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1&rec=23&run=13

任居建(1888~1966)字筱英。山东长山(今属邹平)人。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赴
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十期。回国后,任山东省督军公署少校
参谋,后升为中校参谋。1919年任宪兵司令。1928年任胶济铁路警务处处长。1929年
12月任国民政府陆军参谋本部山东省陆地测量局局长。1936年11月任济南市市长。1
937年济南沦陷前率部撤离。1941年7月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5年任山东省复员
建设计划委员会加聘委员。1946年11月和1948年3月先后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66年去世。
马伯声(1890~1966)又名马玉俊。回族。祖籍山东德州,生于山东泰安城。1915年毕
业于泰安萃英中学,被招为华工赴欧。1919年12月回国。1920年3月至济南,以自荐方
式致函英美烟草公司求职,被公司委以管理山东全省高级卷烟之任。后辞职进入永年
水火保险公司。1921年选择济南繁华地带经二路纬四路“裕元和”洋广杂货店作为活
动阵地,挂出“代理保险业务”的招牌,业务进展顺利,深得公司英籍经理施孟士赏识
。两年后升为公司经理。1929年始,在济南筹建仁丰纱厂(今济南第三棉纺织厂前身)
。由于经营管理得法,“仁丰”业务发展较快,由纱厂而织厂,而染厂,逐步增建配套,
构成自纺自织自染的独立体系,所产“蜘蛛美人”牌十二磅原白布,物美价廉,与日本
在青岛出品的大五幅布竞争于国际市场。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济南后,“仁丰”即由
日人厂长户川武雄和寺本仁太郎等相继把持。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
敌伪产业处理局将仁丰纱厂接管。1946年,马伯声任济南市商会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7年任济南市商会理事长、济南市商团团长、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少将高参、山东
省政府顾问等职,当选为候补国大代表。1947年9月仁丰纱厂发还民营。在此期间,马
伯声除加强经营管理使工厂恢复战前水平外,又在厂举办“纺织工业技术训练班”。
1948年9月,离济赴津转沪,又赴台北,旋即至香港居住。1949年11月9日由香港回大陆
,12月1日来济。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中,因贪污仁丰纱厂敌伪股份嫌疑被
法院拘留审查,后无罪释放,转居天津。1966年春病故。
尹宽(1896~1966)原名王竞博,化名硕夫。安徽桐城人。1919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参与组织工学世界社。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1月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局秘
书。同年9月以中共中央巡视员身份赴山东各地巡视党团工作。1925年1月出席中国共
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3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兼任社会主义青
年团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领导建立发展山东党、团组织,开展声援、支持上海
“五卅运动”的爱国群众斗争。同年8月调任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兼宣传部部
长。后任中共上海区委宣传部主任、中共上海特别委员会委员、上海宣传委员会负责
人等职,参与上海工人第一、二、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主编《平民日报》。19
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赴汉口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
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中央巡视员、中共安徽临时省委书记等职。工作中独断专
行,并追随陈独秀反对中共“六大”而被开除党籍。后参与组织中国托洛茨基派小团
体“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杂志。1931年5月参加组织“中国共产者同盟”。8
月被捕,后释放。年底参与组织中国托派“临时中央”,被选为领导成员。不久再次被
捕入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释放。1949年建国后,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逮
捕入狱。1966年病死。
辛葭舟(1898~1966)又名辛在湄、郝伊人。开明人士、书法家辛铸九之子。章丘县辛
寨乡辛寨村人。1915年考入青州省立第十中学,后转入济南省立一中。1924年毕业于
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历任江苏淮安关分关主任,山东建设厅及财政厅科员、视察员
,山东官钱局潍县、滕县分局局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历任八路军
山东纵队财委会委员,山东纵队贸易局局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兼山东省
贸易局局长,山东省参议会参议员,山东省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商业指导专员。解放战争
