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中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9&rec=9&run=13

战国时期,齐国卢邑(今长清县)名医扁鹊(秦越人)精擅各科,反对巫医治病。其后
历代中医散见于济南城乡,他们各承家技,世代相袭,或拜名医,或自学成才,以其一技
之长济人危难。医药同堂、坐等病人或摇铃串乡为其主要行医方式。明清两代,随着
国药业的兴起,济南地区屡有名医出现。历城张嘉谋,“恒以救世活人为念”;张鸾尤
工痘疹,曾编写《痘疹诗赋》,该书随证立方,补偏救弊,颇有创见,后人多从之。章丘
徐七刚擅长中医眼科,医术誉满乡里;焦汝桂一家,世医相传,声誉颇著。长清杜鸿洙精
于外科,所制丹药用痈疽疔疮,敷之立效。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医传入及国药业的兴盛,民间出现以中医为主体、中西医并
存的局面。济南行医的人越来越多,药铺店堂累兴,坐堂施医者遍布全城。1900年,杨
研农、陈华进官立中西医院应诊,开济南中医进院之先河。1906年,中西医院附设医学
堂,招生10余名,教授中医学,此为山东第一所官办中医专门学堂。民国初年,推崇脾胃
学说、善用小方轻剂而闻名的管竹书在正觉寺街开设大同医院,并一改家传之学而招
徒授业。1927年,慈善机构在舜井街开办国医慈善医院,为济南第一所专门的中医医院
。20世纪20年代,济南的中医医院诊所,大都只有一二名医生,药店也多设小字号,房屋
窄小,设备简单,资金不足,依靠看病卖药获得微薄利润以维持生活。
1929年,为反对国民党政府《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济南中医杜德
五会约同仁,组织山东中医赴南京请愿,奋力抗争,迫使国民政府收回成命。1934年,国
民政府对中医实行名为整顿、实则扼杀的政策,济南中医药同业公会联络省市中医界
人士签名请愿,并公推中医界著名人士郝云衫赴南京请愿,经与各省市请愿团共同力争
,南京政府不得不撤销原通令,中医自此有了一线生机。
1934年,全市注册中医289人,其中男284人,女5人。他们除少数人挂牌应诊外,大
部分以坐堂的形式散布在全市150余家中药店堂施诊。次年,济南市中医界集资在舜井
街创办私立山东中医专科学校,招生两届共150名学生,后因“七七”事变而停办。校
长郝云衫酷爱祖国医学,造就国医人才,并著有《伤寒论注释》,倍受医界推崇。济南
人张杨文慈,少时即承祖传接骨拿环术,成年后在本市开办健民正骨医院,以治疗跌打
损伤见长,曾被推为山东省国术馆治疗所所长。长清县王庆河,著有《医论》10卷,分
治病总论、切脉说等6部分。推拿名医于彝庭,1935年创办彝庭儿科推拿讲习所,每年
一期,共办七期,学员达200余人。
1937年12月,济南沦陷,中医人员闭门停业或奔走他乡,至1938年下半年,全市中医
减为207人(男204人,女3人),内含针灸3人,按摩2人,推拿3人。1939~1940年,伪省会
警察署曾两次举办中医考核,程雪门、郭风楼等58人先后被录取,领取行医执照。194
6年,在全市98户开业行医者中,有从师于管竹书,尽得其传、更进一竿的吴少怀,他的
胆胃证治法填补了脾胃学说之未备,素以“小方治大病”而闻名;有善取各家之长,对
温热病有独到见解的韦继贤自成“治虚善于补肾,调经重在养阴”的学术观点;有善用
轻方、小方的王玉符,他主张轻可去实,讲求“方内套方,法外套法”。他们与王兰斋
被誉为济南四大名医。
1949年,市卫生局对全市医务人员进行登记,参加登记的中医共461人,其中凭旧执
照登记者343人。当年,省市合一的中医学会成立,针对中医水平普遍不高的状况,成立
了中医进修学习部,组织中医人员进修。市卫生局举行首次中医考试,李乐园、王允升
等43人及格。1951年,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关于组织联合医院及诊所的指示,私人开业
的中医药人员自愿结合,走向联合办医的道路。市卫生局组织部分中西医创办了市第
一联合诊所,周凤梧任所长。之后,各区相继建立联合诊所,至1955年,联合诊所达19处
,诊所多由中医人员负责。这些诊所,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完成各项医疗、预防、保健任
务,受到社会赞誉。同年,市卫生局对中医人员进行整顿,经审核,向合格人员发放了
行医执照。1952年10月,市属单位有中医491名,其中内科及妇科305人。
曾创办济南市中医诊疗所的著名中医刘惠民,治学严谨,师古不泥,不同流俗,精通
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善用大剂量酸枣仁养心补虚,以生石膏治疗外感发热每收良
效。他曾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何香凝及国际知名人士诊治疾病,并受到好评。平
阴人王光符,长中医妇科,对不孕症、带下症、崩漏的治疗都有创新。省立中医院痔瘘
