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1&rec=10&run=13

徐镜心(1874~1914.5.7)原名徐文衡,字子鉴。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自幼聪慧,
熟读经史,20岁时即为县 生。时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受时代感召,他立志改革中
国政治,谋求祖国独立富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烟台毓材学堂肄业,次年
转入济南高等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法科学习。三十一年(
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创立中国同盟会,徐镜心首批入会并被推举为山东分
会第一主盟人。同年底,与山东革命党人谢鸿焘、陈命官等回国,在烟台秘密设立同
盟会机关部,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为培植革命人才,扩展革命组织,
他先后创办“明新学堂”、“坤元女子学堂”以及著名的“东牟公学”,并担任东牟
公学监学职务。由于徐镜心等人积极开展工作,同盟会的力量在山东得到迅速发展。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徐镜心与同盟会会员吴 、白逾桓、张榕等人在大连创
建同盟会辽东支部,领导东北革命。不久,他前往奉天(今沈阳),任《盛京时报》主
笔(总编),利用该报“鼓吹革命”,同时辗转东北各地,发展同盟会员。
宣统二年(1910年)秋,徐镜心因母病返回家乡,与本县邹斌元、王学锦、李梦庚
等人创立县农会。翌年夏,他又转赴济南,与刘冠三、杜佐宸、王厚庵等人创办戏曲
改良社,以此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宣传与联络工作。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徐
镜心与聚集济南的同盟会员筹划策动山东独立,并与王厚庵等拟定《山东独立大纲》
七则。由于徐镜心素有斗争精神,并主张用武力促成山东独立,因而引起地方士绅和
立宪派等妥协势力的畏惧。为团结立宪派人士以实现山东独立,徐镜心被迫离开济南
,南下上海另谋他图。山东独立失败后,他于同年12月由上海辗转返回烟台,与革命
党人刘艺舟等组织了“北部共和急进会”,徐镜心任会长,继续筹划革命。1912年1
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镜心受孙中山指示在烟台、大连
等地积极活动。他在大连设立共和急进会总部,并派人分赴山东各地筹划起义。他直
接策动了蓬莱、黄县的光复,并相继组织军政府,亲任参谋长。同年2月南北议和告
成,请帝退位后,徐镜心为实现“平均地权”的目标,在济南发起成立“山东垦植协
会”,开发移民关外垦植事业。他还创办“泺口河船协会”以振兴山东的渔业和航运
交通。同年8月中国国民党组建后,徐镜心联合山东同盟会会员,建立了国民党山东
支部,并被推举为理事长。是年,他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913年
初赴京就职,并任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被刺杀后
,徐镜心在参议院首倡弹劾袁世凯,要求查办凶手。“二次革命”发生之际,他与广
东胡汉民、江西李烈钧、安徽柏文蔚三位都督计划倒袁,遭袁世恺忌恨。“二次革命
”失败后,徐镜心在北京《顺天时报》上连续发表文章,驳斥复辟帝制的谬论,揭露
袁世凯镇压革命的行径。是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国会议员。
徐镜心计划用武力诛除袁世凯,事泄未果。1914年4月9日,在《顺天时报》馆被捕。
狱中大义凛然,宁死不屈。5月7日慷慨就义。后葬于济南千佛山东麓山东革命先烈公
墓(今山东辛亥革命烈士陵园)。1936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追授其上将衔。
赵金漳(?~1914.2.25)字荆泉。长清县归德镇人。赵氏家族为当地书香门第,金漳不
满20岁考中秀才。初崇尚教育救国,倾其积蓄,在家乡创办高等小学,开长清私人兴办
新式教育及革命宣传之先河。官府借口“过激宣传”强令解散。后考入山东高等师范
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赵金漳经酆文翰介绍,加入同盟会,成为长清县第
一个同盟会会员。他积极联络同志,在师范学堂秘密建立组织,并使之成为同盟会开展
工作的主要场所。同年初夏,金漳以优异成绩被选赴日本参观教育半年,年底回国后,
任莱州府中学校主任、国文教员。他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同
盟会员。武昌起义爆发,以金漳为首的掖县同盟会亦准备起义,不料事泄,被官府围城
,幸以施计脱险。1912年4月,山东省临时议会成立,金漳被推举为议员。常言人所不敢
言,为民请愿,因而“蜚声议席”。
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金漳闻讯,劝其胞
