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1&rec=24&run=13

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大革命时期在济南山
东省立一师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因介绍鲁迅、郭沫若等人书籍,
遭特务逮捕入狱。1928年“北伐军”入济南时被释放。1929年春,任曲阜山东省立二
师国文教员。后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1935年毕业后,回济南任中学教员。抗日战争
爆发后,随济南中学流亡到四川,在成都国立六中任教。后因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
,被当局解聘。1939年出版散文集《雀蓑记》。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开始用
马列主义观点讲授文学理论,并参加各种进步的文艺活动,与闻一多、朱自清等交往
密切。这时期出版了散文集《回声》、《灌木集》,诗论集《诗的艺术》,短篇小说
集《金坛子》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到天津南开大学、北平清华大学任教。期间
出版长篇小说《引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出版散文集《日边随笔》,文
艺短论《文学书简》和《文学枝叶》。8月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9年7月出席
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文协理事。1952年调云
南大学,历任副校长、校长兼党委书记,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期间出版诗集《春城集
》、叙事诗《线秀》及各民族诗选《金花银花献给毛主席》、《一滴蜜》等,还发表
《花潮》等散文。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大”候补代表。1968年于昆明受迫害致死。
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有《李广田选集》。
韩文一(1895.11.26~1969.2.4)河北威县人。1914年毕业于济南私立海右师范学校。
此后在丘县、开封、济南、利津等地任小学教员、校长、县教育局局长等职。1928年
后,历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科员、龙口公安局督察长、文登县政府代县长、惠民专署
视导员。1937年7月组织河北盐山县群众抗战。1938年2月参加中共枣庄干部训练班。
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参谋长。1939年后任中共中央山东
分局统战部统战科长、中共济南工委委员、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滨海盐务署主任
、山东军区办事处副主任等。1945年后赴东北,曾任赛马矿务局局长、东北煤管局处
长、中共辽东分局办事处主任等职。1955年调回山东,任煤炭部济南基本建设局副局
长、徐州基本建设局副局长、山东省煤管局局长等职。1960年任山东省政协第三届驻
会常委兼党组成员。1969年2月4日病逝。
綦际霖(1887.3.6~1969.3.29)字宗杰。山东利津人。1909年考入山东高等师范学堂
理化科。1916年起先后任教于聊城省立第三师范、惠民省立第四中学。1928年曾一度
被委任曲阜县长。1929年秋任职于山东省农矿厅,其间曾借公务之便参观南京晓庄师
范,决心重返教育界。1930年春,到济南正谊中学任教,翌年秋离校返回原籍。1933年
值正谊中学20年校庆之际,应邀重返该校主持教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济返乡
。1938年因在利津县揭露当局消极抗战,触怒了当权者。于1939年逃脱来济南,继续任
教于正谊中学,年底任校长。在日伪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团结同仁,采用多种方式抵
制奴化教育,保护进步教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在省立济南乡村简易师范、私
立立达中学任教。其间,曾积极参加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进步师生。
1948年济南解放后,綦际霖任济南三中校长,1956年任山东省教师进修学校副校
长,1960年改任济南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筹建民进
济南市委员会。1961年任民进济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当选为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是山东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二、三届政协常
委,济南市第四届政协常委。
邓九如(1899.12.26~1969.6.6)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省)人。出身贫苦,自幼卖唱讨饭
,15岁流落济南。17岁拜山东阳谷县知名琴书艺人楚朝重为师,学唱琴书。1918年出
师,先后与张清善、郭随发、孙正霖、张心乐、冯子富、贾宪章搭班在济南、大连等
地演出。到1928年,逐渐形成“邓派”琴书风格。1928~1939年,先后两赴大连、三回