时期,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山东支前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支前委员会经理处处长,华
东局驻东北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交际处处长等职。
1949年建国后,辛葭舟历任山东省纪念革命烈士建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人民政
府委员、山东省财贸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古籍管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复员委员会委
员、山东省交通局局长和交通厅厅长。195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任民革
中央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被推举为全国政协委员。其四子辛
曙明、次女辛锐,均为革命烈士。1966年在济南病故。
袁天枢(1920~1966)原名袁拱升。章丘县人。1934年赴上海读书,后当童工。1938年
参加新四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员、团文化干事、
营部书记、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第一师政治部干事、团政治处主任、华东第一纵队二
旅四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纵队政治部巡视团团长、新一师团政委、第二十军五十
九师政治部主任、新兵师政委、第二十六军七十六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七十七师
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66年去世。
梁文聪(1929.6.2~1967.4)辽宁辽阳人。幼年在家乡上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沈阳
求学。1951年2月考入东北工学院机电系,1955年8月毕业。后到山东淄博矿务局洪山
煤矿工作,任职工扫盲学习班、职工业校、干部红专学院兼职教师,1956年被评为淄
博市工会扫盲积极分子。1959年5月,晋为工程师。同年8月,调至济南,任山东煤矿学
院教师。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白天授课,晚上搞科研,先后研制
成功自动攉煤机、电动凿岩机。1960年被评为文教战线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全国
群英代表大会。同年6月,被保送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深造。1961年以该专业
学习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学业。同年6月,被定为讲师并升任山东煤矿学院机电系党支部
书记、电工教研室主任。当时,电机方面没有适合煤矿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为解决这
一难题,他与人合作编写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煤矿电机学》教材,影响颇大。1965年6
月改任机电系副主任。1966年9月,身患白血病。1967年4月去世。
王士栋(1948~1967.5.31)山东泰安人。1966年3月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
区某部战士。所在部队负责守卫济南泺口黄河大桥。1967年5月31日晚值勤时,他发现
暴风雨将堆放在大桥上的圆木卷上铁轨,这时一列火车正在驶来。为避免一场严重事
故的发生,他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去,将圆木掀下铁轨,自己却被飞驰而来的火车卷进
去,壮烈牺牲。山东省军区党委于1967年7月6日给他追记一等功。山东省革命委员会
、济南军区分别作出决定,号召全省人民和全区部队开展学习王士栋的活动。济南市
革命委员会在其牺牲地建立塑像以示纪念。
王祝晨(1882.10~1967.9.11)名王世栋,字祝晨,绰号“王大牛”。山东齐河人。清末
廪生。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任山东提学司科员,后改
任《山东省教育报》编辑兼山东政法专门学校教员。1913年夏,会同刘冠三、鞠思敏
、于丹绂等创办济南私立正谊中学,任义务教员。1915~1918年,任聊城省立第二中学
校长,治校极严,强调教员的学问与品德,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进校务,自费赴日
本和江浙、京津等地考察教育。资助二中学生孙清晨留美,开山东赴美勤工俭学之先
河。1918年秋当选为省议会议员,为发展山东教育奔走呼吁。后因对官场腐败深恶痛
绝,回故乡齐河,捐献个人财产,创办起“强恕学校”。
1919年夏,王祝晨被聘为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1922~19
26年任一师校长。在附小,他倡导男女同校,采用白话文,推行国语,试行自编活页教材
。虽遭诽谤而毫不动摇他的教育主张,由此大家称他为“大牛”。在他的努力下,一师
附小获得“南京高师附小第二”之称。在一师他首创全省体育、艺术专修科,主编《
一师周刊》。采用大包围教学方法:约请名人专题讲演,组织学生讲演辩论会,充实图
书馆、实验室,组织文体课外活动等,使学生耳闻目睹,皆是教育、学术的新环境。他
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提倡新文化,发起组织“尚学会”,主编会
刊《新文化介绍》(后易名为《新文学评论》)。1925年12月25日在纪念云南起义十周
年大会上发表救国救民的演讲,1926年2月被省教育厅撤销一师校长职务。
1927年1月,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识了周恩来、董必武。继而随革命军到武