弟赵辉宸加入武装讨袁行列,并在长清一带暗地招集北洋陆军第五师退伍兵数百人,
密送江西讨袁军第八师充当教练。“二次革命”失败后,金漳仍在长清一带从事反袁
活动。1913年12月27日夜,在长清县城被捕,押送济南山东都督署军法科。金漳身受严
刑,坚不招认。1914年2月25日被押赴济南东关山水沟刑场,从容就义。
刘溥霖(1888~1915.12.4)又名刘光,字季瞻,又字筱唐。山东沂水人。其父刘次哲是
同盟会会员,1912年曾任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其长兄彤霖、次兄湛霖、三兄淦霖均
为山东同盟会成员。刘溥霖自幼读书,17岁时考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
入革命党人刘冠三在济南创办的山左公学学习。同年由刘冠三介绍,加入同盟会(一
说次年加入)。后因学校被官方查封,刘溥霖于三十四年(1908年)入青岛震旦公学,
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参加革命活动。年底学校被封,他被迫返回家乡。宣统二年
(1910年)携妻赴济南继续求学,入农林学堂办的农会讲习班学习。这年秋天其妻病逝
,从此他妻亡不续,有家不归,全身心投入到反清革命事业中。宣统三年(1911年)考
入按察司筹办的法官养成所,同时在鹊华桥东侧路北开设“宜春轩”钟表铺,作为革
命同志联络点。刘氏兄弟同萧兰池、蓝毓昌、赵光、王玉珂等革命党人常聚于此,秘
密策划革命大计。是年11月,聚集济南的山东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策动山东独立
。但不久,山东独立被取消,反动当局对革命势力大肆镇压。刘溥霖毫不畏惧,仍留
在济南,并加紧准备武装斗争,将“宜春轩”扩大门面,移至商埠五里沟,以便开展
活动;又让蓝毓昌在商埠万紫巷开设“万顺恒”洋货店,作为联络分部。同时,他还
与避居青岛的刘冠三取得联系,购置一批武器运至济南,待机而动。
当时张勋据守徐州,与革命为敌,且多次得到袁世凯通过津浦铁路接济的军火,
对南北革命事业形成很大威胁。因贯通津浦铁路的黄河大桥尚未建成,火车靠轮渡过
河,刘溥霖等计划埋伏于济南城北泺口渡口附近,寻找时机夺取或炸毁军火。若遇张
勋过此地,即予狙杀以除民贼。不料计划被侦知,12月10日凌晨,济南巡防营突然包
围“宜春轩”、“万顺恒”两店,刘溥霖三兄弟及孙绍周、萧兰池等18人被捕,刘溥
霖大腿被刺伤。此事轰动全城,各界人士纷纷指责反动当局,设法营救。1912年2月
15日,刘溥霖等人全部获释出狱。
刘溥霖伤体渐复,转赴徐州任革命军第三十九混成旅炮兵营营长。1912年冬前往
济南,进入留日预备学校学习。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山东都督靳云鹏大肆搜
捕残杀革命党人。刘溥霖处境十分危险,这年冬天避赴北京,准备投考北洋大学。不
久,靳云鹏指名捉拿,他被迫逃往山西太原,主办《公益报》。仅三个月报馆便被查
封。返京后局势更加险恶,于1914年4月转赴日本。同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
革命党,继续反袁斗争。刘溥霖抵日后即谒见孙中山,受到赞许。1915年1月7日,孙
中山正式委任刘溥霖为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长,派他回国开展讨袁斗争。
1915年5月,刘溥霖与方刚由日本回到青岛,从事反袁准备工作,不幸被捕。11
月26日被“引渡”到济南,关押在靳云鹏的军法处狱中。12月4日凌晨被枪杀于东门
外柳园(一说南门外)。其陵墓在今济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袁世凯(1859~1916.6.6)字慰亭(又作慰廷、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出身于官
僚地主家庭。清同治五年(1866年)随嗣父袁保庆前往山东济南,入塾读书。因乡试屡
试未中,于光绪七年(1881年)十月至山东登州投奔淮军统领吴长庆。后又攀援李鸿章
,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得任清政府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甲午战争爆发后,
因朝鲜形势险恶,托词患病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天津小站接练新军,改
定武军为“新建陆军”。因练兵有力,两年后晋升直隶按察使,仍专管练兵。维新运
动中,袁世凯先是插足维新派,参加爱国团体“强学会”,后又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
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志士,致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捕遇害。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翌年实授,残酷镇压山东义和
团运动。同年6月,济南地区发生济阳县孙玉龙领导的义和团斗争,袁派兵镇压,杀
害了孙玉龙,激起人民愤恨,“皆有欲杀之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在济