科韩长泰,以祖传秘方,手术割除痔瘘,治愈率达90%以上;郑毓桂利用酒醋疗法治疗神
经痛、关节炎、痛经,效果满意,以针灸治疗无乳症治愈率达90%。焦勉斋以针灸治疗
外伤性神经麻痹、神经痛,收到良好效果。
1952~1954年,卫生部颁布一系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中医要求过于苛刻的
文件。济南市受其影响,在中医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仍对他们过多限制,如采用试题考
试,考题大部分为西医内容;办理开业手续复杂,强人所难,致使中医界思想混乱,许多
人或弃中改西,或弃医改行。1956年,全市中医人员不仅未增,反比1952年491人减少
11人。当年,纠正歧视、排斥中医的错误,在市属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并开始吸收中
医人员进院工作。次年,又有25名中医被市卫生局定为高级知识分子。
1957年,省卫生厅在长清灵岩寺开设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首届招生200名,分内科
、针灸两个班,共招四届,每届学习一年,结业后有的留校任教,有的分配到中医医疗、
科研单位,多成为技术骨干。1958年,省卫生厅发出关于改进中医进院工作的通知以后
,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就邀请中医大夫进院工作做了专门批示,当年即有79名中医人员分
两批进院,仅市中心医院就进中医20名,并设立了中医部,置病床80张。市立三院、四
院、工人医院等也分别设立中医科。历城县共吸收50余名中医参加联诊。山东中医学
院在济南成立。1959年5月,市中医药研究所在市中医医院成立,聘请17名中医药专家
为兼职研究员。市属单位又吸收129名中医和125名中药人员分别到市、区、县医院工
作。市属各综合医院及儿童、传染病医院均设立中医科及中药房,中医病床达216张。
各医院附近的公私合营中药店也并入医院,改为中药房。至此,个体开业者所剩无几。
省立中医院以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突出了中医特色,以中医药治疗为主,
兼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各种理化检查。中医外科相继开展普外、胸外、泌尿外科等手
术,扩大了传统中医外科的治疗范围。小儿科推拿治疗小儿腹泻、骨科手法整复、小
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和脱位,取得良好效果;该院副院长李太民研制的济阴地
黄丸、明目流膏、金花丸等中成药曾参加1958年全国医药卫生展览,并沿用至今。市
中医药研究所对单方、验方、秘方进行收集整理,编印出《济南中医验方先辑》、《
吴少怀临床验案集》、《济南市中药成方选》、《济南市中医中药展览会验方》和《
经络学讲义》等,拟定肝炎、小儿佝偻病、子宫脱垂的中药治疗方案。市中心医院用
挂线疗法治疗痔瘘447例全部治愈。市一院制成中药“将军散”,可抑制癌细胞生长,
减轻病人痛苦。山医附院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有效率达100%。市中医医院
外科创始人李廷来,治疗骨结核、乳腺疾患、疮疡等疗效显著。他对脱疽病提出辩证
施治的五型分类法,受到国内关注,他创立的茵陈赤小豆汤治疗湿热下注性病症,被《
实用内科学》收录。该院中医内科主任李乐园,擅长内、外、妇、儿科及针灸,对内科
杂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颇有见地。
济南市中医医院药房(1998年)鉴于中医界人员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状况,济南市于
1961年成立中医进修学校,招收各医疗单位的在职中医人员,学习中医内科、针灸,两
年共招生137名。同年12月,济南市的吴少怀、李廷来等23名中医被省卫生厅评定为名
中医。省中医院推拿科吸取上海推拿流派的经验,开展了小儿推拿、气功疗法、铁档
疗法、蒸气疗法、割治疗法等。市中医院的焦勉斋编著《针刺手法》一书,对“烧山
火”、“透心凉”等针刺理论多加发挥,焦勉斋以针灸治疗沉疴痼疾每获良效。1963
年,市政协集资创办了济南市民办中医学校,招生64人。是年,市中医院外科脉管炎研
究小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了攻关,单纯应用中草药治疗一、二期或三期I级脉管
炎收到良好效果。市立一院中药房选出380余种治疗肿瘤的中草药,制成肺癌丸、二红
液等。1965年,市属单位中医增至702名,其中市区500名,乡村202名。1967年,章丘县
医院埠村分院张百铭,以地方特产药材白花丹参泡酒内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至