汉,入党义训练所受训。结业后,服务于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农民运动促进会。1928~
1937年,先后在曲阜二师、聊城三师、济南一师、济南高中任历史教员,1929年参与领
导曲阜二师排演《子见南子》剧,反对封建礼教,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重要事件。抗日
战争爆发后,随山东联合中学学生徒步南撤到湖北、四川,任教师服务团团务委员。1
943年任教于绵阳国立六中。1946年2月返回济南,先后在济南中学、正谊中学、齐鲁
中学任教,他抨击反动当局,号召学生为正义而斗争。
1948年9月济南解放不久,王祝晨受军管会文教部约请,为恢复济南教育积极奔波
,使省立一中(济南中学)、正谊中学迅速复课,起到了安定社会和人心的作用,同时担
任一中校长。1950年1月后,历任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至三届副主席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一、二届代表,全国
人大一届代表。1954年参加全国人代会期间,提出“立即着手编写各省地方志”的建
议案。周恩来总理热情地接见他,称赞其建议,指示立即在全国组织、推进地方志工
作。至1957年,全国各省、区相继建立地方志工作机构。1957年王祝晨被任命为山东
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专事领导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工作。1967年9月11日病逝
于济南。
于复新(1890~1967)字铭三。山东安丘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入济南共合医道学堂
附属医院化验室当练习生,后任化验室主任,技士专修科主任。创有“于氏试验法”
(即梅毒血清环状试验法)。1929年出版中国自编最早的一部检验学专著《实验诊断学
》,此书后复版多次。1946年被齐鲁大学医学院聘为临床细菌学教授。济南解放前夕
,拒随国民党南迁。1950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任华东皮
肤花柳病防治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普协会筹备委员、山东医学院诊断学教授等职。
一生发表专著及论文10余种。其中《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1952年被定为全国
医士、全国临床检验专业教材。
童书业(1908.5.26~1968.1.8)字丕绳,号庸安。原籍浙江 县,生于安徽芜湖。早
年读私塾,1928年接受《古史辩》的影响后开始潜心研究上古史。1935年受顾颉刚之
聘担任其私人研究助理,兼任《禹贡》学会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9月离
开北平,颠沛流离。1939年返回上海,任光华大学历史系讲师兼私立女子中学教员及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讲师。后到宜兴、安庆、常州一带,辗转于各地中学任教。
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8月任上海博物馆历史部、总务部主任,同时兼光华大学
等校历史系教授。1949年9月应聘至山东大学工作,历任历史系教授、系副主任、校
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岛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科学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政协委员等职。
童书业是我国著名的先秦史专家。30年代即与顾颉刚合作写成《春秋史讲义》及
古史论文多篇,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此外,他对中国绘画史、瓷器史和历史地
理、古代经济史等多个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从30年代起,先后发表《中国山水画南
北分宗说辨伪》、《中古绘画史》、《中国历代疆域沿革略》、《康熙御窑作者考》
等数十种论著,作出令人称道的贡献。他学习与研究勤奋,记忆力超群,对《尚书》
等许多古代典籍,可以背诵如流。
在山东大学期间,童书业以忘我的热忱投身于教学和研究,经常一人承担两三门
课程,分别写成《春秋左传研究》、《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先秦七子研究》
、《古代东方史纲要》、《古巴比伦社会制度试探》等专著和论文,整理完成旧著《
唐宋绘画谈丛》、《中国瓷器史论述丛》(与史学通合著)、《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
集》等。他在历史系开设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列主义名著选、中国社
会发展史、中国上古史、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先秦思想史、史学名著选、先秦经济史、世界古代史、古代东方史、美学等课程及
先秦文献、中国古史分朝等专题讲座。学生们公认,若把童先生讲课内容有言必录地
记录下来,必定是一篇见地独到、推理严密的好文章。1968年1月8日逝世。
李宇超(1906~1968.1.11)原名李城超。山东诸城人。幼年入私塾读书。后就读于诸
城县立高等小学和济南正谊中学,其间结识了中共“一大”代表、济南党组织的创始
人王尽美。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带领学生积极参加
反帝爱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临时山东省党部和
临时济南党部属下区分部书记。1925年2月,当选为共青团济南地委候补委员。10月
,参加了中共中央军事部在上海第一次举办的军事训练班,转为中共党员。结业后,
被派任山东军事特派员,赴济南开展兵运工作。不久,调回上海任浦东军事工作员兼
