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1&rec=21&run=13

范之杰(1872~1957.10)别名范询炎,字俊丞,又字 公,别号历山农。济南市人。清光
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馆毕业后,三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宣统三年(1911年)任御史
。同年任山东高等学堂校长,1912年任山东提法使,1913年改任山东都督府秘书,1915
年调任江西高等检察厅厅长,1920年任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1923年后曾任湖北烟酒税
局局长,江汉关监督,山东省民政厅视察员,湖南财政厅秘书。1936~1939年任黄河水
利委员会专门委员兼代总务处长。1949年赴上海闲居。擅长诗文、书法。宗法苏轼,
为民国以来“苏体”大家。自号“佞苏居士”、“悔道人”、“范文公三十世孙”。
1956年4月与沈尹默同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共同研究书法。著《苏东坡生平》、《易
经注解》、《云馨词》、《范氏书法》、《诗集》等。1957年10月病故。
王统照(1897.2.9~1957.11.29)字剑三。山东诸城人。出身书香门第。7岁开始读“
四书”、“五经”和古文、诗、赋等。1913年考入济南私立育英中学。1916年,为纪
念推翻袁世凯帝制,编导话剧《云南起义》,自饰蔡锷。1918年考入孙中山创办的北
京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随学校游行队伍参加了天安门广场
的集会和“火烧赵家楼”的活动。同时期发表小说《雪后》、《沉思》。1921年1月
与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12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开始同鲁
迅交往。1924年在北京私立中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兼任该校出版部主任。192
7年春迁居青岛,在青岛市立中学等校任教员。后东游日本。1931年1月赴东北,对东
三省进行社会调查,写成一部近6万字的报告文学《北国春秋》和一组旧体诗《东北
纪行》,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同年5月回青岛。1932年著长篇小说《山雨》,翌年
,由叶圣陶校订,开明书店初版印行,在文坛上引起较大反响。不久,国民党当局将
《山雨》查禁,王统照被迫返回故里。1934年3月乘船赴欧洲考察游历。1935年3月回
到上海。1936年7月任上海《文学》杂志主编,并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7年
“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后,他迁入上海法国租界,与进步作家一起进行抗日救亡活
动。1938年在上海美专讲学,后任暨南大学教授。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他辞去暨南大学教授职务。1942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45年春,辞去开明书店的工
作返回青岛,隐居市郊。1946年8月被聘为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1947年6月青岛爆发
了以山东大学学生为骨干的反饥饿爱国运动,王统照因支持学生运动而被校方解聘。
1949年6月青岛解放。7月王统照赴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文协理事。会后回到青岛,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
委员、文学系主任、教授,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主席团成员和
常务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至济南,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
。1951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一届文联主席。1952年任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首
任局长。同年5月23日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在
《大众日报》发表《革命文艺的里程碑》一文。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2月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
主任委员。1956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7年11月29日,在
济南病逝,葬于济南北郊公墓。一生著作颇丰,结集出版的有《王统照短篇小说选》
、《王统照诗选》、《王统照选集》、《王统照文集》等。
王用章(1897~1957)又名王杲、王天生、王寿俊。历城县人。王复元的胞兄。1917年
招募为华工赴欧洲,1920年经苏联回国。1921年与王翔千、王尽美等创办《济南劳动
周刊》,参加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和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5月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后受中共济南独立组的派遣到淄博矿区开展工
作。9月,代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主任。1923年6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
全国代表大会。10月,任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农工部主任。1924年1月,代理中共
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并负责主持社青团济南地委的工作。5月,出席中共中央