济南、四进天津,为琴书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一定贡献。由于他辛勤传艺,女琴书
艺人邓秀玲、张凤玲、冯立凤成为他艺术上的得力搭当。天津胜利唱片公司先后为他
们灌制了《梁祝》、《鸿鸾禧》、《刘伶醉酒》、《洞宾戏牡丹》四个代表唱段。1
935年,天津广播电台为其录了音。此间,他将自己的“文明琴书”定名为“山东琴书
”,使这一现代北方曲种得以诞生和确认,并开始向全国传播。1939年至1948年9月济
南解放前夕,他为生计疲于奔命,曾沿街卖唱受尽凌辱。解放后,倍受政府的关怀和人
民的爱戴。1950年当选为山东省文代会代表,1952年任济南明湖曲艺队二队主任,在济
南市文艺会演中获“竞赛奖”。1953年8月参加全国赴朝慰问团,在朝鲜3个月的巡回
演出中受到大家赞誉,其中《打黄狼》一曲倍受欢迎。同年荣获济南文艺会演一等奖
。1957年获山东省曲艺会演一等奖,1956、1958年获全国卫生会演优秀奖。1962年中
国曲协在济南专为邓九如召开了“山东琴书流派研讨会”,确认邓九如为北路琴书的
主要创始人,并对他所开创的“邓派”艺术给予较高评价。此后广西、大连、天津、
齐齐哈尔等地曲艺团,总政、海政及各大军区文工团都相继派人前来学习“邓派”琴
书艺术。
邓九如除演唱《断桥》等传统曲目外,还演唱了《双赶车》、《老王卖瓜》、《
借驴》等大量的现代曲目,深受观众的喜爱,至今广泛流传。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同
年当选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9年6月6日,因患脑溢血病故。
盛习友(1944~1969.7.17)安徽肥西人。1964年入伍。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六军二三O团二连三排排长。荣立三等功一次。1969年7月
17日下午在部队驻地章丘县胡山公社(今阎家峪乡)施工,突降暴雨,洪水从四面山坡急
流而下,涌进巴漏河谷。这时附近村庄的9名妇女正淌水过河,当走至河心时,骤然暴涨
的洪峰把她们卷入激流。危急关头,盛习友与战友从300多米远的山坡迅速赶到河岸,
救起6名妇女。当盛习友把遇险妇女李凤兰推到岸上时,自己却被激流卷到拦河坝下,
壮烈牺牲。1971年5月24日,中央军委授予盛习友“爱民模范”称号,并号召全军向盛
习友学习。
杨涤生(1918~1969.7.30)原名杨肯堂。山东烟台人。1934~1937年先后在济南育英
中学、省立济南高中读书。在进步师生的影响帮助下,积极参加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
,参加“一二·九”运动和声援绥远抗战的募捐活动,并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1936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和济南市教育界抗敌后
援会负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响应党的号召,脱下长衫,到农村参加抗日游击战争。
历任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鲁东工委委员、山东省委青年部长、
山东省第一区党委委员,苏鲁战区青年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鲁南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
政委、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共山东分局、华东局青
委书记、山东省青联主任,中央青委委员。建国后,历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
研究室副主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工委书记。1952年起,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工业部副部长,山东省建筑工程局副局长,山东省工业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市政工程局
局长、非金属矿务局局长,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
迫害,1969年7月30日病逝。1979年平反。
刘永诚(1908.6.15~1969.11.22)山东寿光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17年9岁时随
族伯父逃荒到辽东本溪。10岁进小浴沟私学馆读书。13岁时到本溪炼铁厂当童工。1
946年到本溪第二发电厂当锅炉工。1948年任本溪钢铁公司二铁厂技师。1953年因抢
救高炉事故有功,被本溪炼铁厂党委授予一等奖,事迹曾编辑成册,在全国范围内宣传
。1957年10月调济南铁厂任高炉车间技师、副主任。1959年后任济南铁厂副厂长、工
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长期从事炼铁技术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娴熟的炼铁
技术,为省内外40多家炼铁企业处理中、小高炉内结瘤、炉缸冻结等事故,赢得“高
炉医生”的美誉。1961年3月中旬,济南铁厂4号高炉炉缸突然烧穿,1300℃的铁水溢出
横流,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刘永诚镇定自若,迅速确定抢救方案,让炉前工将
所有水笼头对准炉缸强制冷却,拉风降低炉内压力。他把工作服浇上水,抱起一块近百
斤重的耐火泥,冒着浓烟热浪冲上去,将耐火泥死死地堵在穿孔上,并调来电焊工迅速
