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中西医结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9&rec=11&run=13

1956年,省卫生厅下达《关于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计划》,要求西医采取离职
、在职或业余3种形式学习中医(简称“西学中”),济南市卫生局立即贯彻执行。省卫
生厅和市卫生局共同举办首届在职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全市有57个单位的230名医师
以上的人员参加了学习,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参加开班典礼并讲话。各区政府卫生
科与联合医疗机构也分别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参加学习者160人。1957年,山东中医学
院附属医院医师尚德俊参加全国第一批西学中班,3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卫生
部颁发的金质奖章,回院后,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的研究,改进西医手术切除
坏死组织的处理方法,应用中药麻醉及创用通脉安控制病人剧痛,收到明显效果。同年
,济南有3名西医师赴上海中医学院学习,3年后回原单位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
1958年10月,著名中医韦继贤等5人应聘到山东医学院任教。自11月份开始,市属
各医疗单位普遍举办针灸学习班,有85%的医务人员和一部分行政人员参加,每周学习
4~8小时;有的单位举办中医基础班,组织医生、护士参加学习,至年底,共组织79名中
医、75名中药人员进医院工作,各医院共开设中医病床64张,为中西医结合打下了组织
基础。同年,市立四院收治258名婴儿瘫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仅有4例死亡。1959
年,市属医疗单位共抽调11名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安排72名西医分别跟随30名老中医学
习;成立山东省暨济南市西学中委员会,省市各大医院也相继成立西学中委员会,调一
部分护士长、护士到中医科工作;市中医医院配备了西医大夫。全市普遍组织了针灸
、推拿、中医基础理论短期培训班。当年,市属共有5295名西医医护人员参加了学习
,50%以上的医护人员初步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一部分西医学会了运用中药治疗常见
病;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抢救麻疹并发肺炎,死亡率降到5.8%。市立二院眼科医生能
熟练运用中药治疗角膜白斑,以针灸配合西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等多种眼病。市工人医
院内科医生郭同经首创穴位药针注射,治疗原发性癫痫60例,治愈率50%,有效率100%;
还创用穴位碘离子透入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40例,基本治愈率76.5%,有效率97%。市结
核病防治所采用穴位注射异烟肼治疗肺结核,治愈率77.8%。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治
疗大面积烧伤,治愈率达87.1%。该院有60%的西医学会了按摩推拿治疗消化不良、高
热、脱肛等疾病。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疾病160例,无一例死亡。王子骥
等研制的紫茵糖浆,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及迁延性肝炎治愈率达98.5%,由于疗效高、
无副作用,在省内推广应用,并载入《中药大辞典》。槐荫区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瘘
,市级综合医院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穿孔、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均取得良好
效果。市卫生局举办中药展览会,介绍中西医结合、西学中的经验和成果。与此同时
,也提出了自上而下,让医务人员“人人学会针灸”、“个个具有中医知识”、“两年
内都掌握中西医两套技术”等偏颇口号,使部分西医为了“赶潮流”而苦于应付。
1960年,市属医院有11名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固定配备8名西医跟随老中医学习。
2月份,省卫生厅与市卫生局联合举办由60名西医人员参加的耳电针仪疗法训练班;4月
份,举办由50名西医人员参加的气功短期训练班。市二院有50%以上的西医能用中药治
疗感冒、消化不良、高血压、阑尾炎等25种常见疾病;市三院医务人员撰写中西医结
合论文35篇;市妇幼保健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积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手术疗
法。1961年,省卫生厅与市卫生局联合举办为期一年的半脱产西学中训练班,共有60名
学员参加。市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配合西医治疗321例黄疸型肝炎,治愈率88%;市传
染病医院制订了白喉、麻疹等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及护理常规;市二院用大
青叶治疗急性菌痢,疗效显著。1958~1963年,省立中医院利用科学实验手段辨病诊断
,根据病情选用中西药物治疗肛肠疾病、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冠心病、高血压病、脑
