报》编辑,原只宣传教义,后兼宣传抗日爱国。1939年《光华日
报》被日军查封,董文隆改任《宗徒》杂志编辑。多次以宗教身份掩护过往济南的抗
日爱国志士。1950年任济南教区副主教。他精通圣教法典,熟悉拉丁文、英文、意大
利文,曾协助济南教区总主教杨恩赉翻译天主教法典。50年代初,在天主教界开展的
反帝爱国运动中,领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控诉黎培里等人的罪恶行径,并在《大
众日报》上发表题为《帝国主义诬蔑宣传破产了》的文章。1958年祝圣为济南教区主
教,并当选为济南市天主教爱国会主任委员。曾先后被选为山东省第二届人大代表,
济南市第三届人大代表,政协全国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政协山东省第二届委员会常委
,中苏友好协会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和山东省天主教爱国会主
任等职。1962年受到错误处理,1970年遣返回原籍管制劳动。1978年平反昭雪,不久
在莱芜去世。
齐燕铭(1907~1978.10.21)又名齐震、齐振勋,笔名齐鲁。北京市人。蒙古族。1924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6年入北京大学国语系。曾参与领导学生爱国运动。1930年
毕业后,先后在北平大同中学、光华女子中学和保定第六中学任教。1933年起,在北平
中国大学、中法大学、东北大学任教,参与编辑《文史》杂志。1937年赴济南到国民
党十三路军干部学校任教,并任济南《救国时报》总编。“七七”事变后,从事抗日救
亡宣传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赴鲁西北聊城抗战,任范筑先将军的中校秘书,
后任鲁西北《抗战日报》主编及政治干部学校教务长等。1940年到延安,在中共中央
党校任教,后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并到鲁迅艺术学院兼课。1943年起参与创作新编平
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对推进戏曲改革起了带头作用。1945年后任中共
驻重庆、南京代表团秘书长,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和统一战线工作部秘书长等。建国
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总理办
公室主任,文化部副部长。1966年4月至1967年1月,任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副市长。后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全国政协秘书长等职。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
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78年10月21日在北京病逝。
庄中一(1910.5~1978.11.16)原名庄兆贵,又名庄文卿。山东潍县人。1918年至192
7年先后在潍县庄家村小学、县立模范高级小学、乐道院文华中学读书。1926年9月加
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庄家村支部宣传委员。
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潍县武家村小学、唐家村小学、古 河乡小学教员。1938年3
月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二大队,任秘书、党支部书记。同年5月起先
后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七大队政委、三区队秘书、九大队三十八中队政
治指导员、基干三营九连连长等。1940年9月起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一团二营
四连连长、二营副营长。1943年任清河区寿光县大队大队长。1945年8月任渤海军区
清河军分区参谋主任。1946年3月至1948年7月先后任清河军分区练兵团团长、十五团
团长、司令部参谋处长、十六团团长等。1948年8月任军分区参谋长。1950年7月起历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航空学校副参谋长、第九航空学校参谋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
部情报处处长。1954年7月任空军第二十八师第一副师长、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
上校军衔。1957年9月起先后任山东省军区聊城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德州军分
区副司令员。1963年9月任济南市人民武装部部长。1964年2月调任山东省军区司令部
副参谋长,3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7年2月至1969年下半年参加了“三结合”的山东
省革命委员会,先为委员,后为常委,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68年被省
革委会主任王效禹诬蔑为参加“反革命集团”,遭受政治迫害。1972年12月被予以平
反。1976年4月离休。1978年11月16日在济南病逝。
陆侃如(1903.11.26~1978.12.1)字衍庐。江苏海门人。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24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1927年毕业,先后在上海中国公学、
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校任教。1929年与冯沅君在上海结婚,开始合作研究中国古典
文学。1932年共同赴巴黎留学,经三年的刻苦学习,双双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5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于193
8年初南下昆明,在迁至云南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1942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
的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46年随校迁回沈阳。1947年至青岛,应聘任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58年随学校迁居济南。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兼图书馆馆长,山东大学副校长、《文史哲》编委会主任;当选为山东省人
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为九
三学社山东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青岛分社主任委员、济南
分社筹委会主任等职。自1923年开始出版学术专著。重要著作有:《屈原》、《宋玉
》、《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与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
、《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与高亨等合著《楚辞选》。先后与其助手合作出版《文心
雕龙选译》、《刘勰论创作》、《文心雕龙译注》、《楚辞选译》等书。1978年12月
1日病逝。临终前将其珍存的全部书籍和近3万元存款捐献给山东大学。
余立金(1912~1978.12.2)湖北大冶人。1928年参加鄂东南武装起义,任战士、班长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东南红军独立第三师机枪连副排长、副连长、政治