补焊炉缸,使高炉转危为安。人们都被刘永诚这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精神及果断
的指挥才能所折服。他担任领导职务后,仍坚持亲临现场指挥生产,抓第一手资料,解
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组织冶炼技术改造,取得较好的成效。
刘永诚1959年3月被授予山东省工交系统先进生产者称号;10月被授予全国工、基
、交、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60年1月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济
南市第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政协委员。1
969年11月22日病逝。
向明(1909~1969.12.18)原名巨同璞,字景山,化名王仲和。山东临朐人。曾任青岛枣
园小学教员。在校组织民众夜校、助学会等进步组织。1931年4月加入共青团并任团
支部书记。8月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先后任中共青岛沧口区委宣传委员、区委书记
。后遭通缉。1932年8月调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1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19
33年2月27日,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积极领导绝食斗争。1937年9月获释出狱后
,历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书记,豫鄂苏区新四军游击支队二总队政委,豫皖苏区党委副
书记,苏中四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苏北盐阜地委书记,新四军三师八旅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政委,先后参加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1
948年2月任中共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区政委。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任青岛军事
管制委员会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二书记、代理书记,山东省人民
政府副主席,山东省军区副政委等职。后受到不公正对待。1969年12月18日病逝。19
80年中共中央为其彻底平反。
魏贤九(1917.9~1969.12.18)江苏邳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3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同年8月任中共睢宁七区区委组织委员,1941年12月任古邳区委书记。194
3年5月任邳睢县委社会部部长,后任县公安局长。1948年8月来山东,任昌潍保安司令
部侦察参谋。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济南市公安局督察室组长,1949年12月任济南
市公安局一处科长,后任副处长、副局长。1956年6月任济南市公安局局长、党组书记
。1961年9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济南市副市长兼市公安局长、党组书记。在“文
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迫害,于1969年12月18日在济南去世。1979年1月中共济南市
委予以平反。
尤家骏(1900~1969)字修之。山东即墨人。1926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
士学位。1932~193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皮肤病院留学。1947年赴美国纽约哥伦比
亚大学中心医院进修。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后任济
南市立医院院长。1948年作为中国麻风病学专家代表,参加在哈瓦那举行的第五次国
际麻风病会议,作《关于麻风病分类》的发言。建国后,历任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
所所长、山东省医药卫生学会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山东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皮肤科
主任等职。曾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1952年在我国首
次发现“黄色酿母霉菌病”。著有《麻风病学概论》、《新麻风病学简编》、《黄色
酿母霉菌病》、《现代麻风分类与治疗》等。与人合作编写《麻风病手册》、《皮肤
病学》等书,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1969年去世。
华子修(1904~1969)字其德。山东安丘人。1924年毕业于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
930年入济南大华医院任医师。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担任救护解放军的医疗队队长。