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后被党中央派任驻淄博特派员,负责淄博矿区党的工作,领导
工人运动。1925年8月被选为中共山东地委候补委员。11月因地委机关遭破坏而被捕
。1928年出狱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交通处主任和山东济难总会党团成员等职。11月,其
胞弟王复元投敌叛变,他伙同王复元参加捕共队进行叛党活动。1929年2月,公开投敌
叛变,任国民党济南党部“清共委员会”委员。后任搜捕共产党员的“行动组”组长
,积极破坏中共组织。后改名王天生,利用黄色工会,进行隐蔽的破坏活动。后曾任国
民党山东省党部组织部调查总干事、国民党胶济铁路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江
苏省政府调查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组长、国民党陕西财政部烟酒税局分局长
等职。建国后,被人民政府依法逮捕,长期监禁。1957年死于济南狱中。
苗星垣(1891~1958)又名苗世德。山东桓台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济南公聚和等
粮栈当伙计,后被聘任泰华粮栈副经理。1920年合伙创办同聚长粮栈。同年,直鲁地区
大旱,被选为赈务会车运处处长。1921年与堂兄苗杏村和王冠东等人合建成丰面粉厂
,任经理。1922年8月工厂正式投产。后日产面粉8000袋,生产规模为济南粮食行业之
首。1931年与其表弟创办文德机器制造厂。1933年5月又与苗杏村创建成通纱厂。后
任华洋义赈务会董事长。1936年2月建成西安面粉厂,任经理。1937年12月27日,日军
侵入济南,苗星垣的企业被日军军管。翌年2月被迫与日商合办成丰面粉厂(改名为东
亚面粉厂),任中方副经理。日本投降后,他以接收大员的名义,接收东亚面粉厂,并恢
复原成丰面粉厂名称。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成丰面粉厂被国民党军烧光。济南解放
前夕,苗星垣等人将家眷迁往南京,并将资金及机器外调,直到解放以后,才将钢磨
及设备调回。1949年12月15日,成丰面粉厂重新开机生产,他仍任经理。苗于1950年回
到济南。1954年率先参加公私合营。1956年任济南市粮食工业公司副经理。曾任济南
市政协常委。1958年在济南病故。
黄固源(1902~1958.11)名黄钧,字固源。济南市人。早年与关松平、关友声等在济南
创办国画学社。30年代独立创办菊伴画社,招徒授艺。后以卖画为生。多才多艺,精通
各种绘画。1935年出版《黄固源绘画精品》一书,由冯玉祥题写书名,知名人士关友
声、闻承烈等人在扉页上题字,该书首页“卧薪尝胆”画,为赠冯玉祥将军。1956年
到济南刺绣社工作。1957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座谈会,被授予“工艺美术艺人”
称号,曾任济南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晚年工于泥塑,其作品维妙维肖,堪与天津泥
人张媲美。1958年11月病故。
王讷(1880~1960.1.17)字默轩、墨仙,别号七十二名泉烟雨楼主、西湖渔父等。山东
安丘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人。清末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任山东省教育
会长,在济南创办山东高等师范学堂,任监督(即校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山左公
学被清政府查封,总办刘冠三避居青岛。王讷和鞠思敏受刘的委托,几经周折,始得复
校。复校后王讷被推选担任总办(即校长)。任教期间,经常向学生宣传反帝反封建的
思想,介绍同盟会发行的刊物。宣统三年(1911年)11月创办《齐鲁公报》,宣传独立,
言词激烈,后被查封。他的言行为革命党人所器重,成为推动山东独立的重要人物之一
。不久加入同盟会。
中华民国成立后,王讷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在国会内反对恢复帝制,提
倡共和制,受拥袁复帝派攻击。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携妻到长沙躲避。先后任湖南厘金
局长和湘西保靖县知事。第二届国会时又当选为参议员,后出任陕西省实业厅长。19
22年冬返回济南,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1923年改任山东省储材馆馆长。1924年改任
山东省实业厅厅长。1925年张宗昌督鲁后,于9月去职。自此谢绝仕途,居家以诗、书
、酒、画自娱。1934年,王讷联络同仁集资贷款创办私立“尚志中学”,他任校长。因
经费不继,次年停办,将自己在济南唯一的房产偿还了贷款。此后迁居北京,以鬻书画
为业。1941年其妻去世,返回济南,住在宜园破庙中,生活清苦,以办书画展、卖字画为
生。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派要员请他出任职务,被拒绝。
1948年济南解放后,王讷表示“愿意为人民政府效犬马之劳”。他于1952年创办
“宏德小学”、“明湖小学”。1953年山东省政府安排他任省文史馆馆员,负责整理
县志资料。齐鲁大学聘他为文学系教授,讲授历代文选。王讷一生擅长书法、绘画。
画以兰、梅为主。著有《宜园笔记》、《宜园诗稿》、《书法指南》等。
王献唐(1896~1960.11)初名王家驹,后改名王 ,字献堂,号凤笙。山东日照人。祖父
王廷霖,为当地名医,酷爱金石,通博泉币。自幼受祖父熏陶,博览群书。早年毕业于青
岛特别高等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后精研图书馆学。长于音韵、金石、版本、目录之
学,诗、书、画、印,造诣亦深。1929年起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兼山东通志局筹备主
任、齐鲁大学讲师。创建山东省图书馆协会,创办《山东省立图书馆季刊》,蜚声国
内。还参与山东古迹研究会的组织领导工作,积极促成城子崖、两城镇、安上村的田
野考古发掘及山东西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考古调查。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免遭
侵华日军的劫掠,亲自将山东省图书馆的珍贵文物古籍辗转运往四川乐山,使一大批
齐鲁文萃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在四川任中央国史馆副总纂修、国史馆筹备委员会顾