南创办大学堂,并拟定试办章程,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高等学堂。10月,署理直隶总
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三十年(1904年)四月,与山东巡抚周馥奏请自开济南商埠
,并同时开设周村、潍县两处分埠。翌年8月,拟定济南自开商埠章程,11月济南正
式开埠。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以袁“患足疾”为由,罢其官职。
宣统三年(1911年),袁世凯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组成责任内阁。次年,逼
迫清帝退位,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又胁迫
国会议员选举自己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随后,加紧复辟帝制的活动,大肆卖国。
1915年5月,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6年元旦,悍然称帝
。其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6月6日,在举国声讨中死去。
薄子明(1894~1919.6.27)名守德,字子明,又称薄天飞。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人。
幼年丧母,寄居外祖父家。受其舅父丁惟汾影响,萌生反清革命思想。曾入济南陆军
小学学习。清宣统二年(1910年),经刘次萧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10月武昌起义爆
发后,在济南参加山东各界联合会,踊跃投入山东的独立运动。1912年1月,南京临
时政府成立,薄子明至烟台军政府任军政司科员,后进入周自齐在济南开办的军官养
成所学习。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薄子明等人积极响应,筹划发动武装斗争。“
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后,薄子明等人先后逃往青岛、大连。1914年7月,孙中山
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居于大连的一些革命党人随即成立中华革命支部,薄子明成
为其重要成员。不久,为开展山东的反袁斗争,薄子明与吴大洲等人转移到青岛活动
。1915年5月,他与尤民等人组织了百人敢死队,乘船偷袭沂州,登陆时与当地守军
发生激战,薄子明身负枪伤,奋勇掩护大家安全撤回青岛。随即被驻青岛日本宪兵逮
捕。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后在吴大洲特别是孙中山的多方营救下获释
,被驱逐出青岛。前往上海,积极参加反袁活动,被任命为中华革命军山东岱南司令

1916年2月,薄子明返回青岛,为发动反袁护国武装斗争募兵购械。3月,被任命
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一支队司令。5月4日,与吴大洲等率革命军第一支队从青岛西
进,先后攻占周村、邹平、长山等地。此时,西南独立各省反袁力量在广东肇庆成立
中华民国军务院(护国军军务院),任命薄子明为第七军军长,并派人与薄子明等人共
同策划夺取济南。薄子明与吴大洲等在周村宣告山东独立,并成立山东军政府,吴大
洲任军政府都督,薄子明任军政府护国军司令。随即带兵攻打济南,与山东将军靳云
鹏部激战,同年6月袁世凯死去后,全国政局发生变化,山东护国军与山东当局谈判
停战,接受改编。翌年1月,薄子明所部讨袁护国军被缩编为山东新军第二混成旅,
他任旅长。但遭山东督军张怀芝严加监视,薄子明被迫避往上海。
1917年9月,孙中山掀起“护法运动”。薄子明被委任为山东护法军第一路司令
官。因一时难返山东,他派庞子周返省举兵。庞子周带领两万余人,转战苏北、鲁南
各地,多次击败反动军队。反动当局视薄子明等人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1918年1
2月,新任山东督军张树元勾结上海护军使卢永祥构陷薄子明参与劫杀案,由英租界
巡捕将他逮捕。1919年6月27日,薄子明在上海遭枪杀。后葬于济南千佛山麓山东革
命先烈公墓(今山东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马云亭(1855~1919.8.5)章丘县埠村镇大冶村人。回族。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
甲午之战时,曾随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赴高丽(今朝鲜)抗击日军。左宝贵阵亡后,马云
亭目睹清军腐败,愤离军队返乡。后在济南开设“保安堂”中药店,自任坐堂先生。因
他医学造诣颇深,为人热忱,深得患者信赖。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年已64岁的
马云亭毅然走出药房,投身“五四”运动,日夜奔走于回族群众之中,召集回族穆斯林