1975年共147例,临床治愈和显著好转率达74.2%,后由省中医院制成静脉注射液,提高
了疗效。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和国家的中医政策遭到破坏,学习中医被认为是复古倒
退,许多名老中医被打成“牛鬼蛇神”而横遭批斗。至1976年,省中医院10年内未增
加1张床位,市级医院除市中医院保留下120张病床外,其余各医院的中医病床全部被挤
占,学识、经验俱丰的老中医不足10人。
1978年,市卫生局执行卫生部《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
题》的指示,采取脱产、业余学习和进修等方式,培训中医药人员。同年7月,市卫生局
组织编写的《吴少怀医案》、《胆胃证治》以及市中医院的“中医治疗脉管炎研究”
课题在市科学大会上受到奖励。1979年市级各医院恢复了中医部或中医科,并设置中
医病床或扩建了中医病房。市属中医693名,其中,局属系统203人,4区173人,历城、长
清、章丘3县317人。同年,市卫生局按照卫生部选拔中医的统一标准,组织在集体医疗
单位工作和散在于社会上的中医人员考试,104名中青年中医人员被市、县级医院录用
,济南市录取人数为全省第一,历城县录用人数为全省各县之首。与此同时,一部分56
岁以上的名老中医,经推荐考核,也做了适当安排。为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为李
乐园、李廷来、陈伯咸、王异凡等名老中医配备了助手,协助他们总结临床经验。
1979年以后,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对90%的门诊病人及70%以上的住院病人
,均采用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法、温阳散寒法治疗冠心病,益气复脉法治疗心律失常
,回阳救逆法治疗心源性休克,都有显著疗效。风湿免疫组在检验科协助下,开展了免
疫性疾病的实验研究。消化组对上消化道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石症等,采取
汤剂与丸散并用的方法。呼吸组用扶正固本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内分泌组自制“
消糖灵片”治疗糖尿病,均提高了疗效。吕同杰积数十年之经验,治疗沉疴危症,用药
简而量大,常二三倍于他人,每以量大而收功。尚德俊创制的通脉安,对控制脉管炎病
人剧痛有显著疗效,获得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外科在省内首先报道了中药麻醉治疗
脉管炎和推拿麻醉甲状腺手术。妇科配制了调经助孕片、宫颈粉、止血片剂等。骨科
开展了异体骨植入、血管植入、人工关节置换、骨的延长术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并编写出版了《整骨学》、《临床整骨学》等书籍。针灸科编写了《简易针灸学》
、《内经针灸类方语释》、《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针灸疗法》等书。以肖永俭
为首的针灸组,被卫生部派遣到尼日利亚,针灸治疗总有效率达92%。推拿科气功门诊
开展了运气推拿、气功针灸、外气治病,并为患者举办了气功学习班,教授功法治病,
影响遍及全国各地及美国、新加坡等国。痔瘘科研制了肛门拉钩、内痔结扎器等,编
著出版《痔瘘病中医手术疗法》一书,并承担《中国肛肠病杂志》的编辑工作。山东
中医学院增设了针灸学和骨伤专业,1985年创办了八年制的中医少年本科班,举办了中
医函大和夜大,校勘注释医籍、编写学术论著,蔚成风气。特别是《名老中医之路》1
~3辑出版之后,影响遍及国内外。省立医院中医师梁萌先创制梁氏接骨膏,治疗骨折
疗效甚佳;中医师王传吉对小儿疾病诊断准确,药少味浓,素有“王一付”之称。市中
医医院张子菡,对40余年针刺治疗中风的经验进行整理,并应用推理树网结构设计了计
算机程序,试验成功了“针刺治疗中风电脑辩证论治及病案管理系统”,诊断符合率达
97.1%。该院还注重发挥针灸、推拿、喉科的优势,开设了专科门诊。外科对乳房疾病
和周围血管病的研究也取得成果。市科协、市卫生局、市中医学会在山东工业大学的
协助下,拍摄了《泉城针刺手法荟萃》电视片。
1980~1985年,市卫生局继1961年省卫生厅公布23名名中医之后,又先后公布霍印
堂等20人为名中医。1985年,市中医医院举行李乐园、李廷来、陈伯咸、李尔励从医
50周年祝贺会。省中医院向周凤梧、陆永昌、杜德五等10人颁发了从医40周年荣誉证
书。全市共有各级中医医院5处,中医1878名,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者49名;中
医病床780张。

华美医院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