问。1948年返鲁,复任省立图书馆馆长,兼国史馆纂修。1949年后,任山东省文物管理
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主要著作有《长安获古编校补》、《古代货
币甄微》、《五镫精舍印话》(又名《钵印典录》)、《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国古
代货币通考》、《山东古国考》等。编辑的书籍有《双行精舍石文》、《两汉印帚》
、《齐鲁陶文》、《百汉印斋丛编》、《寒金冷石文字》等。经后人辑录的有《双行
精舍书跋集存》、《顾黄书寮杂录》等。
谷扩如(1916~1961.3.29)原名谷开芳,化名朱明山、李炳一。平阴县栾湾乡兴隆镇村
人。出生农民家庭,1931年考入长清县立中学。1934年起,先后就读于济南爱美中学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38
年4月,在长清大峰山加入“青年抗日民族先锋队”。同年5月,参加中共鲁西区党委领
导的十支队战地服务团在大峰山举办的训练班,经魏金三、崔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6月,中共峰山县委建立,决定组建三边区(肥城老八区、长清老七区、平阴老一
区边沿处)党委,谷扩如任书记。他按照上级指示,积极发展党组织,开展减租减息,发
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底,谷扩如调任中共峰山县委宣传部长。经常活动在农
村,开展抗日宣传,扩大革命影响。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到达泰西地
区后,他积极为解决部队冬衣问题而开展抗日募捐活动。1940年春,调到中共泰西地委
宣传部工作,不久提升为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泰西地区专署文联主任。1941年8月,派
遣到平阴重新组建中共县委,并任县委书记。1943年1月,调任中共平阿县委书记。19
46年9月,到中共太行分局党校学习。1947年结业后,调任中共冀鲁豫一地委(泰西地委
)宣传部长、地委委员。
1949年2月,谷扩如随军南下,先后任浙江省干校主任、校党委委员,中共浙江省
委党校副校长、校党委书记。1953年调任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56年在浙江
省第三届党代会上,被选为中共浙江省委委员。1961年3月29日在杭州病逝。
李吉平(1913.7.16~1961.10.3)原名李振海。河北隆平(今隆尧)人。1928年在隆平县
立高小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考入
隆平县立师范。在校期间,组织读书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4年毕业后,在隆平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深入农村
,组建起冀南抗日游击队,1937年冬被八路军挺进支队命名为“冀南抗日模范支队”
,任支队教导员。1938年春回隆平组建中共县委,任县委书记。同年11月后,任南和县
战委会主任、冀南二分区战委会主任。1940年8月调任中共隆平县委书记。1943年11
月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结业后留北方局甄别研究室任研究员。1945年2月调回
冀南四地委任社会部长。1949年8月任中共邢台地委宣传部长。不久任地委副书记。
1952年11月任地委书记。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深入调查研究,勇于探索,邢台专区农
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经验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的肯定,被推广到全国。1958年8月调
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聊城地委第一书记。1960年11月,调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处书
记。1961年10月3日病逝于济南。
金子常(1902~1961)又名金国彝。济南市人。回族。家世为哲合林叶派。幼年随祖父
金士毅阿訇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攻读经文,学习汉文。及长随母返故里,任济南清
真道堂理事。1928年赴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就读。旋派往埃及留学,就读于艾资哈尔
大学神学系。留学期间,曾往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获哈吉称号。抗日战争时期,在济
南主持清真道堂教务。1945年日本投降后,赴新疆迪化重理先祖旧业,任乌鲁木齐清真
南大寺教长。在解放战争中,支持鲍尔汉的起义,为和平解放新疆尽了一份力量。后又
受金积堡道堂之命,至昌平任清真寺教长。后随汪锋、马震武至兰州参加土改,任务完
成后回济南。1956年应马重雍电召,赴天水北道埠合子清真寺任教长。1961年在济南
去世。他精通伊斯兰教教义和汉学,知识渊博。擅阿文书法,诵经、说教,全用阿拉伯
语音,深受穆斯林敬爱。著述甚丰,用阿文撰写《埃及留学论》、《朝觐记》、《沙特
阿拉伯访问记》,用汉文撰写《在去埃及的道路上》、《古兰读法》、《归真要道心
解基录》、《伊斯兰教育计划纲要》、《哲合林叶道统史》等。
杨积慧(1927~1961)山东蓬莱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幼时在家乡读完小学课程。14岁
入青岛光际大戏院当放映练习生。1946年8月到青岛华发电料行做实习电工。20岁时
,任青岛真善美电料行电工兼副经理。聪颖过人,勤钻善学。1953年在青岛中国影剧院
工作期间,研制成功同期马达整流器。同年调至济南,在山东省电影公司工作。1958
年,开始研制5501型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当时,他对放映机上的关键部件水银开关是
外行,通过拜师寻友,翻阅资料,细心研究,终于在有关单位配合下攻克了难关,实现了
一个放映员同时操作两部放映机的设想。1959年接受试制印片机任务。当时,这种产
品国内没有生产,杨积慧也没见过印片机,但他没有畏难,到上海参观英国和日本产的
印片机,对印片机的内部结构详细观察分析,还突击学习《制图学》等理论,边学、