商务印书馆工会工作。1927年2月调中共江浙区委,参与组建沪中部委,任部委委员
兼宣传部长。1929年春,参加中共中央训练班学习。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后,调全国总
工会宣传部工作。1931年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内部交通主任、广海中央局秘书长、延
安交际处秘书、河南区党委城工部长、豫西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中原第一纵队联
络部副部长、河间地委宣传部长、河间地委副书记等职。1949年2月,参加冀中南下
干部队,任第二地委书记兼政委。同年6月任华东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1950年2月
,调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统战部副部长。1950年9月至1952年12月兼中共济南市委委
员(斯时未设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后任山东省人事厅副厅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副
秘书长,山东省副省长兼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省建设厅厅长,省建筑工程局局
长、党组书记等职。1962年,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文化
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8年1月11日被迫害而死。1979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为其
平反昭雪,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公墓。
董琰(1914~1968.2.5)山东新泰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董植兰,字香谷,是同盟会
会员。1929年夏,董琰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春经同学沈君奎介绍加入
中共外围组织“济南反帝大同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
动。同年12月,参与组织领导济南14所学校2500余名学生南下请愿。1932年春,学校当
局以“制造学潮”为名,开除董琰等7名学生的学籍。董琰秘密鼓动省立一中的学生罢
课,要求校长收回成命,但未成功,朱国平等17名学生又被开除学籍。1932年上半年,董
琰经济南高中学生、共青团济南市委委员孙善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
久转为中共党员。他同孙善帅经常深入到工厂、学校开展工作。在济南津浦铁路大厂
发动工人开展了索还欠薪的斗争,在济南省立一师发动学生开展了驱逐教务主任和校
长的斗争。同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遭破坏,按照党组织的指示,董琰暂时转移到家乡
新泰。
1933年2月20日,董琰返回济南,迅速与已任共青团省山东特委代理书记的孙善帅
接上关系。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董琰住处举办短期党团干部训练班,省委书记任作民
经常到这里讲课。2月下旬,中共山东省委等机关再次遭破坏,省委书记任作民、组织
部长王仲和、团省特委代理书记孙善帅及董琰、彭瑞林、刘特夫、王云生、李文等2
9人被捕。在狱中,董琰参与组织领导狱内斗争。1937年出狱后,历任中共新泰县工委
书记、县委书记兼八路军新泰办事处主任,中共泰山地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山
东分局党校党总支书记,中共泰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中共鲁中区党委委员、宣传
部长,中共沂蒙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中共鲁中南区党委副书记等职。1950年7月调
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1952年12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后任中共山
东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55年因受向明错案的牵连,被长期隔离审查。1958年被
错误地开除党籍。1962年5月平反,恢复党籍。1963年调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江西省
副省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于1968年2月5日逝世。
范松亭(1922~1968.4.23)山东昌邑人。1943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战士、班长、指导员、营长等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战勇敢,身体
负伤百余处。1948年在曹庄、姚林岗防御战斗中坚守阵地,为守住阵地起了重要作用
,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二级人民英雄”称号。同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负伤
后休养。1952年任济南军区医院保卫股副股长。1960年任中共济南宏济制药厂总支书
记。1964年1月调至济南医药站工作。1967年2月,因揭露本单位反革命分子宋培真(后
被判死刑)的罪行,招至宋怀恨在心,勾结坏人,给范松亭加了莫须有的罪名,实行政治
陷害。1968年4月16日宋培真私设公堂,连续殴打范松亭,23日将范松亭残酷折磨致死
。后经上级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耀武(1903~1968.5)字佐民。山东泰安人。幼年读书,1923年赴上海,1924年冬,