在济南西关秘密开会,发起并组织“回民救国后援会”,马云亭被选任会长。7月21日
,马云亭率回族青年,参加捣毁亲日派“安福系”在山东的喉舌《昌言报》和一家日商
报馆。济南镇守使马良派骑兵前往镇压。骑兵不忍践踏同胞,马良亲自操刀狂喊亦无
济于事。山东督军张树元下令严厉镇压。7月22日夜,马良派卫队以“结党扰乱社会治
安”罪名,将马云亭及回族爱国青年朱春涛、朱春祥逮捕。马云亭在狱中受尽折磨,坚
贞不屈;公堂之上,痛斥段祺瑞、张树元、马良等人卖国罪行。1919年8月5日上午,与
朱春涛、朱春祥同时在济南南圩子门外刑场被杀害。
周馥(1837~1921)字玉山。安徽建德(今东至)人。早年因多次应试未中,遂投笔从戎
,在淮军中做了一名文书。后又升任县丞、知县、直隶知州留江苏补用、知府留江苏
补用。清同治九年(1870年),以道员身份留直隶补用,其间积极筹划建立北洋海军事
宜,同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任永定河
道;七年(1881年)任津海关道;九年又兼任天津兵备道;十年,奉李鸿章之命到渤海
编练民舶团练;十四年(1888年)升任直隶按察使。甲午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前敌营
务处总理。马关议和后,以身体病弱自请免职。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周馥任四川布政使。二十七年(1901年),任代理直隶总
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同年冬,授山东巡抚,正值黄河在利津和冯家庄决口,周馥组织
官民进行治理,并沿河架设电报线,预备大量石块以防不测。此后十余年,山东段黄
河未再决口。周馥还在山东积极推行“新政”,二十八年(1902年)在济南设工艺局,
发展官营工业。同年创办山东师范馆,兴办师范教育。并于同年11月招募巡警,在济
南设巡警总局,开办近代警政等。翌年在济南开办警务大学堂训练警官。三十年(19
04年)5月,联合袁世凯等奏请自开济南商埠,并同时开设周村、潍县两处分埠。同年
,擢两江总督,后调任两广总督。三十三年(1907年)辞官归乡。1921年病逝,谥“悫
慎”。遗著有《玉山诗集》、《易理汇参臆言》、《负暄闲语》、《周悫慎公全集》
等。
萧应椿(1856~1922)字绍庭,号 公,清亡后改为大庸。原籍云南昆明,清同治年间
其父萧培元任济南知府,迁居济南。世为盐商,光绪十八年(1892年)捐同知,分发试
用。不久因在山东河工抢险出力,授候补知府。翌年,顺天乡试中举人。戊戍变法后
,锐意讲求经济之学,论事有远见,不囿于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捐道员,分省
试用。次年被保荐经济特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应殿试,授道员,派往山东,任
山东农工商务局会办。胶济铁路建成后,兼理山东矿政调查局、胶济路矿局事务。光
绪三十一年(1905年),兼任山东大学堂监督。次年,升任山东农工商务局总办,主管
全省工商实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工商务局改为劝业道,萧应椿任道员。任
内极力提倡实业,并设法挽回利权。曾捐钱三千缗,倡办农务总会。宣统三年(1911
年)调安徽,旋改授奉天,到任半年擢升奉天提法使。武昌首义后停职返回济南。入
民国不仕,经办盐务。1918年与王鹿泉、安善圃等人募集股金,在济南成立山东工商
银行,并设分支机构于天津、上海。
萧应椿少承家学,工书法,能诗,著有《紫藤花馆诗集》2卷。喜收藏,精鉴别
。晚年除箫瑟自娱外,手校《野客丛书》、《能改斋漫录》、《小儿药证直诀》数种
。又选所藏宋元以来碑字画,拟辑为《清群 书画录》,草创未就。1922年在济南寓
舍去世,葬城东辛甸庄。
刘恩驻(1853~1923.2)一作刘恩柱,字福航。山东莒县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
,补用知府、后补道衔。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慈禧太后召见,派充山东机器局总
办。熟悉化学,通晓机器。在任期间“讲求制造”。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1903
~1906年),几次扩建厂房、增添机器。光绪三十年(1904年),经山东巡抚周馥奏请清
廷,从德国购进新式机器42部(18.2万马克),并开始制造七九子弹。曾受到山东巡抚吴
廷斌的上书褒奖。此间积极支持济南电灯房的创建(后称电灯公司)。该电灯房占地1
267平方米,安装德国产发电机2台,带42盏电灯,主要供官府和院前、院后、西门一
带商户照明用电,为山东第一个民族资本电力企业。宣统元年(1909年),济南电灯公
司迁至顺河街65号(今山东省工展馆、济南供电局址),占地4000平方米,添置德国西
门子公司产210千瓦蒸气发电机2台。刘恩驻在机器局任总办长达九年之多。去职后,
曾督办河工并任电灯公司董事。
民国后刘恩柱闲居。1914年,山东举办第一届物品展览会,被聘为机器制作部评议
员,因热心提倡实业,以500元最高额购得第1号入场券,名噪一时。1919年,他将济南
电灯公司作价60万元,均分给儿子刘筱航和二女儿,由刘筱航和二女婿庄式如为主要
股东,并招新股40万元,将公司名称改为“济南电气股份公司”。他任董事长,庄式