抗美援朝战争中,任济南市医务界抗美援朝推动委员会主任,其间,组织社会上的中、
西医大夫参加志愿医疗队工作。建国后,曾当选为济南市人民代表,历任市人民委员会
委员、市政协委员、市红十字会会长、市卫生局局长、市医学会理事长等职,在市医
务界有一定威望。
关友声(1906.3.25~1970.2.14)原名关际颐,字友声,以字行。号嘤园主人。济南市泺
口镇人。出身于盐商家庭,家境颇殷实,惟幼年早孤,与长兄关际泰同居。6岁时以奕棋
得“神童”之誉。7岁入家塾与长兄、族兄同窗共读。14岁时方从长兄关际泰(为济南
著名书画家)认真学画。从临摹古人书画入手,初师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
蒙),继师沈周、王 等人,又追溯马远、夏圭、李唐和戴进诸名家笔法,广搜博采,以
充实自己。后由泺口移寓济南城内鞭指巷,从王吉甫(后为顾维钧私人秘书)学英语,
从王香荪(后被何思源聘为山东省教育厅秘书)学文史。虽以外语、文史之学为主课,
但同时又广交书画文人,与丁佛言、宝佩之、胡伯年等人为友,画艺大见进步,16岁书
画已小有名声。
1928年,关友声于山东大学国学系毕业,后又至北平向吴秋晖学习诗词歌赋。在北
平住约一年,始返济南。在北平时结识了著名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于非 
等人,与张大千最为莫逆,因而受张大千影响颇大,从学习元四家改学石涛,此为关友
声画风转变之关键。1934年,关友声将其游黄山写生册提供张大千品评,颇得张大千好
评。1935年,游学湖南、湖北、南京、苏州、安徽等地,探奇揽胜,寻师访友,以提高艺
术造诣。是年《关友声画集》问世,斯时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的老舍为之作序。30年
代,关友声与其兄关际泰共创“济南国画学社”,课徒讲艺,长达3年,有学生50余人。
嗣后,又创办过“齐鲁画社”,主编过艺术周刊。1945年执教于济南南华学院,教授诗
词及书画题跋和款式学。建国后,于1959年任教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任图画系副主任
。同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两幅山水巨幛。曾为山东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山
东美协常务理事。“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夫人郑璇被迫害致死。此事对关友声打
击尤甚,于1970年2月14日去世。代表作有《壮观》、《高山流水》、《泰山日出》、
《佛山新貌》等。著有《嘤园集》、《友声先生诗抄》等。
吴少怀(1895~1970.6.2)名吴元鼎,字少怀。祖籍浙江钱塘,幼年丧父,随母迁居济南
。7岁入私塾,17岁入山东公立法政学校财政处夜班就读。母子度日艰辛,其母因病求
医无着,经年不愈。后幸遇历下名医管竹书,不但为其母治好病,还让吴少怀入济南私
立大同医院免费学医。历时6年,1922年吴少怀学成后留院任中医师。后曾任山东省警
察厅中医医官。1928年在司里街自行开业行医。30年代即跻身于济南名医之列,享有
盛誉。1939年任中国红十字会济南分会顾问。1946年任济南中医师公会理事,被聘为
山东省政府医药顾问。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先后担任山东民众慈善医院医师,难民
诊所医务主任,济南市医学讲习所中医部副主任,第二联合诊所主任,市医务进修学校
中医部副主任等职。1957年后,历任济南市立一院中医科主任、济南市立中医院院长
、山东省暨济南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56年当选为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同
年加入九三学社。1958、1963年分别当选为山东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965年济南市卫生局授予中医带高徒一等奖。在中医界享誉较高,40年代即被公认为济
南“四大名医”之一。
吴少怀熟谙中医经典,博采诸家之长。尤精于内科和妇科。对肠胃学说有较深造
诣,晚年提出胆胃证治的理论。其处方用药,轻灵而不失法度,绝少开大方或动辄用贵
重药。他采用散饮结合法治不寐,用升降结合法治胃疼,用动静结合法调整心肾,用内
外结合法治疗哮喘,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充分体现其辨证施治的灵活。著作有《吴
少怀验方集》、《胆胃证治》及去世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吴少怀医案》等。
方怀仁(1895~1970)圣名思德望。山东东平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济南洪家楼修
道院读书。1924年晋升神父,后至北京司铎书院学习。1931年任临邑天主堂本堂神父
。1936年任洪家楼大修道院神师,并兼任济南懿范女中教员。后任恩县、德县等地天
主堂神父及济南陈家楼天主堂神父。1949年任历城林家庄天主堂本堂神父。自幼信仰
天主教,40年来为教会服务,在济南市天主教神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中威望很高。曾
任山东省天主教爱国会常委、济南市一至四届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等职。被选为济南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政协常委。
王光符(1892~1971.2)名王心煜,字耀华。平阴县人。1919年参加吉林陆军,后任军需