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1月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7月,参加北伐战争,
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宪兵连连长。后任国民党第三路军补充第一旅旅长,参
加过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和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围攻。抗日战争时期,
先后任国民党第五十一师师长,第七十四军军长,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
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长(沙)衡(阳)会战等,
与日军作战,多有战绩。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抗战胜利后,王耀武负责长沙、衡阳受降事宜。不久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
令官。1946年2月移驻济南,10月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1948年夏,随着潍县、兖州
等地的解放,济南陷于孤立,王耀武率所部10万余众固守济南。9月中旬,中国人民
解放军发起济南战役,全歼王耀武守军10万余人(内含起义2万人),解放济南。王耀
武于9月24日上午由济南大明湖北极阁潜出城外,化装东行,行至寿光县境被民兵抓
获。在押期间,接受人民政府教育和改造,1959年被特赦。1961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
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委员。1968年5月在北京病
逝。
王兆林(1883~1968.6.10)字俊卿。济南市人,家住徐家花园清真里。回族。自幼笃信
伊斯兰教,为济南穆斯林所尊敬的清真南大寺乡老。幼年拜清末回族四大武林名手赛
克红、白志俊、金玉田、马升平为师,同长兄王兆廷共同习武,学数家之长,对各派技
击健身之道颇有造诣。曾与王兆廷赴曹州遍访名家学艺。由于勤奋好学,习得各门派
拳术、器械、摔跤之术,尤精“月牙铲”之术,当时堪称绝技。1921年,受乡老之邀,在
清真南大寺南院设立“济南俊英体育社”,为山东省最早建立的群众体育社之一,所收
学员均为穆斯林子弟。王兆林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授课,有时还自付电费。30年代
,济南建立“山东省武术馆”,王兆林任教务长。1939年起,在济南师范学校、齐鲁大
学任教,传授武术。他教学认真,所授弟子千余名,成为武林名手者不下数百人。
王兆林一家酷爱武术,堪称济南穆斯林中武术世家。长子王新智擅器械,曾任山东
省国术馆馆长。次子王新泉为蜚声省内外的体育工作者,曾任山东工业大学副教授,兼
任山东武术协会主席。三子王新武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体委主任,主演过武打片
《还剑奇情》。王新武之女王素芬,为济南女穆斯林中优秀武师。王兆林曾任山东省
第二届政协委员、济南市第一届政协委员。1968年6月10日病逝。
张凤翔(1925.1~1968.7)河北沧县人。1940年开始当铁路工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司炉、司机、运转车间主任,分区工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在担任济南机务
段1853号机车司机长期间,带领全组打破旧框框,改轮车制为包乘制,提高了机车运行
质量。1949~1951年连续21个月安全行车13万公里,一年内延长行车85586公里,节约
了大量的原材料,节约工时3000多个。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被授予全
国劳动模范称号。1951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张澄秋(1907.6~1968.7.14)原名张星河。长清县纸房村人。自幼读书。1919年高小
毕业后,在本县任小学教师,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帝国主义侵略
暴行,组织学生参加反帝爱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其胞兄张耀南的带领下
,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初,因在家乡组织联庄会,抗击日军的侵略,遭日军通缉。
同年10月,任长清县二区下巴镇民运指导员。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任长清
县八区动委会主任、峰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参与组织领导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
。他与县党政军的其他领导人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进行精兵简政,在全县广泛开展小部
队活动,深入进行对敌伪军的争取瓦解工作,在根据地内广泛开展了合理负担、土地回
赎、减租减息、雇工增资运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澄秋任长清县民主政府县长。在国民党挑起内战,对长清县发
动重点进攻时,他带领全县军民多次粉碎了敌军的“围剿”。1948年奉调南下,渡江
战役后任浙江嘉兴市市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湖州市委书记,嘉兴专署副专员、专员、
嘉兴地委书记处书记,浙江省人委副秘书长。1968年7月14日在杭州病逝。
姜子修(1905.2.21~1968.9.9)曾用名姜足新。山东沾化人。9岁入村塾,14岁考入惠