如任经理,德国人斯密特·哈姆任工程师。后购置2台发电机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923年,刘恩驻病故,其子刘筱航任董事长。
杜秉寅(1854~1923.4.4)字宾谷,道名默靖。江苏淮安人。清代拔贡,光绪十九年(
1893年)任山东邹县知县,二十四年任高唐州知州,二十六年(1900年)任临清直隶州
知州。民国时期,成为山东有影响的官僚之一。1917年被刘绍基拉入会道门“济坛”
,成为济坛最年长的道首。1921年农历二月九日(3月18日)与刘绍基等人在济南上新
街创设济南道院,制订了院纲、院则。院纲称“道院崇奉至圣先天老祖(太乙真人),
基、回、儒、释、道五教教主暨世界历代神圣仙佛,以参悟《太乙真经》,贯彻五教
真谛,阐明大道为宗旨”。道院最高组织是“统院”,下分设坐院、坛院、经院、慈
院、宣院等五院。各院设掌籍一人,杜秉寅为第一任统院掌方(统掌),实是道院最高
道首,负责道院一切事务。同年秋,杜秉寅派人持道院奉诵的《太乙北极真经》至北
京,向内务部提出版权申请,获准。翌年秋,道院在济南成立“世界红 字会”,以
“提倡道德,实行慈善为宗旨”相号召。当年末,又得部批,道院可在各省设置机构
。道院组织发展很快。1921年时,在外地设立的道院仅有天津、北京和山东济宁3处
,至1924年,已在安徽、江苏、河北、浙江等10个省以及山东益都、沂水等20多个县
设立道院64个,并在日本神户也创设了道院。1923年4月4日,杜秉寅死,院内诡称其
成仙,封为“默真人”。杜秉寅死后,由徐世光任济南道院统掌,济南道院被尊为母
院。后将总坛设在北京,将北京道院定名为“总院”,济南道院仍为母院,定名为“
本院”。
何锋钰(?~1924)字元章,绰号何二虎。平阴县城南门人,何宗莲之侄。清光绪二十九
年(1903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任新建陆军左翼二营前队哨官,后升任营管带
、标统、江北混成协(第八镇)协统。辛亥革命后,往江苏任二十五团团长兼海州知州
。1913年8月任中央陆军第八师第十六旅旅长,时北洋军远征蒙古失利,何锋钰独以偏
师助战,收复奎苏、昭朵苏两要地。1917年升任山东新军训练司令部中将司令官。19
20年任山东陆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兼任兖州镇守使。1923年6月因辖区内发生震惊中外
的“临城劫车案”被免去第六混成旅旅长、兖州镇守使职。同年东南起义,讨伐曹琨
贿选,何锋钰南下上海,帮助任松沪护军使的兄长何丰林料理军务。1924年病死于上海

刘冠三(1872.2.16~1925.7.1)名刘恩锡,字冠三。山东高密人。少年聪慧好学,曾在
城里大户李家陪读。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在家乡参加孙文、李金榜领
导的反抗德国强占民房、修筑铁路的斗争。翌年斗争失败后,逃往济南。光绪二十八
年(1902年)考入山东大学堂,此间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三十一年(1905年)秋,与丁耕
农集资,在济南白雪楼创办《白话报》,是山东第一份用通俗文字编写的报纸。因宣传
民主,鼓动革命,《白话报》被清政府查禁,当局并以鼓吹邪说、图谋不轨的罪名开除
冠三学籍。经进步学生罢课斗争,迫使当局收回成命。光绪三十二年初,冠三约集一些
志同道合的人,在乾建门筹建山左公学(后迁校于北园大杨庄),被推选为总会长(即校
长),邀革命党人徐镜心、齐树棠、左汝霖等莅校任教。同年夏,冠三加入同盟会。
他关心爱护学生,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受业学生由200多名后来增至上千名,山左公
学一时成为山东革命党人的联络通讯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月,当局查封山左
公学,并下令缉拿刘冠三。冠三被迫出走青岛,不久与陈干、李兰佩等人创办震旦公
学,陶成章、商震、吕子人、徐镜心等先后在该校任职或任教。同年秋,与陈干等联络
全省学界,组织保矿会,反对德人侵吞山东矿权。翌年春,清廷与德国驻胶澳总督交涉
,欲查禁震旦公学,引渡冠三。冠三闻讯后,星夜离青回原籍。同年起,以游学授徒为掩
护,历经两年多,行程万里,周游山东、河南、安徽、直隶、察哈尔及蒙古等地300余
县,一路上联络革命故友,宣传国民革命。宣统三年(1911年),冠三因劳成疾,到北京
山东会馆养病。至秋,康复,回山东约刘溥霖、蔡自声等秘密组织山东同盟会机关。
民国建立初,冠三先后任山东同盟会副会长及临时省议会副议长。1913年,被选为
众议院议员,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下令逮捕冠三,幸经营救脱险赴陕西避难。1
916年,国会恢复,刘冠三复任国会议员。1917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当权后再度解散国会
,冠三南下广州,协助孙中山成立护法政府,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被委任为山东招
讨使,全权负责山东军务。1922年国会重开,刘冠三抵京,因积劳成疾,1925年7月1日在
北京逝世。
王尽美(1898.6.14~1925.8.19)原名王瑞俊,字灼斋,又名王烬美等。山东莒县人。出