长。1924年离开军队,先后在甘肃、天津任私塾老师。其间苦读医书。1926年回家乡
行医。1940年应济南敬修堂中药店之聘任坐堂医。建国后入市医务进修学校学习。1
951年6月毕业后任济南市第五区防疫站中医师。后任市第五联合诊所三分所所长。1
955年调省中医院工作,后任妇科主任。擅长中医妇科,曾被誉为“妇科圣手”。对内
科、小儿科、季节性传染病、公共卫生学也很有研究。1971年2月病故。
万春圃(1881~1972.1.13)字鸿源。山东苍山人。生于地主家庭,是当地屈指可数的
大户。自幼爱骑射,善结交,为人耿直,有强烈的爱国心。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家乡抱犊
崮山区是土匪出没之地,烧杀抢掠无所不为,闹得民不安生。为保护村民安全,他组织
民团自卫武装,自1918~1937年任民团团总,带领民团抵御土匪,在当地颇有影响。19
31年日军侵占东北三省,他对侵略者十分痛恨,对民国腐败无能政府不满,倾向主张抗
日救国的共产党,1933年曾掩护共产党员聂立人和聂益人,1935年结识了中共苏鲁豫皖
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面组织临、郯、费、峰四县边联
,8月任联庄会会长。1938年2月,召开齐心会,举行武装起义,公开打出守土抗战、坚决
不做亡国奴的旗帜,使部队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他的革命行动,受到八路军一
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的赏识,代师长陈光还把自己的战马送给他。1940年7月改建边联支
队时,他任支队长。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进攻鲁南根据地,制造了“四二五”事变,他
带家小随部队撤离苍山,家中30余间瓦房全部被毁。国民党一一二师为逼其投降,绑架
了他一双儿女。在这巨大压力下,万春圃公开表明:“你们不要妄想,就是你们在我面
前杀了他们,我也决不向你们屈服,跟着共产党,抗战到底,这条路我走定了!”他有六
子四女,长子国华1935年加入共产党,二子国英1939年在对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194
2年他60寿辰时,鲁南区委为其举行祝寿活动,表彰其为抗战毁家纾难,不屈不挠的高尚
品质。1943年5月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8月进渤
海华东党校学习。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先后任济南市交际处处长,济南市烈士塔建
塔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生产教养院院长,济南市政协三、四、五届副主席、党组成
员等职。1972年1月13日在济南病逝。终年91岁。
徐冰(1903~1972.3.22)原名邢萍舟,又名邢西萍。河北南宫人。青年时代在上海读书
,曾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3年赴德国留学。1924年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
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翻译、上海反帝大
同盟党团书记。1932年秋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坚贞不屈,严守机密。1933年春经党组
织营救出狱,后到北平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冬参与组织领导北平“一二·
九”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初到延安,4月出席中共中央白区工作会议,代表北方局作
工作报告。“七七”事变后,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解放》周刊编辑。曾
与成仿吾等合译《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1939年到重庆,任中共
中央南方局文化宣传委员会秘书长兼文化组组长,是周恩来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得力助
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顾问、中共潍坊市委书记。19
48年9月至12月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常委、济南特别市副市长。1949年参加和平解放
北平的接管谈判工作,任北平市副市长。建国后,任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秘书长和
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等。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2年3月22日病逝。1979年8月27日,党和国家为其平
反昭雪。
曾山(1899~1972.4.16)原名曾如柏,又名曾珊、曾修生等。江西吉安人。1926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及赣南武装起义。后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
赣南特委委员,赣西南特委常务委员,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并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府内务部部长。19