民山东省立四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32年休学期间到山东潍县中学任教
务员,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因向学生宣传救国道理,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押解
到济南。出狱后仍从事革命活动,被誉为民主战士。后回北京大学复学,于1935年7月
毕业。同年8月任山东省福山县立中学训育主任兼英文教员。1937年2月到济南市立中
学任英文教员兼训育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到陕西省西安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
38年2月至1941年2月,任西安第二中学、西安高级中学、陕西省南郑中学、西安兴国
中学英文教员。1941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七分校英文教官。1945年10月辞
去该兼职。在此期间因语触时弊,多次被校方解聘。1946年4月在西安加入中国民主同
盟。为摆脱迫害,经中国民主同盟西北区支部领导人杜斌丞介绍,于1947年2月到江苏
省任徐州中学训导主任兼英文教员。在此期间,曾保护进步学生免遭迫害。淮海战役
时随徐州中学撤至无锡市。
1949年4月无锡解放,校方力主学校南迁,姜子修与校方抗衡并愤然辞职携眷回到
济南。1949年9月任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英文教员。1951年2月任济南私立黎明中学(
后改为山东省济南第六中学)校长。同年11月兼任中国民主同盟济南市支部临时委员
会主任委员。1953年12月当选为民盟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职)。1955年
1月任政协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6年3月,在政协济南市第一届二次全体会议
上补选为副主席。1957年5月当选为政协济南市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曾是济南市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1959年8月任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英文教员。1961年6月任政协济南市委员会驻会委
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冲击。1968年9月9日去世。1980年1月30日,经
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对姜子修整风反右运动中的问题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
万晓塘(1916~1968.9.19)原名万星师,字效唐。山东齐河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8岁开始在本村读私塾。1933年入齐河县立高等小学。1934年考入惠民乡村师范学校
,在进步教师的影响帮助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
动。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到阳信县流坡坞村以小学教
员的身份为掩护,发展党的力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10月,中共阳信县工委成
立,他任工委书记。12月初,中共山东省委和鲁西北特委指派万晓塘和冯乐进、袁振、
冯晓云4人到长清县南坦山村与魏金三、夏页文等人会合建立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参加
抗日战争。1938年1月,组建中共长清县临时支部,他任支部书记。2月,党支部发动“
马湾起义”,正式建立长清抗日游击队。不久,根据中共鲁西北特委的指示,万晓塘等
人率领长清抗日游击队到达肥城,加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编为第四大队,
万晓塘任一中队中队长。5月,日军侵占肥城县城。万晓塘认为大峰山地处鲁西北与泰
西之间的连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群众基础好,有利于创建根据地,于是提出到
大峰山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主张。1938年5月,自卫团决定第四、十一、十七大队挺进大
峰山区,开展游击战,开辟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斗争环境艰苦,部队不仅缺乏枪支弹
药,吃粮也有困难,战士思想波动,万晓塘从各方面做工作,很快稳住了这支队伍。后大
峰山抗日武装改编为山东六区抗日游击第十支队大峰山独立营,万晓塘任一连副连长
。6月,中共长清县委建立,万晓塘任书记。11月,十支队独立营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
支队二团一营,万晓塘任营教导员。此后历任二团政治部主任、二营分总支书记,中
共泰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社会部部长,中共东平、阳谷县委书记,泰西区四大队中
队长、大队副、教导员,冀鲁豫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局长。1945年5月10日被
选为晋冀豫边区政府委员。
1948年12月,万晓塘奉命参与接管天津的工作,历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
天津市副市长。1958年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天津市
政协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1968年9月19日在天津逝世。