指导员。1933年7月调往湘赣革命根据地,历任红十七师直属队总支书记、红六军团
直属队总支书记、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三团政治委员。1935年11月参加长征。1
936年7月任红三方面军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到达甘肃会师,任第十
八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赴上海,在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从事秘密工作。1938年
4月到新四军,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1941年后历任抗日军
政大学第五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华中总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
任等职。参加巩固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
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副校长,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兼政治部主
任等职。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市委常委。建国后,历任军委第
三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军委空军副政治委员兼南
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后中共中央予以平反,恢复名誉。1974年后任中国民航总
局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政治委员。1978年12月2日在北京病逝。
俞剑华(1895.6.19~1979.1.6)原名俞琨,曾用名俞德,字剑华,30岁后以字行。济南市
人。1912年8月入济南中学校(后称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习,长于古汉语及中国画。1
915年题为《四十天》的暑期作品(包括图画、文章、日记等)参加山东教育展览会,得
金牌奖。同年9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手工图画专修科,从名画家陈师曾学画。1918年毕
业后历任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北京美术学校、北京师范学校、山
东美术专科学校国画、国文教员,北京交通大学用器画讲师。其间数次在北京《晨报
》副刊发表文章,尤以1921年游曲阜、泰山写生旅行记为佳,后在上海《时事新报》转
载,为日本《中央美术》译载。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联合济南书画家举行
书画展义卖,援助上海难胞。1927年9月任上海爱国女子学校国文教员。同年10月偕名
画家黄宾虹游太仓。翌年初秋改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同黄宾虹、熊松
泉、陈刚叔、蔡逸民、马企周、张善 、张大千等人组织烂漫画社,印烂漫画集,并以
这些作品参加第一次全国美展。1929年初任新华艺大国画系主任。暑假随张大千游日
本东京、大阪,并在大阪举行个人画展。1930年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次年,湖
南、湖北发生水灾,连续三次举办个人画展,将义卖的全部收入赈灾。1935年任暨南大
学文书组组员。1940年10月后任暨南大学组长、秘书、教授、总务长。1946年9月被
聘任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教授。次年9月至1951年9月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和上海
诚明文学院教授、教务长。1951年9月任上海学院副院长。1952年9月任华东艺术专科
学校教授、教研组长。1958年任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9年改任南京艺术学院教
授。“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后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建国后曾任中央美术
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东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理事,江苏省
政协委员等职。
俞剑华志向专一,毕生勤奋刻苦从事美术专业,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画论遗产的整
理研究上获得颇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绘画史》、《最新
图案法》、《立体图案法》和《书法指南》等。建国后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画论类编
》、《中国壁画》、《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顾恺之研究资料》,画家丛书《
王绂》、《石涛画语录注解》、《宣和画谱注解》、《历代名画记注解》、《图画见
闻志注解》,以及280万字的巨著《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等。并在报刊上发表大量
的美术论文。他的著作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其《石涛画语录注
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977年由滕光一翻译成日文出版,英国伦敦大学瓦特宋教
授也将它翻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其《中国绘画史》已成为世界上一些国家研究中
国美术的重要资料。他擅长山水画,兼擅花卉,并工书法。创作的山水画笔墨苍劲,沉
着泼辣,构图丰满,含蓄有味,风格独特。曾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长沙
、合肥、哈尔滨等地举行个人画展。在教学上,认真负责,诲人不倦,培养出一批美术
史论研究人才。1976年把一生收藏的图书画册、资料期刊、著作手稿等4700余册以及
大批国画作品赠送给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1月6日病逝。
李景春(1904.2~1979.2.28)济南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北平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区委委员,天津市区委书记
,唐山市委委员、宣传部长,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调往延安,
任中央党校教授、班主任等职。1940年赴苏留学,1942年回国。1946年后,历任解放
区的山东省政府工商局监委委员,全国总工会训练班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政策研
究室主任,山东分局机关党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文
教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4月任中共中央第四中级党校副校长,1958年该校改为中共
山东省委党校后仍任副校长。曾为山东省第三届政协委员。著有《周易哲学及其辩证
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