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兼江西军区政委。1935年8月被派
赴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七七”事变后回国,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
长,参加新四军的筹建工作。后任新四军驻江西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华中局
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组织部长兼财经办事处主任,中共中
央华东局委员、华东财经办事处主任。1948年9月济南解放,任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
委员会副主任,奉命接管济南。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财经委员会主任,上海
市副市长,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部长,国家纺织工业部、商
业部、内务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共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
大代表。1972年4月16日病逝。
路大荒(1895~1972.6.6)原名路鸿藻,字笠生、笠僧、丽生,曾用名路爱范,号大荒
,别号大荒山人、大荒堂主人、留仙同里人等。山东淄川人。出生于书香门第,7岁
入私塾。辛亥革命后考入淄川高等小学堂。1912年入周村的私立政法专门学校学习二
年,后回淄川,在城内小学任教。1916年5月在周村参加护国军。1929年秋任淄川县
立体育场场长,后改任县民众教育馆体育部主任至1937年。此间,倾注大量时间和精
力,致力于蒲松龄著作与生平的研究,于1936年出版了他主持编辑的《聊斋全集》、
撰写的《蒲柳泉先生年谱》。
1937年底淄川县城被日军侵占,路大荒随县政府逃亡于山区。敌伪邀他出山,遭
回绝,遂遭通缉。1938年春潜往济南,为避敌伪,改名路爱范,寄居表弟家,继续蒲
松龄著作的收集与研究。1939年初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以卖字画或古董生意谋生,
生活十分拮据,但坚决不就伪职。1946年9月,由王献唐推荐,到山东省图书馆任特
藏部主任,主要承担馆藏金石及古籍善本的鉴定考证工作。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路大荒被任命为山东省图书馆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馆长,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1950年后任专职委员)。曾任山东省政协第三
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蒲松龄故居整修委员会委员。自编的《蒲松龄
集》于1962年8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还发表有关蒲松龄研究的论文近20篇。在书
法、绘画、版本鉴定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并热情地指导青年学习古籍知识,培养
了一些版本专业人才。“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卧床不起,1972年6月6日
含冤去世。1980年9月,山东省文化局为其恢复名誉。
孙明(1908.10~1972.6.9)原名尹家训。山东寿光人。自幼读私塾10年,1927~1938年
在济南聚隆万丰窑厂当店员。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掖县胶东八支队六十三中队文
书。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至1945年2月,先后任沂水县九区垛庄乡乡
长、九区区队指导员,中共沂水九区区委组织委员、沂南岸堤区委书记、沂南东平区
委书记、鲁中二地委组织部干事。1945年2月受组织派遣,打入济南伪治安军内部,秘
密了解敌方情况。1946年5月,任中共渤海区党委济南工委工作队长、科长。1947年1
月,任中共渤海二地委禹城县委国军部部长。1948年4月,任中共齐河县委委员。1948
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中共济南市五区区委副书记、书记。1949年8月至1965年10月,先
后任济南市店员工会主任,市轻工业工会筹委会主任,济南市总工会组织部长、副主席
、主席、党组书记,中共济南市委委员。1965年11月任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部长。曾
任政协济南市一、二、三届常委会委员,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杨德斋(1900.10~1972.10)原名杨逆林。山东胶南人。1918年赴日本入东京高等预备
学校读书。1920~1928年就读于美国北加罗林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
,任私立齐鲁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1943年在济南正谊中学任教期间,结识王大彤
、赵鼎夫等中共地下党员,解放战争期间,曾卖衣购物帮助中共地下工作人员,掩护
被国民党追捕的中共干部。1948年任齐鲁大学总务长、校长时,团结部分教工留济护