生于一个佃农家庭。出生前四个月,父亲病逝。幼年在本村地主家当陪读。1918年4月
,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望通过教育事业,使同胞们“更换上光明纯洁的
思想”,以振兴中华。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尽美联络进步学生邓恩铭、王志坚等11人,于192
0年11月发起成立进步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1921年春,在北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和推动下,与邓恩铭、王翔千等发起建
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并创办《济南劳动周刊》,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工人
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劳工神圣”的道理。
1921年7月,王尽美和邓恩铭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闭
幕以后,王尽美回到济南。同年9月,他同邓恩铭等发起建立了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进一步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会员发展到五六十人。1922年1月,与
邓恩铭作为中共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
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在苏联参观学习,并参加过“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受到很
大的鼓舞和教育。4月,回到济南。5月,中共济南独立组建立,他任组长。不久,又建立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兼任主任。7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同月,任中共济南地方支部书记。8月,参与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济南地方团组织,兼任团的负责人。9月,调赴中央和邓中夏一起负责中国劳动组合书
记部工作。1922年秋至1923年2月,他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总部特派员的身份,到山海
关、秦皇岛等地领导工人运动。先组织领导了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工人大罢工,并
取得斗争的胜利。随后又参与领导了秦皇岛码头工人运动和开滦五矿工人的罢工斗争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后,由于工头告密,王尽美被捕。经工人大力
营救获释,返回山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
命统一战线的方针。王尽美遵照党的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10月,中共
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王尽美任委员长兼宣传部主任。1924年1月,王尽美等作为
山东省代表出席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以反帝反封建为
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会后,王尽美回到济南,
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24年12月,王尽美等人在天津会见应邀北上的孙中山,由
孙中山委派为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他抱病奔走于胶济铁路沿线,宣传国共合作,开展
国民会议运动,推动济南、淄博、益都、青岛等地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由于忘我工
作,条件艰苦,积劳成疾,得了肺病。1925年6月,回家乡休养。7月,住进青岛医院治疗
,8月19日病逝。葬于家乡北杏村。1959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将其遗骨迁至济南英雄山
(四里山)烈士陵园,建墓立碑,供人瞻仰。
伦克忠(1894~1925.9.6)字子亮。章丘县埠村人。自幼家贫。1913年到东北投奔堂兄
,进辽宁南满铁工厂学徒。1916年,随堂兄到青岛,进胶济铁路四方机厂当机匠。1918
年,参加四方机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1923年,积极协助郭恒祥、张吉祥等
人组建工人组织“圣诞会”,利用这一组织的迷信色彩,发动工人举行罢工斗争。因