焦寰五(1910.9.29~1968.10.28)别名焦冠洲。章丘县刁镇人。幼年读私塾6年。192
4年在济南“瑞蚨祥”学徒,1934年升为营业部主任。1936年调北平“瑞蚨祥”、“西
鸿记”负责采购,1940年任副经理,1942年任经理。1945年任北平瑞蚨祥总店经理,兼
任西鸿记、鸿记皮店和东鸿记茶店、西鸿记茶店等5个商店的总经理。1954年12月在
北京率先参加公私合营。1956年任北京市纺织品公司副经理。曾任全国政协二、三届
委员,全国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合会副主任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员会委
员,北京市宣武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姜琪(1921.9.4~1968.11.1)辽宁盖平人。1945年毕业于旅顺工科大学应用化学系。
沈阳解放后,先后任沈阳灯泡厂技师、厂长,1951年调济南灯泡玻璃厂,任工程师、
副厂长,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后历任济南市中心试验站副主任,济南
半导体元件实验所(即济南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工程师等职。
1958年,为加快我国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步伐,国防科委和中国
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全国半导体研究班,姜琪被选调参加这一研究班。结业后,中共济
南市委于1958年11月决定拨款5000元,由姜琪带领3名工人在济南灯泡玻璃厂三间平
房里办起济南半导体研究所。他们土法上马,苦干100多个日夜,从烟囱灰中提炼出
国内没有的半导体原材料锗晶体,研制出我国第一批钨键二极管2AP。1959年他们完
成国防科委交给的1万支半导体二极管的生产任务,还研制成功钨键二极管2AP1-7系
列产品和MC·BC计数器,管状、球状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8种半导体元器件,有些
产品品质超过当时苏联的产品。国家主管部门对此作出高度评价,确认姜琪是我国半
导体工业的开拓奠基人之一,当年推荐他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国群英会。
自1960年起三年困难时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姜琪带领大家先后研制成锗晶
体开关,整流二极管,金键晶体二极管2AK、2DK,硅台面二极管2CK、2EK,高低频三
极管3CG、3AX,混频管2DV等半导体新产品,并投入批量生产,为我国核武器、导弹
、人造卫星、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提供了急需的电子元件,受到了国防科委、中
国科学院的表扬。至1966年,在姜琪带领下,济南半导体研究所生产了大批半导体元
器件,为发展我国国防尖端武器和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研究所自身也得到发展壮大
,建起了1万多平方米的3座生产、实验楼,人员也增加到300多人。为培养半导体工
业可需人才,还办起国内第一家半工半读半导体技校,姜琪亲自任教。姜琪还帮助济
南4个市辖区和二轻系统建起5个半导体厂,使济南半导体工业走在了全国前列。他本
人被选为1959~1966年历届中共山东省、济南市代表大会代表,历年省、市先进工作
者。“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姜琪被诬为“反动技术权威”、“日特”,于1968年1
1月1日迫害致死。1978年6月3日,中共济南市委为其平反昭雪。
满永琛(1890~1968.11)原名满来瑛。长清县高官庄人。7岁读私塾,后教书6年,务农
5年。1925年,为生活所迫脱离家庭,在济南蓬莱院出家为道士。1945年任济南东郊北
全福庄玄帝庙住持。1958年历下区寿康楼街升阳观修复后,任该道观住持。对道教教
义、经典有一定研究,信仰虔诚,兼行中医,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威信。曾任中国道教
协会理事、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市郊区人大代表。
沈鹰(1913.6~1968.11)又名周平非、周瑾、邹清、李德隆。江西余江人。1928年后
,相继在江西临川县第一中学、上海中法工学院、北平朝阳学院学习。1932年在上海
因参加老怡和纱厂的罢工斗争,被捕拘留49天,经多方营救获释。1935年12月在北平加
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在朝阳学院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区队长;同年10月任中
共北平东城区委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中共赣东北特委青年部长,中共南昌
市委书记,新四军政治部民运干事,中共皖南特委秘书长,中共青阳县委、芜湖县委书
记,中共皖南特委组织部副部长,皖中区党委秘书,中共白湖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45
年8月后,历任华中建设大学组织科长、副教务长、校党委委员、安东铁路工会主席。
1948年济南解放后,沈鹰被调至济南工作,先后任中共济南市委委员兼市委调研室
副主任,济南市工会主席,济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5月后,
历任山东省劳动局副局长、局长,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山东地质局局长,山东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当选济南市第
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8年
11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