血管疾病、泌尿系结石、脉管炎等,不仅取得了比单纯中医治疗或单纯西医治疗更为
满意的效果,而且扩大了传统中医的治疗范围。
1963年,济南市从上海引进针刺麻醉技术。1966年,省立医院首次在针麻下施行肺
内异物取出术。至1978年,该院共做针麻手术112种、4700例,为全省之冠。自1970年
全省针刺麻醉学习班之后,全市推广了针刺麻醉或中药麻醉下施行外科手术,到1971
年10月,共做1700多例,其中市五院针麻手术1100多例,90%以上效果良好;市立四院采
取口服“中麻汤”(后改小剂量注射中麻注射液)后行胃大部切除,做大中型手术190例
,效果良好。至1976年,市、区县及省交通医院、建筑医院等15个外科手术单位,共做
针麻手术8000余例,手术种类50多项,优良率80%以上。颈胸部手术已将针麻作为常规
麻醉方法。针麻在头面部、胸部及四肢的手术率为31.6%,其中市二院、四院、妇幼保
健院、槐荫区医院、省交通医院针麻手术均超过统一规定的30%的指标。槐荫区医院
针麻手术率达57.1%,尤其是痔瘘手术在采用针麻后,效果显著提高。
1971年6月,济南市召开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市立三院新医科及市中医医院应用
中药治疗“不治之症”、市立四院用中药治疗宫外孕的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介绍。市卫
生局与济南军区后勤部联合举办西学中班两期,每期120人;双方还联合举办了两期西
学中短期复训班,每期吸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西学中人员50人,学习3个月。1971年
10月,在济南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交流会,这是建国后召开
的首次全国脉管炎学术会议。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尚德俊总结的中西
医结合治疗221例脉管炎经验,在会上交流,受到好评。1972年,尚德俊主编的《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防治手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他主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
究,使大多数病人避免截肢,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5年起,市级各综合医院相继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病房,配备中西两科医生。市一
院设中西医结合病床40张,一年内共收治162例患者,对其中30例肺心病、30例急性心
肌梗塞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以西医治疗,有效率达90.3%,小儿科采用中西医结
合治疗支气管炎、中毒性消化不良,治愈率为90%,该科与省中医院、青岛医学院协作
进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参加了中华儿科学会的学术讨论,《中医辨证治疗
小儿低热》一文收入《全国西学中论文集》。市二院内科使用“肠道1、2、3号”治
疗急性菌痢、肠炎4566例,总有效率为98.8%,对慢性菌痢总有效率93%。市四院的针麻
用药,经两次剂型革新,至1977年已用于52种手术。市五院眼科与市药检所等单位协作
,采用水蛭注射液球结膜下注射,治疗角膜云翳、斑玻璃体混浊和早期白内障,经对47
8例患者观察,总有效率为83.26%,治愈率为16%。市三院外科与中医科合作,采用股动
脉注射二氧化碳配合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效率为98.6%,近期临床治愈率为
52.9%。这项科研成果于1978年2月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外科主任张旭东代表科研小
组出席了197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医学科学大会,并获得奖励;1980年,该院设立了
脉管炎病房,收治省内外病人;外科从1976年起用中药及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
破伤风,治愈率为92%,总有效率为95%。
1978年,市五院建立中西医结合科,重点收治老年人急性期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
患者。该科副主任医师郭永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脑缺血疾病方面,颇有
造诣。同年,市一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腹症、肺炎、肾炎、心肌梗塞、脑
血管病变、上消化道出血、菌痢等效果良好;针麻列为甲状腺手术的常规麻醉;该院眼
科1980年应用针拨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时间短,切口吻合快,视力恢复好,15名患者的1
9只眼睛针拨手术后,有12只眼睛视力恢复到1.0以上。
1977~1979年,省千佛山医院与省中医药研究所合并,曾改称省中西医结合研究医
院。1983年,市五院被确定为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省立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李艳冬
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症30年,研制出骨炎煎剂、骨疡丸等,治疗消化性疾病,收
效明显。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鸣鹤,将现代免疫学理论与祖国医
学理论相结合,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取得成果。