触怒军阀,被开除。不久,又回到四方机厂。1924年9月,圣诞会被封闭。10月,共产党
人邓恩铭在四方三育小学召集四方机厂30多名工人积极分子开会,总结圣诞会的经验
教训,决定秘密组织四方机厂工会。伦克忠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工会委员。
1925年2月,胶济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四方机厂工人也同时举行全厂总罢工,提
出五项要求,伦克忠是厂罢工委员会成员之一。罢工坚持9天,获得胜利。不久,伦克忠
被选为胶济铁路总工会交际委员。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和
傅书堂一起,作为胶济铁路的工人代表,赴广州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并向中华全
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汇报了青岛地区工人运动的情况。同月“青岛惨案”发生后
,受中共组织委派,在青岛市内、郊区广泛进行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反动军阀
惨杀工人的暴行。8月初,伦克忠等人又到北京开展宣传活动。8月16日,北京各界人民
在天安门广场召开追悼在青、沪、宁各地惨案中遇害者大会,伦克忠代表胶济铁路总
工会作长篇演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及反动军阀张宗昌惨杀青岛人民的罪行,激起与会
群众无比义愤。根据伦克忠的演讲,北京大学学生会编写出《张宗昌祸鲁十大罪状》
,天津《益世报》予以转载,很快引起各界强烈的反响。张宗昌勾结直隶军阀,派特务
到北京。8月27日,伦克忠被捕,次日押往济南。在狱中,伦克忠坚贞不屈。9月6日,被
杀害于济南纬一路北海医院门前。1926年,中共青岛支联根据伦克忠生前的表现和要
求,追认他为中共党员。
张英麟(1838.4~1925)字振卿,号菊坪。历城县西乡红庙村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
)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之职。十三年(1874年)与检讨王庆祺在弘德殿
任行走,不久告病回家。光绪帝即位(1875年)后,主持福建、云南两省的乡试,不久
升迁任祭酒,充经筵讲官。光绪十七年(1891年),以詹事的身份任奉天府丞兼学政。
后晋升内阁学士、顺天学政、吏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主持完通州乡试回
京,时两宫太后西逃,百官迁避,张英麟独守学政关防不避。次年,奉召赴西安,上
书厉行节俭。慈禧太后回京后,议变法,张英麟主张祖宗法制只可整饬,不可匆忙改
变。二十九年(1903年),充任会试副总裁,主持河南考试期间,改试策论、经义,严
格批阅,录取博学多才之人。正逢改官制,以侍郎迁任副都统,不久即晋升都统。三
十四年(1908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当时议行“宪政”,准许官员百姓上书,张英
麟尽力详审,代为上达。宣统帝即位后,摄政王载沣监国,重兴轮讲的典制。张英麟
撰写《资治通鉴》讲章进呈。1912年1月清帝退位诏书下后,辞官回乡。1915年后,
与毛承霖等人赓续中断多年的《山东通志》、《续修历城县志》的编纂,任通志总校
和县志监修,使两志得以告竣。1925年冬去世。
施从滨(1867~1925)字汉亭。安徽桐城人。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任北洋第二镇三协六标二营管带。宣统三年(1911年)任第五镇十协十九标标
统。翌年任山东省曹州镇总兵,前路巡防营统领,中央陆军第五师第十旅旅长。191
4年8月任中央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江苏镇江镇守使。1915年任山东兖州镇守使,山
东暂编第一师师长,后转任中央陆军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1922年5月起任山东济南
镇守使。1923年12月授将军府恂威将军。1925年任山东军务帮办,同年12月任鲁军前
敌总指挥,随张宗昌进攻安徽,被孙传芳部俘虏。年底在安徽蚌埠车站被孙所杀。其
女施剑翘为父报仇,于1935年11月13日将孙传芳刺杀于天津。
赵锄非(1887~1925)原名赵荣甲。历城县人。幼年读私塾。后到奉天(今辽宁)读书,
并赴日本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宣传革命。宣统三年(1911年),与蓝天蔚密谋
奉天独立,失败后赴上海,与陈英士联系,曾被军阀逮捕,后获释出狱。1915年与蓝天蔚
等在鄂西组织讨袁联军,一度攻占四川奉节,失败后赴上海。不久与中华革命军东北革
命军总司令居正同赴青岛,在二支队司令朱霁青处任参谋长。1917年9月随孙中山赴广
州。1922年2月,聘为大本营咨议,派赴东北工作。张作霖成立东三省民治俱进会,赵出
任会长。后创办《东三省民报》,自任社长。1925年当选为奉天省议员,省议会副议长
。同年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