校。9月济南解放后,留任齐鲁大学代校长、校长。1953年4月院系调整后调任山东农
学院副院长。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同年11月至1958年11月任九三学社济南分社筹委
会主任委员,后历任山东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政协第一、二、三
届委员会常委,济南市第一、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
丁履德(1912~1972.11.10)字骥甫。山东日照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
,后留学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研究院。1937年回国,先后任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教官
,西北工学院、浙江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5年3月赴美国耶鲁大学机械研究院学
习,后至美国纽沃克工学院任教。1947年回国,先后在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建
国后,历任山东工学院院长、教授,第一届济南市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山东省政
协副主席、省科协副主席等职。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山
东省第一届主任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丁履德早期致力于航空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发表《螺旋浆叶素原理性能曲
线直接积分法》等论文。60年代主要从事内燃机的研究工作。在任山东工学院院长期
间(1952~1972年),主持了学校的总体规划、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先后主讲“飞
行力学及设计”、“应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内燃机动力学”、“热工
学”等十几门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1972年11月10日病逝。
栾调甫(1889.5.1~1972.12.5)名栾廷梅,字调甫,以字行。山东蓬莱人。早年在教
会义塾半工半读,后在家乡一所英文义馆就读,后到上海,在其父工作的格致书室当
小伙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始整理国故,经六年的潜心钻研,完成对《墨经
》的考订,于宣统三年(1911年)写出《名经注》一书。1912年,他执教于上海盲童学
堂。1918年在上海翻译工业书籍。1920年随其父返回家乡,旋应齐鲁大学博医会的聘
请,到济南翻译医书。
1922年,他读到梁启超的新著《墨经校释》,深感其对《墨经》的曲解,恐将贻
误后人,乃奋笔写出《读梁任公墨经校释》一文,从而震动了梁启超和整个墨学界,
引起一场大论战。他先后发表一系列论文,被专家学者评为“独来独往解墨辨”。梁
启超于1925年秋专程来济南会见他,与之畅谈。1926年栾调甫兼任齐鲁大学《齐大东
风》首席编辑,后又任《齐大国学论丛》主编。1930年,齐大采纳他的倡议,成立国
学研究所,聘他为该所主任兼文学院教授。1934年,被聘为山东图书馆设计委员会委
员。1936年,赴青岛任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失业居济南家中,1938年赴
蓬莱继续从事文字学研究。1940年返回复校后的齐鲁大学任教。后日军进驻齐鲁大学
,又被迫迁出校园。1942年,日伪当局要他担任省图书馆馆长,他坚决不就伪职。后
在济南市立中学执教,勉强维持生活。
栾调甫于1946年回齐鲁大学讲授国文课,并兼任山东省立师范学院国文教授。1
947年,齐大聘他为文学院教授,他以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为条件应聘,专心从事教
学和学术研究。1948年秋,随齐大南迁杭州,任中文系主任、教授。
建国后,栾调甫随齐大由杭州迁回济南,任国学研究所主任,中文系主任、教授
。1953年被聘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1955年,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并被选为常委。1
957年,他的《墨子研究论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山
东分院研究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刺激,卧床不起。家人按其意愿
,将所藏图书全部捐赠给国家,计有古籍1030种,4205册。1972年12月5日病逝于济
南。
袁文华(1905~1973.1.9)原名袁金绪,教名马尔谷。济南市人。幼年入济南修道院读
书,并加入方济各会。1932年7月毕业,晋升为铎品。1936年9月至武昌教区传教,11月
赴鄂城葛店天主堂任本堂司铎。1947年调回武昌花园山,任武昌教区公署总本堂司铎
,兼任文学小学校长。1951年教会中断对该校经费资助,袁文华协助筹措经费,维持教
学。次年9月,文学小学改名为武昌区第十五小学,袁文华留任校长。1958年3月,当选
为武昌教区第一任国籍正权主教。曾任武汉市人民代表、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人