边绘、边制造,日夜奋战,仅用25天,即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印片机,质量超过当时的
进口产品。同年11月,又接受研制磁性放映车任务。仅用23个昼夜,即顺利完成设计任
务。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作出研制当时国外还没有的自动验片机和倒片
机的计划。1957年和1960年,曾先后出席全国电影先进工作者会议、全国文教群英会
。因长期劳累过度,积劳成疾,1961年去世。
吴化文(1904~1962.4)字绍周。山东掖县(今莱州)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旧部,经冯
保送就学于北京政府举办的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冯玉祥部任参谋。1930年西北军中原
大战失败后被改编,吴化文任国民党第三路军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抗战爆发
后,率部在山东进行抗日游击战。1939年1月率部进驻沂水县武家洼一带,任苏鲁战区
新编第四师师长兼山东保安师师长。1943年初,投降日军,所部改编为伪“和平建国”
军第三方面军,吴化文任司令官。曾在鲁中临朐一带制造“无人区”。1945年8月日军
投降后,蒋介石电令该部改为国民党第五路军,吴化文任总司令,进驻兖州。1947年任
整编八十四师师长。1948年初夏,第五路军调济南,归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指挥。
不久,第五路军奉令扩编成九十六军,吴任军长,扼守济南西部地区。1948年8月,共产
党派遣李昌言等人打入吴化文内部。李昌言系吴化文的同乡又是吴化文夫人林世英的
表弟,他利用这种关系住在吴化文公馆进行策反工作。9月16日夜,济南战役开始,在解
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吴化文率三个旅约两万人于9月19日举行战场起义
,给王耀武固守济南以沉重打击,加速了济南战役的胜利进程。同年10月所部改编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中央军委任命吴化文为该军军长。同年12月,吴化文率部参
加淮海战役。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1950年11月至1959年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
、浙江省交通厅厅长。1959~1962年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4月
病逝。
林秉正(1898~1962)字德一。平阴县人。毕业于南通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后赴日本留
学,入东京国立农事试验场。毕业回国,历任南通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立济南
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山东省建设厅、台湾省农林处技正,台湾省立农学院教授。1
948年3月被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后入台湾糖业公司,任技师。1962年去世。
司铭章(1900~1962)又名司政民、司重基,司承训。平阴县人。出身于工人家庭,青年
时期曾当过包子铺伙友,纱厂见习生、摇纱工师。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5月在青岛参加工人罢工被捕,经各界人士呼吁,7月获得释放。1927年受中共党组织
派遣赴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时参加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学习结束
后回到山东。1929年跟随王天生(曾用名王用章)叛变,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调查室调
查员。他出卖组织,致使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及各地党组织连续遭到破坏。1931年奉命
镇压枣庄煤矿工潮,参与捕杀共产党人。1933年2月参与捕杀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任作民
。此后,离开国民党山东省党部。1933年因盗窃山东金石保护所内文物被国民党判刑
6年。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南省开封市开设西药房维持生活。1949年建国后,因贩制毒
品,被人民政府判刑5年。1962年病死于开封。
王冰洋(1909~1962)原名王燮,笔名边鹰、王峦等。长清县人。1928~1937年先后任
天津《益世报》、山东《通俗日报》、济南《真报》等报社编辑。抗战爆发后,流亡
四川,先后在成都国民通讯社、《新民晚报》、《新新新闻》任编辑。建国后,任南京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成都西南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惠堂老伯》、《八只手》
、《儒林末史》,文艺评论《一个诗人的灵魂的行程》、《论文艺作家向劳动人民移
行》等。
张茂材(1894.10.24~1963.11.30)原名张笃允,别号孟白,自署茆长。山东安丘人。
1917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画手工专修科学习。毕业后在济南正谊中学、济
南育英中学、安丘中学、章丘桥头中学、济南女子师范教授国文和美术。1947年被选
为中国美术会山东分会理监事。建国后,曾任政协山东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济南市
美术研究会国画组组长。初画西画,后工国画。以大写意花鸟名世,长于画鹅、鸭。
代表作《明湖夏》于1961年获济南市文艺创作一等奖,选入《山东国画选》。书法精
于狂草,隶、魏、行、楷诸体亦工。其金石篆刻,粗朴自然,富有天趣。晚年病右臂
,多作左笔书。1963年11月30日在济南病逝。其作品日益为后人所重,1985年、198
6年分别在山东省博物馆、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茂材先生遗作展览》,受到书画
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