民代表、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市天主教爱国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
席。1973年1月9日逝世。
安鼎铭(1917~1973.1.21)甘肃甘谷人。1926~1934年就读于本县私塾和县城关东街
小学。1937年秋,在甘肃省立兰州第一中学肄业。1937年“七七”事变后,与兰州中学
高级生魏晋贤发起组织“甘肃青年抗战团”,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领导下开展抗战活
动。曾因闹学潮罢课,被学校记大过。1937年11月,由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介
绍赴延安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政训班学习。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
月任抗大一分校指导员、教导员、团宣传股长。1941年12月,调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调研室调研员材料股长。1943年任山东分局组织部巡视员。1945年8月任山东省政府
干部科和人事处干部科副科长、科长。1948年1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整编委员会检查
组长。同年8月任华东财办生产部机关党委书记。1949年2月任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部
党委副书记。1950年12月,任山东省工业厅化学工业处处长兼省工业厅驻青岛办事处
主任。1953年8月,任济南市实业公司经理、济南市工业局局长。1955年3月,任中共济
南市委工业办公室副主任。1956年3月任济南市副市长。期间他分管济南市工业生产
,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组和发展地方工业生产做出了成绩。1958年12
月起,先后任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65年11月起任政协济南市第
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73年1月21日病逝于济南。
马金镖(1881.1.23~1973.6.11)济南市人。回族。少年喜武术,曾与王振山同拜济南
洪拳名家白子敬、赛和洪门下。后又从师于查拳名家杨洪修、张崇生等。博采众长,
自成一家。1929年11月参加浙江国术比武大会名列优等。1936年任南京中央大学体育
系教授。其系主任美国人麦克鲁轻视中国武术,要与马金镖较量剑术。结果马金镖以
中华剑术击败麦克鲁西洋剑术,从而声名大振。在南京期间,曾先后任教于中央国术
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中学。40年代移居常州,1948年其门人宛长胜等在上海创建
群英武术社并邀其任教。1953年自常州迁上海任该社总教练。马金镖集查拳之大成,
其拳械套路极其丰富,至今留传者当有百余套。待人诚笃,武德昭著,授徒热心而不保
守。1973年6月11日病逝,终年92岁。
于洪铎(1927~1973.7.20)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七十三团七连战士。1948年9月,参
加攻打济南的战役。9月22日攻打济南内城的战斗进入最后决战阶段。23日午夜第四
次内城突击战开始,于洪铎冒着浓烟烈火和飞落砖石的砸击跳进齐腰深的护城河,扑向
城东南的突破口。突击组一组组长李永江首先冲向城墙,与守城之兵展开搏斗,但随后
往城上攀登的几名战士相继中弹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危急关头,于洪铎置云梯晃抖和
身边流弹于不顾,手扒着被炮弹轰毁的残破城墙拼命往上攀登,终于第二个登上济南内
城城墙。登城后立即投入战斗,支援了首登城墙的李永江,占领了突破口。随后率领两
名战士冲向城墙制高点气象台。于洪铎和战友连续打垮了数倍守军不停息的反扑,在
城头激战3小时直到大部队的到来。战后,于洪铎荣立特等功并荣膺纵队授予的“济南
英雄”称号。此后,随部队南下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1949年
4月被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10月随部队首批入朝作战。归国后任
陆军二十七军连长,1960年升任营教导员,先后又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0次。1963年
转业到济南市人民委员会任监察员,1965年改任济南塑料公司监察员,1969年任济南市
二轻局日用服务公司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7月20日因患脑溢血病故。
张希五(1909.2.4~1973.12.31)字岱安,号正洋。山东桓台人。1935年开业行医。19
53年被选为济南市第五联合诊所一分所所长。1956年任第五联合诊所副所长。1958年
调入济南市中医院任副主任医师。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济南市委员会主任
委员。次年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常委。1961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批准为济南市名中医。擅
长中医妇科,兼通内科、儿科。著有《妇科医案医话集》、《临床杂谈录》二书(未刊
)和十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